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有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的能力越出衆越好,其實也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現在分享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1

(一)批評

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極差,聽不得一點批評,即使做錯了也不能批評。孩子長大之後,怎樣承受來自批評的壓力。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必要的紀律約束和適當的批評。如果錯誤比較嚴重,批評還可更嚴厲些,這樣有助於他們的心理的健康。

(二)懲罰

對於孩子犯的大錯,給以適度的處罰,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關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自己反省;或是不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讓他體會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

(三)忽視

我們總是一味的以孩子爲中心,無論是在哪種環境中,主角都是他。事實上,一旦所處環境發生變化,他就很有可能,由主角變爲配角,甚至是不被重視,那麼怎樣讓孩子適應其中角色的轉變,調整心態以適應新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們時常把中心點轉移,讓他適應新的變化,以便他進入社會後能及時調整心態。

(四)飢餓

在教養孩子方面,父母們首要關心的就是孩子是否吃飽、吃好。事實上,適當的讓孩子有飢餓感,能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正餐,吃得更香,並且養成少吃零食的好習慣,也能調節腸胃功能。

(五)勞累

現在的孩子幾乎與勞動絕緣。即使小學的孩子,父母或爺爺、奶奶輩伺候着。早上怕孩子上學遲到,還要幫忙穿衣服,天天接送,使得孩子吃苦能力差,肢體懶惰,肌肉無力,不僅阻礙身體的發育,還會影響智力發育。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鍛鍊他們,讓他們參加一些野營活動,接受挑戰,戰勝自我;或者平時在家適當的分擔家庭勞務。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2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活動時,尤其是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

幼兒在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爲遇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造成學習障礙。

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學習的依賴性,要讓幼兒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自己感受困難,併爲克服困難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當幼兒摔倒後,應讓他自己爬起來,成人不要大驚小怪地趕緊去扶,否則,幼兒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賴心理。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力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 第2張

但是在創設和利用困難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設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強,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同時,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不能太多,否則,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並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去面對新的困難。

3、對陷入嚴重挫折情景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產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應,在必要時可幫助孩子一步步實現目標。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3

別讓挫折教育走上歧途

獨立性培養,在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日常生活點滴中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是我們發現很多時候父母過度的關愛,常常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幫助孩子做了很多他們本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剛剛開始練習吃飯時,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不飽,或者孩子不能把飯準確送到嘴裏,馬上搶過勺子餵飯;比如,孩子一次次努力思索嘗試如何把拼圖擺到合適位置的時候,很多家長着急地幫孩子指出“快拿這塊兒,應該放在這裏”。

久而久之很多非常有挑戰和有價值的第一次嘗試的機會就這樣浪費掉了。其實,在孩子幼年階段,那些該孩子自己面對的沒有太大危險的事情,父母儘量不要替代孩子。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於養成孩子獨立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長期被過度寵愛和代勞的孩子漸漸失去了挑戰新發現和獨立克服困難的過程和快樂,變得大事小事指望父母的幫助。而此時,父母卻突然走到另外一個極端,告誡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事情需要自己解決。這種前後矛盾的教育,其實對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想當然的“挫折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家長認爲“挫折教育”就是給孩子創造儘可能多的困難爲出發點,甚至以一些超越兒童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樣的做法更值得擔憂。

比如,我們常看到有些父母會在小區裏故意不打招呼,突然消失,讓幼小的孩子一個人四處尋找爸爸媽媽,直到孩子哭得死去活來,纔會滿意地現身。還有有一些家長,讓犯錯誤的孩子當衆進行檢討,甚至父母在公開場合對其進行羞辱,讓孩子明白所謂的事理。誠然,這些做法確實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同時深深傷害了孩子內心的情感,甚至人格尊嚴。這些做法非但不屬於“教育”範疇,而是嚴重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感悟 第3張

其實,挫折教育也需要教育者具備很高的教育素養,瞭解教育的目的、本質和科學的方法,更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徵。孩子的挫折教育一定要與孩子自身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性相結合。比如,孩子0~3歲,對父母的依戀是人類最正常的情感,這種依戀關係的.建立對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幸福感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這個階段,突然不告而別的父母,冷漠的斥責和疏遠,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極大的焦慮和恐慌,久而久之不僅無法培養其獨立性,孩子長大後反而可能會形成不自信、不開朗的性格。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挫折”

其實,6歲之前的孩子要經歷人生中無數個第一次,在成年人看來很小的事情,對於孩子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孩子在完成這些第一次的過程中,克服了內心的絕大恐懼和壓力,這其實已經是人生給予我們的“挫折教育”。所以,真正的挫折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地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悲傷,有順境也有逆境,用積極的心態找到方法去克服,而不是選擇逃避。

第一次摔倒,第一次邁步走路,第一次與媽媽分離,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朗誦或者唱歌,第一次去幼兒園,孩子在不斷成長中經歷了挑戰、失敗、成功與快樂。父母要做的,則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理解、陪伴與支持,讓這些經歷內化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和動力!

請相信,孩子內心的陽光,比任何挫折的回憶,更能夠激發和支撐他們面對未來的困境的信念。

“第一次摔倒,第一次邁步走路,第一次與媽媽分離,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朗誦或者唱歌,第一次去幼兒園,孩子在不斷成長中經歷了挑戰、失敗、成功與快樂。”

這樣的“挫折教育”,千萬要不得

以打擊孩子、挫傷積極性爲目的,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孩子受挫後表現出消極情緒,父母在一旁指責、批評,忽視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違背孩子年齡階段和心理特性,讓孩子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傷害以結果論英雄,父母忽視孩子克服困難的過程,甚至一味和其他孩子比較結果或成績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