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1

分析了孩子沒有上進心,懶惰習慣形成的原因:

一是有嚴重的依賴思想。

他上課不認真聽講,不積極的思考問題,是因爲他可以抄襲別人的作業。他在家不做自己該做的事,是因爲家裏有人給他做。不勞動,他照樣吃得好,穿得好。

二是受家庭的嚴重影響。

家長過分溺愛,對孩子事事不放手,大包大攬,讓孩子失去勤勞的機會,家長的品德修養,教育孩子的認識誤區,無不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

如何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改變孩子的懶惰習慣?

一,幫助孩子從思想上認識懶惰行爲習慣的危害。如不思則呆癡,不學則愚鈍,不勞則無獲,不動則笨拙,不勤快則世人嫌棄。

二,幫助孩子制定改變懶惰習慣的學習計劃,生活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三,解鈴還須繫鈴人。家長在孩子的面前,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用自己的優良言行去影響孩子,去監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去改變孩子。

只有摸準了孩子沒有上進心,形成懶惰習慣的脈,對症下藥,循循善誘,細緻耐心,才能克服孩子毫無上進心非常懶惰的不良習慣,促使孩子真正長大成人。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2

孩子懶惰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偏激

現在許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老、中兩輩對於孩子的教育都與孩子的發展背道而馳。家長過分溺愛,只要孩子搞好學習,其他什麼事也不用做,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滋生了孩子的懶惰心理。試想孩子連自理都不願做,又怎麼能勤奮地搞好學習。

孩子懶惰的原因:家長的溺愛

有的孩子懶於做體力活,有的則懶於動腦筋思考,這也是受家長溺愛而形成的。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做體力活累壞身體或本身輕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而有的家長則替孩子想得太過局全。害怕孩子過分用腦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慢慢變很懶惰起來,什麼事都不願意動手做。

孩子懶惰的原因:孩子獨立做事時常受到責備

孩子總有自己想獨立的時候,不論多麼依賴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當他在獨立做事情時,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滿意,經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從而心灰意懶,這也是造成孩子懶惰的原因。

孩子懶惰的原因:父母的懶惰行爲

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人的懶惰行爲,也是形成孩子懶惰習性的又一原因。有的成人在家中動扔使喚別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成人一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時就叫苦連天或半途而廢,等等,孩子親眼看見這些後就會加以模仿,這也就滋長了懶惰的心理和習性。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 第2張

如何解決孩子的懶惰心理

1、 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在家裏主動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打掃衛生、洗臉、洗自己的衣物。在學校認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別人,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和各種勞動、通過積極的參與學校的活動,從而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磨練耐力。

2、制定學習計劃

所有各科作業都嚴格按老師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逐步養成不完成作業不 睡覺的習慣,改掉“明日復明舊”的思想。作爲低年級的小學生,不許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如果提前完成規定的作業,家長應陪孩子做一些互動的訓練遊戲,讓 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進入夢想,注意:睡眠不足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天敵!

3、 尋找榜樣

找一個學習勤奮,做事勤勞的同學做爲自己的榜樣,並請同學們多多幫助、請班主任配合打分以監督自己在校、在家的表現呈一致性。

4、厭惡療法

做一個小丑娃放在寫字檯上,每當發覺孩子有懶惰的心理或行爲時,就在小丑娃的臉上畫一筆,或塗些顏料,久而久之。再看或醜娃醜陋的樣子,就會提醒他們改掉懶惰的壞習慣。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3

大多源於家長包辦太多

一項在全國範圍內的調查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

“隔代教育”產生的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兒女容易溺愛和遷就。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更怕他們有所閃失,對不起兒女。於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處處保護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做“專利菜”,讓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辭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樓梯……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爲中心,全家人都要爲他服務,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爲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自理能力達標幼兒不到兩成

按照目前各大醫院兒保科通用的0~2歲神經心理髮育標準,一般要求9個月大的嬰幼兒就要開始學會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現在的孩子基本達不到要求,12個月的孩子穿衣應該知道配合,15個月應該會自己脫襪子、穿鞋等,但基本上來做兒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數不到兩成的孩子可以勉強應付。

現在的孩子都不笨,這在早期智力測試裏能體現出來,但是社交行爲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後,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給機會,包辦太多。

一個2歲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國,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因爲家裏經濟條件較好,小男孩一直穿紙尿褲,不會自己脫鞋,表示個人需要不會說,全部用手指。“正常來說,1歲以後就可以完全不用紙尿褲了,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其定時排便能力”。還有的小孩3歲不會說喝水等,很多家長不敢送孩子去幼兒園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飽,喝不好,這給孩子進入社會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礙。

父親動感強應多參與教育

小區花園裏,經常看見幾個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裏聊天,一聊幾個小時,而抱在手裏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動也不鬧。其實這樣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應該這麼安靜,正常的表現是哭,鬧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於老年人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因此老年人帶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區裏玩耍,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鍊,另一方面關在家裏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等。這種情況下,父母尤其是父親應該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一般父親的動感強一些,可以更好地激發或調動孩子性格中的活潑因素。要多陪孩子做遊戲,不僅是跑步、滑梯等動態運動,一些親子游戲、智力遊戲也很重要。

天生氣質,不分好壞

還有些孩子天生“懶”,不愛動,這與其“氣質”有關,對待這種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責難,要根據其氣質循序漸進地改變。“氣質”是一種心理行爲表現,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情形的行爲反應方式,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孩子剛一出生,最先表現出來的差異就是氣質差異,如有的孩子膽小敏感,愛哭好動,令父母一籌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飽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雖也哭鬧,但容易哄,容易笑。

初中孩子懶惰沒進取心怎麼辦 第3張

9個月的琳琳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寶寶,父母常向友人誇琳琳乖,出生後吃奶有規律,吃飽就睡,不會像其他小孩那樣半夜哭鬧不止。但就是不愛運動,爬起來也慢騰騰的。這天琳琳的父母特意來到醫院的兒保科做了一份兒童氣質量表,結果表明琳琳的氣質類型是平易型(即撫養容易型)。父母高興地摟着琳琳親了又親,彷彿琳琳剛拿了一個冠軍。而另一邊,1歲3個月的貝貝愛哭愛鬧,非常敏感,衣服不夠柔軟也會煩躁不安,父母感到頭痛極了,於是也填了一份兒童氣質量表,測定結果爲麻煩型(即撫養困難型),貝貝的父母於是憂心忡忡地不斷問醫生,孩子該怎麼辦呢。

氣質是天生的,沒有好壞之分。兒童的氣質分四大類,即平易型(撫養很容易)、麻煩型(撫養困難)、激情緩慢型、中間型,其中中間型可分爲中間偏難養型和中間偏易養型。平易型的孩子比較溫順;麻煩型的小孩特別好動,動不動就哭鬧;激情緩慢的小孩,對外界環境反應遲鈍,不容易逗笑或引起激動,對周圍人缺乏興趣,不合羣。

雖然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難以改變,但是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其發展傾向與結果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培養、環境因素影響和自我鍛鍊等,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家長可以適時地引導孩子。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很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懶”,就憂心忡忡,認爲應趕快改變孩子,否則孩子長大了可就不得了了,但是,那段時間內“磨破”嘴皮子了,卻沒什麼效果,頓時心情降到谷底,一籌莫展。林少勇勸慰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生活上稍微注意些就可以了。教育應因人而異,不同孩子的氣質不同,採取的教育方法就不一樣,而且,持之以恆、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比短時間的強調效果好得多。他建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僅要持之以恆,更要統一意見,別讓孩子鑽父母與上一輩之間不同教育方式的空子。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勞動習慣,要從細節出發。在生活中鼓勵孩子自主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父母回家,鼓勵孩子幫忙放拖鞋;吃飯前,鼓勵孩子幫忙拿碗筷。這樣,才能慢慢地培養起孩子的勞動習慣。家長過於緊張,要求快速改變孩子,而孩子難以承受太大的壓力,這樣,教育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要對孩子提過高的要求,不同年齡的孩子活動水平有所不同,提過多過高要求,反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勤快”習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