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孩子難帶?其實他們比成人更講規則

孩子難帶?其實他們比成人更講規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8.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這種生物好像天生就和#容易溝通、相互理解#沾不上邊,除了不斷製造麻煩讓爸爸媽媽聲嘶力竭地怒吼之外,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睡覺時安靜的小臉龐了吧。所以,你真的學會了怎麼與孩子交流嗎?

孩子難帶?其實他們比成人更講規則

“小孩不好帶”,爸爸媽媽們一邊頭疼一邊感慨。不管電視裏、別人家的小寶貝看起多麼粉嫩聽話,一到了自己手裏就跟個燙手山芋似的。

身爲新手寶爸們,更是時常被某些綜藝裏不哭不鬧的小孩“欺騙”,那些三四歲就乖乖吃飯刷牙聽故事的寶貝,確實和自己家這位無法溫柔溝通、只能暴力鎮壓的“霸王”沒得比啊。這真的是“從孃胎裏帶出來的差距”?

——當然不是。

我最近看到一個短視頻,美國著名的育兒暢銷書作家凱瑟琳·路易斯簡單的討論了一下“如何與孩子溝通這個問題”。

孩子聽話與否,核心問題就是能否有效與爸爸媽媽溝通。而凱瑟琳的觀點特別有意思,她說“其實孩子比大人還要講道理。”

這個認知在我們大多數爸爸媽媽眼裏是荒謬的,隨時隨地都能嚎啕大哭、原地打滾的寶寶,和“講道理”這個詞扯不上丁點兒關係。

不過凱瑟琳舉了幾個例子,女兒坐上車始終不願意繫上安全帶,於是她將女兒任命成“安全檢查官”。

這個辦法讓被動繫上安全的女兒變得主動,爲了安全規則考慮,女兒甚至會主動檢查爸爸媽媽的安全帶是否繫上了。

這個舉動類似於做遊戲,先給女兒制定了遊戲規則是“不繫安全帶就不能啓動車子”,她會搖身一變成爲謹慎的執行者,困擾凱瑟琳的煩惱就這麼輕易解決了。

孩子的心裏其實對規則和道理都有一定程度的期待,甚至他們樂於享受別人破壞規則以後的給出懲罰,這會激發他們的好勝心和責任感,也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變得容易溝通。

孩子從一歲多開始學習說話、思考,鍛鍊腦部的發育,自我意識的建立也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

當然了,在三四歲之前,我們對寶寶的約束只能是一種習慣性的,並不是讓他們主動習得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上了幼兒園的寶寶如果經常在三餐飯點不好好吃飯,爸爸媽媽通常會選擇這幾種方式:溫柔規勸,好好吃飯才能長高、長大;大聲責罵,不吃飯就不準玩玩具、看動畫片;無限包容,等孩子想吃飯的時候再給他做。

事實證明,這三種方式對一個不好好吃飯的孩子都收效甚微。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建立一種“吃飯條約”:全家人都只能在飯點就餐,錯過飯點就會受到沒有零食、水果,餓肚子到下一頓飯的“懲罰”。

我們會發現,這個時候約束孩子就餐的並不是爸爸媽媽的聲嘶力竭,而是一個無形的規則。

孩子受到餓肚子的懲罰也並非來自爸爸媽媽,而是預先設立好的規則。

爸爸媽媽甚至可以在這個過程裏,稍微扮演着“白臉”的角色,對孩子的遭遇表達出一定的同情,拉近親子的距離。

而面對難以溝通的一兩歲小寶寶,對他們的規則建立則更加“簡單粗暴”一些。他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也難以接受複雜的字句,我們就要用習慣讓他們感知到規則。

同樣是吃飯問題,餐桌上讓他們學着自己用勺子。每頓飯開始前適當手握手輔助教寶寶吃飯,接下來由寶寶自己完成,這個過程堅持一週左右就會讓寶寶形成一種“慣性”:吃飯最終是要我自己完成的。

和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並不需要心力交瘁的無效溝通,愛是放手建立規則,讓孩子觸碰界限和分寸感。

在建立規則這件事上,我們一開始會面對很多問題。更何況,大多數爸爸媽媽和我一樣,對孩子總是抱有一種無限的寬容與容忍。

明知道要解決某個反反覆覆的問題,卻還是忍不住“低聲下氣”或者乾脆情緒失控。

如何合理的建立和孩子相處的原則,學着用“有規則”、“講道理”來定義和孩子的相處呢?

——設立遊戲規則

最麻煩的是預設規則,比如孩子學走路摔倒了會大哭、沒吃到心儀的食物會發脾氣、得不到玩具會大叫等等。

根據孩子最經常犯、最難哄的問題設定遊戲規則,比如外出就餐時一家三口都不能大吼大叫,否則晚餐就立刻取消,而孩子要當關鍵的“責任人”,由他進行全權監督。

任何講道理之前,都應該提前讓孩子知道“這個道理我聽過,它是正確的”。

——尊重孩子天性

我們覺得孩子不好溝通,很大程度是不理解他們難以收束自己的天性。比如一兩歲的孩子,他們情緒比較敏感、在陌生環境下容易大哭,設定規則的時候就要以孩子的本能爲出發點。

在飛機上遇到一位媽媽,對磕着頭的寶寶置之不理,其實氣流顛簸、密閉空間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恐懼感,這個時候要充分考量孩子的弱小天天性。

——建立正確責任感

能夠良好溝通的孩子,一定有極強的責任感。某個綜藝裏有個場景,小朋友要捐出自己心愛的玩具做義賣,最小的男孩抱着玩具表現出極強的抗拒感,最終滿眼淚的拿出自己的“限量版變形金剛”。

責任感是促使他轉變的關鍵,因爲“爸爸和你說過分享,我們要關愛其他人”這個預設條件裏,男孩已經隱約地明白了自己要也有愛護別人的責任,而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也要試圖讓他們進入同樣的角色。

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被塑造的純潔靈魂,他們有無限的創造力和可能性,只要合理利用規則和分寸感,就能讓講道理變得毫不費力,就能讓我們的嘶吼變成無處不在的溫情。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