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道教禮儀大全

道教禮儀大全

來源:星女圈    閱讀: 7.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教禮儀大全,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爲表現規範,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範,下面分享一下道教禮儀大全。

道教禮儀1

(一)吃住禮儀

在過去,道教的叢林宮觀對吃住有嚴格的儀範。道士吃飯要依儀範進齋堂吃飯,名“過堂”。常住在齋堂吃飯有三種規矩:一是便堂,不講禮儀,隨便用齋,但必須食素,且不能說狂語;二是過堂;三是過大堂。過堂吃飯叫“過齋堂”,要衣冠整齊,在齋堂門外排班進齋堂用齋。

常住九月十五日起到三月十五日止都是“過堂”吃飯。臘月二十五“接駕”後到正月初五午齋畢均要“過大堂”。過大堂八大執事在課堂搭衣(斑衣也叫法衣)整班,客、寮帶班到監院寮(有方丈者到方丈寮)門口,兩兩相對隸立,監院出寮(搭衣、捧如意)兩使者隨出,站立監院兩邊。同打一躬,客、寮引班到齋堂門口,分班續立在兩排道衆後邊。

道衆聽到打梆號,衣冠整齊到齋堂門口外排班,執事排班請監院,堂頭衣冠整齊去請供,兩名經師,一名護供,一名站在堂內。堂頭請供(一小盂飯,一小盂清水,一雙筷子,燃香三炷,一炷燒在司命爐內,兩炷放在供盤上),舉供齊眉,入堂,供於靈祖像前。按道教儀式擊梆。

吃飯時,叫“讓齋”。不“過大堂”,平時過堂,由堂頭“讓齋”。“讓齋”完畢,侍者歸座,合堂用齋,切忌“響堂”。大衆用齋,行堂左右巡視,隨時給添飯、添菜。齋堂用的碗筷擺法亦有法規。每人面前兩隻碗,左飯右菜,橫筷子兩碗前近身處。若欲添飯,以目注視行堂,用筷指左碗;欲添菜指右碗。

行堂持飯、菜桶至前,要多少,以筷在碗內劃圈,行堂根據所劃添飯、菜。吃好時,將筷直置於兩碗中間,以示齋畢。堂頭看大衆全用齋畢,目視侍者,侍者下座,喊:“大衆結齋”。

食畢,方丈、監院、道衆,同打一躬,依次退出。

道衆吃飯時必須先供奉祖師。

臘月二十八日客堂備席,請果茶執事團年,道衆吃“混元菜”。年三十下午于山門外設香案,供本宮前羽後化各派靈位牌,監院、高功、經師去大廚房“接竈”,做祝壽科儀,接着便是接喜神,搶喜錢。

初一至初五日;這五天中午皆吃“混元菜”。現在一般宮觀,吃飯另行“過小堂”儀。很少舉行“過大堂”禮儀。

(二)宮觀禮儀

道教宮觀的道士必須住廟,要求宮觀內保持良好道儀風範,不得混同於俗。道士與道士之間一般稱道友、道長等,對年老道士一般稱某爺。道人宿舍中須清潔素雅,不得華飾,但要整齊,道人不得裸身而臥,不得在臥室內葷酒、神侃。

道衆宿舍不得把俗人隨便帶入,更不能留宿。乾道、坤道不得在同院中居住,相互之間應保持距離,清心寡慾,不起邪念。乾道、坤道之間不得隨意串門。

早上開靜後,需立即起身洗漱,到各殿朝拜祖師,上早課,誦經聆聽,持心修煉。

到其他廟內掛單,要遵守其廟中規範,不經允許,不得常住。

(三)穿戴禮儀

服飾是道教宗教形態上的一個突出標誌,人們可以從服飾上清楚地辨認出道教徒。道士在廟都必須頭上戴巾,身穿便服、白襪、布鞋。

服飾是道教宗教形態上的一個突出標緻

道人服飾,古有“羽服”、“羽衣”之稱。道教服飾最早的統一定製是從南朝劉宋時的陸修靜開始的。

現代道人穿的服裝,大小上衣皆爲“大領”,是明代以前漢民族的服裝樣式。黃色黑邊,受戒時用;法衣,指做道場“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時“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經師上殿唸經、做道場穿的法服,也有素淨不繡花的,通稱“班衣”。大褂、道袍一般多用藍色,以象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法衣則多紅、黃色,也有藍色、綠色;方丈穿的法衣多爲紫色;班衣以紅、黃居多。

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稱爲“巾”,巾有九種。分別爲: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樑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道士的合格服飾,不僅是衣帽整齊,而且要衣冠整齊。所謂的“冠”不僅指帽子,而且指特製的禮飾。最通用的有黃冠、五嶽冠、五老冠等,這些是做法事時用的,專場專用,不能隨便戴上。

道人的鞋、襪也有規矩,鞋以青布雙臉鞋爲最合格,一般穿青布圓口鞋或青白相間的“十方鞋”,多耳麻鞋也可。襪則統用白布高筒襪。

道人褲管必須裝入襪筒內,不得敞着褲管。不穿高筒白襪,亦須把褲管齊膝下綁紮。不扎褲腳上殿,殿主不讓進殿,進了殿要受罰。

道人不得頂“冠”入廁,戴“冠”入廁者要受罰。巡寮執行任務處罰人時,必須衣冠整齊,莊嚴從事。

道教禮儀大全
  

(四)科齋禮儀

齋醮是道士日常生活中必修之課。齋醮的禮儀很複雜,如敬香、禮叩、做道場等。敬香時,還應上供敬神。

上供有香、茶(水)、燈、花、果等。道人把供品雙手端到供桌前,雙手高舉供品與額相齊,躬身一禮,然後放到供桌上。供品排列順序是從內到外,茶、果、飯(米制品)、菜(青菜、乾菜)、饅頭(面製品),還可以酌水獻花以表道心。

道人上香,先在香爐中虔誠地上三炷香。不上斷香,不上沒燃着的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上下襬滅,不可用穢氣吹滅。三炷香點燃後,來到墊前雙手舉香與額相平,躬身一禮,再到香爐前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香與香之間距離不可過寸。上香次序爲先中,次左,再上右香,上香後復回跪墊禮叩。

道士禮叩分爲三禮三叩、三禮九叩兩種。行禮時,雙手上不過眉,下不過膝。其具體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簾,平心靜氣,二足離跪墊約五寸,二足跟距離約二寸,足尖相距約八寸,形成外八字狀。

行禮爲:雙手於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無名指根節(子紋),右手大拇指掐左手中指梢節(午紋),左手其餘四指抱右手,此即外呈“太極圖”,內掐“子午訣”,其寓意爲“抱元守一”。行禮時手與鼻相平,不可高於鼻。然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畫弧,滑落於胸口上,右手畫弧線向下右環繞,同時躬身。

叩首爲:右手心向下按在墊上,左手離開胸口弧線向下左、右方向環繞,按在右手背上,與右手重疊形成十字,雙膝同時跪在墊上,左右手小臂同時着墊上,二肘尖與兩個膝蓋同在一條直線上,頭叩在手背上。擡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緊接收回,雙手復握如前,起身站定,此爲一禮一叩。

如此三禮三叩畢,足向後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向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拜三叩完畢。

三禮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禮。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等道教節日,住觀道衆做祈祥、祝壽接駕道場時,方丈、監院拈香行此三禮九叩大禮。

道士叩拜,是對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即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爲一也。

道士必須參加各種道場活動,衣冠整齊,虔誠祈禱。不得打鬧嬉笑,要莊嚴從事。

道士出家後還需“冠巾”。“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爲道人的儀式。這種儀式只在子孫廟舉行。冠巾也叫“小受戒”。行冠巾禮時有數師在場,如冠巾師(高功)、度師(即恩師、師父)、攏發師、引進師或引禮師等。

齋醮科儀的禮儀很複雜,也是最講究、最重要的。做道場時,一定要以道教常規對待。

每逢朔、望以及重大道教節日,除給祖師朝拜外,還要弟子給師父頂禮,學生給先生頂禮。

戊日是道教忌日,不拜神,不敬香,按古代定製,戊日時宮觀要關門休息。

(五)出入禮儀

不得無故進入其他宮觀及僧院,也不得無故去俗人家。有事去俗人家,辦完事即返回,不得久留。遠近出入不應失禮。同事或失禮不可諷笑。

(六)言語禮儀

進入法堂以及上宴席,不應高聲言語,也不應大聲咳嗽。不得多言,不得與師輩爭話,不言人過失。不說俗人家務。不言爲媒保事。不與婦人低聲密語。質疑詢道當禮拜致敬。如問家常事,不必禮拜。不與人說符咒幻術及一切旁門小術。道教稱以上這些爲“淨口”。

(七)迎接禮儀

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時,須行拱手禮或作揖禮。

拱手禮即抱拳拱手。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爲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爲善,右手爲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可口說:“無量觀”或“善哉、善哉”,也可說:“道祖慈悲”。“無量觀”有與人祝福無限之意。與人相見,一手持物時,則伸出一手,食指內屈爲禮(爲一氣化三清之意)。

作揖禮即躬身稽首。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臀部突出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禮爲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八)起立禮儀

站立時不得偏任一足,不得倚桌靠壁。侍奉師長時不得對面立,不得高處立,不得遠立。立於師後不得靠師座椅。見師長起立,見賓客起立時,除誦經或作務時外,均應隨即起立。侍奉師長時,師命坐方坐,師有問當起立應答。儒家禮雲:“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

道教禮儀2

一、相互稱呼

信徒稱呼道士,應稱師父或道長,問候語爲:師父慈悲!師父您好!或者道長慈悲!道長您好!參加齋醮時或對德高年長的道士,應尊稱爲法師,如:法師慈悲!法師您好!

信徒問候道士時,應自稱弟子。自我介紹爲:弟子姓某名某某。

道士問候信徒,均稱居士,居士意爲居家修道之士,是道門中人對信徒的尊稱,問候語爲:某某居士您好!見到德高望重,或德才兼備的信徒,也可尊稱爲先生,先生二字在道門中是對德才兼備者的尊稱,與世俗對普通男士的稱呼,意義不同。問候語爲:某某先生您好!

信徒之間,可以互稱道友,問候語爲:道友慈悲!某某道友您好!

二、見面行禮

道教徒之間見面,行拱手禮和稽首禮,一般不行世俗的握手禮和鞠躬禮,更不主張行西洋的擁抱禮。因此,見到道士,不要主動與道士握手,否則難免尷尬。

拱手禮:又稱抱拳禮,見面時,正對對方,雙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手心向下),舉到與眉眼平齊處,微微彎腰,同時口稱問候語。平輩之間一般互相行拱手禮,長輩對晚輩答禮、平輩道長對信徒答禮,也一般用拱手禮。

稽首禮:又稱作揖禮,見面時,正對對方,雙手抱拳,舉到與眉眼平齊處,深深彎腰,雙手抱拳自然下垂到與腹部平齊處,再立正抱拳於眉眼平齊處,同時口稱問候語。晚輩對長輩、平輩信徒對道長,一般行稽首禮。

見面行拱手禮與稽首禮,即恭敬,又優雅,只要對方能見到,不論遠近,都可行禮,與社會上流行的握手禮與西方的擁抱禮相比,即方便,又衛生,還避免了男女肌膚接觸的麻煩,是中國傳統的`文明禮儀,道教信徒有義務和責任進行推廣流行。

道教禮儀大全 第2張
  

三、朝拜禮儀

齋戒:信徒在拜神的前一天晚上,應該要吃齋、吃素。

沐浴:道教講的沐浴,沐的是身上的污垢,道教講人要清淨自己的心靈,也就是要洗心滌慮。

在朝拜神仙的時候,要做到衣冠整齊,不能穿背心,褲衩,拖鞋,這樣是對神靈的一種褻瀆。

到廟裏朝拜,應該要了解一些朝拜的規矩,進入殿堂一般是靠門的右側走(因爲道教宮觀建築格局一般是坐北朝南居多,所以進入殿堂靠右側進也就是靠東邊進),或者是靠左側走,不能衝着中間走,不能當道走,走路的時候不宜高聲,在廟裏面不宜喧譁,應該是誠心定氣的。

如果是從右邊入殿,那就是邁右腳靠殿堂大門右側進入,也就是說從東邊進去,就從西邊出來,那麼從西邊出來邁的也是右腳,道教講進去從東邊進,出來的時候從西邊出,是順其自然,是根據太陽東昇西落的自然規律,效法自然的具體體現。

朝拜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供奉於神壇之上,稱爲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

四、敬香禮儀

道教燒香包括了供養、傳達、召魂、靜心這四種涵義。其中:

供養指供養諸神。“願燒道(經、師)寶香,生生常供養。”(出於《三寶香》)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

傳達指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裏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招魂指召亡返魂。做幽事道場時,可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柱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全真儀範中有“一柱返魂香”而廣東〈散花科〉中更有:“三柱返魂香”之說:“一柱返魂香,徑通三界路……”;“再柱返魂香,直透幽冥府……”;“三柱返魂香,飄渺通十殿……”。

靜心指清靜身心。重陽祖師有詞曰〈踏莎行;詠燒香〉,是這麼寫的:“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菸一柱分明是,依時焚透崑崙,緣空香泉嫋祥瑞。”

焚香的具體做法是,先選三柱香,不要斷香,點燃香,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頭相齊,躬身敬禮,然後用左手上香,這時,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若在一個神殿裏供奉有什麼尊神像的話,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兩者各上一柱香,儀式相同。上香完畢,即行叩拜禮。至於拈香是最爲隆重的,只有在諸神聖誕火供齋設醮時才行之。

道教禮儀3

一、道教的五乘之法是什麼?

道教日用分有五乘之法:一日宗,二日教,三日律,四日法,五日科。

二、五乘之法具體內容是什麼?

宗者,萬緣定息,一念不起,坐而待成是也。

教者,垂像教化,講究解釋,假此得開悟也。

律也,從方丈、守律壇,演三壇大戒,生慧而登真也。

法者,正一符籙是也。

科者,常行課誦、祈禳懺悔、濟生度死道場是也。

三、什麼是道教的“體用”,一體二用的內容是什麼?

“體用”:本體和作用。“體”是根本,“用”是體的表現和產物。“體”是實有的事物,“用”是事物的動作。

道教有一體二用之行。一體者,道。二用者,一行宗旨用。

一行宗教用,宗旨,爲老、莊哲學思想、宗教,爲祈禱,齋醮、威儀。

四、什麼叫儀範?

禮儀規矩制度楷式

五、道教儀範從什麼時候就有了?

道教對儀範的興起,是隨着道教的創始而來的,祖天師(張道陵)在教民中實行“三官首書”和《正一法文》中所說的受護身符及三戒、五戒、八戒受籙等。就是道教最初的入教儀戒和禱祝儀式。

六、道教儀範有哪三大類?

第一,戒律;第二,醮壇威儀和齋;第三,章表。

七、道教儀範對修道人有什麼作用?

道教“儀範”是道教徒行爲準則、進德修業之徑路。

道教禮儀大全 第3張
  

八、戒律對修道人有什麼作用?

戒律是道教行爲守則,奉戒專一,可制止“噁心邪欲”和“乘言戾行”,爲證道之階梯

九、什麼叫道教儀範?

道教繼承了中華民族先民們的祭神、祈禳、禱祝等儀戒,加以規範化作爲宗教活動的定型模式,形成爲道教儀範。

十、什麼是“三戒”?

“三戒”是:皈身戒,皈身於“太上無極大道”;皈神戒,信仰“三十六部尊經”;皈命戒,服從“玄中大法師”。這“三戒”即《早晚功課經》後的“三皈依”即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也就是王常月祖師在《初真戒》中說的:皈身之後,可以“永脫輪迥”,即道寶,皈神之後,可以“得聞正法”,即經寶,皈命之後,可以“不落邪見”即師寶。

十一、積功歸根五戒是哪戒?

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妄言綺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淫邪。簡單說即殺、盜、淫、妄、酒。

十二、持受“五戒”有何功德和作用?

《初真戒》說:“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不失人身”。

十三、“在家五戒”和“出家五戒”區別是什麼?

“在家五戒” 和“出家五戒”戒條是一樣的,但對“不邪淫”這一條戒條“在家”和“出家”要求是不一樣的。戒淫者,非夫婦;若出家人,不妻不取,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其出家超俗者,皆宿有善慶,所以獨拔常倫,果能頓息塵緣,斷絕色慾,精修道行,當證仙階,福及九祖,慶流一門。在家夫妻雖非犯戒,過亦爲淫犯。

十四、道教的“三厭”、“五葷”分別是指什麼?

“三厭”: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五葷”:小蒜、大蒜、韮、蕓薹、胡荽。

十五、三壇大戒是哪三壇?

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稱爲“三壇大戒”。

十六、什麼叫《戒經》?

“戒壇”中講“戒”的.書稱爲《戒經》。

十七、什麼叫“戒”?

“戒”是禁止的意思。

十八、什麼叫“籙”?

“籙”在早期道教是一種“註冊簿籍”,是道教登記簿。“授籙”即可受到神的保佑,因爲一個人受了道籙,就在天神那裏掛了號,神就要負保佑的責任了。

十九、授籙法職品級有幾種?

有四種。第一,上清天洞經籙,正一品銜頭;第二,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二、三品銜頭;第三,正一盟威經籙,此四、五品銜頭;第四,太上三五都功經籙。

二十、什麼叫做“醮”?

醮是做法事或叫做道場。

廿一、什麼叫“齋”?齋有哪些內容?

“齋”是戒的另一種行持,通常把“齋”“戒”邊稱,如“齋戒沐浴“等。在”建醮“之先,也就是在舉行法事之先,要素食,要清心,要潔身,這都是“齋”的內容。一般來說“齋”是“醮”前的個人“身心潔淨”的程序。“齋”還有另一種內容,即在某些日期吃素,可以得到福報。

“齋”的再一種內容是用“醮”的儀式舉行,主要是爲生者懺罪祈福,爲死者追薦超度,如“黃籙齋”,“金籙齋”,“玉籙齋”,“九幽齋”等。

廿二、道教有哪些齋日?

第一,“三元齋”,即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爲上元、中元、下元齋日。第二,“庚申齋”、“甲子齋”是在“六十花甲”的庚申日、甲子日爲齋日。第三,“本命齋”,即自己生日那天爲齋日。第四,“十直齋”,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月少取廿七日)。

第五,“八節齋”,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第六,“四始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還有道教尊神、祖師聖誕日和聖誕關一天晚都爲齋日。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