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兒童在發育的過程很多東西都是很重要的,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較弱,下面看看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1

自然、訓練和練習

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因素有哪幾種

1、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結構、經濟狀況、家庭教育等因素;

3、社會文化因素。包括傳統文化跟現實文化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包括學校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校風、教師、同伴交往等因素。

兒童心理髮展是指從不成熟到成熟這一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它是人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日趨完善和複雜化的過程。

在一定社會教育條件下,一定年齡階段的大多數兒童總是處於一定的發展水平上,表現基本相似的心理特點。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個體的心理髮展就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

擴展資料:

年齡特徵

1、年齡特徵是在一定社會、教育條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永恆的年齡特徵。

2、兒童心理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每一個階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階段的特徵,又含有下一階段的新質,但每個階段裏總是具有占主導地位的本質特徵。

3、兒童年齡特徵是從許多個別的兒童心理髮展事實中概括出來的,它代表了這一年齡階段大多數兒童心理髮展的典型特徵和一般趨勢,也就是說應以經常出現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現爲依據,不能把這個階段中個別兒童在特殊條件下出現的特點作爲年齡特徵。

穩定性表現爲:

(l)在一定社會教育條件下,一定年齡階段的大多數兒童總是處於一定的發展水平上,表現基本相似的心理特點。

(2)發展階段的進程順序和發展速度是相對不變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顛倒。形成這種穩定性的原因是:

①社會教育條件在一定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

②兒童掌握知識經驗有一定的循序性,一般條件下,大多數兒童所花費的時間差不多相等;

③生理髮展有相對穩定的程序。

兒童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是教育工作的一個出發點,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設計都要考慮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年齡特點。由於年齡特徵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因而要注意做好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的過渡工作;由於年齡特徵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教學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時要照顧好個別差異。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2

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因素有哪幾種

“三觀”就是人們現在經常說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三觀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從小開始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讓這個白紙最先有色彩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有正確的三觀,對孩子也善加引導。

言傳身教,孩子應該不會差哪兒去的。面對同一件事情,有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人潔身自好不爲所動,其中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個人品德修養的差距。

父母必須時刻記得,自己的行爲不至需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孩子負責。孩子是以父母作爲自己的榜樣,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他們行事的標準。

所以父母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行事的過程中對孩子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標準,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一定不能做。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 第2張

想讓孩子長大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懷揣感恩之心,就要從小對他們進行正確的三觀教育。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金錢不是萬能的,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

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品行,不要讓物質成爲孩子唯一的衡量標準。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目標,只有目標明確纔會有動力朝着方向前進。

人在青年時期應以理想爲指引,擺正心態,堅持做正確、有益的事,同時,再小的事情也要認真對待,對自己進行歷練,爲實現抱負進行積累。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3

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五大因素

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較弱,使得他們的心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兒童心理出現健康隱患的主要原因。

那麼,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因素有哪些呢?瞭解了這些影響因素,在兒童成長的過程才能更好地保駕護航,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因素主要是生物性因素和社會性因素,即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後天環境的影響,先天、後天的因素相互作用,塑造出一個人的心理品質和性格特徵。

生物性因素包括:

(1)遺傳因素:一個有染色體畸形或基因缺陷的精子或卵子,在其結合受精時就註定了孩子未來的不幸。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異常,就會導致各種先天畸形和遺傳疾病。

其中,如大腦發育不全、先天愚型、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都會導致明顯的精神殘缺和心理障礙。

(2)胎兒發育:在整個胎兒發育期間,母體的健康狀況以及外界各種因素的作用,也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特別在受孕的頭3個月,孕婦若受到流感、風疹、肝炎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胚胎染色體畸變,或胎盤血循障礙,供氧不足,從而影響胎兒發育。不當用藥,或接觸農藥、吸毒,以及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等化學、物理因素也有影響。

此外,孕期的'營養、情緒狀態、工作生活安排是否適度,圍產期的種種問題,都可使胎兒受到傷害,出生後即成爲一個有問題的新生兒。

(3)幼年環境:幼年期的疾病,不當用藥、環境污染因素、頭部受傷、餵養不當等均可產生不良的影響。

(4)早期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而童稚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尤爲重要。

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因素 第3張

一、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環境因素

(一)家庭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髮育的主要家庭因素

1、父母對子女教育不一致,還有家裏老人的溺愛;

2、父母關係緊張、敵對,經常爭吵;

3、父母,尤其是母親與小孩長期分離;

4、父親在家裏的權威沒有形成;

5、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以批評、責罰爲主,鼓勵、讚揚和理解不夠;

6、父母不良的言行起了示範作用。

從我們科就診的兒童看,大多可以詢問到上述家庭因素,有的成人心理疾病患者也可以追問到童年期的不良家庭因素。有的是直接致病因素,有的是誘發因素,有的導致症狀維持,治療難度增大。

有的因素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影響明顯而深遠,如童年早期與母親的分離;有的因素在我們國內家庭比較普遍存在,如父母教育不一致;有的因素很難徹底消除,即使我們心理工作者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只是盡努力去減少,但不可能完全沒有。

母愛是偉大的,父愛也同樣是偉大的,其偉大之處在於父母是“用心”去愛自己的小孩。

1、社會經濟狀況 一般認爲,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小兒的語言、適應能力和智力的發育均優於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

在後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緊張事件較前者爲多;另外,在這種家庭中,心理和社會交往機會少,兒童就象成人一樣產生焦慮和抑鬱。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兒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兒童的行爲問題。

2、父母狀況 父母的不幸童年。父母的婚姻狀況、健康狀況、母親妊娠時的心理壓力及分娩時的情況等,均可影響兒童行爲的發育、在一項調查中發現,有行爲問題的兒童,較多地存在着孕前、妊娠中的病理現象和異常分娩等因素。父母的性格、智力和教育水平對小兒的行爲發育也有影響。

3、父母對子女的態度 父母對子女的過分隊愛、過分擔心和過分保護、偏愛、歧視以及對子女不切實際的過分期望等均對兒童行爲右影響。

4、父母的榜樣作用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個崇拜者,兒童經常模仿父母一言一行,所以父母的行爲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的子女。家庭氣氛、父母分居、爭吵等對兒童有深刻影響。

孩子容易受父母公開爭吵的干擾,特別當這種爭吵與已有關時。其他諸如嗜酒、吸菸、對人對事的態度等無不對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影響。

5、父母與子女的矛盾衝突 每個正常的家庭都有矛盾發生,但如矛盾太大則會引起父母的擔憂以及孩子的不安全感。在家中造成矛盾的原因很多,如小兒的令人討厭的一些表現、家務、電視節目、衣服、朋友、學習……。

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相互理解。一旦衝突發生,父母的責備、懲罰只會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會產生敵意行爲。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性格部分來自遺傳,部分來自父母的教養。孩子表現不好、發脾氣,父母應首先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免矛盾惡化。

6、家庭破裂 由於父母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常常引發出許多行爲問題。與兒童行爲有關的因素有:離婚的原因,與跟隨一方(父或母)的關係,新同胞的出生,社會經濟壓力,母(或父)親的情緒,離異雙方仍繼續對立謾罵等。

(二)集體環境 託兒所、幼兒園、學校,如同家庭一樣,教師即父母,同夥即兄妹。恰當的教育內容,得體的教育方法,直接影響着小兒的身心發育。在一個和諧、友愛、團結、快樂、積極向上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可使小兒的情緒行爲得到良好的發育。

(三)兒童自身的生理環境

1、殘疾與慢性軀體性疾病 這對小兒行爲有很大影響。在這些疾患中,有些可使小兒產生不適、疼痛,有些影響或限制了兒童的日常活動和社會交往,有些則使小兒恐懼和焦慮,有些則使小兒感到羞辱、孤立、窘迫、自卑相困惑。

以上種種變化常可改變家長、老師和夥伴們對孩子行爲的態度,而後者反過來又會引起兒童自身行爲的改變。疾病對兒童情緒、行爲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爲抑鬱。男孩以社會退縮爲多,女孩以攻擊行爲較多。

2、成熟度與智能神經系統發育的成熟程度 是小兒行爲發育的最主要因素。神經系統的成熟與智能有關,在某一年齡的小兒應有相應的智能發育水平。

對於智能發育較遲者,如期望過高,則往往會產生挫折感和不安全感;智力相對較高者,常會對學校產生厭倦情緒、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等。

3、兒童氣質。

4、生化和內分泌因素對行爲的影響 人的情緒行爲變化都有生比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經介質(如單胺類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和內分泌。

不少注意缺損和多動症患兒可通過阻斷單胺氧化酶提高單胺水平改善症狀,三環類抗抑鬱藥對多動症也有治療作用。在焦慮症患者,血漿皮質類固醇含量上升。

從而反饋地使生物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更新率加速,其中特別是;羥色胺機能的活動過盛可能與焦慮症的發生有關。目前認爲,神經性厭食可能與間腦-神經內分泌調節障礙有關。

另外,內啡肽對情緒和行爲的影響也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現今資料說明,內啡肽對精神運動的作用與腦內生物胺的功能密切相關,並通過多巴胺影響垂體前葉激素的分泌。但總的說來,對內啡肽的研究尚不夠深入。

二、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教養因素

對兒童教養的方法,傳統上分爲“權威”法和“順應”法二種,前者主要是採用過多的`指示、命令、威脅和懲罰。

而後者多用請求的口吻徵求孩子的意見,情況改變後向孩子解釋原因,在許可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意見。“權威”法可能引起小兒發脾氣,不聽從管教,仇視同伴,爲所欲爲,固執,缺乏自信心等;“順應”法則較少發生以上情況。

“權威”性教育方法,不論是父母中哪一方採用,部將導致他們同孩子之間消極對抗關係的發生,從而影響兒童行爲的正常發育。但也有人發現,“順應”性教育方法可使兒童的攻擊行爲增多。

其根據是,多采用“順應”法的西方兒童的攻擊行爲遠多於多采用“權威”法的東方兒童。因此,有人提出,目前尚無一種教育方法是完美無缺的,二者適當兼用可能更好。

教育兒童時,一定要從兒童的實際水平出發。要求超過了孩子的發展水平或者當孩子的發展水平已可允許學習某些技能而父母卻錯過機會未予施教、這都是不合適的。

在獨生子女的教養中,容易發生溺愛現象,但父母卻常常不承認這一點。溺愛的最好證據是,當父母禁止該子做某種事情時,孩子常以哭鬧、發脾氣等手段威脅父母。

三、影響兒童心理髮展的兒童的氣質特徵氣質因素:作爲一種內在的體質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行爲發展的傾向,也就是說,氣質特性對行爲表現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氣質自生後就已明顯表現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特徵,明瞭這種巨大的差異性是理解行爲問題的基礎,因爲行爲差異是引起行爲問題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證實,難育型(D),啓動緩慢型(S)和中間近難育型三個氣質類型易出現行爲問題,其中尤以難育型兒童爲甚。

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可招至行爲問題,但並非註定一定要發生。兒童的行爲表現是其自身的氣質特徵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種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爲二者是否協調,如果二者協調,則對兒童行爲發育有利;不協調則會障礙其行爲的發育,從而引發出行爲問題。

育兒者(多爲父母)與兒童之間的關係直接受兒童氣質的影響,這種關係是否協調,決定了兒童行爲發展的方向。如對一個具有生活機能無節律、適應能力差、情緒消極、反應強度高等氣質特性的兒童採用“順應”性教育方法。

則小兒可逐漸適應環境,行爲問題或可避免,如果採用“權威”法,將會招至兒童與父母之間情緒的對立,其結果將會引起一系列的行爲問題。因此。育兒者與兒童之間建立穩定、和諧的親密關係對兒童行爲的發育有重要作用。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