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人們習慣把節氣當成節日來過,因爲據說配合物候特徵會更有意義。以下分享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1

春分的風俗活動

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爲“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爲“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

祭祖

早在周朝時,就有了春分祭日之儀式。據《禮記》記載“祭日於壇”,之後這一習俗就在歷代相傳下來。”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時,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時節。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的蔬菜。

在嶺南一帶,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爲“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昔日嶺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從田野中採摘回來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所謂“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陽江婦女則會在這天到山上採集百花葉,弄成粉末與米粉和在一起做湯麪吃,相傳可以清熱解毒。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圖。什麼是春牛圖?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俗語,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爲止。這些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家裏都要吃湯圓,還要把十多個或二三十個不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扦好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踏青、放風箏

春分後,人們紛紛開始踏青出行,戶外活動中,放風箏是一個重要項目。在古代,春分時還有簪花喝酒習俗,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簪花。

風箏,古時稱爲“鷂”,北方謂“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鷂”和“鳶”都是鷹類猛禽,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爲“紙鷂”、“紙鳶”。後來,風箏的形狀各異,春天放的多半爲燕子風箏。

春分寓意:晝夜幾乎相等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2019年3月21日,春分到來。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爲“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1、吃春菜

春分順口溜:“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每年的春分時節,人們都會在去田野中採摘春菜。然後把春菜和魚一起做成滾湯,名曰春湯。春分時節吃春菜,寓意全家人身體健康、平平安安、一帆風順。

2、送春牛圖

春分時節,在某些地區還有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習俗。春牛圖一般是印上農夫耕田圖樣的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圖。送圖者一邊說着和春耕有關的吉祥的話,有時候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且動聽,說得主人家開心的給錢打賞爲止。

3、放風箏、踏青

孩子們在春分期間放風箏是很古老的春季娛樂活動。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蟄伏了一個冬天,每逢春分時節走出家門,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鮮空氣,趁着和暖的東風,奔跑着放飛風箏。一顆顆滿懷期待的心隨着各式各樣的風箏紙鳶,在萬里晴空中自由飛翔!與生機勃勃的早春時節相得益彰。

4、釀春酒

春分釀春酒的習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在浙江於潛,民衆春分造酒儲存於甕,過三伏天糟粕自化,其色赤,其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這一天不僅釀酒,還要以酒祭祀先農,祈求五穀豐登。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2

春分有哪些風俗活動

1、立蛋:據說這天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所以會陰陽平衡,容易豎蛋,人們會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有人會成功,有的就倒下了,玩的就是講究一個樂趣。

2、掃墓祭祖:一些地區會舉行隆重的上墳祭祖活動。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3、飲春酒: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於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南方地區也有喝春酒的習俗,又叫去耳聾酒,據說有醒腦的功效。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 第2張

都有什麼寓意

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也是春季的平分點,之後天氣就轉暖了,農作物開始生長,農事生活也更加繁忙,大家都很注意蓄水灌溉。該節氣民間會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例如在老北京地區還有祭拜“太陽神”的,指的.是古代的一位炎帝,因爲他讓人們有了足夠的糧食充飢,所以人們會紀念他以表感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體來看,這個節氣象徵着新的希望,也寄託了人類對豐收日子的期待。

關於春分的典故

關於這個節氣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上古時期,羲仲受堯帝派遣,來到文登界石鎮暘裏村一帶,經過大量的調研分析,根據晝夜相平、黃昏時鳥星見於南方的天象,確定了春分的時間。這也爲四季的確定和二十四節氣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關於羲仲到暘谷山的典故,《尚書·堯典》也有記載,是這麼記錄的:“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3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幾個節氣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鬥指卯位(正東方向)。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古時又稱爲“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爲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爲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說“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就是這個道理。

春分時期,我國南北氣溫都升到零℃以上,萬物進入春生階段,正是“春飛桃杏開,蝶舞蜜蜂來”,農村開始忙碌,小麥已進入返青階段。

春分的風俗活動和寓意 第3張

春分養生祕訣有哪些

預防春困

早睡早起,不要晚於11:00睡覺,但也不要早於9:30休息(相對一般人)。過早睡覺睡不着,輾轉反側,最後反而很晚才入睡,太晚睡覺第二天上班、上課,都很容易困。週末參加戶外活動,春分時節除了增加適量運動外,還可以用飲食調養的方法來 改善“春困”的症狀,可多進食一些提神增智的食物,如茶、咖啡、 黑芝麻、核桃、大棗、桂圓肉等。多吃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也 可以有效改善睏倦的情況。含鉀豐富的食物有:小麥胚粉、土豆粉、 木薯、豆類、菌類、黑木耳、紫菜、大棗、黑棗、葡萄乾、榛子、 蓮子、花生、葵花子、西瓜子、芝麻、火雞腿、蝦、奶粉等。

慎春捂,多梳頭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凍,但春分後,是否應該春捂就得看天氣了。人們要隨着氣溫升高逐漸減衣服。此時頭部要少捂,春分後陽氣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頭,有助於梳理陽經,利於陽氣升發。

預防疾病

每年的春分時節,是氣候變化最大的時期,不僅天氣乍暖乍寒,空氣質量也不好,因此這個時期,大家要嚴防各種疾病。因此要均衡飲食,葷素搭配要合理,不要厭食、偏食,更不要過度節食。飲食最好清淡一些,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吃難以消化的食物。此外還應該多喝水,有助於排毒。注意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也可以適當的鍛鍊身體,這樣的話,身體的抗病能力就會大大提升,很難會傳染到這種流行性感冒。常見的鍛鍊方式有跑步、游泳、散步、打球、打太極、瑜伽、健身操、舉啞鈴、單雙槓等。

春分祭日是什麼意思

春分節氣從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長短几乎相等,而且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也就是說,一改冬日裏夜長於白天的現象,而天氣也漸漸暖和了。這一切,功勞都來自於太陽,所謂日照中天。所以,祭日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漸漸成爲了一種傳統。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祭日始於周代,源於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傳統,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後;殷尚白,祭日在紅日當空之時;周尚赤,祭日在晨曦黃昏之際。《禮記·祭法》載:“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鄭玄注:“王宮,日壇也。”孔穎達疏:“王,君也。宮,亦壇也。”《管子·輕重己》曰:“冬盡而春始,天子東出其國四十六裏而壇,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帶玉監,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日。”此後,春分祭日習俗便流傳下來。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元朝時建有日壇,此後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