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

來源:星女圈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突出的海島特徵、獨特的文化習俗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飲食文化,那麼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臺灣用餐文化禮儀。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1

1、閩客飲食文化 

臺灣移民中閩南人移民時間最長、人數最多,所以閩菜可以說是臺菜的主軸,是臺灣最主要的飲食文化。閩菜以盛行湯菜和烹製山珍海味而着稱,尤以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味特色,獨樹一幟,

以偏甜、偏淡、偏酸的“三偏”爲特色。另外,與福建一樣,臺灣具有濃厚的飲茶文化,喜歡衝飲壺茶,講究茶具的精美和沖泡方法,特別流行“功夫茶”。在歷史上,臺灣還生產過供春、秋圃、潘壺等幾種質堅耐熱、外觀雅緻的紫砂名壺。

2、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臺灣本土的華人融合了閩南、客家、土著(在臺灣稱“原住民”)等多種族羣。飲食文化除了以閩南飲食文化爲主外,還融合了各少數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

“客家”是漢民族中一支獨特的族羣。客家人在臺灣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目前共有400萬人,約佔臺灣人口的1/6,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傳統的客家飲食與昔日農耕勞動的生活息息相關。

其中糯米制的飯,因教一般的米食保存的時間長,而成爲著名的客家主食,包括飯條、菜包等。由於生鮮食物比較匱乏,所以酸、咸和醃漬的菜餚特別多;像薑絲大腸、梅乾扣肉、鹹豬肉、客家小炒等都是知名的客家菜。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
  

土著的飲食奪取自自然,如山產肉類、魚、野菜、農產等,種類繁多,但吃法簡單豪邁。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傳統特色,如蘭嶼的雅美族吃魚有男女之別限制。土著人喜喝酒,尤其是自己用米或慄所釀的小米酒,風味香甜,呈現出了特有的飲酒文化。

3、食補文化

藥膳是中醫中藥、飲食烹飪中的一朵奇葩,是飲食文化與中醫文化的共同結晶:飲食文化是內容,中醫文化是基礎。藥膳的最大特點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男女老幼皆宜。他首先講的是“膳”,

即以食爲主;然後纔講的是“藥”,其藥效寓於食品之中。現代藥膳,是根據中國醫藥學的傳統理論,結合現代營養學的研究成果,精心設計各種營養素的.比例,用中藥和食物相配合進行烹調加工,在考慮藥物功效的同時要兼顧到味覺的可口,以收到“食助藥力,藥助食威”的效果。

臺灣與大陸南方一樣,飲食非常講究食補。現在可以說是一種健康飲食文化。在臺灣,養生防老,“陰陽互補”,

“五行調和”等觀念深厚。目前臺灣食物養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機飲食、斷食療法及傳統中醫食療。臺灣民間常有以“四神湯”(淮山、芡實、蓮子與茯苓)作滋補飲料,是著名的滋補小吃。

4、小吃文化

臺灣小吃的發源於民衆生活息息相關,最能詮釋臺灣本土文化、體現民間生活真實的一面。“就地取材”是個是小吃的特色。夜市則是體驗臺灣小吃的最佳場所,他以濃厚的地方特色與地道的鄉土原味,

緊緊住住了臺灣本地人的胃與遊客的心;不但擁有琳琅滿目的小吃種類,而且相對於傳統中國菜的講究與精緻,反而有一份不必正襟危坐的自在感。臺灣各地都有夜市,多半位於交通樞紐、廟會和集市等人潮最旺、

發展最早的地方。臺灣雖然不大,但因爲各地文化特色的不同,長期以來各夜市都有自成一格的特色小吃。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2

臺灣風土人情

衣飾

以往鄉村男女多穿漢服。中年以上的婦女喜着長衫,或短衣短褲;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雲紗;日本統治時期西裝革履開始流傳到鄉村,幾十年來已相當普及。城市婦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裝。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裝或港衫西褲。鄉村男女則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風日。

飲食

臺灣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爲主食。節日喜慶時,多用雞鴨等豐盛酒菜宴請客人。臺灣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請客人,必備良酒。秋冬之際,多以中藥燉煮動物性食品以提神補身。菜餚多用味精、

砂糖等調味。酒樓飯店經營川粵、京、津、蘇、浙、湘、閩等地風味飯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還較低,有些仍以芋頭、甘薯爲主食。

居住

臺灣的房屋造型,大體可分爲中、西、日式三種。中式爲平房,多是閩南式樣,有一條龍、轆轤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濁水溪爲界,農村村落,北部爲散居型,南部爲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處,以避風沙。

西式多是樓房,從前都是磚造,近年來大多改爲鋼筋水泥。日式則在平房內鋪以"榻榻米"。市鎮房屋多屬西式,隨着近年來工商業的發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住房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仍有許多人居住在簡陋斗室。

交通

目前,臺灣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摩托車。近些年來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的數量增加,比較方便,私人汽車大量增多。出租汽車普遍於市鎮。有不少的客車備有冷氣。但大部分農村地區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區無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臺灣用餐文化禮儀 第2張
  

文化

臺灣人普遍使用漢語普通話和繁體中文,另外比較常見的語言爲閩南語、客家語和臺灣高山族語言。由於臺灣當局和民間重視英語教育,且臺灣曾長期淪爲日本殖民地,深受日本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貽害,許多臺灣老人普遍可使用日語,所以常見使用外國語言爲英語與日語。

臺灣漢字拼音使用注音符號(舊稱注音字母)。外文音譯早期普遍採用威妥瑪拼音,至今臺灣的人名及地名的英語音譯大多沿用此拼音法。

2008年,臺灣宣佈將譯音標準改爲漢語拼音,如今臺灣縣級以下行政區劃英文譯名均使用漢語拼音。

由於兩岸長期處於隔絕狀態,臺灣部分漢語詞彙與中國大陸有所不同。一些融入了臺灣本地語言和外國語言,例如:“夯”(熱烘烘、流行,來自閩南語)、“贊”(好極了,來自閩南語)與“歐吉桑”

(男性長輩,日語:おじさん)、“巴士”(公共汽車,英語:bus),還有一些則是用詞習慣的差異,例如臺灣的“原子筆”等同於大陸的“圓珠筆”,臺灣的“奇異果”等同於大陸的“獼猴桃”。隨着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和網絡的飛速發展,

兩岸語詞也呈相互影響和逐漸融合之勢,如“山寨”、“雷人”、“囧”等發源於大陸的流行詞彙,都被臺灣民衆高頻率地運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