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

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家長要儘早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性,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現在分享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

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

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1

1、身教

父母的言行舉動,是最容易影響孩子的。孩子的生活、品行最初大部分來源於父母。孩子感受到父母對生活細節的積極態度時,也會嘗試和參與,家長就可以在跟孩子的互動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2、早引導

兩歲的孩子,開始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了,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洗手,吃飯,上廁所,還可以有其它簡單些的,比如:學着穿褲子,穿鞋等,其次可引導他們參與到家務活中,比如:丟垃圾,幫忙擦桌子,擺椅子等。

舉個例子:我們家小寶(桐桐)在兩歲開始就會主動幫忙丟垃圾,每次看他完成後勝利地衝我們笑,我都會不失時宜地誇獎他會幫忙做家務了,又長大了。聽到誇獎他越幹越開心,所以看到我們在忙什麼都想幫一把。無疑他的動手能力在逐步提高,自理能力也無形中增強了。

3、適當放手

當孩子想嘗試新事物,家長可在旁觀看,必要時才指導,比如6歲的孩子對洗衣服感興趣。我們就讓他們嘗試先洗小件的,告訴她大概步驟就行。當家長相信孩子能做好,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現在很多父母也醒悟了,在條件允許下,不失時機讓孩子參加鍛鍊:比如讓孩子回鄉下體驗生活,或者去參加一些夏令營活動。我們眼裏的吃苦,其實正是孩子心裏嚮往的無拘無束的快樂。

4、會示範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比如孩子想學洗碗,我們可以示範一次給她看,提醒她注意別摔破,別弄傷手就行。不要嫌麻煩,任何事情沒有人天生就會的。

5、多鼓勵

剛嘗試新事物,因經驗不足,往往難成功,所以請給孩子多一些溫柔的鼓勵,沒事,再試一次肯定有進步 。或者說:你第一次做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舉個例子:有個小女孩想學跳繩,媽媽示範了一遍,她躍躍欲試,可是第一次跳沒成功;媽媽耐心地從握繩的姿勢開始講解,講完又示範了一遍,這次小女孩笨拙地跳過了一下,媽媽點頭說:不錯,再努力!

就這樣在媽媽一遍遍鼓勵下,小女孩終於學會了跳繩,雖然還是經常繞繩,但是她越挫越勇,迎難而上。試想,如果開始媽媽就不耐煩地批評她,她肯定會打退堂鼓,甚至以後都不想學跳繩了。更深層理解:教孩子跳繩只是表面,其實我們更希望孩子不要輕易氣餒,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當逃兵。

6、分責任

告訴孩子大家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承擔自己能做的事是會受到大家尊重的,分點家務事給孩子,比如讓孩子負責掃地,收拾房間等,既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也增強了他的自我價值觀,原來我可以做這麼多事,原來我能做好!

7、常監督

孩子越小,自控能力薄弱,我們需要常監督,提醒他養成一個好的'習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家長的耐心和包容,是對孩子的愛和鼓勵。

如何着手去培養教育孩子2

如何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1、教孩子尊重他人

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是指懂得體貼照顧旁人感受,在待人上不有所偏頗。

《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拳王鄒市明帶着軒軒去賣果餡,路上有個爺爺解開了褲腰帶掏錢,本來有一點尷尬,可是鄒市明非常自然地說了一句“哇,老爺爺您的錢肯定很珍貴”。

這樣一句話,暖到了無數觀衆的心。一個人的教養中,必須有爲他人着想的善良,知道別人的不易,懂得換位思考。父母應該教孩子尊重他人,建立與別人之間的界限,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例如:

尊敬長輩,見人主動問好

吃飯不吧唧嘴,不許滿盤挑

進別人房間前先敲門

借別人的東西好好愛惜

別人的東西未經允許不隨便碰

不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

尊重任何行業的服務人員

這些都是在具體的待人接物過程中,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的。

2、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愛默生曾說:“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一個人的教養體現通常不在心平氣和時,而在他心煩氣躁時。父母要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懂得控制和疏導負面情緒。

例如,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回家就衝家裏人發脾氣,這就是不懂得情緒管理。

父母應該教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自己消化,或者和家人溝通,共同解決問題。讓孩子認識到,不管是誰,都沒有義務當你情緒的垃圾桶。

3、引導孩子言行得體、有分寸

孩子年齡小,難免會有一些不合適的表現,這點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不懂事,不是家長爲孩子推脫的理由,孩子越是不懂事,做父母的,越應該花心思教育他。有原則的父母,才能教出有教養的孩子。立規矩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好的規矩可以代替父母的重複、嘮叨,教孩子規範自己的言行,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良好習慣。

孩子不好的行爲被別人提醒,父母應該誠懇接受別人的建議,而不是面紅耳赤地與人爭執、替孩子開脫。被孩子看在眼裏,他將更加不懂得爲自己的言行負責。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