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假日,很多人都會在端午的時候包糉子,也會吃糉子,糉子對我們而言不僅僅是食物,下面爲大家分享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1

1、除瘟驅邪、求吉祥:最初糉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

古人認爲,五月五日爲惡月、惡日,必須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舉行祭祀活動,以除瘟、驅邪、求吉祥。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改變,人們過端午節吃糉子都是承襲傳統的表現。不同的地區糉子的種類很多,然而,吃糉子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2、求子:端午節時,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九子糉是糉子的一種,即爲九隻糉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

九子糉大多是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爲“糉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

3、光宗耀祖:因爲“糉”和“宗”音近,所以有“光宗耀祖”的寓意。

因爲“糉”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糉子。

4、功名得中:“糉”和“中” 音近,有“功名得中”之意。

因爲“糉”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得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紀念屈原: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端午節吃糉子便成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6、驅趕蛟龍:蛟龍會偷祭祀的東西,而它怕艾葉和五色繩,所以便用其來包祭祀食物。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很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爲我國端午節食品。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2

端午包糉子寓意着什麼

紀念屈原

現如今,端午節包糉子最爲廣泛所知的寓意是爲了紀念屈原,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面臨亡國之痛時,於五月初五的時候悲憤投汨羅江。

而老百姓爲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就紛紛用竹筒裝入米而投入江中,這也就是糉子的前身,名爲筒糉。

驅趕蛟龍

建武年間,長沙人夢中有一人稱老闆姓所祭奠的東西都被蛟龍所吃,需要用艾葉和五色絲線這兩樣蛟龍最怕的東西捆綁住,這樣就可以驅趕蛟龍了,糉子也就慢慢演變成了角黍,然後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也就演變成了現在種類繁多的糉子。

求子

九子糉是糉子中的一種,在端午節包九子糉也是寓意着求子的.意思,九子糉即爲九隻糉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端午節包糉子的寓意也是很豐富的,各地可能還會有不同的寓意。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 第2張

包糉子裹上糖的寓意是

沒有特別的寓意,只是一種吃法。

包糉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裹上糖吃,其實裹上白糖並沒有資料說明其是一種的帶有寓意的行爲,這只是通過時間的演變,慢慢的出來的一種吃法而已。

尤其是北方地區,比較偏愛於甜口的糉子,所以在包糉子的時候會裹上白糖或者是其他的甜味食材,使得糉子的口感和味道更加甜蜜。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蜜餞糉的出現了,即是果品入糉,所以說糉子裹糖很有可能只是一種吃法。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糉子、包糉子以外,還有非常多的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菖、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糉、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

而每個地方的對於習俗的盛行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對於端午節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劃龍舟就十分的盛行。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其還會有其他的吃食,例如吃五黃,五黃也就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比較流行於江南等地區。

因爲在中醫的理論中,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吃五黃食物可以利用陽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從而達到祈福的美好祝願。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3

端午節吃糉子的寓意着是什麼

1、趕走蛟龍

相傳在漢代建武年間,詩人屈原做了一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村民們祭祀的用品都被江中的蛟龍給偷走了,如果想要呃驅趕蛟龍,可以將艾葉包住食物,然後用五彩繩子捆綁住投入江中,這樣蛟龍就不會再去偷食祭品了。

於是夢醒後,他就把這個夢裏面的內容告訴給村民,村民就按照他說的方法去做了,後來就只做成糉子來投江。這樣世代相傳到現在糉子就成爲端午節的傳統食品了。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 第3張

2、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糉子主要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在公元前340年,偉大的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是就投入汨羅。村民爲了保護他的軀體不被江裏面的魚蝦侵蝕,於是就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餵魚,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慢慢就將竹筒改成艾葉,用艾葉包裹糯米制作成糉子投江,這樣魚蝦吃起來比較方便,他們就會去吃糉子,不會去吃屈原的軀體了。

3、求子

端午午節吃糉子的寓意還有求子之意。九子糉是糉子當中的一種,就是把九隻糉子串在一起,大大小小非常的好看,它們用彩繩捆綁在一起,可以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有求子的寓意,也表示家裏人丁興旺。

4、高中舉人

因爲糉子的“糉”和中舉的“中”是諧音,古代人都希望通過進京趕考中得狀元或者是進士等功名,所以端午節吃糉子其實也是希望能夠吃了糉子能夠高中,考取功名。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