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會迫切地尋找小朋友,加入到同伴中去。同伴的數量也會隨孩子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1

父母之所以勸告他們的孩子不要去交“壞”朋友,而且鼓勵他們的孩子與那些品行良好的夥伴建立友誼,是因爲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會模仿同伴的行爲、態度和價值觀念。確實,兒童對其友誼願意投入時間和情感。例如,一項問卷表明,有94%的兒童聲稱“我至少有一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朋友”,92%的兒童聲稱“一旦我和某人交上了朋友,我就會長時間地保持這種朋友關係”,7%的兒童聲稱“我的朋友要比我的父母更瞭解我”,68%的兒童聲稱“我從朋友那裏學到的東西要比從父母那裏學到的東西多”,68%的兒童聲稱“和朋友在一起要比和父母在一起更加舒服”。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

像父母和教師一樣,同伴也能在助人、關心、慷慨等方面起示範作用。兒童看到同伴分送東西,表示同情,或者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學着做。當然,同伴的自私行爲也會被模仿,尤其是在這種自私行爲沒有受到懲罰的情況下。

兒童和成人之間的關係與兒童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在本質上有着很大的差別。在兒童和成人的關係中,成人被看作是很有力量的人,所以兒童必須服從成人的願望。相比之下,兒童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在權力和狀態等方面就顯得比較平等,雙方的關係涉及對等基礎上的合作、分享和互惠。正是因爲這兩種不同的關係,影響着兒童對成人和同伴的利他行爲的概念。例如,當兒童被問到他們爲什麼要幫助同伴時,他們的回答大多是同伴曾經幫助過他們(“他曾經幫我做過題目”),或者同伴是其最親密的朋友(“我們是最要好的朋友”),或者同伴討人喜歡(“因爲我喜歡他”),等等。相比之下,當兒童被問到他們爲什麼要幫助成人時,他們的回答大多涉及權威(“小孩要聽大人的話,大人說什麼,小孩就應該做什麼”),或者懲罰(“順從大人的要求,否則就會捱罵或捱打”),等等。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2

從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那天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很有限了,過上了集體生活的孩子受同伴的影響就越來越可觀了,一直到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

同伴之間一般會相互模仿與學習、相互感染與薰陶、相互鼓勵與激發。

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助於孩子間的相互交往、相互瞭解、相互幫助;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潛能,強化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有助於孩子重友誼、重情感,熱情、開朗、坦誠,避免害羞、多疑、恐懼、嫉妒等交往障礙。

同伴關係對兒童利他行爲的影響 第2張

兒童人際關係中幾類特殊的羣體

由於家庭環境和兒童自身知識水平、情感、興趣、道德修養、個性特徵等方面的差異,兒童間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是錯綜複雜的。

目前的研究表明,從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至少產生了“嫌棄兒”、“孤立兒”和“矛盾兒”。

這些不同的人際關係類別對兒童的思想感情、學習動機、學習狀態、學習效果乃至人格產生着極爲深刻的影響。

“嫌棄兒"主要是學校中的學業不良兒童。

學校中的成績往往是一種榮耀,學習成績好就被同學尊敬與羨慕,學生往往願意與成績好的同學交往,而不想與學業不良同學“同流合污”,因爲學業不良兒童往往被教師認爲是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校中處於不利地位。

另外,一些學業不良兒童在交往與社會能力上有困難,如理解與口頭語言表達困難,行爲不成熟,行爲衝動,交往技能不良等。

這些困難妨礙了他們與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

這方面的研究表明,學業不良兒童在建立同伴關係上可能發生一些困難:一方面,同伴對學業不良兒童的反應並不好,實際上,學業不良兒童往往被同伴拋棄;另一方面,由於學業不良兒童意識到他們在學校中地位較低,他們也不願與好學生交往。

同伴對學業不良兒童有消極反應,不願與他們交往,造成學業不良兒童的自我感覺更爲不良,自卑感更加強烈,結果導致自暴自棄。

學業成就、自我概念和在學校中的地位,往往與學習行爲、學習技能、教師與同伴的態度交織在一起。

所以,要改變學業不良兒童的不良狀況,必須改變教師與同伴的不良態度與反應。事實也證明,如果改進學業不良兒童與教師、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使消極的關係變成積極的關係,將有助於提高學業不良兒童的學習成績,改變其不良行爲。

  “孤立兒”多數爲性格孤僻、抑鬱,同伴交往不力的兒童。

他們不願與人交往,喜歡單身一人,獨來獨往,缺乏親密的朋友,感受不到人世間的真情,時常感到寂寞、空虛。

“孤立兒”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家庭氣氛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關係:在緊張、困擾、壓抑、糾紛、離異、單親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易成“孤立兒”。

“矛盾兒”多數爲以自我爲中心的孩子。他們唯我獨尊,別人都得聽他們的,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心眼又小,導致人際關係緊張,與同伴之間矛盾重重。

祖輩帶大的孩子、保姆帶大的孩子、家庭溺愛的孩子、交往被剝奪的孩子等極易成爲“矛盾兒”。

爲使兒童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老師和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① 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和家庭氣氛

寧靜愉悅,輕鬆和諧,平等互愛,以期薰陶孩子良好的個性。

② 把關心愛護專嬌慣溺愛區分開來

只是父母愛的孩子並不是最幸福的孩子,只有大家都喜愛的孩子纔是最幸福的孩子。

③ 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集體

在集體中學會交往,在集體中結識朋友,在集體中鞏固友誼。

④ 學會換位思考

假如我是別人,怎麼辦?別隻顧自己,無視他人。

⑤ 學會尊重

既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不自以爲是、盛氣凌人,也不自卑自賤、妄自菲薄。

⑥ 學會寬容忍讓

寬容諒解別人的缺點,經受得起誤會和委屈。

⑦ 注意態度與性情

態度和藹,舉止文雅,通情達理,而不急躁輕率、粗俗魯莽。

⑧ 慎重交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齡階段的孩子應該在父母和老師的監護之下交友。

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的朋友。孩子最初的交往技巧大多通過耳濡目染,學習了父母爲人處事的方式,所以孩子能否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友誼,父母是其中關鍵一環。常常反思自己的爲人處事,既提高了自己,也有助於孩子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友誼。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