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這種食材的原料是富含營養的,口感脆嫩多汁,滑潤不膩,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降血糖、預防癌症、治便祕等多種食用功效,這種食物經常出現在養生的食譜裏,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它,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1

秋葵的功效

那麼秋葵有什麼食療價值和保健價值呢?秋葵是一種深受老百姓青睞的食物,秋葵的種子能用來榨油,黃秋葵油的營養與香味遠逾芝麻油等。是一種上佳的植物油。秋葵的外表長得像青椒,切開裏面是黏黏膩膩的汁液,味道香甜、肉質柔軟,以其獨特的風味受到了老百姓的青睞。

助消化,護腸胃:吃秋葵可以幫助人們助消化、益腸胃,秋葵的粘性物質,可促進胃腸蠕動,有益於助消化,益腸胃。

降血脂:高血脂患者可以吃秋葵幫助降低血脂,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黃秋葵的粘性物質中含有50%的可溶性纖維素,能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

耐缺氧:我們常吃秋葵可以提高耐缺氧能力。

保護肝臟:秋葵還可以保護我們的肝臟,黃秋葵的果膠,多糖有護肝功效,防治便祕。

秋葵的食用方法

秋葵一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北方地區一般在夏秋季節都可以食用。秋葵的吃法非常多,秋葵可涼拌、熱炒、油炸、燉食,做色拉、湯菜等,在涼拌和炒食之前必須在沸水中燙三五分鐘以去澀。它的屬性偏寒涼,燙熟後蘸摻有蒜末、辣椒末的醬油食用,可以稍微平衡它的寒涼,但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排軟便的人,還是不宜吃太多。秋葵加入咖喱和其它調味料一起煮,味道便迥然不同,對秋葵不大習慣的人,不妨一試。

秋葵的食用禁忌和副作用

秋葵雖然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和保健價值,但是秋葵屬於性味偏於寒涼的蔬菜,胃腸虛寒、功能不佳、經常腹瀉的人不可多食;秋葵忌用銅、鐵器烹飪或盛裝秋葵,否則秋葵容易變色,味道與外觀都受到影響;秋葵秋葵含有較多的鉀,腎病患者應該燙過再食用,不要過量食用。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吃法2

秋葵的功效與作用

1、幫助消化:秋葵含有果膠、牛乳聚糖等營養成分,具有幫助消化、治療胃炎和胃潰瘍、保護皮膚和胃黏膜之功效,被譽爲人類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

2、保護視力:秋葵富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E等,尤其是維生素A與胡蘿蔔素含量在目前發現的.動植物中位列第一,能保護視網膜,確保良好的視力,預防白內障。

3、保護肝臟: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種黏性液質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質、草酸鈣等,經常食用幫助消化、增強體力、保護肝臟、健胃整腸。

4、強腎補虛:秋葵含有特殊的具有藥效的成分,能強腎補虛,對男性器質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因而是一種適宜的營養保健蔬菜,享有“植物偉哥”之美譽。

5、美容養顏:秋葵中富含維生素C以及可溶性的纖維,對於皮膚有着很好的保健效果,同時還具有增進皮膚的美白以及細嫩的作用,還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垃圾。

6、減緩衰老:秋葵嫩莢豐富的植物黃酮,結合各營養元素能促進人體全方位的自我調理,從而確保內分泌平衡、抗衰老、抗疲勞、增耐力、血液循環加快等功效。

7、防癌抗癌:秋葵富含的鋅、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防癌、抗癌能力,其粘性物質中含有50%纖維素有利防腸癌。

秋葵的食用禁忌

1、秋葵屬於性味偏於寒涼的蔬菜,胃腸虛寒、功能不佳、經常腹瀉的人不可多食。

2、忌用銅、鐵器烹飪或盛裝秋葵,否則秋葵容易變色,味道與外觀都受到影響。

3、秋葵含有較多的鉀,腎病患者應該燙過再食用,不要過量食用。

秋葵的食用方法

1、涼拌黃秋葵

【材料】黃秋葵250克,食鹽2克,雞精2克,姜3片,蒜半頭,生抽5克,香醋5克,香油3克,辣椒2個,白糖3克,水適量。

【做法】①黃秋葵洗淨,去頭尾,縱面切開。②燒開水,加點鹽和油將秋葵放入焯燙至熟,水開即可。③撈起即刻放入冰水中冷卻過涼。④將蒜和姜剁末,辣椒切細丁和白糖等所有調料品一起放入過涼後的秋葵中拌勻。⑤入冰箱冷藏片刻再食用更美味。

2、秋葵炒番茄

【材料】黃秋葵6根,番茄1只。

【做法】①黃秋葵、番茄洗淨切片備用。②鍋內放入適量的食油,開中火。③鍋熱倒入番茄翻炒,炒出番茄汁後,最倒入黃秋葵翻炒。④加入適量的鹽、黃酒繼續炒。⑤菜熟後加入入適量的味精拌勻即可。

3、秋葵炒雞蛋

【材料】黃秋葵三根,雞蛋二隻。

【做法】①黃秋葵洗淨切片備用,雞蛋打散備用。②鍋內放入適量的食油,開中火。③鍋熱後倒入黃秋葵片翻炒,加入打散的雞蛋翻炒。④加入適量的鹽、黃酒、味精、胡椒粉拌勻,菜蛋熟即可。

4、豆腐拌秋葵

【材料】秋葵300克,豆腐1塊,鹽1匙素易鮮1/2小匙。

【做法】①把秋葵燙熟瀝乾切成星星狀。②在研鉢裏把豆腐和調味料磨勻再加入秋葵拌勻即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