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關於全職媽媽的知識

關於全職媽媽的知識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全職媽媽帶孩子問題多,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素養,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下面小編分享全職媽媽帶孩子問題多方法。

關於全職媽媽的知識

全職媽媽的知識1

爲了更好地撫養和教育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的女性越來越多。但山東現代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全職媽媽”對孩子的關愛過度,不少人成了“全職保姆”。在媽媽的過度呵護下,不少孩子表現出了很多問題,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強、男孩過於女性化等表現得都很突出。

  “全職媽媽”帶孩子問題多

2006年7月至今年7月,山東現代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對800多名由媽媽帶大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共同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理能力差。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志甫是該課題組的成員之一。他說,對這些孩子行爲的觀察發現,絕大多數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都七八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強、男孩過於女性化也是表現最突出的。課題組成員程燕說,由媽媽帶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幹好一件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性。此外,由於整天圍着媽媽轉,不少男孩在言談舉止上女性化傾向非常明顯,缺少男孩應該有的陽剛氣概,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心理都有影響。

談到問題的根源,專家們一致認爲是媽媽對孩子的過度呵護。張志甫說,這些“全職媽媽”已不單單是媽媽的角色,還扮演着保姆和教師的角色,也可以把她們看做孩子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全職保姆”,她們在這些角色中的共同點就是呵護、包辦,時間長了,孩子就成了一個被圈養的寵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

當然,也有一些“全職媽媽”帶出了好孩子,但所佔的比例非常小。

  案例:15歲男孩吃飯還要媽媽喂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經適應了夏令營的生活,吃飯、刷碗、疊被子、洗衣服我都會幹了……請你們放心。”在軍事化夏令營即將結束的`時候,來自臨沂的段清逸和其他營員一樣,給父母寫了一篇個人彙報。

15歲的段清逸,到濟南參加軍事化夏令營前吃飯還需要媽媽喂。“從小就是媽媽餵我,我都不知道應該自己盛飯和吃飯。”段清逸說,他的媽媽就是“全職媽媽”,他沒上過幼兒園,上小學前一直由媽媽教他認字、讀書、學畫畫,每天吃飯時都是媽媽把飯端到他跟前然後喂他,刷碗、洗衣服、打掃衛生這些活他從來沒幹過。這種生活,媽媽堅持了15年。

雖然自理能力差,但段清逸的學習成績很好。今年7月,他順利考取了臨沂一所知名高中。高中離家比較遠,中午沒法回家吃飯,媽媽這下急了:總不能整天端着飯去學校喂孩子吧。她開始考慮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後在一位老師的建議下,把孩子送到濟南參加軍事化夏令營。

段清逸的帶隊老師說,孩子剛來時都不知道排隊打飯,後來在老師的提醒下才行動起來。經過十多天的訓練,自理能力有了很明顯的提高,打飯、洗衣服、疊被子都能幹了。

  育兒專家:孩子3歲後別當“全職媽媽”

專家認爲,“全職媽媽”帶孩子有利有弊,但孩子3歲後,如果還自己帶,弊就會大於利。

山東現代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曹雲昌說,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媽媽有條件成爲“全職媽媽”。本次調查就發現,“全職媽媽”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都比較好。一些媽媽之所以選擇自己帶孩子,除擔心老人或保姆對孩子照顧、教育不好外,還想通過和孩子的長期接觸培養和孩子的感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個出發點是對的。

但孩子3歲之後,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際圈,需要跳出家長的陪同式呵護,否則不但易導致性格變異,而且會造成視野狹隘。此外,3歲之後正是孩子獨立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家長再包辦一切,就會使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慢慢喪失。大部分“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無形中會對孩子形成一種壓力,孩子越大,揹負的壓力越大。

學習育兒知識,相信自己比幼兒園老師教得好。不少“全職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頗爲自信。曹雲昌說,調查也證明,很多“全職媽媽”爲了教孩子,都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學了一些育兒方法,但大多並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有些人甚至在刻意複製別人的成功之路,這很可怕。

他說,孩子3歲以前由媽媽養育,好處還是比較多的,3歲後最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帶孩子時,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實驗品,不要把自己的願望和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要給孩子自主活動的空間

全職媽媽的知識2

全職媽媽令不少職場媽媽們羨慕不已,她們大多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不必爲衣食擔憂,不必爲生計奔波,最重要的是能夠全心全意地照顧孩子。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各方面肯定優於丟給老人或保姆的孩子。但在我們身邊,卻有不少全職媽媽爲照顧、教育孩子傾盡全力,可帶出的孩子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一、案例1 精心呵護,養出“小豆芽

薇薇此前由於工作緊張流產過一次,所以“小豆子”一出生,她毅然放棄了工作,全心照顧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薇薇看了不少育兒書,從兒子5個月大,她就開始給他精心烹製各種輔食。薇薇對他的飲食格外講究,每天都要觀察小豆子的大便,根據其大便的性狀調整菜譜。就算全家人出外就餐,薇薇都會事先做好小豆子的飯菜,用保溫桶帶着去。可即便這樣,小豆子的身高、體重都遠遠遜色於同齡孩子,還經常生病,老公總埋怨她,連個孩子都帶不好。這讓薇薇爲此很沮喪,焦慮不已。

專家點評: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少年心理研究室主任戚元麗表示,和職場媽媽相比,全職媽媽確實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不過不少全職媽媽就如薇薇一樣,對孩子關注過頭了。這種過度的關注,媽媽本人會產生焦慮,而她的焦慮是會傳染給孩子的,哪怕還是剛會牙牙學語的幼兒。孩子的精神不放鬆,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關注和壓力,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

  二、案例2 男孩不愛玩沙愛打扮

子駿4歲,爸爸是個外企高管,整天飛來飛去,子駿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去年9月,子駿上幼兒園後不久,老師便與他的媽媽談話。老師指出,沙和水幾乎是6歲以前兒童永遠玩不厭的玩具,可子駿卻對沙池格外排斥,認爲太髒。腳上沾了一點沙子,立即又洗又擦的。別的男孩子在玩打打殺殺的遊戲時,子駿卻一個人在鏡子前擺POSE。老師問他最喜歡玩什麼,他的回答竟然是“逛街”。

專家點評:爸爸疏於陪伴孩子是許多家庭的通病,在全職媽媽家庭中可能會尤爲凸顯。一種原因是媽媽全職在家減少了一份收入,爸爸經濟負擔加重需要更努力地工作;另一種是有的爸爸覺得媽媽全職在家已能讓孩子得到足夠的照顧和陪伴了,自己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外面。然而,媽媽的能力再強大,她也不能取代爸爸的角色。特別是對於男孩子,如果缺少爸爸的陪伴,由於缺乏男性的榜樣,容易出現女性化傾向。所以,爸爸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如果是男孩子,帶着他去玩一些男性化的遊戲,比如踢足球。媽媽也要多帶兒子去和其他男孩一起玩,幫助他融入男孩的世界。

目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