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

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要急着處罰,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孩子的世界是很純淨的,下面跟大家分享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

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

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1

語言,作爲交流的信號,不僅是人們進行交往的思維的工具,也是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的工具。如果沒有語言世界上萬物就沒有了名稱,那麼世界不知將會發生怎樣的混亂。人們正是靠了語言,才能再認眼前的事物,並喚起眼前並不存在的事物的表象。人們也正是造了“遠、近、左、右、高、低、上、下”之類的詞彙,促進對空間的認識。語言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超越時間去認識事物。人類幾千年的文化科學知識只能依靠語言文字的記載才能世代相傳,不斷髮展。而人的智力五要素,哪一環離得開語言?而作爲智力五要素的核心,思維跟語言的關係則非常密切。語言的準確性,來源於思維的清晰性;語言的條理性,體現了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連貫性,體現了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流暢性,體現了思維的敏捷性;語言的多樣性,則體現了思維的豐富性;而語言的訓練本身就能促進思維的發展,當然思維的不斷髮展,反過來又促進了語言的不斷髮展。

一個人如果離開了人類社會,離開了語言環境,那麼他的智力發展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成爲白癡。

2歲前後爲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要想喚醒那些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由野獸哺育長大的孩子的意識,恢復他們的言語和記憶能力是相當困難的,於是有人把2歲稱爲兒童智力的起跑線,一旦錯過了關鍵期,就會造成心理上的某種缺陷,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早期教育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越來越多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教2~3歲的孩子認字、背誦詩歌,的確也有不少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識字、背誦不少名家詩篇,令父母自豪,使旁人驚歎,然而好多孩子在上學後並不見得十分超羣,甚至有的孩子出現厭學現象。那麼原因何在呢?

衆所周知,語言現象是一個完整的信息輸入、處理和輸出的過程。“聽”是接受輸入信號,這時的語言僅僅是以聲音的形式存在(就像不懂英語的人聽英語那樣),作爲第一信號刺激物作用於人的聽覺器官,而沒有其他的任何意義。“聽懂”即是對語言這一信號進行處理、整合,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理解,這時的語言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是作爲第二信號刺激物作用於大腦聽覺語言中樞的。而“說”則是信息的輸出,是在思維的基礎上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發音器官“說”出來,與此同時又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思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孩子一邊遊戲一邊自言自語,這是由於孩子的語言還未深化,他得通過這外部語言來進行思維。但是有些家長卻恰恰忽視了這一點,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時,往往只重視語言的音形外殼而不重視語音本身,只是處於“辨聲”、“模仿”的低級階段,這種“鸚鵡學舌”似的訓練,當然不能很好地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而孩子的學習也不過是一時的興趣,或爲博得父母的歡心,時間一久,他們必然會厭惡學習。

另一方面,許多家庭所進行的早期教育往往缺乏計劃性、系統性、持久性,更多的是隨意的。許多父母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出於逗孩子玩,或者出於自己的興趣,教孩子說話。而一旦當孩子長到2—3歲時,父母反而不管了,他們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孩子大了,自然也就會說話了。於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被白白錯過了,耽誤了早期開發孩子智力的大好機會。

近年來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於家庭環境,這包括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家庭的藏書以及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興趣。我們通常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來判斷他的家庭出身以及他本人的社會地位。語言的層次本身就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文化素養較高的家長往往能得心應手地利用各種機會,一有機會就教育孩子。一旦發現孩子講錯或用錯詞彙時,他們就會及時地加以糾正。而當孩子用詞恰當準確時就及時給予鼓勵,激勵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往往不是單純地教給孩子某種語言,而是在語言訓練的同時開發孩子的智力。

有些家長,雖然關心孩子的早期教育,花許多錢買了好多玩具,甚至電子琴、鋼琴,但卻不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當孩子跟他講話時,往往顯得不耐煩,只是簡單地打發孩子幾句。事實證明,缺乏和成人大量接觸的兒童不僅言語能力發展受到損害,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思維能力的發展。

當然在早期教育過程中還要防止揠苗助長、急於求成的傾向。

即使是神童,也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拔苗助長,只能是欲速而不達。

威特父親教育“神童”小威特的方法,把手指伸到小威特的面前,同時發出清晰的聲音:“手指、手指。”這兒就包括了聽和看,即聽覺和視覺訓練這兩個方面。也許有人會感到驚奇,難道這種與生俱來的聽和看的能力也需要訓練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我們反覆地把某一物體呈現在嬰兒面前,同時嘴中清晰地發出這一物體的名稱,根據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形成原理,久而久之,嬰兒就把這種聲音跟眼前的物體聯繫起來了,自然而然他就明白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名稱,這對一個嬰兒來說,無異於是一種新紀元的來臨。他會迫不及待地認識新的東西,學習新的名詞,這時那種被動的教育也就轉化爲嬰兒主動的學習了。

教孩子說話,的確是一項很艱鉅的工作。但是隻要我們明白言語訓練在早期教育中的位就能持之以恆了。人類之所以優於其他動物而取得今日的成就,就是因爲人類使用了其他動物所不具有的語言,從而促進了人類智力的發展。基於這一道理,更應該及早教給孩子人類社會這一獨特的工具—一語言。

從某種角度來看,“聽”和“看”是爲孩子將來的說話創造一種有利的地環境,更重要也更困難的是孩子說話。

一般地,幼兒在學說話初期,由於把握不準發音的部位,容易產生錯誤,如孩子容易混淆舌根音和舌尖音,很容易把“哥哥”發成“的的”。

孩子發音有錯誤並不奇怪,也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發現錯誤要及時加以糾正,否則一旦定型,糾正起來就比較麻煩了。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強調一下,那就是成人不要有意地去強化孩子的兒語。當然兒語是孩子言語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須階段,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有些父母出於好玩有趣,有意識地去強化孩子的兒語,這就不值得提倡了。因爲兒語本身並不符合語言規範,不一定能被人理解,有很大的侷限性。如果一味強化孩子的兒語,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交際能力和智力的發展。事實上跟孩子交談,的確需要一點藝術,既要能被孩子接受,又要生動有趣,合乎語言規範。

下面介紹幾種具體的口頭言語能力的訓練方法:

①情境談話法

家庭教育中用的情境談話並不需要特地設置某種情境,只需因地制宜地進行便行。

最初教孩子學說話時,不妨把一些造型簡單、色彩鮮豔、發音簡單,又是孩子平時經常接觸的東西呈現給孩子注視,同時發出該物體的標準名稱。此時您也可以抱着孩子看看房間中的每一件東西,跟他說說餐桌上食物的名稱,甚至可以帶着他去看看外面的花草、天空、星星、太陽等等。這樣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您有心就不難發掘。當孩子稍稍長大,情境談話也就不必您一個人唱獨角戲了。在給孩予餵飯時,同樣可以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您可以問問孩子各種食物的名稱,應該讓孩子自己說說想吃的食物,而不要一切由您包辦代替。

當孩子初步學會說話時,您就可以跟孩子(當然有幾個孩子參加則更佳)一起玩玩類似於“過家家”的遊戲。這時您可以讓孩子扮演醫生、售貨員、老師甚至警察的角色,這時的臺詞可以是預先準備好的,更好的是讓孩子自己發揮,家長此時的任務是啓發、督促,糾正錯誤。這種具體生動形象的遊戲,孩子會很感興趣,對於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豐富詞彙,發揮想像力,培養記憶能力都十分有利。

②幼兒語言遊戲

a、繞口令。繞口令在古時又叫做吃語詩。通常是由語音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詞和句子組成的一種遊戲兒歌。它要說得準確、流利,不讀錯字,不走調,而且還有一定的速度要求,由於內容一般比較簡單易懂,琅琅上口,所以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父母可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教孩子繞口令。開始應該由父母清楚地把繞口令讀一遍,一些重點詞可以單獨讓孩子跟讀幾篇。然後就可以讓孩子跟讀,直到能正確流利地背誦下來爲止。在實際過程中,要把繞口令讀得流利準確,並且有板有眼,確實不易,如果有些父母本身的語言不過關,那麼可以讓孩子跟着廣播學,像電臺的少兒節目常常有這一欄節目。這不僅有利於孩子口頭言語能力的培養,也有利於鍛鍊孩子思維的敏捷性清晰度,當然對記憶力的鍛鍊也大有益處。

b、以字找詞。以字找詞遊戲是以一箇中心字尋找相關詞的一種文字遊戲。例如找出一個“電”字,您就可以找出許多與“電”有關的詞,如“電燈”、“電扇”、“電視機”、“電冰箱”等等。這對豐富孩子的詞彙,培養孩子發散性思維能力極其有利。同時,家長也可以用這種遊戲來檢查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所掌握的詞彙量。

這種遊戲很重要的是要找好中心,這個字必須是孩子比較熟悉的,而且有較大的搭配性。不要找那些比較冷僻,孩子不熟悉,不易理解的字。

c、接字遊戲。接字遊戲就是要所有的詞前後相連,形成一串詞。例如“電燈”下面就可以接“燈泡”、“泡泡糖”、“糖果”、“果實”等。

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和孩子一起做這項遊戲時,儘量想一些最後一字容易接的詞,幫助孩子一起把這一遊戲順利地進行下去。

這種接字遊戲不僅能開發孩子的智力,而且能培養孩子的口頭言語能力,遊戲本身就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詞彙,另外家長在遊戲中還可以有意識地教孩子一些新詞、新字,幫助孩子鞏固原有的詞彙。

③講故事

對於幼兒:沒有比故事更爲重要的了,因爲孩子是這個世界的生客,這個世界對他是個一無所知的世界。世界上許多傑出的文學家,如托爾斯泰、歌德、魯迅、郭沫若從小都和故事結下了不解之緣。實踐也證明故事對孩子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活動,對於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國自古就有利用講故事對孩子進行思想品質教育的傳統。有的人把故事喻爲孩子認識世界的門戶,是增強孩子記憶的“良劑”,給想像力插上了翅膀,同樣的,故事也是孩子言語發展的“激素”。這是因爲故事本身有着曲折的情節,有着生動有趣且又豐富的語言,非常樂於爲孩子理解和接受。

童話故事,尤其像安徒生、格林的童話語言相當精彩優美。不僅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而且對於成人來說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往往十分投入,他們有許許多多個“爲什麼”,因而講故事也是誘發孩子產生問題,激發他們求知慾的一種重要手段。

另鈴故事本身也教給孩子怎樣區分善惡美醜,有利於他們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有時結合講故事教育孩子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是聽衆,我們不妨讓孩子主動參與。一個故事講完了,讓孩子再講一回給父母聽,或者父母開一個頭,讓孩子接着往下編,即便不合情理,也沒多大關係,因爲孩子的思想最少束縛,常常異想天開,這是一種很可貴的精神,應得到成人的肯定和鼓勵。當然家長也應該引導孩子儘量把故事編得合情合理些,特別要注意孩子的思路是否清晰,表達是否準確流利。異想天開並不等於顛三倒四,前者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後者則是思維的`混亂,不能等同視之。

圖畫書有它本身獨特的優勢,即可以反覆看和讀,價廉物美,頗受孩子們的喜愛。

面對一幅靜止的畫,家長有多麼豐富的解說,孩子就會有多麼豐富的想像。回想起來,我們本身許多的知識還不是從圖畫中得來的嗎?

隨着孩子言語能力的提高,就可讓孩子看圖說話了。一幅畫或者一組畫能編一個故事,這對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有時還可以讓孩子自己編排畫面,當孩子把幾幅畫的順序顛倒一下,也許故事情節就不大一樣了。

除了畫以外,看圖說話的最好教材就是連環畫了。連環畫本身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孩子們看着畫面就能瞭解大致的故事情節,孩子們常常一邊翻着連環畫,一邊自言自語編着故事情節,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滿足於只看畫了,而對畫下面的文字發生了興趣。於是看圖說話就可以轉入看圖識字了。

一般認爲3—5歲是孩子開始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年齡。

當孩子的口頭語言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後,他就不再滿足於單純的口語了。在街上常常可以看見4—5歲的孩子指着街上的招牌問大人:“這是什麼?”甚至有的孩子拿着一本連環畫要求大人讀給他聽。這可以說是孩子渴望識字的萌芽,家長要善於抓住時機,進行早期教育。從資料上來看,智力超常的孩子一般識字較早,小小年紀不僅斷文識字,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令人讚歎不已。

語言可以說是獲得知識、走向成功之路的工具,而書面語言則是孩子獨立獲得知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應儘可能早地把這一工具傳授給孩子。

讀到這兒,也許有的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幼兒學前階段識字寫字對孩子的發展到底是否有益?

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從關鍵期來看,孩子4—5歲是書面言語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所以發展書面言語能力勢在必行。

其次,從孩子的心理髮展來看,學前兒童的智力發展已經達到相當程度,口頭言語已經非常豐富,書面語言的學習已成爲孩子本身發展的需要。

什麼年齡開始識字寫字,要根據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掌握的一條就是:順應自然,不能強迫教育。順應自然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孩子總喜歡塗塗畫畫,而他在紙上塗滿不代表任何意義的符號時,也許這就是他學習寫字的開始。略通一些漢字的造字特點,即能很好地培養孩子寫字的興趣,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鐘鼎文、大篆、隸書,到今天使用的楷書,雖然今天的楷書已不那麼“象形”了,但只要稍稍加工一下,漢字的“形”就顯現出來了,這樣一來,枯燥的文字變得有生命力,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增強了。

不過有一點要引起家長的重視,孩子特別是學前兒童的學習負擔不能過重,寫字時間不宜過長,這是由於孩子的骨骼、肌肉還未發育完善,容易引起疲勞,從而影響身體健康。過重的負擔,會引起孩子的厭學心理,造成不良的後果。

①看圖識字培養孩子的書面言語能力

當孩子從看圖說話中學到越來越多的口頭語言後,他的注意力勢必會轉移到那一個一個的方塊字上。這時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從看圖說話轉到看圖識字上來了。

這裏所說的識字教學是針對嬰幼兒而言,因此屬家庭教育範疇,那麼對於孩子何時識字,識多少字是否也應該有一個統一大綱呢?這就應該根據其自身的情況而言了,多多益善的想法並不可取。

識字教學如果不動點腦筋,也許會非常枯燥,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那麼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嬰幼兒的識字最好能跟孩子喜聞樂見的故事結合起來。現幼兒園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認識“米老鼠”、“唐老鴨”、“史奴比”這些字,應該說這些字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但孩子卻從電視上認識了它們,並把它們和那些可愛的形象結合起來,牢牢地記在心上。

家長可以把一些常用的(跟幼兒日常生活關係較密切的)字單獨找出來,有重點地教給孩子。平時看到這些字時,也可以跟故事中的詞聯繫起來,比如當孩子在菜場黑板上看到“鴨子”一詞時,就可以讓孩子想想這個“鴨”字還在其他什麼地方見到過。孩子也許會說“唐老鴨”的鴨,這就說明孩子已學會了文字搬家。

一般地,有的孩子雖然能識字,但卻並不一定能寫和理解字意。後者的要求更高,一般要求在小學階段逐步達到。如果孩子智力發展較好、也可教這些內容,不過要注意,解釋詞意最好是放在閱讀中進行,亦即把字、詞放到文中讓孩子來領會,這樣一方面容易使孩子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況且中國漢字一字多義的現象較多,只有把字、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纔有利於孩子言語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看圖識字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卡片,一面爲圖,另一面則是字(或者加上拼音)。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家長在使用時最好能再發揮一下,使之更生動有趣,更爲孩子所喜愛。

有人針對卡片識字比較單調的特點,對卡片進行適當的組合,把一些字(卡片)編成一個個故事,邊講故事邊教識字,效果不錯。

比如手上有一組動物生字卡片,就不妨編一個動物童話故事,講故事時,說到某種動物,就出示這種動物卡片,教孩子認識卡片上的字,這樣,孩子把識字教學當成了一種遊戲活動,非但不會使他們感到有絲毫負擔,反而令他們很感興趣,聽完故事,孩子還會拿着卡片一遍遍地念。時間久了,孩子就可以根據圖畫自己識字,還可以讓他來編故事,這樣不僅發展了孩子的言語能力,而且還鍛鍊了化們的思維、想像以及記憶力。

②從集中識字到閱讀能力的培養

幼兒,尤其是3歲以內的孩子識字,往往是一種音、形的條件反射過程的形成。因此在訓練中就要抓住聽、看、讀、寫這幾個環節。當然僅僅停留在這一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在聽、看、讀、寫的基礎上還要求會意。

漢字的創造有六種方法,除象形以外,還有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的比較普遍,比如最典型的“指事”字要數“上”和“下”了。最典型的“會意”字則算“苗”了,田裏長了類似草的東西不是苗還是什麼呢?

如果能把這些知識運用於識字教學,那麼孩子對漢字的理解就能深刻得多。

有人曾經說過,識字離不開閱讀,此話一點不錯,最初孩子可以是單純的識字,但當積累到一定量時,就應鼓勵孩子閱讀。識字不是目的,閱讀纔是目的。在閱讀過程中,又能認識許多新詞生字。最好儘早教會孩子使用字典,一旦掌握了這一工具書,孩子學習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了。

幼兒言語能力的培養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興趣,隨時隨地、形式多樣地進行言語訓練,甚至可以利用上街、購物、逛公園的機會教學。

大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學語言離不開一個“勤”字,真正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能做到多聽、多看(識字)、多讀(閱讀)、多寫(寫文章),孩子的言語能力就一定能有所提高。

認真開始言語能力培養2

“言語”是人類促進思維發展,在人際交往中表達思想感情與進行思想、知識、經驗交流所必須的工具。言語又分爲口頭言語、書面言語等,學齡初期兒童在學習和教育的影響下,言語的發展極迅速。但是,兒童掌握了書面言語,才意味着兒童開始有可能通過書面言語去掌握人類的所有知識與經驗,也預示着兒童開始有可能運用書面言語來表達思想、情感、進行交際以及不斷地獲得新知識,這標誌着兒童又一個新的心理能力的形成。家長可採取如下做法:

1、要求兒童不斷地掌握更多的詞彙:書面言語是由一定數量的詞彙組成的,書面言語能力、水平的提高與掌握詞彙的多少有密切關係。培養兒童掌握詞彙的能力,是通過口頭言語先掌握到一定數量的詞彙,並通過兒童閱讀較多有益的參考書和課外讀物而逐漸完成的。

2、要求兒童按時記日記:書面言語除包括閱讀文字材料外,還包括自己書寫文字材料以表達自己思想感情,記日記是較好的鍛鍊兒童書面言語能力的方法。家長,教師都要給予指導,告訴兒童怎樣記日記,記什麼內容。開始可能會出現詞彙量不夠的困難,家長、老師就要結合日常生活中成人與兒童的交談、逐漸增大兒童詞彙量,這樣,兒童日記的內容也就隨之漸漸豐富起來。

3、培養兒童書面言語與口頭言語同步發展的能力:書面言語和口頭言語在提高學習效率、進行人際交往等人類實踐活動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家長要經常鼓勵兒童講故事,敘述學習體會,討論和交談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