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正確發音不僅對幼兒語言發展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而且會影響到其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下面分享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一起來看下吧。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1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

一、教師的正確示範在矯正幼兒語音中起主導作用

幼兒的語言能力最早是在家庭語言環境下形成的,所以幼兒的語音一般都帶有家庭主要成員的語言特點。如現代上海有許多幼兒是由保姆照顧的,故幼兒的語音中會帶一些山東、安徽方言的特徵,可見幼兒最早的語音形成途徑基本上是模仿。由於幼兒的發音能力和聽覺的可塑性較大,教師的語音矯正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必須要會說普通話,掌握口語的正確發音規律,不僅能在口語訓練中教幼兒正確發音,而且還能通過專門訓練矯正幼兒的錯誤發音,使其形成正確的語音。如蘇州方言平翹舌不分,缺少後鼻音,如分不清“王”和“黃”、“吳”說成“胡”、“兵”和“賓”發音相同等。如果在幼兒階段不能糾正這些錯誤的發音,到了成年以後就會形成典型的吳方言。方音一旦形成,就難以糾正,而且年齡越大,越難糾正。年齡小的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正確訓練之後,其方言一般都能得到矯正。

由此可見,在幼兒期加強語音的正確訓練對於幼兒語言能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必須重視這個階段的教育影響,通過正確的語音給幼兒提供模仿的榜樣,這樣幼兒就能夠像教師那樣正確發音,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語言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如教育活動的學習、一日生活中的語言常規訓練、專門的矯正訓練等。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

二、多給幼兒提供練習發音的機會

練習對於任何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兒語言能力訓練更需要經常性的練習。練習包括聽音練習和發音練習。聽音練習主要是向幼兒提供正確的發音樣板,讓幼兒利用聽覺對正確語音產生印象並形成記憶而固化下來。聽音練習有音像聽音、教師示範聽音、幼兒榜樣聽音等不同的練習形式。發音練習是讓幼兒練習說話,練習正確的發音。練習的方式有教育活動練習、遊戲練習、日常生活練習、專門練習等不同形式。如教師和幼兒的口語交談、講故事、念兒歌、猜謎語、練習繞口令等不同途徑都能幫助幼兒提高口語的發音能力。用不同形式對幼兒進行發音訓練,可以使幼兒掌握正確的發音規律,正確地說普通話,既訓練了幼兒聽覺器官的靈敏性,使之辨別不同語音的變化,區別正確與錯誤的發音,又訓練了幼兒發音器官的協調活動,使之形成正確的發音。如學習拼音“j”和“g”的發音,就可組織幼兒練習兒歌《母雞》:“咯咯咯,咯咯咯,我有一隻大母雞,尖尖的嘴巴,毛毛衣,還會生蛋孵小雞。”通過這種形象的練習,幼兒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這兩個音的正確發音方法。

語言教學還可以通過擬聲故事、繞口令或觀察圖片、實物,讓幼兒專門練習發音,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練習。如日常生活中練習“吃飯”、“喝水”等生活詞彙,室外活動時有意識地讓幼兒練習“樹木”、“教師,,等較難發的翹舌音等。但練習時應注意練習內容有一定的趣味性,以避免幼兒因練習形式和內容的枯燥而產生厭煩情緒。

三、隨機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

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又叫作正音訓練。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是十分重要的,因爲幼兒的錯誤發音只有在其剛剛出現時才最容易糾正,否則一旦其形成固定的發音再糾正就十分困難。由於幼兒的發音器官還處於發育狀態,受語言環境的影響還存在着發音不清楚的現象,加上幼兒的詞彙貧乏,非常容易把一些詞音說錯,這時是糾正幼兒錯誤發音的最佳時機。如有的幼兒對“溼”和“斯”、“吃”和“呲”、“熱”和“頁”等詞的發音分不清,當教師聽到幼兒的錯誤發音後,就應該及時地對幼兒進行正音訓練。如教師向幼兒提問:“毛巾放在水裏就怎樣了?”“媽媽做飯給誰吃?”“夏天天氣怎樣了?”“我怎麼這麼餓呢?”……:當幼兒在回答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不僅可以形象地講解,同時還要對發音錯誤的'詞進行單個矯正。訓練時要注意持之以恆,使幼兒在正確的語言環境中得到正確的訓練,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中要注意耐心、細緻,對語音嚴重錯誤的幼兒不要諷刺譏笑,也不要讓其他幼兒模仿,否則就可能對其錯誤發音起到強化作用。對訓練中的反覆現象和發音比較困難的幼兒,不能操之過急或簡單訓斥,以免其產生自卑心理而影響其語言能力的形成。經過不懈的努力,語音發展較慢的幼兒一定會有所提高,發音會較以前變得更標準。

正確發音不僅對幼兒語言發展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而且會影響到其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所以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幼兒階段的語音教育,爲幼兒未來的語言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2

重視嬰幼兒早期語言訓練

誤區1:認爲寶寶太小聽不懂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彙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他說話的數量。

如當給寶寶穿衣服時,或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擡起頭”等等。也就是說要儘可能地與寶寶多說話,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裏。隨着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複,他就明白,原來總抱着我的人就是媽媽。

重視幼兒正確的語音訓練手段 第2張

誤區2: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如果說寶寶指着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然後把水瓶遞給他,那麼有可能會導致他語言發展緩慢,因爲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他的要求就已經達到了。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

誤區3: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語指剛出生8—9個月的嬰兒,隨着成人的語音刺激,會“咿咿呀呀”學說話。這時,年輕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說話的急切樣子,便教起了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類的話。這種教授方法雖然生動有趣,符合孩子的特點,有助於他形象思維的開發,但是卻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記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時間相差無幾,而前者是遲早要學的語言,後者卻是不久就要拋棄的語言。因此,爲了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家長在教他學說話時,應注意將理性詞彙和感性詞彙相結合。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瞭解這一規律,但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誤區4:不讓老人說家鄉方言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寶寶交給爺爺奶奶看護,但又擔心老人說的是家鄉方言,會影響寶寶以後的語言發展,所以就一再叮囑,不讓老人和寶寶說話。有的家長認爲和寶寶說話他也聽不懂,所以不用說也可以。

其實,寶寶生來就喜歡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喜歡父母和他說話,喜歡這種聽覺刺激,雖然他聽不懂,但他會有不同的反應,開始會很驚訝地看你,看你的表情。寶寶認真接收家長給他的聽覺刺激,有利於聽覺注意力的集中和靈敏。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