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大家長期保持一個動作不動的話,很容易因爲血液不流通個人出現腳麻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但是也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加速恢復的,一起看看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1

甩動兩手

如果是長期的長坐或是下蹲造成的下肢血管受力,這類對神經的刺激性時間長了會造成一種停留狀況,便是除去造成 刺激性的要素後,神經依然維持對這種刺激性的反映,乃至造成反方向的過激反應,進而造成發麻。這時就需要先用力活動下小腿肚,再把兩腳在地面上漸漸地旋轉幾回,漸漸地移動步伐,隨後你也就兩手向下甩,擺手的情況下四肢都會健身運動,觸動着背,胸,腹,能加快血液在人體裏的.商品流通,胳膊的強有力甩動會使人體重心點集聚到你的腳底,腳會用力,血液迅速流進腳底,並使腳裏的血氣起了磨擦功效。

敷熱針炙

如果是腦溢血等留有的併發症{肢體麻木}這類狀況主要是在生活中開展家中康復治療,能夠 對腳麻的位置開展敷熱,能夠 挑選每天泡腳,對腳麻的一部分開展一些推拿,協助推動血液循環系統。沒有做了中醫鍼灸,建議做針炙醫治。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手術醫治

神經損傷造成的肢體麻木,要依據神經損傷的水平、範疇、特性來挑選是選用用藥治療還是手術醫治。用藥治療一般相互配合中醫鍼灸、鍼灸理療另外開展,促進其迅速修復。手術醫治則是根據手術治療引走受神經受損以做到消除神經被壓迫、刺激性的目地。

病況痊癒水平,關鍵在於神經病變原因和特性。如果是外展神經(除腦、脊神經之外的神經)損害,一般修復的時間較爲長。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第2張

健美操

肢體麻木也是頸椎病最常見症狀之一。手臂麻木常見於神經根型頸椎病病人,具體表現是:大拇指、右手無名指或合拼中拇指,或是五個手指頭全發麻,有的不但會出現指尖發麻,覺得遲緩,乃至侵及上臂、手臂,另外伴隨坐位體前屈減少的病症。這類狀況能夠 在平時做一些健美操,將腿彎折提到與胸平行面,提到、學會放下各5次,可給你倍感舒服。

順時針方向、反方向旋轉腳裸各10次。將腳指頭閉攏,彎折往上,挺直往下更替做5次。 腳平貼於地隨後換腳,反覆訓練20~30次。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2

如果發麻了,活動活動,揉揉,捶捶。這樣就可以緩解了。多吃些含鐵的食物,比如像"菠菜"(蔬菜中含鐵最多)雞肝、豬肝、瘦肉(含鋅)、海帶(含碘)、黑芝麻、黑木耳、紅糖(補血)、芹菜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很多 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山楂、西紅柿、苦瓜、青椒、生菜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同時多吃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第3張

如果是坐久了,要離開座位時突然感覺腿腳很麻木。此時該做的事就是不要慌張,更不要立刻就要站起來,應該慢慢活動下雙腿,讓血液有所循環就可得到緩解。如果是蹲時間久了,在站起那一剎那感覺腿腳很麻木。此時就要先用手活動下小腿,再把雙腳在地上慢慢轉動幾次,慢慢挪動腳步,症狀就可慢慢消除。以上情況如果是在家裏,條件又允許的話最好在溫水裏泡泡腳,再用手按摩腿腳效果會更好!

注意事項:

如果經常出現腳麻木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條件允許的話就每天泡泡腳吧,一定要用溫水泡腳,感覺稍燙最好。

下肢血管長時間受壓,【包括一部分長時間座的人,強調不是全部】,造成血液流通不暢,局部供血不足,引起腳麻,假如是這種情況造成的,活動一下,用手敲打敲打就會好的。如果是原因不明的腳麻,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3

1、站立,然後雙手往下甩,一般2-3分鐘就可。原理:甩手的時候四肢都在運動,牽動着背、胸、腹,能加速血液在身體裏的流通,手臂的有力甩動會使身體重心聚集到腳上,腳會用勁,血液更快流到腳上,供血充足後就能緩解。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第4張

2、一手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向前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兩腿輪流甩動80--100次爲宜。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軟弱無力、麻木或抽筋。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第5張

3、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後從足踝往回摩擦另一側,重複10--20遍。可促關節靈活,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及肌肉萎縮。

腳麻快速恢復小竅門 第6張

4、扭腿:以兩手掌緊貼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兩腿交換6遍。能疏通血脈、加強腿的力量。

5、扭膝:兩腿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於膝蓋,順時針揉動數十次,然後換另一膝蓋。能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扳足: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前彎,以兩手扳足趾20--30次,能練腰腿、增腳力,防足部乏力無勁。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