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跑步誤區有哪些

跑步誤區有哪些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跑步誤區有哪些,我們在合適的時候運動更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很多人在減肥的時候都會選擇這項運動,飽滿的狀態更利於我們去積極迎接生活,如果想要鍛鍊自己就可以考慮這項運動,下面小編帶你瞭解跑步誤區有哪些好處。

跑步誤區有哪些

跑步誤區有哪些1

誤區一:剛開始就猛跑

很多人減肥心切,一上來就猛跑。事實上,這並不是最佳的減肥跑步法。人體內的能源分爲快速能源和儲備能源。只有當快速能源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儲備能源“脂肪”纔會開始燃燒。就是說,如果體能不太好,甚至有可能已經跑累了,脂肪還沒開始消耗。

區二:隨便穿雙鞋就跑

隨便套上雙鞋就去跑步,健身效果會大打折。很多人喜歡穿板鞋跑步,專家表示板鞋鞋底太平,緩震功能不理想,也會間接導致膝蓋受損。鞋子是最重要的跑步裝備,選擇專業的跑鞋還得注意大小,原則就是寧願大一號也絕對不能小一號,否則容易磨傷。

誤區三:不做拉伸運動就跑

很多人到健身房的時候,不做拉伸運動,上跑步機就開始猛跑。想要有效地跑步瘦身,應該在跑步前先做些拉伸運動或放鬆運動,一方面可以熱身、防止受傷,另一方面可以先消耗一部分糖原,這樣接下來再跑步,脂肪的燃燒效率能大大提高。

誤區四:每次跑20分鐘

理論上說,在充分熱身的前提下,慢跑20分鐘快速能源消耗得差不多,儲備能源“脂肪”開始調動起來準備燃燒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停止運動,就達不到充分燃燒脂肪的瘦身目的.。所以,要想通過跑步來瘦身,至少要跑過20分鐘,45-60分鐘最佳。

誤區五:跑步速度很快

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這樣跑步的時間持續不長,更重要的是並沒有消耗什麼脂肪。人體能量系統有無氧的磷酸原和糖酵解,有氧的糖和脂肪兩大類。快速跑氧供應不足,機體只能進行無氧供能,因而脂肪是無法參與供能的,所以只有低強度的運動,脂肪才能作爲能量供應而被消耗。

誤區六:跑步姿勢很隨意

正確的跑步姿勢是獲得最佳跑步減肥的條件,也是預防損傷的前提。跳躍跑、前傾跑都不對。正確的跑步姿勢應該是:擡腿跨步、腳掌落地、腳跟觸地滑行等。應注意身體保持直立不應前傾,也不應該用跳躍的方式跑步。

誤區七:跑完喝飲料

市面上出售的飲料大致可以分爲三類(通常一瓶350毫升左右):60千卡、120千卡和200千卡以上。60千卡屬於低能量,最常見的還是120千卡左右的,200千卡以上的在葡萄糖飲料等能量飲料中多見。而我們在跑步機上慢跑一個小時大約消耗500千卡左右的能量,如果喝了一瓶350毫升的葡萄糖飲料,就等於你大概有半個小時是白跑了!

誤區八:跑完就坐下

請注意:如果第二天不想腰痠背痛的話,且變成粗壯的肌肉腿的話,跑完後不要馬上停下休息,應繼續慢走幾百米,待全身放鬆後,做一些拉伸活動。

正確的跑步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的強身健體,才能達到減肥效果哦。誤區記得要避開,效果纔會來。

跑步誤區有哪些2

誤區之一:只要多運動,便可達到減肥目的

運動雖能消耗人體內的熱量,但僅靠運動減肥效果並不明顯,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打數小時網球,但只要多喝一兩聽甜飲料或多吃幾塊西式糕點,辛辛苦苦的減肥成果便會化爲烏有。因此,要想獲得持久的減肥效果,除了進行運動外,還應從飲食上進行合理調控。

誤區之二:空腹運動有損健康

人們總擔心空腹運動會因體內貯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發生低血糖反應,如頭暈、乏力、心慌等,對健康不利。但美國達拉斯健美運動中心堆帕博士研究認爲,飯前1——2小時(即空腹)進行適度運動,如步行、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有助於減肥。這是由於此時體內無新的脂肪酸進入脂肪細胞,較易消耗多餘的脂肪 (特別是產後的脂肪),減肥效果優於飯後運動。另外,由於運動量適宜,熱能消耗較少,體內貯存的能量足夠使用,不會影響健康。

誤區之三:每天堅持30分鐘慢跑即可減肥

30分鐘的慢跑雖可達到有氧鍛鍊之目的,但減肥成效卻甚微,實踐證明,只有運動持續時間超過大約40分鐘,人體內的脂肪才能被調動起來與糖原一起供能,隨着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的比例可達總消耗量的85%。可見,少於大約40分鐘的運動無論強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顯。

誤區之四:運動減肥有全身或局部的選擇

人們在一則廣告宣傳中常聽到或看到"減腰"、"減臀"、"減腹"等詞句,那麼,局部運動是否能減少局部脂肪呢?第一,局部運動消耗的總能量少,易疲勞,且不能持久;第二,脂肪供能是由神經和內泌系統調節控制,但這種調節是全身性的,並非練哪個部位就可以減哪個部位的多餘脂肪,而是哪裏供血條件好,有利於脂肪消耗,哪裏就能減肥。例如,減肥者運動一段時間後,腰圍不見小多少,可臉頰卻消瘦了,原因即在於此。運動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入的熱量,就會導致全身脂肪的減少,而不會只減一個部位,其它部位不變。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