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其實在現實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過程當中,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絆絆,由此而引發一些矛盾的爆發,對於小孩子亦是如此,以下分享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1

孩子總是和別人起衝突,原因竟然是因爲這點

解決孩子爭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介入”

隨着孩子們年齡的增加,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玩伴和團體,雖然朋友多了,快樂多了,但同時爭端也多了。

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和玩伴之間的矛盾比較在意,不希望他和別的小朋友有衝突,但年齡越小的孩子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愉快,因爲他們還在摸索與人相處之道。

解決孩子們之間爭端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介入他們之間,讓孩子自己解決。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們之間吵架或者打架,甚至也是一種吸引家長關注的手段。

如果父母嘗試對孩子們之間的打架置身事外,過一段時間就能發現他們打架的次數會逐漸減少,尤其是家有兩個孩子的,一般打架的時候,父母都會覺得是大孩子不懂事,但事實有時並非如此。

家長的介入會讓孩子們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是兩個孩子之間,小的孩子爲了能夠得到家長的庇護,甚至會故意招惹大孩子,這樣的行爲模式如果都是因爲家長很在乎孩子們之間的爭端導致的。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父母的關注其實是在助長孩子把打架作爲引起關注的手段,強調了孩子錯誤的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理解。

家長一旦決定要對孩子們之間的衝突置身事外,就可以選擇一個大人和孩子都比較平靜的時候,明確地告知爸爸媽媽是不喜歡孩子之間爭吵打架的,一旦出現爭端,自己將不會介入。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再會關注他們與同伴或者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爭端,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開始可能家長會很難狠下心來不管,可以先嚐試逐漸放手,從一開始的稍微管一管到最後的完全不管。

其實家長的信任是解決孩子經常和別人吵架的最佳方式,父母的介入就是不信任孩子自己能解決問題,放手則會讓孩子自己思考和衡量行爲的對錯。

孩子需要時間和事件去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與衝突,家長的介入就是在取代孩子自己思考的過程,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明白爭吵和打架是沒有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的,自然就會減少這些行爲的次數,從而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來代替,如果父母對孩子打架置身事外這件事很難做到,就是所謂的“道理都懂,但做不到”。

尤其是孩子年齡很小的時候,下手不知輕重,如果父母不及時介入,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事實上能夠讓家長看到自己打架的行爲,大部分都是孩子有意爲之,也就是故意做給家長看,這一點務必要明確。

父母對孩子的爭端表現得越在意,就越會加強孩子想要通過打架來引起家長注意的行爲,所以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下,家長都要儘可能地不要介入孩子的爭端之中,讓事情自然發展。

父母並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全知全能,不可能看到事情的全部,孩子是事件的親身經歷者,只有他們自己對所發生的事情有解釋和判定的權利,家長不要自認爲是長輩,有足夠的生活閱歷能夠完美地解決孩子們之間的衝突,這其實是不現實的。

正確永遠只是一個觀點問題,從自己角度出發的正確可能在對方眼裏看起來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家長與孩子之間隔着幾十年的年齡代溝,無論是生活閱歷還是成長足跡都相差甚遠。

如果家長一定要介入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中,扮演的就不能是法官或者是調停員的角色,需要父母們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地瞭解事件發展的全部情況,站在雙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要同等對待每一個孩子。

平等對待每個人纔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介入手段,因爲任何形式的偏袒都是在助長孩子的受害者心理,欺壓家長認爲是惹禍的一方時,也是在助長那個孩子的欺壓方心理。

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家長的介入都會讓孩子們之間的爭端變得更加複雜,關鍵並不在於誰做了什麼,而是父母要做到能夠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這樣纔不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和欺壓者的心理。

最好的處理方式第二就是給出雙方同等的選擇,也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最糟糕的就是父母給任何一方做出懲罰行爲,這是最不好的處理問題的示範,家長不讓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自己卻用暴力的方式來懲罰孩子,這就是教育的自相矛盾了。

處理孩子行爲背後的觀念是最重要的,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正在氣頭上的時候,說出他們內心的感受,用肢體的方式去安慰孩子波瀾起伏的內心,抱一抱他們,當孩子在衝突之後得到的是愛和理解,而並非懲罰和蔑視的時候,其實能夠更好地安撫他們的內心。

這樣做能夠鼓勵孩子和平和友善的行爲,即使此刻孩子正處在氣頭上不願意擁抱或者向對方道歉,那也要做出姿態,讓他們明白正確處理事情應該如何做。

鼓勵孩子用表達而不是肢體行爲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2

面對寶寶與同學之間總是發生矛盾該怎麼去處理呢?

切記一昧護短自己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學校總是愛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這就說明了自己的孩子肯定在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過程當中發生了種種問題,所以身爲父母的千萬不要只是一味的袒護自己的孩子,本應該屬於孩子的問題也要正視現實。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第2張

教育孩子要懂得以禮待人

假如孩子經常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父母要懂得教會孩子不要任何事情都要逞強佔據上風,要懂得學會寬待他人,而且在犯事以後也要請求或者向他人學會道歉,心平氣和的與他人溝通化解衝突,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與他人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要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擺脫自我爲中心的`思想觀念

若孩子愛與他人發生衝突,往往也是別人的一個細小動作或者是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其實就是孩子都是以自我爲中心,做任何事情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去考慮問題,所以身爲父母的要懂得逐漸的引導孩子擺脫自我爲中心的狹隘思想觀念,同時要懂得學會站在他人立場去考慮問題,只有這樣纔會成爲一個受他人尊重歡迎的好夥伴好同學。

所以孩子在學校總是愛與他人發生矛盾衝突,家長們一定要耐心細心有決心積極的引導孩子從錯誤當中走出來,這樣纔會讓孩子在幼小的心靈當中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3

如果兩個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在玩耍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小摩擦,這樣的小摩擦出現了,家長可以讓孩子自行去解決,不需要他們進行介入,有的時候家長越介入矛盾衝突越大。如果遇到矛盾比較嚴重的時候,家長要去拉開孩子,不要讓他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解決問題,因爲很多事情等到我們進入社會之後,都需要自己動手去解決的。孩子之間玩耍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要鍛鍊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習慣,讓他們在與朋友的交往當中,在一次一次的矛盾和摩擦當中,清楚掌握人際交往的界限和尺度,懂得人際交往的方式。

家長們並不需要在孩子成長當中對人際交往這件事情介入太多,在保障孩子的安全的情況下,多給孩子自主的選擇權,通過這種自主的探索,他們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不要將一切的行爲和思維模式全部都由家長去灌輸到孩子的腦海當中,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有他們自己的解決方式。

家長如果對孩子之間的交往介入太多的話,往往就會以一種成人的思維模式去看待孩子之間的交往。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會帶着成人世界的世俗標準而沒有那麼的純粹,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影響,他們太小的時候就接觸這樣成人之間的帶有世俗性的人際交往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其實對他們的心理成長並不好。

孩子總是和別人發生矛盾 第3張

還有就是,兩個人出現衝突,有的時候並不是某一方正確,某一方錯誤。就像上文中同事所講的那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其實就是兩個小男孩兒打鬧了起來,並沒有誰對誰錯,家長也不需要將兩個孩子放在天平的兩端,一個是加害方,一個是受害方。

其實在同事將兩個孩子拉開之後,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已經化解了,這個時候另一個男孩兒的家長再過來討要說法只會讓矛盾升級。這樣做是根本沒有必要的。家長們看到孩子受傷了或者是哭泣,總是有那種保護孩子的心理,但是有的時候這樣的心理是需要剋制的。第一時間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其實是非常不必要的。

二,保持雲淡風輕的態度

有些家長面對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非常的過分的強調孩子的損失,這其實是很沒有必要的,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在意他身上發生的矛盾,對於任何事情都斤斤計較,變成一個完全小心眼的人。

家長應當做的是雲淡風輕,即使自己孩子受到了一些損失,也要表現出一種絲毫不在意的態度,因爲衝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受到損失,當然也非常的正常。父母這樣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他們在日常的交往當中也會變得非常的豁達。

三,父母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他們的處事態度和行爲方式都深深的影響着孩子,在孩子的成長中都會留下烙印。上文中提到我的同事,他在孩子每次犯錯誤之後總會先讓孩子道歉,原因就是孩子說不清楚事情的過程,很生氣,所以就讓孩子道歉。其實他越是這樣做,孩子的語言表達功能越是被限制住了。若想讓孩子開口說話,他就要變得柔軟一點,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父母應當給他們更多的個人空間讓他們努力試着自己去解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