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

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準媽媽們不僅要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還需要擔心肚子裏尚未面世的寶寶,很多時候寶寶出現不適其實是會給媽媽“傳信”的,快來一起學習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吧。

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

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1

噁心嘔吐

  安全情況

噁心、嘔吐是相當常見的懷孕症狀,大約5-6周就會開始出現,主要原因是胎盤絨毛激素的大量增加,再加上個人特有體質所導致;此外,有些準媽咪也可能因爲孕期適應不良,心理壓力過大而引發噁心、嘔吐的情形。

危險情況

準媽咪如果出現嚴重的嘔吐情形,甚至喝飲料也會吐,有可能是“妊娠劇吐症”,應該立刻就醫。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貴帥表示,懷孕末期若仍然噁心、嘔吐得很厲害,還伴隨頭痛、血壓升高的情形,也有可能是妊娠高血壓的徵兆,須特別注意。

尿頻

  安全情況

懷孕12周以前,子宮仍在骨盆腔內,此時子宮會隨着週數增加而慢慢變大,向前壓迫膀胱,造成頻尿的情形。懷孕中期以後,因爲子宮已經離開骨盆腔到達腹腔,頻尿問題自然就會改善。到了懷孕後期(大約37周),由於胎頭慢慢下降,子宮又重回骨盆腔而壓迫到膀胱,此時頻尿也會再度出現。

危險情況

大多數準媽咪都會出現頻尿,只是嚴重程度不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時還合併解尿灼熱、解尿疼痛、尿急得無法忍受、發燒等現象,可能是膀胱受到感染引起發炎,此時須儘快就醫進行藥物治療,纔不會延伸到腎臟,造成更嚴重的急性腎臟發炎問題或敗血症。

抽筋

安全情況

胎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鈣,若是準媽咪的鈣質攝取量不足,就可能發生鈣離子不平衡的情形,造成抽筋,所以,懷孕期間應注重鈣質的補充,尤其在20周以後,要多攝取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像是起司、小魚乾、海帶、芝麻等。此外,身體某些部位受到壓迫也會引起抽筋,準媽咪應該注意姿勢要正確。

  危險情況

抽筋是孕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婦產科主治醫師蘇鴻文表示,抽筋特別在中、後期最容易出現,但是若準媽咪發生全身性的大抽筋,甚至昏迷,則可能需要懷疑是否爲重度妊娠毒血症。

眩暈

  安全情況

由於在懷孕期間,特別是在中期以後(約20周以後),準媽咪的血壓會較正常人來得低,因此會容易造成眩暈。此外,荷爾蒙的改變會使準媽咪全身的血管出現收縮或擴張的變化,且因爲母體必須供給血液給腹中胎兒,大部分的血液會集中在下半身,所以,準媽咪如果久站,就會覺得腦部的血液不夠,產生眩暈的感覺。?黃貴帥醫師提醒準媽咪們,懷孕期間如果需要變換姿勢或位置時,應儘量放慢速度;且最好不要長時間站立,建議每隔30分鐘就坐下休息。

危險情況

懷孕期間由於體液代謝及荷爾蒙分泌的改變,確實會加重某些耳科疾病的症狀,因此,如果準媽咪發生眩暈的機率相當頻繁,或是短暫休息後大多無法獲得改善,建議最好還是到耳鼻喉科檢查爲宜。

 腹痛

  安全情況

準媽咪在孕期的各個階段,都可能出現腹部疼痛、腹脹、腹部緊繃的不適感,這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懷孕早期,由於子宮漸漸增大,腹部周圍的韌帶會受到拉扯,使腹部產生抽痛感,尤其是兩側腹股溝部分。到了懷孕中期,子宮已經離開骨盆腔,腹痛的情形也會改善許多。準媽咪懷孕滿七個月之後,因爲逐漸接近臨盆,子宮收縮的情形愈來愈常見,此時腹痛又會變得比較頻繁,也就是所謂的“假性陣痛”。許多準媽咪會擔心無法辨別假性陣痛及產兆,一般來說,產兆的疼痛感比較有規則,還會伴隨下背部疼痛、腰痠等症狀。

 危險情況

準媽咪出現腹痛的情形時,最好能臥牀休息、放鬆心情,不舒服的現象就可漸漸改善。蘇鴻文醫師指出,如果準媽咪腹痛的情形一直持續,且疼痛感愈來愈嚴重,就需要提高警覺,懷疑是否爲其它原因所造成,必要時應該主動就醫檢查。?另外,就整個懷孕過程來看,在中期較不容易有腹痛問題,但是相對地,準媽咪在此時一旦發生腹痛,很可能就是出現異常,像是子宮異常收縮、胎盤早期剝離等,應該立刻就醫診治。

水腫

  安全情況

水腫在懷孕早期就會發生,但一般要到懷孕中、後期才比較明顯,且大多集中在下肢水腫,也就是所謂的“生理性水腫”。黃貴帥醫師表示,準媽咪由於受到荷爾蒙影響,皮下組織的水分增加,容易產生局部水腫,再加上下肢靜脈迴流受壓迫,水分常會滯留在下肢。建議準媽咪採坐姿約30分鐘後要站起來走動、隨時活動腳掌、睡覺時可將腿墊高,都有助於緩解症狀。

 危險情況

準媽咪若發生嚴重水腫,像是手、腳都出現,且合併血壓升高的`情形,可能是因爲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所引起的,屬於“病理性水腫”,必須就醫進一步地診斷與治療。

 陰道分泌物增加

  安全情況

準媽咪由於荷爾蒙增加,子宮頸腺體分泌會變得比較旺盛,陰道分泌物的量也隨之增加,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需要過於擔心。孕期的分泌物在味道上會變得比較重,顏色也比較深,但只要是呈現白色或淡乳白色,且沒有合併惡臭、搔癢、紅腫,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危險情況

準媽咪若發現陰道分泌物呈黃色、呈豆腐狀、有惡臭,很可能是發生白色念珠黴菌過度增生或細菌感染的問題,最好能儘快就醫診治,千萬不要任意塗抹藥物或置之不理;此外,懷孕晚期若感覺到有大量、水水的分泌物,還必須考慮是否有破水的可能性。

出血

  安全情況

懷孕期間,子宮頸會有較明顯的充血現象,容易造成出血,再加上準媽咪的陰道分泌物增加,有可能引發陰道的局部輕微發炎,導致破皮而產生出血的情形。

危險情況

準媽咪若在懷孕早期發生大量出血的現象,有可能是流產,應該立刻就醫;如果只是點狀出血且呈現咖啡色,則大多是先兆性流產的跡象,此時儘量臥牀休息就能改善。蘇鴻文醫師提醒,懷孕中、後期若持續出血,應該考慮到是否有前置胎盤合併出血或胎盤早期剝離的問題,建議準媽咪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的方式進行確認。

頭痛

  安全情況

準媽咪頭痛的情形比較常出現在早期,大約12周左右,有時還可能合併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蘇鴻文醫師表示,此時期的頭痛現象,大多是血管擴張所造成,由於在懷孕期間,母體的血管會呈現擴張狀態,來適應血液循環增加的需求,如果準媽咪本身比較敏感,就可能因爲血管擴張而感到頭部不舒服,也就是所謂的“脈動性頭痛”。一般來說,頭痛現象大約到15、16周之後就會慢慢改善,準媽咪若是覺得非常不舒服,可依照醫師的指示用藥來緩解。

危險情況

懷孕中、後期(大約20周之後)的頭痛就必須小心,應該要注意是否合併血壓升高的情形,如果血壓也有升高,可能是妊娠毒血症所引起。妊娠毒血症屬於一種急症,主要是因爲血管收縮而造成血壓上升,嚴重時可能導致準媽咪全身抽搐、昏迷等的現象。

 腰痠背痛

  安全情況

人體的架構是以骨骼爲支架,左右兩邊對稱,而人體的重量則大多平均放在脊柱上。黃貴帥醫師指出,腰痠背痛常發生在懷孕中、後期,由於準媽咪的肚子不斷增大,身體前方的重量增加,導致上半身必須往後仰來維持重心,因而對脊椎、韌帶、肩膀造成極大的負擔,容易產生腰痠背痛的不適感。保持姿勢的正確,是預防或緩解腰痠背痛的基本方法。隨着懷孕週數增加,準媽媽應保持擡頭挺胸的姿勢,儘量讓骨骼能平均承受全身的重量,避免出現腰痠背痛的情形。如果準媽媽已經出現腰痠背痛,可針對疼痛部位進行局部按摩、熱敷,或是調整睡覺姿勢,使疼痛部位不再繼續受到胎兒及子宮壓迫,達到緩解的效果。此外,適度進行一些溫和的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腰痠背痛。

危險情況

準媽咪如果有腰痠背痛的情形,且合併出現解尿不舒服(頻尿、解尿疼痛)、身體正後方的肋骨上會敲痛,此時有可能是腎臟發炎的症狀,建議要立刻就醫檢查,纔不會引發嚴重的感染問題。

準媽媽要警惕的幾大危險訊號2

胎動是寶寶向準媽媽展示自己活力的方式,是寶寶在肚子裏和媽媽進行互動的方式,但當胎動異常的時候,孕媽咪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胎兒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想要準確解讀胎兒發出的求救信號,準媽媽需要知道胎動異常是什麼感覺。

胎動異常是什麼感覺?

  1、胎動次數異常

目前國內外均採用12小時胎動計數,即早、中、晚固定時間各測1小時胎動數,3次相加總數乘以4,即爲12小時胎動數。一般胎動≥3次/小時、12小時胎動在10~20次以上爲正常。

若胎動≤3次/小時,12小時胎動≤10~20次則爲異常。孕婦可將每週的胎動次數算出平均數,如果每天胎動次數大於平均數的50%,或少於平均數的30%,也爲異常胎動。

2、胎動減少

這是準媽媽胎盤不佳的症狀表現,孕媽咪患有嚴重的貧血、胎盤鈣化等都會導致胎盤不佳,從而使得供給胎兒的氧氣不足,胎兒長期處於缺氧狀態之下而出現胎動減少。孕婦要注意補鐵,多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

另外,如果孕婦的體溫超過38攝氏度,會使胎盤、子宮的血流量減少,胎動也會減少,這種情況下,孕婦一定要儘快去醫院。

3、胎動頻繁

如果胎動頻繁或無間歇地躁動,常是胎兒早期缺氧,因缺氧而掙扎的信號。若不能及時改善缺氧,則胎動強度逐漸減弱,次數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消失。如果胎動突然變得異常頻繁超過40次,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

 4、急促胎動後突然停止

多見於臍帶纏繞或打結。正常的臍帶長度爲50cm,如果臍帶過長,則容易纏繞胎兒的頸部或身體。因爲寶寶已經可以在羊水中自由的遊動了,翻身打轉等是

經常有的,一不小心就會讓臍帶卡住,然後血液就無法流通,導致胎兒缺氧窒息的現象。如果準媽媽感知到了這種異常胎動要立刻到醫院就診。

  5、胎動突然加快並伴有劇烈的腹痛和大量的陰道出血

這種異常的胎動多見於胎盤剝離,通常較容易發生在有高血壓病史,或腹部曾遭外力撞擊的孕媽媽。另外,如果準媽媽有頭部外傷、骨折、大量出血等狀況出現,也會造成胎動異常的情況發生。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