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早教也需要安排起來了,因此在孩子小時候,父母要把握好好關鍵期。以下分享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1

大運動能力:

大運動是指全身的大肌肉運動,包括頭頸部、軀幹和四肢等部位的運動,比如擡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等。

寶寶大運動能力的發展遵循一定的規律,一般是從頭部到全身,從主幹到四肢,從大肌肉羣到小肌肉羣,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規律。

一般最先學會的是擡頭,然後是翻身、坐、爬、站走等等。我家果果4個月會翻身,6個月會坐,7個月會爬,8個月會扶站,10個月會扶走,12個月已經自己走得非常好了。當然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

其中坐和站不建議訓練,讓寶寶自主完成就可以,但是建議多給寶寶進行爬行訓練,因爲爬行可以鍛鍊到全身上下更多的肌肉塊,對於寶寶今後的動作發展和身體協調有非常大的幫助。

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主要指的是手部小肌肉的動作,包括抓握、手指、手腕、雙手協調以及手眼協調能力,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穿衣、握筆寫字畫畫等等動作都是依賴於手部的精細動作。

手部的精細動作跟寶寶早期的腦部結構發育有很大關係,因爲手部操作能力的鍛鍊,可以促進大腦的發展。

比如手眼協調能力,首先是眼睛看到的畫面傳遞到腦中,經過處理大腦給手部指令,然後手再去做相應的動作。

比如我家果果6個月就已經可以準確抓握了,7個月會三指捏,8個月可以雙手拿物體對敲,9個月可以二指對捏,10個月喜歡把東西扔到地上。

認知能力

寶寶的認知是指他們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也就是通過各種感官系統接收外界事物並且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寶寶通過認知能力來認識外界的事物,獲得學習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更好適應社會。

人的感覺器官包括視覺(眼睛)、聽覺(耳朵)、味覺(口)、嗅覺(鼻子)和觸覺(四肢)五個,即五感。

視覺:指的是對可見光做出的反應,包括顏色、明暗等。人對於外界事物的感知90%以上都是通過視覺而來的,所以視覺非常重要。寶寶出生之後可以藉助黑白卡片、彩色卡片來刺激寶寶的視覺。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

聽覺:包括音調、音高等等。寶寶的聽覺非常靈敏,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寶寶就能夠聽到外界的聲音了。所以我們會有胎教,給還在肚子裏的寶寶聽優美的音樂,寶寶出生以上,爸爸媽媽可以經常唱歌給寶寶聽。

味覺:通過嘴巴品嚐,包括酸甜苦辣鹹等等。

嗅覺:香味、臭味等等。

觸覺:指的是身體的感受,常見的比如:柔軟,堅硬,涼熱,冰燙,痛,癢等等,

語言能力

從剛出生的那一聲啼哭,到寶寶的咿咿呀呀,無意識發出“爸爸”“媽媽”到後面寶寶開始學說話,寶寶的語言能力一步步增強。語言是寶寶和外界交流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生活與交往能力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都需要適應社會,和別人交流。寶寶最早認識的一般是媽媽,寶寶和媽媽之間的交流剛開始是通過對視,當媽媽不斷滿足寶寶需求的時候,寶寶會微笑,會快樂地手舞足蹈,這些都是最初的人際交往爲方式。

半歲以後,寶寶開始“認生”,也就是能夠區分媽媽和陌生人了,這時候寶寶已經有了初步的辨認能力。

9個月以後,寶寶對於我們藏起來的東西會去尋找,這時候就有初步的記憶力了。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2

1、營造早教氛圍

首先應該給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早教氛圍,也就是說,要言傳身教,家長以身作則的進行早教。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爲孩子是非常喜歡模仿的,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的一舉一動,你可能沒有在意,但是孩子卻會跟着模仿。因此,在實施早教階段,大人一定要謹言慎行,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2、培養興趣愛好

一些家長希望孩子成爲一個*般武藝都會的人,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其實這樣只會讓他疲憊不堪,引起他的逆反情緒。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根據他的實際情況爲他培養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這裏的實際情況包括孩子的年齡段、認知能力、孩子的身體素質等。而且培養興趣也不宜過多,不然只會雜而不精。

3、增加親子互動

現在的人都是工作狂,一個個投身工作中,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帶,或者是寄放幼兒園。其實這樣並不好,容易讓孩子養成怪癖的格,建議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互動,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時常和孩子玩樂,增加親密度,這對加強他的家庭觀念,培養*格很有幫助的哦。

4、制定短長期目標

在早教育兒知識大全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制定計劃。家長要給孩子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有了目標纔有動力,而且可以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和目標意識,提高孩子的執行能力。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 第2張

早教育兒誤區

1、意見不一

孩子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有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爺爺奶奶會橫加干涉。家庭教育意見不統一,一邊有人管,另一邊又要護着,這對教育孩子不利。

2、過於嚴格

教育要張弛有度,過於嚴格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教育的權威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的,家長不要不講道理,更不能打罵孩子,應該樹立一個慈祥威嚴的家長形象。

3、精神創傷

身體上的傷容易好,但心理的傷很難癒合哦。有的家庭父母經常吵架,讓孩子處於驚恐、壓抑的狀態,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變得焦慮、脾氣差、說謊、打架鬥毆。除了爭吵之外,教育時侮辱*的言語、父母的無視也會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影。

4、溺愛孩子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個孩子,這很容易形成溺愛,而當溺愛超過一個度的時候,就會變成放縱,這會讓孩子變得任*,過度的依賴家長,動手能力也會變差。

5、期望過高

有的家長給孩子選擇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佔用了孩子太多時間,他們長期處於疲憊狀態,很容易焦慮、失眠。

從上面的早教育兒知識大全中,相信家長也學到了很多。這裏還要提一點就是,不要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攀比,無論是過度的誇獎還是批評,都不利於他的成長,要講究一個適度。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3

1、活動量

指寶寶一天活動中,所表現的動作節奏快慢與活動頻率多寡。活動量無關個性的活潑,而與自身的創造力、生理性有關。通常活動量大的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較少,活動量小的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

2、規律性

指寶寶的生理機能如睡眠時間、食量、排泄的規律性。如果寶寶睡覺,起牀、大小便、肚子餓……都很準時,就是規律性強的孩子;反之,如果飲食生活不定時、定量,就是規律性差的'孩子。

3、趨避性

指寶寶首次接觸人、事、物、環境與情況等新刺激時,所表現的接受或退縮的態度。趨進性的寶寶通常較勇於嘗試,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適應性環境;而退避性的寶寶則對新事物有退縮、逃避的傾向,不容易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

4、適應性

指寶寶適應新的人事物、情況、環境的難易程度與時間的長短。適應性與趨避性是直接的反應,而適應性則是自我調整後的反應。適應性高的孩子可以很快、很輕鬆地學習、接受陌生的事物,能從容應付突發的狀況,因此,趨進性也較強;而適應性低的孩子則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接受新事物,常會顯現出退避性。

幼兒早期教育與訓練 第3張

5、堅持性

指寶寶正在或想要做事情時,如果遇到困難、阻礙、挫折的話,繼續進行原活動的態度。堅持性高的寶寶遇到困難時,會想辦法克服,相對的個性就比較固執;堅持性低的寶寶遇到困難可能很快就放棄,但是個性通常較隨和。

6、注意力分散度

指寶寶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干擾,而改變他原來進行的活動。注意力分散度與堅持性在某種程度上也互有關聯,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寶寶則不容易分心,可以很快達到學習目的,較具堅持性。

7、情緒本質

指寶寶快樂和不快樂、友善和不友善、勇敢和害怕等正負向情緒的表現比例。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經常笑咪咪的,容易結交朋友,態度積極而生活快樂;情緒本質偏向負向的孩子則多愁善感或是愛鬧彆扭,容易對人產生敵意。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