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相信大家都有吃過糉子吧,美味簡單的美食卻蘊含着不一樣的人情味,當然不同地方的糉子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想要表達的寓意卻是大同小異的,那麼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1

最初糉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和神靈,以求吉祥。後因糉的諧音,又有了更多寓意。糉子諧音中子,人們互贈九子糉寓意爲求子,寓意人丁興旺。糉諧音宗,所以也有光宗耀祖之意。

糉子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糉子的寓意:求取功名

糉子中“棕”和“中”發音相近,在古代有功名得中的意思。在古代如果一個書生要準備考取功名,可以在端午的時候贈送糉子給他吃,並且祝福他順順利利的中舉。現如今,我們也可以在端午吃糉子的時候,祝福學生們考試順順利利,獲得一個好的考試成績。

糉子的寓意:求子

早在晉代,糉子就已經成爲了端午節必備的食物,糉子的.發音和“中子”類似,在古代的習俗中,人們比較講究這種諧音的祝福語,多吃糉子就寓意着能多得兒子。在古代製作糉子時,除了以糯米爲原料以外,還會加入一些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藥材,比如益智仁、赤豆等。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

糉子寓意:平平安安

糉子的來源是爲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投入汨羅江之後,人們爲了擔心河中的蛟龍等兇物傷害屈原的屍體,就將糯米裝入竹筒中,然後投入江中吸引兇物的注意。因此,糉子也有着保平安的寓意,在很多地方的習俗中,人們製作糉子時選擇用紅繩將其捆綁,然後放在小孩子的兜裏,這樣就寓意着給小孩子護身符。

糉子的由來

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擲糉子於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每年如此,以表示崇敬和懷念。除此之外,端午節的糉子還有驅趕蛟龍、功名得中等美好寓意。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

曾經有這樣的記載,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屈原,夢中人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

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逐漸發展爲我國端午節食品---糉子。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2

一、糉子的美好寓意是什麼

1、主要是爲了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2、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爲我國端午節食品。

3、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九子糉是糉子的一種,即爲九隻糉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糉大多是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爲“糉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糉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 第2張

4、功名得中

因爲“糉”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光宗耀祖

因爲“糉”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糉子。

二、糉子歷史記載

歷史上關於糉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糉”字本作“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西漢把糉子做爲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爲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

大約因爲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糉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糉子才成爲端午的應節食品。糉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因爲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糉子這種形色。因爲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3

最初糉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的,現在人們普遍公認的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愛國憂民,後被佞臣所害,傳說於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人傷其死,於是開始把屈原之死與端午節聯繫在一起。本來龍舟競渡是古代越民族龍圖騰崇拜的遺俗,這時卻變爲駕龍舟拯救屈原;投“角黍”於江中,避免魚鱉蝦蟹破壞屈原遺體,用以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從此端午節也被賦予成有道德含義的節日。

據史料記載,糉子正式被定爲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糉子用米“白瑩如玉”,形狀也出現了菱形、錐形等,成爲節日或民間風味小吃。宋代時,出現了“蜜餞糉”,即果品入糉。元代以後,包糉子已不限於菰葉,而是改用箬葉和蘆葦葉。明清時期,糉子更被賦予了吉祥含義。

關於糉子的寓意有哪些 第3張

相傳,當時凡是參加科舉考試的人,考前要吃一種細長像毛筆般的糉子,被稱爲“筆糉”,諧音“必中”。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筆糉”吃進肚子,胸中會有神來之筆,能考出好成績。

產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糉子曾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打破了此前的浙江糉王,被評爲世界上最大的糉子。它長3米、寬2、1米、高1、2米,蒸煮熟後重達2000多公斤。

2013年端午節,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鎮某企業出資製作了一個巨型糉子,一舉超越了此前的記錄。據瞭解,這個糉子總量近6噸,製作糉子材料包括4頭豬、萬餘枚鴨蛋和2000斤糯米等。同時這個糉子也是花費最多的,光是製作糉子的人工、材料等費用,就要花去10多萬元。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