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居 > 不獨睡的美好選擇和孩子睡同一房間的理由

不獨睡的美好選擇和孩子睡同一房間的理由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小牛牛出生前,我曾很理想化地認爲應該學習西方育兒理論,從小培養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所以,我大着肚子時就開始設計牛牛自己的臥房,準備在他6個月時就分房。至今想來不禁莞爾:牛牛現已1歲半,還是與我們共享一個臥室。他的小牀就擺在我們的大牀邊上。

不獨睡的美好選擇和孩子睡同一房間的理由

出生時的重大“失誤”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爲什麼這麼大呢?話說回來,當時牛牛一落地,小女子只覺天地頓時不同,這種感受是無法在事先準備的。牛牛一出生就是個高需求寶寶,晚上一定要有人陪在旁邊纔會入睡,前6個月幾乎是每晚與我緊貼而眠。

我在享受母子情深的同時,心裏也在嘀咕這是否是因爲一開始我就沒立好“規矩”呢?記得產後按慣例,小嬰兒都是自己睡在產房邊上的小車裏。我當時看着寶貝離自己遠遠的,心裏很不踏實,於是完全撇開了西方友人有關小孩一出生就不要一起睡的警告,一把抱起了牛牛放在自己的身邊,母子倆這才都放鬆地入睡了。

失敗的實驗

我的公公婆婆自己帶大了倆孩子,對於再帶孩子沒有任何興趣,於是一切都靠自己和老公了。小牛牛從出生的第一天到現在,吃喝拉撒睡都是我來照管,一個晚上也沒有和我分開過。當時許多英國媽媽朋友一聽到牛牛10個月還在分享我們的臥牀,很是震驚。弄得我也很尷尬,彷彿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看了一些有關孩子獨睡問題如何解決的書,大都在主張“哭喊入睡法(Cry out)”,要求父母在孩子睡覺時不管如何哭鬧都不妥協,不要有身體接觸和眼神接觸,可以和孩子說話,但要溫和而堅定。再不行就讓他一個人哭,哭累了就睡了。讀了這些書,看了網上無數“哭喊論”受益者的言論,我開始懷疑還不讓孩子獨睡,是否會阻礙了他以後的獨立性發展。

於是,儘管於心不忍,我還是與老公商量在牛牛身上實驗“哭喊入睡法”。第一步是讓他在沒有人抱的環境下在自己的小牀上入睡,地點還是我們的臥房。如哭得厲害,我們會每隔10分鐘進去看一下。結果第一天晚上,牛牛就用歇斯底里的大哭抗議到底,小子的耐力很好,斷斷續續哭了50分鐘,不僅沒有像書上說得“累睡着”,反而是哽咽得無法入睡。我和老公心疼得不行,一把抱起了孩子把他搖睡了。可是那一晚,他幾乎每隔兩個小時就大哭而醒。

“三人一牀”的美好

第二天,一想起這傢伙牛一樣的犟勁兒,我就打起了退堂鼓。於是再次上網去查看獨睡的資料,突然發現還有一種主張嬰兒與父母合睡(Co-sleeping)的理論,認爲合睡是依附式撫育(Attachment parenting)的重要形式之一。這種主張正是由美國的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Willian sears)根據自己和同爲博士的夫人在養育了8個子女後提出的。他們前兩個孩子的獨睡都很順利,可第三個孩子無論如何也不肯獨睡,筋疲力盡的媽媽終於“違規”將孩子抱到了自己的牀上,沒想到孩子、大人一覺睡到了天亮。威廉和夫人還發現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嬰兒的猝死率,還可以促進孩子大腦和心臟的生長以及必需的酶及激素的分泌。

隨後我買了《三人一牀》(Three in bed)一書,發現有心理研究指出“哭喊入睡法”的原理是使嬰兒感覺不到自己需求有迴應,於是“認輸”,不再發出需求信號。這種情況嚴重時會抑制大腦的生長,併產生一種負面的緊張激素。書裏甚至提到爲什麼西方父母與成人孩子之間的關係普遍冷漠,這很可能是獨睡種下的根。還提到了大量中國、印度等一些東方國家嬰兒的例子,東方人習慣讓孩子出生就和父母睡,所以這些兒童往往保持着一種發自內心的寧靜,與西方的許多表現具有侵略性的兒童形成鮮明對比。

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選擇

當然了,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許多方面,睡覺方式只是其中之一。不過,我的腦子繞了一圈還是回到了原地,決定選擇以東方的合睡式來撫養我的寶寶。做出這一選擇的心路歷程讓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孩子天生都是不同的,做母親的最好的選擇是在觀察自己的孩子、聆聽自己的心聲和相信自己的直覺上作出的!從這兒以後,每當有英國媽媽朋友問我,爲什麼牛牛還和我們合睡一室時,我總是大大方方地告訴她們:因爲我們都享受早上一醒來就看見彼此充滿陽光笑容的時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