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對於小孩子們來說情緒是很不穩定的,因爲他們沒有辦法像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很多小孩子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1

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因此,如何讓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教育中所不可忽視的。在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對新入園幼兒情緒的穩定,效果較爲明顯。

做好家訪工作

新生入園前的家訪,一是瞭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父母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儘可能對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繫。具體做法是:

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允許幼兒稱呼自己阿姨,因爲“阿姨”比“老師”更容易讓孩子感到親近;叫叫幼兒的小名,牽牽他的手,通過身體的接觸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還可採取送小禮物的方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向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愛好,以便教師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護理工作。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

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可以騎木馬、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遊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想上幼兒園”的慾望。同時,可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瞭解幼兒園,另外,還可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規律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在陌生的環境裏,幼兒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則是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這樣他們會感到安全一些,幼兒早期觸覺較爲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其次要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勸導幼兒。孩子有哭鬧行爲,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決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一間屋子裏去”等恐嚇性語言是必須防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要知道這會造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師應儘量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遊戲,喜歡玩什麼玩具,喜歡和誰做朋友,能讓他們做的事情,儘量讓他們去做,並在其行動中儘量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高興,很得意,孩子也會順從老師的教育,服從老師提出的要求,逐漸對老師產生依戀感。

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

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裏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於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爲中心的三歲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老師不能遷就孩子不正當的要求,要適當地進行教育,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遊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多開展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玩”是幼兒的天性,滑滑梯、騎木馬、唱歌,跳舞、畫畫是幼兒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多帶幼兒去玩滑滑梯、騎木馬,教一些孩子喜歡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詩歌、故事、舞蹈,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又可以利用這些遊戲活動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鼓勵家長共同配合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已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每當晚上或是週末回家後,再回幼兒園,孩子們又是哭鬧成羣,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們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師指導孩子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千萬不能包辦。如對不肯午睡、一個勁兒要找媽媽的幼兒可讓其父母早點下班來幼兒園陪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等。

新入園幼兒哭鬧、情緒不穩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們應儘量讓孩子較快地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這要靠我們老師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們用愛心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和關心幼兒、教育幼兒,孩子們會很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2

01

瞭解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天性。

比如,玩具壞了,有的孩子會悶悶不樂,有的孩子會大發脾氣,這種先天的性格和氣質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情緒表達非常強烈的孩子,同時也可能伴隨着有強烈的好奇心、積極、主動、獨立、主見等一系列優勢。

其次,幼兒四五歲時正是情商發展的關鍵期。很多家長都會感受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之前有更爲強烈的情緒表達,他們開始去感受到各種不同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發脾氣,而是有心無力,他們還做不到像成人一樣很好地控制情緒。正是因爲有這樣一個情緒失控的階段,孩子才能學會控制、反思,最終才能學會較好地管理情緒,擁有良好的、平和的性格狀態。

而且,越是發脾氣的時候,就越是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的時候。這一階段,父母的示範作用就顯得極其重要。

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們的學習主要是吸收和模仿。如果他發脾氣時,你是平靜、溫和、堅定的,他就學會了平靜、溫和和堅定;反之,如果你是煩躁、憤怒、沒有耐心的,他也自然學會了煩躁、憤怒、沒有耐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煉自我的過程。做90分的自己,做60分的父母,就足夠了。很暴躁地要求孩子安靜下來是不可能的。即便孩子這時候安靜了,也是被嚇唬的,同時他也深刻地意識到:用暴躁和大喊大叫來嚇唬別人是有效的。

自然地模仿和吸收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當你呈現出你要的樣子,孩子不管目前是什麼樣子,都將慢慢地變成你呈現給他的樣子,這就是示範、榜樣和引領的作用。

也許家長會覺得很難:在孩子讓我氣憤不已時,我卻還要保持心靜如水嗎?

可這就是父母,父母的偉大之處恰恰就在於:在每一個被孩子氣得氣急敗壞的時刻,都能夠呈現出一副心如止水的樣子。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也是感到特別缺愛的時候,他們會特別糟糕無助,所以需要通過大哭大鬧、無理取鬧,甚至是不斷地打擾家長,去引起關注,得到關懷。

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感受到被愛、被包容和被接納,這恰恰是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機。

老話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需要提供陽光、空氣、水和養分,而後才能自然地長出葉子,開花結果,而不是不給養分,只提要求,甚至提前追求開花結果。

當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習慣、性格、情緒甚至巨大成就時,家長要如種樹一樣給孩子提供養分,而不是直接要求他具備這些成就。

孩子長成大樹需要什麼養分?用積極的關注,給他安全、接納、鼓勵、包容、信任,還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不能把某種能力直接塞給孩子,只能不斷地提供各種各樣的養分,讓他自己通過吸收父母給的愛和養分,自然地生長出某種能力,培植出某種習性,這纔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 第2張

02

接納情緒,堅持原則,引導反思

教育不是刻意地發生在某一個特定時段,而是發生在每一個時段。

所以,生活即教育。

有的父母還會問:我也理解孩子的情緒,但當他大發雷霆的時候,我到底該怎麼做呢?

第一,家長需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情緒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完全沒有情緒才更需要擔心。

要告訴自己,孩子哭哭鬧鬧是正常的,不要立刻去批評、指責他們,更不要壓制孩子的情緒。喜怒哀懼是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的情感,過度地壓抑一個孩子的情緒和情感,會帶來長久的、深遠的、破壞性的影響。

因此,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許可他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及時給他一定的共情,把他的難過進行分解和確認。這種難過是傷心?失望?還是玩具打碎後的心疼和惋惜?

有時候孩子識別不了自己的情緒,父母幫助他們把情緒的顆粒度識別得越來越細,他們就會有被理解和被在乎的感受。這時候,不僅情緒被接納了,負面的情緒也得到了宣泄,還獲得了一定的情感反哺,這樣就能建立起更深的親子關係。

也許即便共情、接納,孩子還是會哭鬧,甚至會有其他破壞性的行爲。這時候就需要溫和的堅持與嚴肅的制止。只要堅定、反覆而溫和地重複原則,最終就能形成習慣,他們就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第二,在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可以和他們聊一聊。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脾氣?分析剛纔的大喊大叫,大哭大鬧,他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

可以做一些角色扮演,幫助他們重新思考、審視以及反省自己的行爲;也可以一起讀一讀《生氣湯》《我的情緒小怪獸》等類似的有趣的繪本,孩子就可能學會在下一次的衝突中,用更好的方式去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此往復,孩子的性格一定會越來越溫和,越來越平靜。但最重要的不是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做什麼,而是儘可能在平時讓孩子通過運動、遊戲、交友以及與父母互動,感受到輕鬆、快樂、愉悅的情緒狀態。

情緒具有記憶。當孩子長期處於一種快樂、愉悅的情緒狀態中時,他感到是安全的、專注的。因此,在以後遇到一些衝突和麻煩時,他就更可能呈現出平和、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

03

家長的成長

第一,耐心。

家長的耐心有多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每位家長把心中的耐心放大三五倍乃至十倍,不僅會讓自己的孩子像生活在天堂一般,而且家長自己也會擁有愛更多人的能力。只要願意,就可以擁有無量的'耐心。

如果做家長的失去了耐心,不耐煩地對孩子講了一兩句不當的話,其中哪怕有一句錯話,都會成爲孩子一生的負擔,到時候追悔莫及。

第二,學會理解和等待孩子。

孩子越是鬧情緒,越說明他們強烈地需要父母。要幫助孩子漸漸找到平衡,而不是急於要求孩子們像大人一樣控制情緒、保持理智。

第三,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孩子的情緒和父母有直接關係。不妨想一想,孩子出了差錯時,自己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心情又是如何?

總而言之,對於父母而言,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們做出示範的好榜樣。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3

NO.1父母先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說“老是這麼不懂事”是一種否認

“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負面情緒,其實只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不要把它想象得多麼嚴重。”張秀萍表示,不少孩子在面對不如意時,常用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大哭,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緒牽引着,也不冷靜了。

面對孩子的歇斯底里,家長極有可能會訓話:“爲什麼老是這麼不懂事?”其實,這樣說等於否認了孩子的不良情緒。這樣做非但不會使孩子負面情緒消失,反而會助長孩子的壓抑和否認,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因爲,面對憤怒的父母,孩子不僅要承受自己的負面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這樣的雙重負擔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加難以解脫。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就要允許孩子自由表達。

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家長要保持冷靜。很多時候,雖然你的內心是愛着孩子的,可由於你太生氣了,表現出來的卻是全然的否定、責備,而這會讓孩子忽略你講話的內容,而關注你的情緒。

比如,孩子因爲貪玩而把旁邊早已準備好的牛奶給打翻了,把地板弄髒,你很生氣,把他痛罵了一頓。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從“牛奶打翻”轉移到“媽媽在生氣”上。這就令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的機會白白溜走。

如何引導孩子情緒平穩化心得 第3張

NO.2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心、懊悔都是正常的

不要擔心孩子害怕或傷心、流淚,如孩子心愛的東西壞了會有難過的情緒產生,這時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我早跟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聽,你看,現在知錯了吧”。

對此類狀況,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告訴孩子,自己也曾爲一個玩具摔壞而傷心,不過,有時壞了就壞了,也許做任何事情都是於事無補了,可以傷心,可以懊悔。因爲不僅你有這樣的體會,隔壁姐姐丟了一隻寵物狗,也是這樣的心情。

當然,父母不要因爲害怕孩子傷心,立刻跟孩子表示壞了沒關係,可以再買一個新的。倘若選擇立刻用擁有的快樂代替失去的傷痛,會讓孩子失去體驗悲傷情緒的機會,也就無法體驗駕馭悲傷情緒的喜悅。只有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纔有可能自我調節,纔有可能控制事情不再往更壞的方向去發展。

NO.3合理釋放、轉化負面情緒

作爲家長,應該清晰認識到,合理釋放、轉化負面情緒的重要,只有把有利的方面充分發揮,才能把弊端盡力壓下去。如何釋放負面情緒?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有幾種簡單的發泄方式。

如哭泣,是緩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不僅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增強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運動等,只要把孩子的身體調動起來,內心的苦悶也會隨着肢體的一舉一動逐漸被髮泄出來。

而轉化負面情緒則是對家長、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積極方面想,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例如:媽媽聽你說你最好的朋友誤會你了,不和你說話了,你感到很失望、很難過。現在,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有一臺叮噹貓的時空穿梭機,帶着你的好朋友去看到事情的真相,誤會就消除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