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隨着寶寶年齡的增大和生活範圍的擴展,3歲左右寶寶的觀察認知能力已經達到了基本的狀態,那麼,下面一起來看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1

嬰幼兒已經能夠分辨紅、黃、藍、綠等常見顏色;能辨認上下前後方位,掌握圓形、方形、三角形。

嬰幼兒能較準確地辨別各種聲音;能通過手接觸更多的物體,從而知道物體的涼熱、軟硬等特徵;能分辨物體的大小和遠近,能區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這個年齡段幼兒的觀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往往碰到什麼就觀察什麼,順序紊亂,前後重複,也多遺漏。

嬰幼兒通常只能觀察到事物的粗略輪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觀察的隨意性水平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而轉移觀察的目標。觀察受情緒影響較大。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無意想象佔主導

3歲左右的幼兒會玩想象性遊戲,但此時孩子的想象簡單,是無意的、自發的。

想象的主題多變,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從一個主題轉到另一個主題。

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現實的事物清楚地區分開來,因此常被人家誤認爲是說謊。

幼兒以想象爲滿足,想象常常並不指向於某一預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過程本身爲滿足,故富有幻想的性質。

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

其思維仍然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質。幼兒思維的進行離不開自身對物體的感知,也離不開幼兒自身的動作。只要讓嬰幼兒的活動對象和動作一轉移,嬰幼兒的思維也就會隨之轉移。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第2張

能對事物做出一定程度的概括,還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質和嬰幼兒之間的複雜關係。由於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缺乏詞的中介,因此嬰幼兒思維的範圍具有狹隘性,思維的內容具有表面性,思維持續的時間具有情境性,

嬰幼兒往往認爲事物的概念和規則是固定的、單一的、不變的。因爲認知的侷限,有時會表現出執拗甚至違抗。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2

記憶具有無意性、暫時性、情緒性

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3歲左右的幼兒還未掌握一定的記憶方法,因此有意識記憶較弱。嬰幼兒的記憶還很難服從於某一有目的的活動,而更多地服從於對象的外部特徵。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第3張

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滿足幼兒個體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兒自然而然地記住。嬰幼兒的再認和再現能力弱,記憶內容在其頭腦中保留時間較短。

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記憶活動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而出現差異。幼兒心情愉快則記憶效果良好,心情沮喪則有可能什麼都記不住。

兩歲兒童的活動:

給物體進行分類;在日常對話中使用概念詞, 近遠,上下,裏外,空滿,前後等;每天重複讀一首簡單的童謠,讓他自己練習說;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第4張

每天早晨說一說當天星期幾和你當天打算做什麼;每天讀書給他聽,可以選擇一些很容易猜出下文的書,在你還沒知道下文之前,他可能在“讀”給你聽了;

有時候問一問孩子的意見;讓他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蠟筆盡情塗抹,然後讓他告訴你畫的意思;

可以教他數數;讓他做佈置桌子之類簡單的家務,他肯定很高興幫忙,佈置東西的時候可以和他一起數餐具和餐巾的數量;讓他把一些圓環套在柱子上,可以在柱子上弄一些突起稍微增加一點困難。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3

寶寶的語言發育規律是怎樣的?

出生至1歲(口語預備期)

1歲以內的寶寶常常用哭聲、笑聲、口腔發出聲音,如:嗚、啊……等來表達自己的溝通意願,建議爸、媽在這段時期就可開始刺激寶寶的語言發育。

1歲至2歲左右

寶寶隨着生活範圍擴大,新經驗愈來愈多,寶寶的字條及語言能力也慢慢增加,此階段寶寶開始會叫爸爸、媽媽、……諸如此類的雙疊字,但大多爲名詞。父母對此階段寶寶說話時,應儘量放慢速度,說得清楚,使幼兒聽得很清楚。(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怎樣提高寶寶說話能力)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第5張

2歲以上

2歲以上的寶寶,因爲嬰幼兒的生活經驗、認知能力愈來愈豐富,已漸漸具有語言交談的能力。此階段寶寶會開始運用動詞,甚至形容詞組成的短句來表達,另外,也會去模仿大人的語言來描述他的體驗。專家強調,2-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通常會很好奇的發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此時父母應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適時刺激孩子語言發展。

影響寶寶語言發展的因素:硬體+軟體

硬體是指寶寶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情形良好的寶寶,語言發展較好;反之,體弱多病的孩子,其語言發展能力會受到影響而變慢,如智能不足、先天性器官缺損、腦性麻痹等患童,必須以特殊的管道,幫助嬰幼兒發展語言能力。軟體則是指外在的學習環境,家庭關係良好、互動語言較多的寶寶,語言發展較好。父母不可忽略給予寶寶學習語言的`機會及環境。

正常的語言發展可以作爲推斷幼兒語言發展是否正常的依據,如果您發覺寶寶2歲了,仍然不開口說話,3歲還不會說,最好去醫院看看;如果父母能夠在寶寶童年時代,把孩子當做大人一樣,不停與他聊天、探討甚至爭論,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寶寶,將比那些跟隨着“沉默是金”的父母一起成長的孩子,擁有更豐富的詞彙量,和更清晰、多樣的表達方式。(寶寶智力正常標準是什麼?如何開發寶寶智力)

如何教寶寶說話?

1、應儘早與寶寶“對話”

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應儘可能早。有些爸爸媽媽在寶寶一降生就開始和寶寶對話,這很好。當然,這時期與寶寶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給與相應的迴應和滿足。

當然,這需要媽媽慢慢摸索,不要期望自己一下子就瞭解孩子,如果寶寶對你的反應一時不理會,可以耐心地等上一會兒或藉助於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途徑,使寶寶產生反應。此外,隨着寶寶慢慢長大,寶寶的表達方式日趨豐富,開始發出各種各樣的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候模仿一下寶寶,它一定很開心。

只要爸爸媽媽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也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高起點。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第6張

2、做寶寶的“導遊”

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即便是洗澡、吃飯等最基本的事情,寶寶也會莫名其妙,這時候媽媽要做好寶寶的“導遊”,比如用親切的聲音、變化的語調,跟寶寶講他面對的事物和事情。

比如對寶寶說“寶寶在搖小鈴鐺”,“媽媽正給你換尿布呢”等。當寶寶開始離開媽媽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去看別人,看別的東西的時候,我們不要刻板的一定對孩子說我們想說的,而應該追隨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看到的是叔叔”,“那是一棵大樹”等。這樣自然、親切的語言“導遊”,對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5個月嬰兒早教方案_5個月寶寶如何進行早教?)

3、對小寶寶使用“媽媽語”

對於呀呀學語的寶寶,媽媽和寶寶說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並採用誇張的語氣說出或重複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寶寶非常吃這一套,因爲緩慢的語速、誇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複,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寶寶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

“媽媽語”更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一旦寶寶被吸引,寶寶就會逐漸地安靜下來,注視着媽媽,並通過“咿咿呀呀”的聲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體語言來作迴應。這種互動一方面是寶寶語言發育的上好土壤,一方面也利於增強親子間的情感連結,促進親子關係的順利發展,爲寶寶的人際交往打下基礎。

4、讓寶寶成爲“朗讀者”

有本書上說有個爸爸在女兒襁褓時就開始爲她讀書,結果閱讀成爲父女倆特殊的心靈溝通的紐帶;出版人路金波長期堅持給寶寶閱讀經典文學、不去給孩子說“襪襪、腳腳”等嬰兒語,結果女兒兩歲就說出“可是,我真的不是這樣想的”這樣的複句。

很多優秀家庭教育的實踐證明,堅持給孩子朗讀、多給孩子講故事,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展到讓人驚喜的程度。

0—3歲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 第7張

媽咪們關於“如何教寶寶說話”的經驗分享

1、教寶寶吐舌頭。

老公每天回家,就教寶寶吐舌頭,吐舌頭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在寶寶面前,把吐舌頭的動作做得很有趣,大概教了一週多,有一天,我們驚奇的發現,寶寶自己也會吐舌頭了,開始只是吐一點點舌頭,寶寶一吐舌頭,我們就興高采烈的鼓掌,唱歌,對她又抱又親,還給寶寶放音樂,寶寶非常高興。這樣做鍛鍊寶寶舌頭和嘴脣的靈活性,而且寶寶有事情做了,哭鬧也少,舌頭嘴脣靈活了,自然能爲說話做準備了。

2、教寶寶學發音。

教寶寶發音時,要注意:濁輔音比清輔音要好發一些,好學習一些,比如發b的音就比發m的音更容易一些,爸爸的發音比媽媽的發音更容易些。教發音,也要有遊戲性,乾巴巴的教一個b的音,寶寶是沒有興趣學習的,我們教寶寶說爸爸的時候,先教b,因爲一直都在教a的音,a的音她很熟悉,也基本會自己發了,只要教會了b,爸爸就不經意的可以說了。

3、教寶寶說話需要耐心,也要動腦筋。

教寶寶每個字的發音時,方法不一定是一樣的,但是道理相通的。剛開始的時候,要幫寶寶練習舌頭的靈活性,嘴脣的靈活性,寶寶學會說話就會比較快。

在寶寶還沒有開口之前,父母試着與寶寶多說一下話吧,寶寶們的心理可是明白着呢。沒準哪天就開口讓你大吃一驚。您也可以閱讀“4個月嬰兒早教方案_4個月寶寶如何進行早教?”,,希望每一個寶寶都健健康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