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和虎有關的傳統文化

和虎有關的傳統文化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虎的傳統文化,虎是當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爲人們所敬畏。下面是和虎有關的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和虎的傳統文化1

千古流傳的“虎文化”

虎集華麗與兇猛於一身,一向被視爲百獸之王。它的美感和威懾力,以及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的多重意義,永遠是畫家熱衷表現的內容,詩人吟詠不絕的題材,學者深感興趣的課題,百姓談天說地的話資。

虎威風凜凜,奔走如風,仰天長嘯時百獸辟易。古人認爲“風從虎”,虎一出場甚至狂風大作,這恐怕是因爲虎給人留下了最驚心動魄的感覺。直至今日,被圏養的老虎在動物園柵欄後的一聲怒吼,仍能使人生出幾分畏懼。即使是老死於山林,仍能威懾其它動物,所謂“虎死威風在”是也。古代將軍多用虎皮掛在帳中或鋪於座上,是爲了借虎威以壯軍威。將軍所在營帳是“虎帳”,將軍的威風是“虎威”,驍勇善戰的將領稱“虎將”,勇士、壯士稱“虎賁”。《三國演義》中關羽等五位蜀漢將軍就被稱爲“五虎上將”,歷代武官中“虎 騎將軍”、“虎賁中郎將”之類比比皆是,時至今日,軍中勇將和競技好手仍被稱爲“虎將”,古代帝王用銅鑄虎形兵符調動軍隊,足見虎的威風被人借用了幾千年。

和虎有關的傳統文化

虎的威風不僅被人們藉以壯大軍威,還被人們用來豐富語言的表現力。有一句成語“狐假虎威”來自一則寓言:狐狸宣稱自己是百獸之王,老虎當然不能同意,狐狸欺騙老虎說:“你不信跟我走一趟,看看大家對我的態度就知道了。”老虎便跟着狐狸巡視山林,百獸看見老虎都嚇得東躲西藏。憨厚的老虎以爲是狐狸的王威,不知道是自己的威風被狐狸借用了。“狐假虎威”常用來諷剌藉助別人威勢做壞事的小人。

虎是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老虎對環境要求很高,在所屬食物鏈中處於最頂端,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人們常用“虎穴”、“虎口”形容危險的境地。大難不死謂之“虎口餘生”,冒險行動叫作“虎口探險”,“虎口拔牙”簡直就是玩命。“暴虎馮河”孔子極不贊成,徒手搏虎是莽撞而非勇敢。然而《水滸傳》中的武松斷了哨棒,不得不空手打虎,成就了千古英雄佳話。“伴君如伴虎”更是用老虎的威武形容帝王的威權震勢。而《三十六計》中的“調虎離山計”,《孫子兵法》中的“坐山觀虎鬥”,《三國志》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無不體現着虎在戰爭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以虎爲圖騰

中國崇拜虎的民族很多,以彝族爲最甚。他們的十二生肖以虎爲首,他們認爲宇宙萬物是由虎尸解而成。創世紀史詩《梅葛》說虎頭作天頭,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陽,右眼作月亮,虎鬚作陽光,虎牙作星星,虎油成了雲彩,虎肚成了大海,虎腸成了江河,排骨成了道路。古籍說,雲南蠻人呼虎爲“羅羅”,老則化爲虎。彝族人就自稱“羅羅”,並相信自己老時化虎。

和虎的傳統文化2

中國境內與“虎”字有關的名勝古蹟

虎丘塔:位於江蘇省蘇州虎丘山上,始建於五代,落成於北宋的古塔。

虎跑泉:位於浙江省杭州西湖,相傳窟元和十四年大旱,苦於無水,忽有二虎創地作穴,泉水涌出而得名。

虎嘯巖: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因巖形似伏虎而得名,上有虎嘯庵和虎溪靈洞。

虎嘯潭: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南門外,傳說明朝戚繼光平倭寇,奮勇殺敵,倭寇死屍填滿深潭戚家軍踩屍追殺終把倭寇趕出仙遊。

和虎有關的傳統文化 第2張

虎溪巖:位於福建省廈門玉屏山北部。

伏虎寺:位於四川省峨嵋山,始建於唐,因宋時常有虎患而得名。

老虎石:位於陝西省北戴河海濱,是北戴河24景之一。

琿春龍虎石刻:位於吉林省琿春縣,高1.4米,寬1.38米,上刻晚清江蘇省著名書法家吳大澄所書的“龍虎”篆字。

虎神槍記石碑:位於河北省圍場縣,建於清乾隆十七年,高4.5米,用滿、漢、蒙、藏四體文字書寫。

白虎灣古瓷窯遺址:位於江西省景德鎮,是五代至宋初窯址。

威虎廳:位於黑龍江省海林縣威虎山,是當年慣匪“座山雕”的指揮部。

塔虎城:位於吉林省前郭爾羅斯縣,是遼代皇帝直轄長春林的州府所在地。

和虎的傳統文化3

與虎相關的民俗

陝西關中地區嫁女必陪送一對特大的面老虎,過門時放在漆櫃上擡着,走在送親隊伍的最前頭,這或許是虎媒的遺風。婚後生子,外婆要送一個泥老虎當滿月禮。至於戴虎帽、兜虎圍嘴、穿虎鞋、枕虎枕則是全國性的育嬰習俗了。這些虎形日用品寄託着父母的深情,希望虎娃、虎妮們茁壯成長。虎形玩具更是千姿百態,最常見的是布老虎,現在中年的中國人差不多都有玩過布老虎的`童年記憶。這些玩具、用品都少了老虎咆哮山林的威武,而增添憨態可掬的童趣,可見人們對虎由畏懼已演變成深愛,在老百姓心目中隱藏着濃厚的嬉戲吉祥守護之意。

和虎有關的傳統文化 第3張

神話故事中的虎

虎是義獸,動物學家認爲,虎一般不襲擊人類,只有一些身患老病的虎捕獵困難,才向人進攻。在大自然食物鏈上,人與虎本可以和平共處,所以自古流傳着許多人與虎的動人故事。比如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子文出生時被拋棄,由老虎哺乳養大,後成爲優秀的政治家。唐乾元年間發生的老虎送新娘赴佳期的故事,更具浪漫色彩。一時間,貴州、陝西一帶虎媒祠廣立,有情人都希望虎神保佑婚姻美滿。在《聊齋志異》中講的故事更動人:一老嫗之子死於虎患,地方長官判虎爲老人養老送終,此虎便每天送獵物奉養老人,老人死後虎還到墳前嗥鳴致哀。

關於虎的神話傳說和虎的相關民俗也層出不窮,相傳上古時,神荼、鬱壘二神善捉鬼,然後將鬼喂虎。商代晚期青銅器虎食人卣是一種酒器,其造型表現的正是虎食鬼的主題。虎有噬鬼鎮邪的威力,所以古人在除夕時畫虎於門,後來演變爲門神畫。端午節舊時有懸艾虎、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艾葉可驅蟲、治病,以艾作虎形,有驅病鎮邪的功能。有的地方還用雄黃在小孩子額上畫上“王”字,模仿虎頭花紋,當然也是借虎驅邪的意思。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