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

來源:星女圈    閱讀: 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讓寶寶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並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就會爲寶寶以後克服更大的困難和挫折奠定基礎,下面講講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1

一、家長改變觀念,充分認識、重視挫折教育

如今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世界,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未經鍛鍊的翅膀將難以搏擊人生的風雨雷霆;從溫室裏培養的花草難以經受酷暑嚴寒,屋檐下的燕雀經不起狂風暴雨。

父母不可能永遠做孩子的避風港。在我們周圍,溺愛子女的家長並不少見,許多家長一味地提倡賞識教育,如常常給孩子空泛的誇獎,如“你太聰明瞭”、“你最棒”等過度表揚,使孩子養成了“表揚依賴症”。

家長的這些行爲無意中卻剝奪了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使孩子從小就沒有承受挫折的思想準備,導致孩子的生活中只能聽好話,聽不得一點批評意見,稍不如意就發脾氣。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兒童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把自己全面否定,往往更難從挫折中奮起。適時適度的挫折教育可促進孩子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故應在孩子習慣、性格形成之初的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實施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敢於面對並想辦法戰勝挫折和困難,體驗戰勝挫折和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上。”因此,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

孩子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家長在孩子面臨挫折和困難時,應該讓他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中有順有逆、有苦也有樂。

在反覆體驗中引導孩子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真切地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會遇到困難,從而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其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及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

例如,睡覺起牀後,寶貝因一直扣不好釦子而發脾氣。這時,家長應先幫助其調整情緒,再跟一起他分析原因,“爲什麼扣不好?釦子是否有一一對準釦眼?”此時切記不可責罵或冷嘲熱諷。

接着,可利用兒歌教孩子係扣子的方法,如“小釦子,圓溜溜,好像眼睛找朋友;小洞洞,忙招手,歡迎釦子鑽洞洞”、“左手抓住釦子,右手拉開釦眼。一個推、一個拉。一推一拉扣好啦”,鼓勵孩子再次嘗試。

這樣,在反覆練習中孩子不僅掌握係扣子的技能,且通過這件事也讓孩子明白困難通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更好地幫助他今後能正確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三、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榜樣學習,樹立抗挫折的信心

幼兒期孩子觀察模仿能力很強,家長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對待挫折的態度反應等在潛移默化中都會無形中影響着孩子。因此家長自身應敢於正面挫折,有抗挫折能力,有積極地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

同時,家長可引導孩子多向動畫片、童話、故事等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裏孩子喜歡的榜樣學習;可把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通過聊天、談話等讓孩子瞭解,引導其以名人爲榜樣,不畏挫折;

另外,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師”,家長要抓住每一次機會,引導並鼓勵孩子學習小夥伴勇敢面對遇到的各種困難的良好行爲,幫助孩子樹立抗挫折信心。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

(二)提供機會,培養抗挫折能力

自己親身體驗到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往往更深刻。因而給孩子提供面臨挫折的機會,設置挫折情境,使孩子敢於面對和排解挫折,父母可以隨時捕捉孩子身邊點滴小事中所蘊含的教育契機,提供讓孩子感受挫折的機會。

1、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挫

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自己洗手、吃飯、刷牙、穿脫衣服等,鼓勵孩子多與同伴的交往。在這些日常生活活動中,孩子常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如在與同伴玩玩具時,遇到搶玩具的現象。

這時,我們不要急着包辦處理,要試着把權利“下放”給孩子,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讓他自行解決。在排除這些困難的過程中,既培養了他的抗挫折能力,又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2、有意創造的挫折

家長不妨有計劃地精心設計一些挫折場景,讓孩子經歷一下挫折和失敗,然後因勢利導,進行挫折教育,使孩子增強對挫折的抵禦能力,增強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一位5歲女孩的媽媽說:每逢帶孩子上街,我們常擔心她跑丟了。

於是,我們教育她說,找不到親人時,不要哭,去找警察叔叔。她能不能做到呢?一次上街,我們趁她玩得高興,突然躲了起來,偷偷地觀察她的表現。當她發現找不到我們時,先是驚恐,後是大哭,最後纔想到找警察叔叔。

爲保證她的安全,她在前邊走,我在後邊遠遠地跟着,當她找到警察時,我也到了警察面前……

衆所周知,遊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因此,可以利用遊戲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家長帶孩子做遊戲時,應根據孩子的特點有意識地給其出些難題,或在玩競賽遊戲時,人爲控制遊戲的輸贏順序,如讓孩子先輸後贏或先贏後輸再贏等,以便讓他在遊戲中學會調整心態並敢於面對挫折。

還可把孩子日常生活中已經遇到或可能會遇到的挫折巧妙編成有趣的遊戲。如玩捉迷藏遊戲時把孩子喜歡的玩具藏起來,簡單介紹一下放的位置,晚上讓孩子在遊戲的快樂氛圍中去尋找,不知不覺中戰勝了膽小、怕黑的心理。

延遲滿足,家長可有意識地延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由及時滿足變延時滿足,順利滿足變條件滿足,即讓孩子付出自己的努力後再滿足。

當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即時兌現後,孩子慢慢學會了等待,從開始的一分鐘到幾分鐘再到更長,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亦會逐漸培養起來了。

3、及時鼓勵,增強抗挫折勇氣

當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困難產生消極反應時,家長應及時鼓勵孩於面對困難,並向困難發起挑戰。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增加抗挫的勇氣。

例如:孩子走平衡木時,不慎中途摔下來,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此時,父母可摸摸他的頭,鼓勵他重新走一次。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抗挫折的勇氣和抗挫折能力也會一次次增強。

4、適當批評,增強抗挫折的承受力

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批評的決不能遷就!必要的批評可使幼兒在認識自己的錯誤過程中,鍛鍊自己抗挫折的承受力。

5、溫情疏導,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當孩子受到挫折又難以排解時,父母應關注孩子的心靈,及時進行疏導,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困難或挫折,用溫情去溫暖孩子。

總之,挫折是客觀存在的,雖然挫折對人的影響很大,但它的影響是可以人爲地加以調節的'。

家長應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挫折,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鼓勵孩子去實踐,有意培養孩子耐挫的能力,孩子將來才能擁有強勁的翅膀,在人生的天空裏飛得更遠、更穩、更高。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2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會退縮,有的人則勇往直前。這種差異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知識經驗和心理準備有很大關係。

首先要意識到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嚐一些生活的磨難。

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這對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意識、應付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中進行的。

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會趕緊跑上前扶起幼兒,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不好,讓寶寶絆一跤,我們打地面。”

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把跌跤歸因於外因,不敢正確地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和應付的對策。比如告訴幼兒“走路看地面纔不會絆到石頭。”

作爲家長,應大膽地放下“保護傘”,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塗,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第三,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鍛鍊,即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現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於艱苦和困難中的勇氣,又要有引導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據統計,我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於年幼時經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牴觸心理,

一方面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獲得戰勝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強自信。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產生無法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擋、迴避。

父母如何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 第2張

對待它們,我們要教孩子合理運用一些心理防衛機制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比如孩子長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長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膚黑更健康呀,我覺得你也很可愛。”

第五,家長對孩子應有適度的期望和正確的評價。

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預計不足或對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制定適度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努力取得成功。

無論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給予正確的評價,使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哪裏,怎樣改進,使孩子逐漸明白是非標準,提高心理承受力,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最後,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要自己冷靜、客觀、積極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頹喪的情緒。

如有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特別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長兩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醫院掛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這種情緒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幼兒,使他們變得敏感,不能吃一點苦頭。這是家長暗示的結果。

在這類問題上,家長要以勇敢的姿態和積極飽滿的情緒面對挫折,展示給幼兒,爲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