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

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

來源:星女圈    閱讀: 5.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學會給孩子減負,父母對於孩子不必急於求成,多多陪伴孩子,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希望下面的內容可以幫助到你!

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
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1

人類的語言是自然作用的產物,孩子學會說話是成長中一個里程碑。此時,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了。首先應該瞭解這一規律,不要急於求成,希望孩子一下子什麼都能說了。尊重幼兒語言學習的規律,不要怕麻煩而忽視了對孩子的語言訓練。通過正確的訓練方法,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向更高階段發展。

每個孩子的大腦都是一個無底洞,其中很多需要父母其開發啓迪。我們常能從孩子嘴裏聽到有趣的隻言片語,這就是“初語”。孩子從剛開始學會說話到會說30—50個短語,一般是在10個月—1歲半之間。這個時間,孩子詞彙量的增長比較緩慢,而且常常一個短語說過一次後再也不說了。有的孩子快1歲半了,還不會說話,而周圍同年齡或更小一點的孩子卻會講幾句話了,父母心裏就開始着急了,他們甚至懷疑孩子是否是啞巴或是智力低下。其實,開始說話有早有晚,詞彙量增長有快有慢。

兒童理解語言即被動語言階段。這時期的孩子對成人語言的理解能力在不斷髮展,能聽懂別人的說話,並能一步一步把語言和具體事務結合起來,還能用動作或表情對成人的語言作出反應。如問小兒“電燈呢?”他會用手指着電燈,問他:“眼睛呢?”他會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

孩子懂得“燈”這個詞不僅僅是指特定的燈,而是指各種燈;懂得不同的老太太都是“奶奶”,不同的男人都是“叔叔”。這可以說是“一名多物”。另外,也懂得了“一物多名”。例如,一個女孩子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小名外,也知道“寶寶”、“乖乖”、“孩子”、“丫頭”等都是指她。

孩子會說的話還不是很多,只會說簡單的詞。有時候用簡單詞表示某種意思,發育較快的孩子開始能說短句了。例如“媽媽再見”、“爸爸好”、“爸爸抱”等。喜歡看圖畫,聽成人講故事,常常同一個簡單的故事喜歡重複聽很多次。

孩子學會說話的年齡是有差異的。這主要由每個孩子的個性、受教育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等決定。對於說話遲的孩子,首先要看看他的聽力有沒有問題,能不能聽懂別人的話,如果大人的話他全能聽懂,就是不願意開口說,那聽力和智力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別人對他講話而他反應很遲鈍甚至無反應,到1歲半還不會說話或者發音含糊不清,則應懷疑耳朵聽力可能有問題,應去耳鼻喉科進行詳細檢查。

語言是人類最根本的立足點,在生命發展過程中,語言教育佔有特殊地位。孩子出生後就從環境中學習語言,如果成人能讓孩子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之中,孩子便可以悠遊自在地掌握某種語言。但語言的敏感期具有短暫性,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它將不再回來。於是,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尤爲重要。

孩子語言是訓練出來的2

1歲多的幼兒與1歲前的嬰兒相比,顯得越來越“能說會道”了,尤其是到了1歲半後,一般的嬰兒都會說十多句話,如“爸爸媽媽”、“汪汪”、“瞄瞄”、“是”、“果果”等等。但這種說話還不能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流利自然,他們只是用短句和詞組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如果身邊經常有人說話,孩子學起話來就會比較快。但父母總是上班,身邊的保姆說的是方言的話,孩子學話可能會慢一些。

如果是在比較複雜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學說恬也會稍晚一點,但這不會影響孩子說話的能力。他們照樣能與父母交流。如果是多語種的環境,父母也沒有必要特別在意孩子說話,用平常的'自然的方式來與孩子對話就好。

語言能力深深植根於我們對自己能力的感受與自信。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越經常練習,就越容易發展語言技巧,具體方法有:

1.講故事:講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動的語言技巧之一。這種教育方法的運用旨在激發寶寶的動機、解釋事件或過程,或者僅僅爲了創設一個適宜的語言環境。

2.朗讀:父母的朗讀,能通過語言的聲音、節奏、音樂感傳入寶寶的耳朵。特別是爸媽用充滿激情與感觸的聲音朗誦他們所鍾愛的文學作品,由此所激發起來的寶寶的致,往往能夠維持終生。寶寶在與爸媽一起大聲朗誦詩歌和童謠等文藝作品後,能夠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

3.玩遊戲:父母通過文字遊戲、與寶寶們分享喜愛的作品、充滿熱情地參與討論實地參觀、尋訪地方戲曲等方式,可爲寶寶們提供有效的示範。

前面提到過不要讓孩子太早看電視,是因爲電視會使幼兒的說話發展緩慢。語言需要人與人之間交流感情,需要互動和迴應。而電視只是單方面的輸出,不能對孩子的話有種及時的迴應,孩子也不會知道自己說得對不對。

孩子在學說話的初期,父母可能要“沒話找話”,一開始的時候可能得不到孩子的迴應,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就能驚喜地發現孩子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