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懶惰的人的心理

懶惰的人的心理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懶惰的人的心理,如今很多人平時在家沒事就是一整天都躺在牀上玩手機,什麼事情都不做甚至動都不動,而還有一種懶人是在生活中拖。比如洗衣服要攢不掃地等等,以下分享懶惰的人的心理。

懶惰的人的心理1

①不思考

懶惰的第一個表現,是【不思考】

人之所以與動物區別開,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會思考】,使用工具則是思考後的行動,是果不是因。

而不思考,會讓人向動物方向退化,僅僅滿足最低限度的生存本能,吃了睡睡了吃,沒有行動,沒有目標,沒有提高,沒有創新,長期在原地打轉。

不思考不僅僅是懶惰的一種表現,而且是最核心最基本的表現,因爲人的行爲都是依靠思維決定的,連思維都停滯了,談何行動,談何改變?

②不行動

懶惰的第二個表現是【不行動】

因爲沒有思維的指引,行動就找不到方向和目的,而任何行動都需要耗費能量,消耗能量意味着會對環境產生新的影響,會打破“確定性”,而不行動就消耗減至最低,就不會產生變化,就會一直在舒適區內,就沒有面對“不確定性”的不適感了。

③拖延

懶惰的第三個表現是【拖延】

也許有的人跨過了前兩個關卡,開始行動了,但是將會面臨第三關,拖延關;做事拖拖拉拉,思前想後,糾結,在deadline面前才趕緊趕工..........這都是拖延的心態惹的禍。

拖延,是面對不確定性的一次不成功嘗試,雖然人已經開始行動了,但是抱有“我現在不做,等到XX時機我就會做了”的僥倖心理,長期存在這種心理,會讓人沒有責任感——寄希望於事情會自動完成或者有其他能力強的人代勞,這是對自身主觀能動性輕視的態度。

懶惰的人的心理

④無序

懶惰的第四個表現是【無序】

無序,在工作、生活中通常表現爲對辦公場所,衣櫃書櫃,房間等規整擺放區域、或者對文件、證件等重要物品沒有規整、分類、收存的習慣。亦或者是過很久纔去收拾一次,這種表現看似是“個人習慣”、實質還是懶惰。

一個在生活中都處於無序狀態的人,是不可能期望他對待工作會有什麼良好態度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序”本身就意味着規律與穩定

比如“序言”、“序幕”,都是指的第一步,後面接着的是“第一章、第二章......”,全部集合起來纔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完整的表演,而“序言、序幕”則是決定整篇文章脈絡、整場表演流程的關鍵。

有些人提出了所謂的“不修邊幅、生活環境混亂=有才氣”的意見,其實只是以偏概全,的確有這樣成功的人,但是從整體樣本數來看,這樣的人又有多少,有普適性麼?沒有,大多數人還是要依靠着規劃-行動-反饋-調整-再規劃的步驟前行,少有無序卻能達成成就的。

⑤怯懦

懶惰的第五個表現是【怯懦】

爲什麼說怯懦也是懶惰的表現呢?因爲怯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爲有了懶惰的心態,不思考,不行動,於是自身能力難以得到鍛鍊,沒有反饋機制來調整自身的行爲模式

漸漸地變得失去自信,什麼都不敢做,沒有責任心,逃避......可以說,怯懦已經是懶惰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了,它不同於前面幾個表現,是刻在潛意識裏面的不良因素。

外界是不斷變化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如果以怯懦來逃避壓力,壓力是不會消失的,只會因爲自身的不進步而越來越強,越來越難以解決。

懶惰的人的心理 第2張

⑥疲憊

懶惰的第六個表現是【疲憊】

經常有人有這樣的體驗:明明沒做什麼事,卻感覺很累很困,而且如果是想用睡眠去解決問題的話,會越睡越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

這種“累”看似是身體上的,實際上還是心理的懶惰造成的,就像面對一張純白的紙,人的目光掃過來掃過去,總想在紙上某個地方停留,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煩躁和空虛感;如果這時在紙上點了一個點,人的精神就會集中,這種不適的感覺也就減輕了。

而懶惰則是一張一直沒有打點的紙,人的心力放在上面,只會愈加的煩躁和疲憊。

上述所說的懶惰的表現,當然不是全部,但卻是人們在日常中比較普遍的思維和行爲。懶惰讓人迴避思考,讓人懶於行動,讓人拖延做事,讓人沒有計劃和頭緒,讓人缺乏自信和責任心,讓人疲憊不堪......

可以說,因爲懶惰,導致人的命運在走向惡性循環,只會越來越糟。因爲問題不會因爲你迴避、拖延、怯懦而消失,它一直在那裏。只有開始思考,開始行動,開始整理,開始面對,事情纔會有轉機。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我可以做得到麼?當然可以,人的`主觀能動性十分強大,只要你瞭解如何調動它。而且,調動它的方法非常多,也十分簡單,人人都能做到。

懶惰的人的心理2

一、懶人效應:明天再做也不遲

懶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慢條斯理,像一隻慵懶的小貓。

只不過,小貓隨時可以躺在陽臺上 享受陽光的愛撫,可以睡在花叢下無人打擾。

你卻無法擁有這樣閒適的生活,甚至如果不努力工作就不會有好的生活。

“懶人”總以爲自己的人生還很漫長,自己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揮霍,爲什麼要急於現在呢?

等到明天、後天,等一週、一個兩月之後再去做也不遲啊!

你以爲自己的時間還有很多,卻不知在屢屢遭遇時間的“盜賊”。

很多時候你都在思考:“我的時間到底去了哪裏?”

可是又無法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答覆。

當你漸漸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想要好好珍惜的時候,卻發現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

當你努力地工作,希望再做更多事情的時候,卻發現一天的時間就那樣匆匆而逝了。

詩人科頓寫了這樣一首關於“拖延”的現代詩:

明天?你是說明天?我不要聽。

明天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它用虛假的許諾、期待和希望,大量剝削你的財富。

它開給你的是永遠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在亙古不變的時間長河中,明天是個永遠都找不到的狡猾傢伙,只有傻瓜纔會對它念念不忘、情有獨鍾。

智者從來不會相信所謂的明天,也從來不屑於同津津樂道明天的人們爲伍。

詩人科頓將“明天”描述得有聲有色,“明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時間上的單位,而變成了一個更廣闊的時間概念,可能是下一分鐘,可能是下一個小時,也有可能是一天之後或者很久。

“明天”確實是一 個擁有豐富內涵的詞,它的外表如此華麗,隨時被人們掛在嘴邊,隨時出現在各種場合。

其實,我們每天都有事情要做,而將一切今天可以做的事情延後到“明天”的情況,都可以稱之爲“拖延”。

懶惰的人的心理 第3張

只有“懶人”還在等待明天,而無法將今天緊握在手中。

你有自己的夢想和憧憬,可是真正爲了夢想而付出的行動又有多少呢?

如果一個人總是將自己的行動拖延至“明天”,那麼再簡單的憧憬、再容易實現的夢想,也會變成海市蜃樓。

或許這些“雞湯”你早就喝過了,甚至會感到厭煩,可你就是做不到。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早就提出過“知行合一”,也就是“知爲行之始,行爲知之止”,簡單點說就是:知道了就去做,知道了又不做和不知道有什麼不同呢?

那些整天唸叨着“今日事,今日畢”的人,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立即行動起來”呢?

很多人害怕“今日事,今日畢”,因爲“立即行動”就意味着失去當下的“自由”。

這會讓他們認爲自己正在做的事是一種“強制性”的任務,所以他們更喜歡“今日事,明日畢”,並且爲自己找千萬種理由——

我真的太累了!工作任務太繁重!我不能因爲工作而失去生活!反正任務不着急……

這種喜歡給自己尋找理由的人隨處可見,他們習慣了這樣的逃避,並且依賴於這種阿Q式的精神支柱。

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說過:“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遍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

那些總是在抱怨時間不夠用,或者付出的努力都變成瞎忙的人,都不懂得時間是成功的第一基礎,想要充分地利用好時間,就要學會立刻行動,絕不拖延。

當你有了真正的行動之後,會發現自己的能力遠遠不止於此。

懶惰的人的心理 第4張

二、拖延症的內隱心理

每個人在拖延方面所表現出的外顯行爲和內隱心理卻不一樣。

有的人是純粹追求休閒享受,甚至懶惰成性;

有的人是拖延困難或不喜歡的事情,而去完成有趣輕鬆的事情。

拖延症可以分成消極拖延和積極拖延兩種。

一般而言,拖延症只是一種自我調節失敗以及自我設限的不正常行爲,並不是一切拖延行爲都是有害的。

普遍意義上的消極拖延是指總是不能快速採取行動,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而積極拖延則是故意做出拖延行爲。

積極拖延患者會喜歡高壓之下的工作,他們總會故意拖延到最後纔開始行動。

雖然消極拖延和積極拖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是在控制時間、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等方面卻截然不同,積極拖延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接近非拖延症。

現在,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行爲,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拖延症患者。

懶惰的人的心理 第5張

年輕人還有兩種最典型的拖延“症狀”:

一是內心糾結於做與不做,直到筋疲力盡,始終沒有做好決定;

另一種是表面上風風火火,好像做了許多,事實上做的都是細枝末節的小事,而最重要、最應該去做的事情卻拋之腦後,一拖再拖。

很多拖延症患者都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假如工作任務十分緊迫又無從下手,內心就會十分焦躁,可是,如果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任務,內心又會立刻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因爲暫時擺脫了壓力,即使拖延也會讓人感到無比輕鬆,就算只有幾分鐘也是美好的享受。

拖延症患者時常會抱着這樣的想法,這也是他們的內隱心理。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拖延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因爲短暫的放鬆之後,工作仍然要去做,甚至會因爲拖延而招來老師的氣憤、上司的怒火、同事的冷眼、客戶的催促,等等。

懶惰的人的心理3

懶人的懶特性

第一、怨天尤人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挫折,這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不會被困難所打倒,而是信奉“失敗是成功之母”,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繼續提升自我,敢於挑戰拼搏,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還有人會被失敗所打倒,但卻從不知反思,在經歷一次失敗以後,就開始“哪裏舒服就在哪裏趴着”,不願意再進行嘗試,並且還整天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有多多麼的悽慘,讓人看了心煩,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生一定要懂得反思自己,而不是一味埋怨外界的不公。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就是如此,自己掌握的知識沒有達標,畢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不想學習更多的技能進行深造,於是就開始說什麼就業壓力大,畢業生難找工作之類的話,卻從不思考爲什麼別人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而這種只知抱怨的人一定是不勤勞的,做什麼事都是推三阻四。

第二、文藝小青年

如今是朋友圈和網絡橫行的時代,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吃飯、逛街、娛樂等都是通過網絡完成,平時連門都不想出,不用想這種人肯定是懶惰的。

此外好吃懶做的人大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像文一小青年一樣,喜歡用腦袋想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但是卻從不付諸實踐,然後尤其是單身的人,整天就在朋友圈裏發一些所謂的和工作無關的“感悟感想”,也不出去找工作,不用看這種人一定就是好吃懶做,一輩子都可能不會有的出息。

懶惰的人的心理 第6張

除了在朋友圈中假模假樣之外,這些懶惰的人與朋友交往的時候也喜歡吐槽別人,經常說自己做的不好之類的,一聽見別人的不堪就開始嘲諷,好像全天下就自己說的是對的一樣。

第三、媽寶寶,有舒適圈

凡是媽寶寶之人,在小的時候一定備受父母親人的寵愛,也沒有什麼受過苦,基本上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此外由於聽從媽媽的話,他們獨自動手的能力極差,所以平常的家務基本上不會自己動手,然後性格也是相當懶惰,在家裏都不願動手做事,更不用說在工中了。

南宋朱熹說:“溺愛者不明”,這些孩子是家長眼中的寶,疏於管教有很多的缺點,不懂人情世故,人際關係差,一般很難有所作爲,而女生一旦喜歡上這種乖孩子,那麼很可能在婚後會成爲一個保姆,受苦受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