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孩子的性格和擔當要從小抓起,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寶寶的情感認知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現在分享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1

1、少觀看無意義綜藝節目

互聯網信息時代也是綜藝節目和視頻節目的刷屏時代,不讓孩子接觸電視和手機這點很難做到,但是父母要注意別讓孩子觀看無意義的綜藝節目。

孩子的觀點容易被影響,而現在節目裏的很多新生代男明星都是統一的女性化風格,還偏偏就受到小孩的追捧,其實非常容易誤導孩子的審美觀。

父母應該和孩子商量好,不看沒有價值的節目,有目的性的給孩子選擇一些正面向上的節目。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2、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別過多的干預他

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質的重要一點,就是別干涉他,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

鄰居家有個孩子,儘管男孩已經十歲了,他媽媽還非常喜歡幫他做決定,就連每天穿什麼衣服搭配哪雙鞋,裏面穿什麼襪子都要替他想好。

時間久了,孩子養成了個習慣,無論做什麼都想着讓媽媽做決定。

有次班裏組織拔河比賽,孩子們都把外套脫了,唯獨他不脫,老師問他不熱嗎?

他的回答讓老師無語:熱,要不老師打個電話給媽媽,看要不要脫吧。

放手讓孩子去做主,是打造小男子漢的第一步

3、帶他去看電影和書籍

帶孩子觀看電影讓他有個英雄夢,讓孩子在心裏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而不是明星。

孩子的成長需要榜樣,一些名人事蹟剛好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方向。

多帶孩子閱讀書籍,小年齡的孩子可以是繪本、故事、名人名事、科學天文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書籍裏幫孩子獲取知識,通過裏面故事和人物,告訴他作爲一個男孩應該具備的性格特點。

4、戶外運動

曾經在一本書裏看到,說要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即使他出來沒做任何運動,但是戶外的陽光、空氣、環境就已經給孩子最好的感受了。

男孩天性好動,父母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運動比如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爬山、健身,讓他在運動之中培養男子漢氣質。

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教會孩子堅持、忍耐,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剛好這也是男子漢氣息裏需要的。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第2張

5、增加和孩子談話的機會,話題積極向上

想要孩子變得有理想、有擔當,父母可以找機會和孩子多聊天,這是你瞭解孩子的想法以及把正確的觀點傳遞給孩子的最好方法。

很多父母說自己不懂的怎麼和孩子聊天,擔心聊着聊着就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說教,孩子不愛聽,父母更生氣。

其實不用刻意麪對面的教育方式談話,那樣太過於正式會讓孩子不敢袒露心扉,只有在輕鬆融洽的家庭氛圍裏和親子關係下,才能把話說進孩子的心裏,爲孩子未來的路點燃一盞燈。

例如我有次在公園小道上聽見一對父子談話:

父親攀着兒子的肩膀,兩個人從我身邊走過去。父親對兒子說:“如果你的同學向你求助,要盡力幫助別人,這樣你會得到一份友誼,有助於你的人緣提升。

作爲男人你還得有擔當,心胸要闊達…”

其他的話我聽不清了,當時第一感覺他們這種談話氛圍特別好,增進了親子關係,又給孩子傳遞了積極嚮往的價值觀。

有這樣的家長,孩子的性格一定是充滿陽光、自信向上的。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2

男子漢氣質缺失導致“弱男生現象”

今天的男孩“弱”在哪裏?一方面在競爭力上越來越不如女生。農業時代的競爭力主要是力量與勇氣,工業時代主要是知識、技術,信息化時代的競爭力主要是以學習力、創新力爲核心的綜合實力。今天,競爭開始前移到小學,整齊劃一的要求與以精細化知識體系爲核心的評價體系對女孩更有利,男孩在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上往往處於不利的地位,現有的學校課程設計、教育環境、考試評價、教育內容等沒有充分照顧到男孩發展特徵,沒有發揮男孩的特長與優勢。

另一方面,男孩在性格發展方向上變得越來越不像男孩。人們往往喜歡用“男子漢”來形容男性特徵,表達社會對形象上比較偉岸、行爲上比較果敢、性格上比較剛強、抱負上比較遠大的理想男孩的要求。但現實中許多男孩不像男孩,沒有朝着男孩優勢方向,呈現出中性化、僞娘化、奶油化的發展方向。

從公衆形象到尋常人家,男孩在語言上娘娘腔、嬌滴滴、嗲聲嗲氣、婆婆媽媽、無病呻吟、大驚小怪等現象比較流行,在裝束打扮上染髮脫毛、面膜護理、整容喬裝、搽脂抹粉、奇裝異服、細皮嫩肉、窈窕身材、婀娜多姿等現象頗受歡迎;在行爲舉止上膽小怕事、畏手畏腳、優柔寡斷、不敢擔當、小肚雞腸、矯情造作等現象越來越多;在價值取向上推脫責任、自私自利、拈輕怕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等現象比較普遍……總之,陽剛之美越來越少,陰柔之氣越來越多;血性霸氣的硬漢越來越少,退縮矯情的僞娘越來越多。

男子漢氣質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當然與社會文化也有關係。教育的方向、內容與方法上不太重視性別差異性教育,過多注重統一性;不太注重對男子漢氣質的挖掘、開發,沒有充分認識到與男性相關的氣質性特徵的時代價值;教育方法和評價標準上,沒有充分照顧到男孩的學習特徵,壓抑了男孩的天性。

重在培育男子漢的內在精神氣質

競爭力弱化反映出男孩在現有評價機制下的不利地位,男性特徵弱化反映的則是男孩在現有教育目標導向下的錯位問題,二者息息相關,後者更加根本。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男孩放棄性格的陽剛優勢而走向陰柔,必然使得男孩的性別優勢沒有轉化爲發展優勢。男子漢氣質的喪失,對整個民族來說更具有破壞性。

男子漢精神的缺失會造成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不注重發展男子漢的品質,何來能文能武、有勇有謀的男子漢?男青年怕苦怕累不願當兵,國家的安全保衛誰來擔責?

男子漢精神的缺失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大學生因學業困難被迫輟學,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如意工作長期漂泊在外,研究生沒有找到如意的工作跳樓自殺等新聞層出不窮。面對挫折,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質、逃避責任,是今天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大量剩女出現也與男性越發陰柔化、缺乏吸引力有關。

一說到男子漢,人們會聯想到另一個詞“大丈夫”。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男子漢、大丈夫內在精神氣質是一致的。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第3張

男子漢是個文化概念,“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基於男性優勢遺傳特徵形成的、歷史選擇和現實需要決定的、正向的品質特徵,是外在的形象特徵,更是內在的.氣質特徵。

男子漢志存高遠,“三軍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好男兒志在四方,不僅爲眼前而活,個人的志向要與他人、國家、民族的利益結合起來,活成一個大寫的“人”;男子漢有責任擔當,做好分內應該做好的事,承擔未能履責的後果,將主動擔負責任和敢於承擔責任高度統一起來;男子漢勇敢堅毅,確立目標後面對困難與不利毫不畏懼,敢於直面錯誤、承認不足;男子漢豁達開朗,經歷失敗挫折仍豁達而樂觀,迎難而上,砥礪奮進。

男子漢還應該是有些情趣的人、幽默的人、樂觀的人。有研究發現,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少笑50%,反映出他們的內心不快樂。美國孩子的學業任務並不比中國孩子少,是中國孩子太在意日常的分數、排名,壓力大,笑也笑不出來。爲學習排名而斤斤計較的人是狹隘的人,絕不是有出息的男子漢,絕不可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從家庭小事開始培養男子漢

培養男子漢,關鍵在家庭。家長從小就要告訴男孩要具有責任與擔當,積極主動地做好分內事、家務事、班級和學校的事,還要知道自己是社會的一員,是這個國、這個家、這個社會的一分子,自己咋樣,我們的國、家就咋樣。從小就要教男孩對自己所擔負的事務認真負責,不逃避責任,不推諉責任,注重引導男孩的家國情懷和志願服務精神。

父親要做個男子漢,母親學會塑造男子漢。第一個影響兒子男子漢氣質的人物就是父親。有理想抱負、有責任感、有堅韌之志、有樂觀心態的父親,才能成爲孩子合格的榜樣。父親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要儘早地參與到兒子的教養之中,不要做旁觀者。母親對父親的尊重和崇敬,同樣會影響兒子形成男性氣質。

男子漢如何培養早教 第4張

男子漢培養要落地,要從生活中的勞動教育做起。家務勞動最能培養責任意識,學習也是一種腦力勞動。男孩首先要做好分內事,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後儘可能分擔他人的事情,別人的事情幫着做,公共事情分擔做。

體育是最好的男子漢課程。有人總結說強者的三個要件是“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征服的精神”,英國伊頓公學崇尚運動第一、學習第二。體育不僅能強健身體,還是培養意志力的重要途徑。足球、長跑、擊劍、摔跤、騎馬、拔河、露營、旅行等,都是適合男孩培養意志力的活動。

做好理想志向教育。男子漢尤其要明白一個人怎樣活才更有意義,只爲自己的人生是可悲的。祖國的命運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社會不會虧待無私奉獻的人。

該放手時就放手。一定程度上,教育就是學會放手的過程。放手,就是讓孩子自己走,走自己的路,不是代替他走,不是走別人的路。培養男子漢最需要歷練,歷練沒有好方法,扶上馬、送一程,還是要他自己走。跌倒了,爬起來、拍拍泥土繼續前行,男孩就長成了男子漢。

培養陽剛之氣。可以跟孩子一起多看、多聽體現陽剛血性的影視作品,多說男子漢的故事。衣着服飾要大氣,舉手投足要看着舒服,說話要擲地有聲,辦事要乾乾脆脆,待人接物要分寸得體,心態要積極向上,遇事要陽光樂觀。

家長還要做好性別角色認同教育。性別認同對男孩來說,就是把男孩的社會標準與個人標準相統一的過程。有的家長把男孩當女兒來養,導致孩子的言行舉止、穿着打扮明顯女性化,同學給他起外號叫“班花”,這就是同一性危機。孩子沒有將社會公認的男孩形象內化爲自己的性別角色,久而久之,必然會造成強烈的認知衝突和自卑心態。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