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對於幼兒園教師來說,如何和家長溝通也是一門技術,對於不少幼兒園老師來說是一件難事,小編爲大家整理好了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1

一、幼兒園老師跟家長的溝通方式一般有如下方式。

1、家園聯繫欄,目的是公佈班級的學生在園生活、學習、活動的內容安排,還有一下溫馨提示,育兒知識

2、家園聯繫卡,老師對幼兒每週或每天在校情況給予評價,給家長一些建議,同時家長了解了孩子在校的表現後,也告知老師孩子在家的表現,或可以給老師一些建議。

3、通過家長會、電話、微信、面談。

我想如果是幼兒班老師這些方式都會知道的,今天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如何面談交流,這是最有效果的,但是最不容易的溝通方式。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

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與家長面談溝通呢?

1、要讓家長覺得這老師“人很好”,談話過程家長會感覺老師有尊重感、真誠感。

都說教一屆學生交一班家長朋友,我們可以把家長看做朋友,當老師需要找家長溝通時,應給家長感覺是談談心的感覺,不要居高臨下,覺得是在教育家長應該怎樣教子女,讓家長感覺他們是學生的樣子。每次老師一開口家長就覺得是老師又要因爲孩子的事來訓斥自己了。還要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非常誠心爲孩子好,覺得這老師很親切,人很好,這樣可以拉近家長與自己的心裏距離

2、先給予肯定後再建議,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要讓家長可接受。

都說孩子是自己的好,每個孩子在家長的心裏都是寶貝,很多別人認爲這孩子的缺點,可家長會不以爲然,聽了不舒服。很多的時候老師想找家長溝通,好心被當驢肝肺,惹了一身的怨氣就是這談話引來的。所以老師在因爲學生出現問題需要找家長反應時,要注意談話的順序,做到先揚後抑纔可,也就是先說孩子最近好的優點及進步的方面,家長最喜歡聽的話就是她家孩子聰明,你就說唄!或者說你知道的家長教育孩子的哪些方面值得表揚,老師先給予肯定,這樣家長心情愉悅了,對老師提的建議更容易接受,這時候你就說可是呀……,轉折到正題來。

所以說呀,切當的溝通方式會讓你更容易讓家長接受,同時起到溝通的效果,能更好地家園聯繫,共同教育好孩子。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2

和家長談話要遵循兩個原則:

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

告狀式的談話會讓家長誤認爲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講究策略性和藝術性

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

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

具體步驟:

1、彙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2、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

這三個步驟的良好運用,就爲我們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一個好頭。

家園溝通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情況的橋樑,做好家園溝通對促進幼兒園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決定溝通的因素包括溝通的主體、溝通的內容和溝通的地點。因此,溝通的策略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選擇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以及因地而異的方式,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因人而異的溝通策略

根據家長年齡的不同

在調查和觀察中,我們發現年紀大的家長,特別是隔代家長,更關注幼兒的身體、飲食等生活方面的情況,對孩子過於嬌慣,而很少關注幼兒其他方面的表現。年輕的家長,也就是父母,他們更關注孩子的在園表現。

所以,對於年紀大的家長,教師不僅要反映孩子在園的生活情況,還要用淺顯的語言宣傳幼兒全面發展的觀念,同時,要注意保持誠懇、尊重、親切的態度.先做晚輩後做教師。

根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

在調查和訪談中,我們發現每一位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樣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則“很低”,甚至不對幼兒提任何要求。

因此,針對期望過高型家長,教師要從客觀、全面和發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則就會傷及家長的自尊心,使家長對孩子產生過激情緒。在措辭方面,教師要注意委婉,運用先揚後抑的方法,讓家長便於接受。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 第2張

根據孩子的個人狀況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身體狀況、發展水平等等。孩子的個人狀況不同,家長的關注點也不同,溝通的側重點和方式也不同。

因事而異的溝通策略

以交流孩子情況爲主

在這種情況下溝通,教師最好用具體的語言進行表達,其次,要藉助具體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現。這樣會讓家長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狀況,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注。籠統地“很好,很聰明”,會讓家長感覺到教師在應付自己,認爲孩子是被忽視的。

以反映孩子問題爲主

教師切忌用“告狀”口吻,要注意維護家長的自尊,不當着其他家長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點,同時遵循“一表揚二建議三希望”的原則。比如“這個孩子在幼兒園裏很喜歡參與各種活動,這是值得表揚的,如果多學習一些與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

以佈置配合工作爲主

教師要明確交待任務,語言要言簡意賅,任務要具體,因爲:第一,家長對於幼兒園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教師與家長見面的時間有限。同時,要儘量讓家長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長心裏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因地而異的溝通策略

有些一般性的溝通,教師可以在家長接送時用簡短的語言在教室內與家長溝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兒某方面的“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地點,避開其他家長和孩子。人際溝通學中提到溝通主體會因溝通的地點而發生情緒、心理等方面的變化,影響溝通的效果,同時,選擇地點也是對家長的一種尊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3

幼兒教師與家長效溝通的方法一、換位思考,尊重家長

幼兒教師日趨年輕化,許多教師尚沒有爲人父母的角色體驗,這使得一些教師在面對孩子發生的狀況時,無法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例如,有的.孩子在遊戲中手或腳擦破了皮,家長來接孩子時既吃驚又心疼,而有的教師卻對此表現得若無其事,認爲家長大驚小怪。面對小事,教師截然不同的態度,立即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相反,如果教師從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地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家長會覺得孩子雖然受傷了,但這是意外,教師也和自己一樣心疼與不捨,自然與教師的心貼得更近了,家園溝通也不會因此受阻。

幼兒教師與家長效溝通的方法二、客觀評價,取得信任

在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離不開教師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往往直接影響到家長和教師間的關係。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作爲教師,應客觀地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能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例如,有的孩子比較好動,教師在向家長反映孩子情況時,今天說孩子上課不認真,明天又告狀說孩子玩遊戲時滿操場跑,不聽指揮,

似乎從沒看到孩子的優點,時間一長,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所以,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爲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同時,教師要克服偏見,防止出現對一些發展較好並善於表現的幼兒評價過高,對較爲內向、發展較爲遲緩或不守紀律的幼兒評價過低的傾向,以及只從認知方面甚至只從知識掌握方面去評價孩子的片面做法。教師應該善於發現每一個幼兒的優點,並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鼓勵。事實證明,無論是調皮好動的孩子,還是文靜乖巧的孩子,他們都有優點和缺點,只不過有的幼兒優點外露,而有的缺點明顯。教師必須真誠地熱愛每一個孩子,對孩子作出客觀的評價與家長進行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三、講究方法,藝術溝通

(一)從孩子角度出發

幼兒園的許多工作都需要家長的配合,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一定要讓家長明白,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是爲了孩子更好地成長與發展。如,開展“玩具分享”活動,要求家長給孩子準備一件心愛的玩具帶回幼兒園,有些家長會認爲:“幼兒園連玩具都沒有嗎,還要自己帶玩具回園?”這時,教師應該告訴家長: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習慣了以自我爲中心,缺乏與人分享的意識,我們讓孩子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回幼兒園是爲了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增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相信家長一定會樂意配合的。

幼師如何和家長溝通 第3張

(二)有技巧地拒絕

孩子到幼兒園後,家長會發現幼兒園的生活與家庭生活有很大差別,有些家長會以自己家庭的標準來要求教師。面對家長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教師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但在拒絕時一定要注意技巧。比如,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因爲在家沒有午睡的習慣,一到午睡時間,孩子就哭鬧,於是家長要求教師:“中午她不睡就算了,讓她玩玩具吧。”這個在家長看來很簡單的要求,在教師的集體管理中顯然行不通。一位教師說:“那當然不行,如果讓她玩玩具,她更不願睡了,其他的孩子也會受影響,時間一長,全班孩子的午睡習慣都被破壞了。”

另一位教師說:“幼兒園之所以要安排午睡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每天保證12個小時的充足睡眠,有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您的孩子中午在幼兒園不肯睡覺,可能是原來在家沒有養成習慣。您可以試試讓她早上早點起牀,把她在家睡覺時用的小枕頭和小被子拿來幼兒園,週末在家你們陪她一起午睡,慢慢讓她養成習慣。”兩種不同的回答,雖然都是拒絕家長的要求,但很顯然,家長對前者的說法不太容易接受,反而會認爲教師讓他的孩子睡覺僅僅是爲了方便管理;但後者的說法就高明瞭許多,一方面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午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爲家長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家長不但樂意接受,而且會對教師心存感謝,更重要的是,家長對教師的專業知識產生了認可,有利於今後工作的開展。

(三)避免“興師問罪”

對於犯錯的孩子,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把握好語言的“度”。有時孩子一個小缺點經教師渲染後,家長會覺得孩子不爭氣。例如,新生入園時,有些孩子因爲對新環境不適應會產生一些攻擊性行爲,對教師又咬又踢。教師放學時就非常惱火地告訴該幼兒媽媽:“從沒見過這樣的孩子,對教師又咬又踢,今天我被他狠狠地咬了一口。”說完還讓家長看自己手臂上孩子咬人的“罪證”。面對教師的“興師問罪”,孩子的媽媽除了道歉,最大的感受就是做母親的失敗。因此,教師的語言引導直接關係到家長的心理感受,教師不當的語言和態度會不同程度地傷害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使家長在今後與教師的溝通過程中產生隔閡。因此,教師在評價孩子的缺點時,要分次、逐項地告訴家長,不要一次性說出來。俗話說:“物極必反。”雖然教師的出發點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關心,但當家長第一時間聽到孩子的諸多缺點時,會覺得焦慮、反感,認爲教師在給孩子挑刺,誤會教師的良苦用心。作爲教師,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和近期的進步,再慢慢引入孩子不足之處或需改正的地方,這樣更易於家長接受。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四、軟化矛盾,冷靜處理

幼兒天性活潑,在幼兒園時有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而隨着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時還會與小夥伴們發生一些小爭執。有些家長愛子心切,難免會有些過激言行,但也有個別家長小題大做,大吵大鬧。遇到這類家長,教師們一定要冷靜對待,妥善處理。有時家長吵鬧或投訴,可能是借題發揮,把平時對教師的不滿一併發泄出來。這時,教師千萬不要急於反駁,與家長你一言我一語地“對着幹”,反而應該專注、耐心地傾聽,讓家長覺得教師對他的意見非常用心與在意。同時,教師還可以採取轉移的辦法,說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趣事,不經意間把孩子在園的可愛之處描述出來。而家長在將自己心裏的想法宣泄出來後心情也會平靜下來。這時,教師採用上述方法,會令家長冷靜地認識到他所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教師是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而且在深深地關愛他的孩子。這樣,家長可能會轉怒爲喜,能在和諧輕鬆的氣氛中解決矛盾。另外,從家長的傾訴當中,教師容易瞭解家長的真實想法,有利於日後更爲細緻地開展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效果。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