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現在的發展都在講究環保低碳以及綠色發展,許多城市都在努力探索生態低碳發展的方法,下面就來看看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1

“低碳城市”似乎成爲當下形容城市最時髦的名詞。雖然,僅有的幾個城市,有一些生態低碳發展的好樣板。比如保定市的太陽能之城、上海世博園區從選址、規劃到建設和運營都在貫穿低碳理念、以及杭州、無錫等地陸續出臺衡量生態低碳城市的標準,這些城市在努力探索生態低碳發展的路徑。

可是,我們用了“低碳”的概念,城市真的就在低碳發展嗎?真的實現了低碳嗎?從全國一些生態城市樣板中,並沒有找到肯定的答案。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教授稱,中國許多城市,或陷入生態低碳發展的誤區。

誤區1:發展生態城市=製造城市景觀

很多城市提出發展生態城市,就是修廣場,建設人工園林,美化大馬路,種植昂貴的樹種、苗木。有些城市爲了美觀,甚至把城裏的河牀都全部水泥硬化。表面上,這些城市似乎美了。實際上,這些做法並沒有實現低碳發展,反而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碳排放。

誤區2:生態城市=建生態新城

全國20多個城市提出要打造某某生態新城,包括天津、廣州、青島、寧波、銅陵各類等大、中、小城市都在提倡建設生態新城。許多城市提出打造生態城市口號,實際上是在建設生態新區,這些新區與老區距離較遠,與舊城的相關設施保持分離的狀態,他們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王國”,與舊城、與這座城市的文脈甚至與市民隔絕開來。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

表面上看,生態新城比舊城更美了、更現代了,實際上他們正在遠離城市最有活力的城市市民、城市文化。一件華麗的衣服、一副空洞的外表,能讓人感覺到他們的美麗和魅力嗎?

誤區3:生態城市=高技術投入

今年5月30日,北京京交會國際智能城市大會上,參會學者和一些公司負責人,提出生態城市建設許多可以運用和值得改進的技術。一提到生態城市,建設低碳城市,我們一些城市就忙於上項目,追求技術的新穎、奇特。許多城市選擇修建高標準的綠化設施,修建高標準的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並不認真評估設備和技術的應用成本。

上海世博會上展示的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由於技術新穎很快得到國內多個低碳生態城市的青睞。有些城市動輒投入數億元搞相關技術改造和設備引進,因爲應用成本過高,導致許多場地和設施閒置甚至廢棄。也有一些開發商,把生態與低碳作爲城市住宅的開發理念,把一些環保節能材料用於新型建築中,建築成本大幅度提升。說到成本,恐怕200多個提出建設生態城市的市長們,並沒有仔細評估生態低碳城市建設需要投入的資金量。

關於生態低碳城市的再思考:

生態低碳城市,到現在沒有一個被公認,且通俗易懂的定義。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認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有不同標準來定義的生態低碳城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說,生態城市應該是一個自然、經濟與社會共生的.城市。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終身教授張庭偉日前在廣西桂林接受城市中國網專訪時說到,生態低碳的城市,是爲了追求一個美的城市。何爲美?自然樸素謂之美,自然和諧共生謂之美,人與社會和諧發展謂之美。一個生態低碳的城市,首先要尊重自然、尊重城市文脈、尊重人的生存環境。

俞孔堅教授強調,城市的生態與低碳發展,首先應該想到一個免費的生態和低碳的維護系統,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最美的、價格最低廉的生態保持系統,也是吸附碳排放最好的系統。

社會的主要財富是城市創造的,而創造這些財富最核心的主體是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我們發展生態和低碳的城市,要考慮到大部分城市人,而不是小部分人羣。

生態和低碳的城市,必須是一個健康的城市,而不應是一個病態的城市。健康的城市本身是功能完善的。新加坡前城市建設局局長劉太格3月24日在上海接受城市中國網專訪時說,如同一個人一樣,身體健康的人,本身就會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樸素美,略加修飾打扮能讓人感到很美;而身體不健康,無論怎麼打扮也很難讓人感到美。

城市功能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包括中國城市在內的一些城市政府,把完善城市功能理解爲做城市形象工程。這些形象工程可能最後並沒有讓他們的功能得到很好地發揮。正因爲,城市是讓在這裏就業、居住生活的人建設的,就應該讓城市的功能完善,必須讓這些人在城市中便利、舒適的就業和生活。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2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新時期。

全面綠色轉型要求全社會共同推動綠色發展,把綠色發展理念融貫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和全過程。綠色發展的理論本質是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全面和諧協調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的實踐主旨是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全面和諧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展是中國綠色發展的創新體現,其落腳點仍然落在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造美好生活,必須把綠色發展理念作爲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時時刻刻與其相對照,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首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必須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

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到十九大報告,從《談治國理政》的重要論述到《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及 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都闡明瞭“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這一戰略定力,指明瞭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方向。

在黨的十九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下,從根本上、未來趨勢上和戰略路徑上推動綠色科技創新的發展,是跳出“環境污染—經濟發展”怪圈,追求環境與經濟的“雙贏”發展模式的關鍵舉措。要堅決杜絕以犧牲資源環境爲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是一條適應新形勢、順應新要求的經濟轉型之路。

中國城市應走出生態低碳的發展誤區 第2張

其次,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一是確立生態優先發展的方針。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係,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新路子。二

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必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綠色科技創新體系,完善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發展,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加大政府採購環境標誌產品力度。

再次,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必須統籌污染治理、應對氣候變化。一是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二是大力推進能源革命。必須採取戰時速度,加大減排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結構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構建綠色能源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

三是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嚴格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促進綠色經濟與低碳經濟融合發展;必須緊抓新舊動能轉換着力點,推進產業綠色轉型,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升級,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最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科學制定“碳達峯”行動方案,大力控制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引導全社會參與“碳達峯”“碳中和”行動。加強“雙控”目標落實,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