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家長都喜歡在睡前給孩子講童話故事,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給女孩講是對的,但是給男孩講就會影響價值觀。因此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1

一、你會給兒子講白雪公主故事嗎?

一位媽媽到我家裏,發現我給幼兒園年齡的兒子讀灰姑娘的童話故事,大爲不解。她說男孩子聽公主故事會變得“娘腔”,所以在她家裏小朋友的童書繪本,凡是公主題材的,什麼玫瑰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她都不會講給兒子聽;而她家的女兒很愛公主類型的童話,她總喜歡給女兒買公主和女孩兒題材的繪本。

這位媽媽給女兒講公主童話故事,而拒絕給兒子講公主題材的童話故事,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呢?

二、公主童話,容易給女孩子形成性別刻板印象?

很多父母覺得公主題材的童話繪本符合女孩子的性情,能讓女兒們學會溫婉和善良。灰姑娘勤勞善良、白雪公主漂亮溫柔、玫瑰公主優雅美麗……這些角色都具備女孩子的優秀品質。但是我們別忘記了,不自信的灰姑娘被後母和姐姐欺負而選擇沉默、白雪公主和玫瑰公主都是被欺負後被動等待王子的到來……這些都是消極的人物性格。另外,孩子們常常在聽童話故事時有完全的代入感,無數女娃們聽完故事就要當公主,也認可了公主們的消極被動和不自信,並且陷入了“等待就能得到美滿”的自我欺騙,這是有害的。美國兒童心理學家SarahCoyne曾經研究過一些喜愛迪士尼公主的女娃娃,發現經常沉浸在公主角色的女孩子,長大後在行爲表現上會有更多的公主印象形塑,即有公主情結,成年後往往難以糾正。這些女孩們重視外貌卻缺乏自信,也容易對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就採取消極態度,不利於女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

受公主情結的影響,國內外很多女孩都希望自己變成公主,更有不少人不惜花重金把自己“整”成了公主。英國的一位媽媽KerryMiles,小時候希望自己成爲芭比娃娃(玩具),她甚至認爲芭比是她從小到大遇到困難的精神支柱——一切困難是小困難,成爲芭比才是大事。當她湊夠了錢,便毫不猶豫“變身”。她後來也開始爲自己的女兒湊錢,希望女兒變得不一樣。

所以那些一味給女兒讀各種公主和女孩兒繪本的父母,應該重視這個問題——重視繪本女孩子形成的性別刻板印象。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

三、公主童話,能幫助男孩子培養勇敢自信的人格?

相比之下,在公主題材的童話故事中,小王子們往往被描述得勇敢而堅持,也格外愛護女孩子,並且只要王子們決定的事情,即使經歷千辛萬苦也堅持到夢想成真。這些角色品格是優秀的。另外經歷性蕾期後,性別角色正確的小男孩會把自己代入爲童話故事裏的小王子,他們受小王子故事行爲的影響,能學會自信和保護他人。對於這一點,SarahCoyne也說過,公主童話的刻板印象也會完善男孩子的人格,幫助他們的行爲變得積極和勇敢。事實上小時候看公主童話的小男孩,長大後對身邊的人也有更強的保護意識,就像他們從童話故事裏學到的——王子應該保護公主。

記得有一次,我給兒子讀完玫瑰公主,他說:“小王子太勇敢了,我也要當個勇敢的小男生,保護家裏所有的女生。所以從明天起,我要多吃一點飯,纔會變得強壯……”這真的是我給孩子讀繪本的意外收穫呢!

四 、警惕童話故事裏的負面價值觀

在小朋友接觸的很多童話故事裏,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故事,後媽永遠是“壞媽媽”,王子總是鍾情於公主漂亮的外表,甚至有時會因爲公主外表的變化而改變態度……這些錯誤的價值觀會誤導孩子。因爲對孩子們來說從書本來的就是“真理”,這跟年幼孩子缺乏判斷意識有關,但這種意識的力量不小。我們身邊從不缺乏總對繼母心存防範的孩子,以及一些總夢想在生活中偶遇王子的孩子。所以,我們作爲父母,除了需要篩選掉傳頌負面價值觀的童書,並且還要適當地給孩子糾錯——在給孩子們講完後提醒孩子,哪些行爲和態度是錯誤的,避免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

所以,對於公主類型的童話故事,無論男孩女孩都可以適當地聽。但從孩子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說,任何固定題材的童話繪本都有侷限性,父母無論養育男孩還是女孩,最好選擇多樣化的繪本童書;父母們也不應該從直覺出發,陷入”給男孩看男孩的繪本,給女孩看女孩的繪本“的刻板思維;最重要的還要給孩子選擇稱頌積極品格和價值觀的繪本。

一顆小種子的成長需要各種營養,養育心智健全的孩子,也需要各種精神滋養,才能培養出心態健康積極的好孩子!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2

一、童話故事的意義

1、什麼是童話?

童話故事大多都是代代相傳,經過個別人蒐集整理得來的。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體裁,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想象和誇張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話一般有四種:擬人體童話(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園》)、常人體童話(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裝》)、知識體童話等等。閱讀時,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有的童話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總結性語言把要說的道理直接說出來了,有的則須認真閱讀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閱讀童話時,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領悟生活真諦。人類童話發展源遠流長,古代的神話與民間故事也可算是童話的一種。人類的童話作家兩大最傑出的代表都是北歐人,丹麥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爾瑪·拉格霍芙。

2、童話故事的意義

童話故事無法教導孩子們人生道理,但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人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擴散幼兒的思維。由於幼兒天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對未知的探索欲,因此童話故事正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幼兒特別的喜歡。“陌生的世界”就是幼兒的心理劇,在異想天開的奇幻情節背後,卻是反映現實人生掙扎的寫實劇。故事的意義最好是讓孩子經由自己的直覺得到,但在孩子的因好奇而發問的情況下,說明故事着重的“罪惡”,仍有助於孩子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以嬉戲探索,而非解釋說明的方式給予回饋,能更增強童話故事對孩子心理的影響,解決他們內心正面與負面力量的衝突。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要警惕負面價值觀 第2張

二、童話故事對幼兒的負面影響。

任何孩子的成長都必須經歷一個從童話世界走向現實世界的階段,童話世界的打下的基礎直接影響到現實世界孩子成長的素質。人們利用童話故事生動而廣泛向幼兒揭示自然和社會的面貌,幫助他們開拓視野,啓迪心智。因此,童話故事對於幼兒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着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其中負面的影響不容忽視。

1、血腥的、殘忍的手段的較多

很多經典的童話中都出現了打鬥、傷害、殺人、死亡等殘忍的內容。如《灰姑娘》中灰姑娘的繼母姐妹削足以試水晶鞋;《白雪公主》紅的惡毒王后爲了殺掉白雪公主,每一次都扮成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以及最後王后的慘死狀……童話裏的這些殘忍的內容會不會對幼兒閱讀產生負面影響呢?很多研究者認爲是否定的,但也不能確切的說沒有。

幼兒閱讀故事的方式和成人不一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見解,尤其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喜歡刺激的東西,當其閱讀殘忍的情節時,就會表現出好奇,同時也會在腦海裏幻想那些畫面。

記得有一次,給孩子講《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裏面有以女傭麥爾卓用滾燙滾燙的菜油把三十八個強盜都給燙死了。孩子們當時聽到這個故事,認爲麥爾卓把強盜殺死了獲勝了是很開心的一件事。在我總結時,教育孩子遇到什麼事要動動腦筋思考,自己解決,也沒有教育孩子被別人欺負時要有報復什麼的,結果有個孩子就告訴我說:“老師,以後誰要是欺負我,我也用滾燙的油燙死他。”聽了這話,我直接冒汗,這孩子怎麼會想到用故事裏麥爾卓的手段,實在殘忍呀,於是我還得花時間去和該幼兒溝通,引導幼兒往好的方向去想。

孩子從出生起就不停的模仿成人的活動,也是在模仿中成長的,天生模仿性強,所以說不能說血腥的、殘忍的故事對幼兒沒有影響,有的孩子會模仿的。

2、被動的接受

不知道看過童話故事的人們有沒有覺得,童話彙總的女性都是被動。大部分童話中,公主總是等待王子來拯救,所謂的善良的公主就是被壞人施魔法,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甚至被折磨死了也沒有怨言,反正有神仙和仙女或王子來拯救。最經典的就是《灰姑娘》這個故事,灰姑娘被他的後媽和兩個姐姐欺負、折磨,而她卻一點反抗的能力也沒有,任人擺佈,直到仙女的幫助她才得以與王子相見。該故事和《白雪公主》等還讓人們被動的接受了一個觀念,那就是後媽一定是壞的。其實不要小看童話對我們的影響,現在我們的觀念裏經常會另眼相看“後媽”這個角色。不管她做的好不好,人們就會認爲他會虐待前妻的孩子,畢竟是沒有血緣的。若她做的好的話,別人認爲那是做給別人看的,只會做表面功夫;做不好的話,那難聽的話大家都會指向她。

還有一個被動接受的觀念就是壞人一定得死,不管你看哪個童話故事,只要裏面有壞的,那他結果肯定得死,現在的人們經常對那些壞角色的人物說:一定。其實他們就是認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壞的不死,難不成讓好的死嗎?說真的,這些觀念從小就在人們的大腦里根深蒂固。

3、部分故事激發不了孩子的想象。

國外引進的童話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很多故事不是激發孩子的想象,而是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傳輸給孩子,讓他們的思維符合每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並且樹立父母的權威。而且許多關於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給幼兒講時,幼兒都會出現一個畫面“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不管我們是做老師的還是做家長,在給孩子講到結尾時,爲了激發孩子的想象,會問:“你猜最後怎麼樣?”大多數孩子天真的回答你王子和公主生活在一起來,而有個性的孩子回答說:“故事結局都是一樣的,真沒勁。”

在大班教學中有一節活動課《賣火柴的小女孩》,目標是爲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最後情感延伸的問題是:如果能幫助她,自己想怎樣幫助?

甲:叫她的爸爸不要打她,還給她買鞋子。

乙:給她很多吃的,陪她一起玩。

丙:我又不再童話裏,幫不了她

……

在這個教學後,仔細想想孩子們的回答,一部分孩子的同情心是被激發了,可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把“小女孩”的苦處歸咎於她的父親。若她的父親自己去賣火柴的話,小女孩會被凍死嗎?現在的父母都是寧願自己苦,也要讓孩子享受到最好的生活。其實並不是說童話就一定限制了孩子,只是我們應該明白從另一種角度在看待童話的意思,並且重視童話對孩子的影響。

4、是非的判斷

前面也說道故事裏都有好壞之分,幼兒受心理定勢影響,在幼兒的眼裏“好人”做什麼都是對的,“壞人”做什麼都是錯的。幼兒心目中的好人,就是童話故事中的正面形象,也是幼兒羨慕、擁護、稱讚及模仿的對象。而事實上,那是因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非概念的形成,並且孩子的思維往往是非此即彼的,不是“是”就是“非”,不是“好”就是“壞”。人們總有美好的願望,“是的”“好的”最終得到勝利。童話故事的這個特徵也恰恰印證了孩子的這個思維特帶你,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特徵。

往往我們在給孩子講完故事後,都會問“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爲什麼?” 曾有個老師給她班級裏的孩子放《海的女兒》看,之後就問她的孩子們“你們喜歡誰?爲什麼?”,結果令她吃驚的是有個孩子是這樣回答她的“我喜歡巫婆,因爲她給了海的女兒一雙腳,讓她變成了人。”因此若把女巫完全解釋爲自己內心不好的一面,也並不太符合孩子閱讀時的心理感受。或許這些“非”這些“不是”,孩子內心也有,但因爲童話故事中的這種厲害的結局,也會徹底消失。

5、產生恐懼的心理

處於兒童期的幼兒不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又缺乏良好的控制能力,他們常常爲自己的無意識活動感到困惑和震驚,被焦慮、慾望、恐懼、愛與恨等所壓倒。大人們都喜歡用一些故事來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說《木偶奇遇記》裏的匹諾曹說謊,鼻子就變長,其實就是教育孩子不要說謊,在孩子不理解的情況下害怕自己的鼻子變長就不敢說謊了。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小女孩對童話故事《狼來了》情有獨鍾,但對自己的親生父母產生了排斥。

案例轉述如下:

敏敏(化名)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經常在父母面前撒嬌,有時說點小謊以博得老師或家長的表揚、讚許和喝彩或逃避責罰。可最近不知道爲什麼不跟父母那麼親近了,也不大愛往外面跑了,反倒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裏,於是父母很擔心,這孩子到底是怎麼了。但據父母反映她最近特別愛讀童話故事《狼來了》,牀頭就放着那本書。老師也告訴家長敏敏最近上課老是魂不守舍,有時候還會拿《狼來了》這本書問她,那個放羊娃是不是真的被狼吃掉啦。我似乎意識到了什麼,於是我問“敏敏,你怎麼了,不愛粘爸爸媽媽了啊?”她想了很久,然後問我,“自己是不是壞孩子”我安慰她說“當然不是了,你是討人喜歡的好孩子”“但我會撒謊,我會不會被狼吃掉,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我了。”說完她就哭了,我說:“《狼來了》是童話故事,那不是真的,只要敏敏以後不說謊,那還是個知錯能改的好孩子,爸爸媽媽還是一樣的疼愛你的啊。”敏敏這才慢慢停止了哭泣。

不僅案例中的'小女孩有過這樣的經歷,想想每個人大概都經歷過恐懼,膽怯而成長的。只有當自己長大了,理解了故事內容以及父母的教育意義,才消除了心中的那份恐懼。

三、如何避免童話故事潛在的負面影響

給孩子講述故事意不在明確的給孩子什麼教育意義,所謂意義最好經由孩子自己的直覺去感受,但我覺得更主要的是,童話故事在什麼年齡提供給孩子,纔是最適宜的。不同的童話故事裏,有不同的蘊涵的心理衝突,而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會出現不一樣的心理衝突,所以父母和老師要有選擇的給幼兒童提供適宜的童話故事。

1、故事的選擇

面對市場中大量的故事書或動畫版的童話故事,不可能都買下來給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選擇的。嬰兒期的,可以買些親子共同閱讀的連環畫故事書,以圖畫爲主的。而兩歲左右的孩子,有了一定認識後,可以選擇故事內容簡單明瞭的,如《三隻熊》,裏面講述的內容就是三隻熊進行了比較以及使用的物體大小關係,孩子聽了可以跟自己的父母比較大小,對孩子有一定的啓發。3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或無厘頭的童話故事,但也不能過於複雜或是含有血腥、殘忍的內容,如《三隻小豬》《小貓釣魚》《龜兔賽跑》等故事。因此只要根據幼兒年齡逐漸增長選擇內容複雜的故事即可,只有當孩子在自我的心思成長得更細密,他們能從更復雜的童話故事中獲取滋養時纔會適合複雜的故事。

若想選擇激發幼兒的想象力的童話故事的話,不妨選擇繪本故事,現在許多童話故事也改成繪本版本的,在同行們不斷的教學嘗試中,發現,孩子對繪本故事特別喜愛,不僅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而且幼兒的語言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選擇故事也是一門學問,選擇對了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受益,選擇錯了或許不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或許隱藏的危害你沒有發現。

2、說故事者需注意方式

不是說童話故事選擇對了就能對孩子不造成影響,而是說故事者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引導的方法不當,同樣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在孩子小的時候,說故事不要過高要求孩子能理解故事,就是簡單的親子閱讀,尤其是那些無厘頭的故事,讓孩子在歡笑中度過童年。

當今還有不少有精神污染之嫌的童話流人了市場,並在公主、王子、獵人、老奶奶、老爺爺等“美麗”或“慈祥”臉譜的遮掩下,流向了幼兒的心田,它同市場上有毒的奶粉一樣傷害着我們的幼兒。其實,當某些童話的價值取向與幼兒的和諧健康發展相悖時,教育者首先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責任心,在選擇供幼兒欣賞的童話故事時,應該精心選擇那些不僅娛樂性強,而且易於使幼兒生成美感、有助於兒童精神成長與情感發育的精品。

好的童話好似陽光,照耀着每一條童年的路;好的童話似雨露,滋潤着每一個幼小的心靈。爲此,教育者應以生態教育理念關注童話,這是對幼兒的重要關懷與扶助。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