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早秋教你如何養生

早秋教你如何養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颱風掃過,儘管氣溫稍微下降,但仍然擺脫不了一個“熱”字,以至於不翻日曆都不知道立秋已經過去了十天。今年的早秋有點特別,由於颱風頻繁的登陸帶來豐沛的雨水,使得本該來到的秋燥又帶上了溼。這“燥”和“溼”原是一對冤家,當這兩者同時存在之時,既要潤燥而不助溼,也要祛溼而不過度,保持一種平衡纔是養生之道。

早秋教你如何養生

潤燥、除溼同時進行

養生要順應四季,但在四季向來並不分明的廣州,立秋已過卻依然高溫籠罩,此時的養生該怎樣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陳瑞芳表示,儘管我們身體並沒有太明顯的感受,但秋季的“陽消陰長”已然開始,日照時間開始變短。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日出時間比夏季延後了,而日落時間也提前了。

“由於剛立秋不久,屬於早秋。加上今年雨水較多,因此秋天的一應表現,如皮膚乾燥、容易瘙癢、舌紅少津、大便乾結等表現還不明顯,但並不等於不存在,因此可以開始適當地潤燥。”陳瑞芳表示,特別是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人羣可以開始適當地食補潤肺,而便祕、痔瘡患者則應該少食辛辣、多食潤燥等食物進行調節。

一般來說,早秋屬於暑溼與秋燥交班的時刻,而今年恰恰雨水較多,因此溼氣仍較重。“溼”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如果溼邪侵犯人體,容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身體沉重睏乏等症狀。因此不要以爲秋天來了,暑溼就離我們而去。事實上,每到夏秋季節交替的時候,天氣變化比較大,身體一下子不能適應,如果加上保健不當,暑溼感冒和風燥感冒就都有可能找上門。

早秋,防暑要繼續

早秋,除了潤燥不忘祛溼之外,還應該注意繼續防暑。四季轉換不是幻燈片,點下鍵盤就換圖,這需要一個過度的時間。其實,俗話說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因此中暑也可能發生在秋天。中暑實際上受氣候和溫度的影響很大,在高溫的`長時間作用之下,機體的調節功能紊亂,使得人體內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繼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除了高溫所引發的中暑之外,立秋後早晚溫差開始進一步加大,一冷一熱如不注意,也容易導致風、寒、溼侵襲機體而引發中暑。陳瑞芳提醒,儘管晝夜溫差開始拉大,但並不建議過早添衣。因爲還處在早秋,溫差不算大,可以幫助身體接受從夏到秋的過度,增加身體對寒邪的耐受能力。

應時湯水

1、霸王花瘦肉湯——清熱潤肺

霸王花(幹)100克、瘦肉500克、南北杏約20克、蜜棗2個。把幹霸王花洗淨泡開後,與其他材料一起煲一個小時左右。

2、百合沙蔘湯——養陰潤肺安神

北沙蔘15克、百合30克、豬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燉1.5小時,根據各自愛好調味後即可。

3、川貝雪梨燉豬肺——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豬肺250克、川貝10克、雪梨1個、冰糖5克。將豬肺洗乾淨,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燉1.5小時,

4、淮山燉瘦肉——健脾祛溼

淮山50克、桂圓15克、瘦肉250克、生薑3片。把材料洗淨放入小煲中小火燉1小時。

5、鱈魚百合燉冰糖——滋陰潤肺,適合易失眠的人羣

鱈魚500克、百合50克、冰糖15克。把百合洗淨泡開後,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燉1小時。對大便稀爛的人羣,加入紅棗和蓮子各15克一起燉即可。

6、玄蔘+麥冬+生地——養陰通便,適合陰虛燥熱的人羣

玄蔘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放入一碗水左右,煮20分鐘便可。

7、生地+黃精+黑豆——滋陰養顏,適合皮膚乾燥、瘙癢、蕁麻疹等人羣

生地15克、黃精15克,煮水20分鐘後去渣,加入事先已泡一小時的黑豆50克,煮20分鐘即可食用。

秋季自我保健養生小常識

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爲最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爲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爲“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牀前適當懶牀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1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爲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