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

來源:星女圈    閱讀: 8.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寶寶雖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情緒,但是寶寶和大人的表達情緒是不一樣的,因此做父母需要多多瞭解寶寶的表達情緒的方式,並且能夠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1

用傾聽讓孩子表達自己情緒

當然,災難等意外傷害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失去了控制,他也可能因此變得肆意妄爲,故意去做一些平時不允許做的違反原則的事情。孩子之所以這樣,只不過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爲來驗證,事情是否真的像成人所解釋的那樣恢復了正常。因此,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堅持,不能因爲孩子受到傷害就放棄,畢竟,這些規矩也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確定可以倚靠的一部份,他藉由破壞來測試父母的反應,以確定並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會因爲意外事件而改變。如果我們堅持原則,就會有助於幫助他回到現實生活中,帶給他更多的安全感。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

對於比較年幼的孩子,他可能會突然變得很依賴他喜歡的某個物品,比如他的某個毛絨玩具、小毛巾、小毯子、小手絹或其他特定的物品等,此時,我們一定要尊重他的這種需求。因爲,這些熟悉的物件能帶給他安全感,給他更多的安慰,也會爲他走出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增添信心。

如果孩子的某個親人被災難帶走——

具備面對死亡的經歷對孩子來說並不都是壞事,在分離和悲傷的體驗中,孩子可以學會珍惜感情,珍惜生命。人類天生具有醫治心理創傷的能力,比如,人類可以通過各種行爲——哭、訴說、喊叫、身體顫抖、捶打胸膛等來宣泄內心的悲傷,因此,對於正在經歷死亡事件感受到悲傷的孩子,我們無需制止、勸慰或者欺騙,只要陪伴在他身邊,傾聽他的悲傷情緒,允許他以他自己的方式表達情緒,他就會在我們的庇護下走出創傷的陰影。

對於那些年幼的寶寶,我們可以抱着他輕輕搖晃、爲他披上毛毯,或是讓他抱着熟悉的柔軟物品,同時告訴他爸爸媽媽正陪着他,他很安全。還可以指導他做深呼吸、輕壓某個物件或通過拍手、跺腳等來分散他的注意力,幫助他放鬆。如果孩子陷入冥想,處在一種神遊的狀態,我們可以跟他談談與周圍環境有關的一些話題,將他拉回現實生活中,但是不要急於去否定他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而要等他安定下來後,再給他一些解釋與安慰。

如果孩子在災難發生後變得特別膽小,不管如何跟他解釋,他還是害怕,最好不要強迫他在短時間內去除這種恐懼心理,否則他就會爲了迎合家人的期望,掩飾他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或用其他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恐懼心理,結果反而更糟。因此,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鼓勵他堅強地面對一切,而要理解他的情緒,並且想辦法幫助他緩釋他內心鬱積的那些不良情緒:“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害怕是正常的。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想想看,我們做哪些事情可以讓我們不害怕了?”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誘導孩子找到別的釋放恐懼的辦法。當然,如果孩子的恐懼心理看起來特別嚴重,而且沒有緩解的跡象,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孩子總是沉浸在體驗意外傷害的遊戲中——

在經歷意外傷害之後,有的孩子可能會故意去接觸那些和災難有關的事物,這些刺激就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在災難過去後的第一個月,最好儘量迴避與災難相關的事物,比如相關的電視節目、媒體報道或者話題談論等等。

有的孩子可能會沉浸於跟災難相關的遊戲中,此時,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去幹涉他。通過遊戲,他的很多情緒會釋放出來,如果我們能夠在他遊戲的同時認真傾聽,並且給予恰當的反應,他就會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自己擺脫恐懼。因此,當孩子玩與災難相關的遊戲時,我們沒有必要急於期待他忘記他的痛苦經驗,也無需擔心他會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當孩子感覺自己能夠獲得控制之後,他會自行停止這些活動。

如果孩子出現睡眠問題——

在意外傷害發生後,許多孩子可能都會有睡眠問題。即便他早已經到了自己獨立入睡的年齡,並且已經習慣了獨立入睡了,他也可能出現一些反覆行爲,比如突然不肯自己一個人入睡,或者睡得很不踏實,不敢入睡等等。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還是要儘量多陪伴他,爲他提供一些安撫的措施,比如給他講故事,跟他談一些比較輕鬆的事情,給他在臥室開一盞比較柔和的夜燈,甚至可以考慮陪伴他一起入睡等等。對於年齡比較大的孩子,我們可以給他一些必要的解釋,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摟着他或者拍拍他,給他足夠的安撫。這時候,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因此寵壞了小傢伙,這種情形總有一天會過去的。當然,如果孩子睡眠問題持續的時間達到6-8周,最好還是需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孩子性格變化明顯並且出現退化行爲——

首先,我們要認可孩子的這些退化行爲只是一種暫時的、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去壓制他,或者急於改變他。只要我們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對他的行爲表示理解,孩子內心的壓力就會減弱,慢慢就會恢復正常了。其次,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這些退化行爲,通過解釋,讓他明白,這一切都會過去,他能夠學會控制自己。

誰也不曾料想,災難會以如此觸目驚心的方式發生。別的多說無益,但是我們一定可以爲災區做點什麼。在這篇博文裏,我只想談談災難過去之後,我們究竟該如何爲寶貝的心理療傷。希望這篇文章能爲災區的父母們帶來一點幫助吧!

親歷災難,目睹死亡、感受傷痛、痛失親人,這一切都會給孩子帶來極其強烈的恐懼、不安和悲傷等情緒。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雖然他們還不諳世事,這些經歷也一樣會帶給他們深重的傷害。當他們親眼目睹他人或者自己的親人死亡、受傷,他們還會擔心傷害和死亡再度來臨,擔心自己其他的親人會離開,或者擔心自己會死去,這些恐怖的經歷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焦慮、恐慌、噩夢、行爲退縮等行爲,甚至嚴重影響他的成長。

想要幫助遭受心理創傷的孩子療傷,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心理恢復正常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經歷災難之後,孩子可能走兩個極端。有的孩子變得十分木然、特別聽話,甚至給人十分堅強、十分乖巧的假象,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則可能變得特別脆弱,表現爲特別愛哭、愛鬧、黏人,經常做噩夢、容易受到驚嚇等。

第二階段:意外發生之後一段時間,孩子可能經常做噩夢,脾氣變得很煩躁,總喜歡訴說那些恐怖的經歷,甚至在玩耍的時候也反覆重演意外發生的情節等。

第三階段:孩子不再糾纏於災難發生的情景,生活也逐漸變得有規律,開始恢復正常。不過每逢遇到同樣的情景,比如在電視裏看到別的地方發生同樣的災難,他記憶深處那些恐怖的經歷就有可能擡頭,他的創傷經驗會導致他再度出現做噩夢,或者出現其他反常行爲。因此,在孩子恢復正常之後,我們還需要提高警惕,適時對他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在經歷災難之後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可以針對他的這些表現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幫助他走出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

如果孩子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

有的孩子遭遇意外傷害後,表現得比平時更加乖巧,給人意外傷害似乎對他沒有什麼影響的表象,這並不說明意外傷害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他身體不舒服,沒有精力鬧騰,二是他對意外解釋錯誤,如果父母或者其他撫養人平時對待他“表現不好”的行爲時給予一些錯誤的解釋,他就可能把災難跟自己“不好的`行爲”聯繫起來,產生自責感,雖然白天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可能失去控制,表現爲半夜做惡夢、尿牀,特別容易被嚇到等等。對於這類孩子,家人千萬不可大意,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注意給予他更多的照顧與安撫,讓他明白,災難的發生跟他個人沒有關係,同時讓他明白,一切都已經過去,傷害不會再度來臨。

如果孩子沉浸在災難帶來的恐慌之中無法平靜——

如果孩子常常突然想起意外發生的情形,並因此恐懼不已,我們可以耐心地聽他訴說,給他宣泄的機會。在聽他訴說時,我們既不要誇大災難帶來的恐懼感,也不要勸阻他,試圖讓他立刻變得堅強起來,或者說太多安慰他的話,儘量給他機會,讓他把內心的恐懼表達出來,他的狀況就會得到好轉。但是,如果孩子不肯訴說,我們也不要急於要求他去表達,讓他準備好,一旦他有了說的慾望,我們認真傾聽就可以了。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2

一、察覺孩子的情緒

孩子如同成人一樣,他們的情緒背後有其原因,不管他們是否清楚原因何在。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明來由的生氣或沮喪時,不妨停下腳步來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安全地表達各種情緒。

二、體察情緒是與孩子親近和教導孩子的機會

一些父母試圖忽視孩子的負面情緒,希望他們的情緒過去,但常發現效果不好。事實上,情緒的抒解需靠父母協助孩子澄清情緒、瞭解情緒,纔不致使情緒擴大或惡化。

三、同理的傾聽和確認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需要父母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如臉部表情和姿勢。別忘了,孩子也會觀察父母的身體語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種輕鬆但專注的態度和語氣、不帶質問的反應,如說:“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然後,等待孩子的反應。

正確引導寶寶表達情緒 第2張

四、幫助孩子以言語表明情緒

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可用同理心來反應:“你覺得很傷心,是不是?”這不僅讓孩子瞭解,而且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研究顯示,一個人如能以適當的言語形容情緒,可以幫助自己在神經系統上得到寬心或鎮靜的效果。當然,不是父母告訴孩子該如何表達情緒,它只是單純地協助孩子發展表達情緒的語彙。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樣,他們同時亦會有兩種以上的混合情緒,因此父母可以讓孩子瞭解這是正常的,如說:“我知道你對參加少年棒球隊選拔有點興奮,也有點害怕。”

五、與孩子商討解決之道

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不是問題,偏差的行爲纔是問題,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關鍵。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舉例而言,父母可以如此說:“你很生氣小杰拿了你的東西,如果是我也會生氣,但你打他是不對的。讓我們想想有沒有其他解決的方法。”

情緒教育的學習和訓練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緒,總是認爲孩子情緒多變是由於年齡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實不然,幼兒情緒的表達和成熟也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我們有義務讓孩子學會擁有成熟快樂的情緒。

幼兒情緒的穩定性很差,常常受外界環境影響而波動、變化。如當孩子平心靜氣看連環畫時,窗外天空中傳來飛機的轟鳴聲,他們會立刻轉移注意力,興奮地大叫起來。幼兒的情緒還具有明顯的易感性,如:當成人做出恐怖的表情時,幼兒也立刻會出現恐怖的情緒反應,在童話音樂劇裏,當大灰狼出場時,總伴隨着低沉的大提琴聲,以後只要這種低沉陰鬱的大提琴聲一響起,孩子往往會嚇得閉上眼睛。幼兒情緒還具有易衝動性,孩子經常因爭奪玩具而情緒激動,嚎啕大哭,但當父母用些搞笑的表情,幽默的言語,給予安慰時,他的眼淚還掛在臉上又馬上發出笑聲,又顯示了幼兒情緒的易轉移性。

首先要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情緒,人的情緒是一種主觀的內在的體驗,需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來宣泄。因此,就情緒本身而言,它是一種自然的真情流露,並無好壞是非之分。許多情況還表明,情緒豐富的人比情緒淡漠的人更智慧。所以,當孩子表現訴求情緒時,我們不應抑制,而應給予理解、接納,使孩子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許多人認爲,現在的獨生子女物質條件充裕,應該感覺很幸福,不會有什麼煩惱。其實不然,孩子在幼兒園或家庭生活中也會碰到許多不舒心的事。比如,老師忽略了自己,受到大孩子的欺負,飯菜不合口味,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等等,這些情況都會使孩子緊張焦慮。任何一個孩子都會遇到不愉快的情緒狀態,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能表現出來。過去,我們傾向稱讚那些不表達自己消極情緒的孩子,然而,根據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識,我們應樹立新的觀念:能夠宣泄自己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承擔消極情緒而又不能表達,必然會產生壓抑感。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他們的各種情緒。

其次,要循循善誘,幫助幼兒恰當地表現自己的情緒。父母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孩子模仿等習的對象。有許多孩子每當家裏來了客人就成了調皮搗蛋的“人來瘋”,雖然這是他情緒極度興奮的表現,可其行爲卻讓大家很煩躁。此時,就需要家長以平靜、理解的態度來對待,一味打罵只能傷害孩子。可以在肯定孩子感受的同時,告訴其表達方式的不妥並教給孩子一些待客之道:通過快樂的表情,熱情的語言,同樣能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使客人感到受歡迎,而不一定非用肢體動作上躥下跳,手舞足蹈。

再有,應幫助幼兒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對於情緒波動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對他表示理解和關心外,還要儘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做些愉快的事。如有的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當他哭泣時,要引導他觀察別的孩子愉快的活動,並讓孩子們帶他一起玩,當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玩樂中去時,他的消極情緒也就無影無蹤了。對於大一些的孩子還可通過活動不同部位的肌肉,比如散步、打球或其他體育活動來達到精神和身體的放鬆,有規律的深呼吸也有助於身心鬆弛。適當的宣泄也有助於調控情緒,有些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往往把孩子的宣泄行爲視作“有意使壞”,因而嚴加訓斥與制止,迫使孩子強行剋制已經醞釀發作的脾氣,這麼一來,孩子攝於成人的威嚴,表面上不聲不響,但卻憋在心裏,加重了緊張焦慮。長期如此,孩子得不到宣泄的機會,對身心健康相當不利。孩子的發脾氣是釋放積壓在胸中的怒氣,是一種情緒的自我調控,所以,不妨讓孩子發發脾氣,但請別忘了給予正確的引導。

最後,應幫助幼兒增強對積極情緒的愉快體驗。幼兒直接經歷過的情景比起故事、圖片來更能引起他的情緒共鳴,也更能印入其心靈深處。因此,父母師長的微笑和讚揚,會使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滿足,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多次強化以後,孩子今後在同樣情境下就能正確表達情緒,並逐漸成爲一種穩定的情緒定勢。

專家提醒:家長要用正面情緒教育孩子

家長要用正面情緒教育孩子。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家長面臨着工作上的種種壓力和挑戰,有時常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到家裏,在家人尤其是孩子面前訴說種種社會不良現象。而很多家長更是會把自己的境遇與孩子的學習很自然地聯繫起來,把自己作爲一個例子,告訴孩子學習上應該如何努力纔不至於重蹈家長的覆轍。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時常因爲孩子的一點波動就緊張、不安、焦慮。家長的這種情緒時刻在影響着我們的孩子,孩子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反映:一種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壓力,對自己的行爲和語言過度關注,情緒經常處於緊張焦慮之中。另外一種孩子對於家長的這種情緒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用冷漠和無所謂來對待家長的督促和指責。

人的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長的主要空間,孩子的身上總是不可避免地繼承和延續了家長身上的部分情緒和性格。所以家長們請你注意,你在一味挑剔、擔心孩子的情緒的時候,有沒有反省—下自己,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情緒與自己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家長只要放正心態,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好的地方,讓我們的家長做一面多棱鏡,把生活的陽光折射給孩子,把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家庭的空間裏感受到—片晴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