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古老,節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來,千古不變,傳承下來的節日風俗中,觀察其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生活方式的需要,以下分享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1

一、禮儀性

衆多的節日風俗中,貫穿着一條主線,就是“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日往來,可以說是人際關係、家族關係的橋頭堡。通過這樣正常的來往可以互相寒暄,交流生活信息,密切人際關係,也可以交流發家致富的經驗。從春節開始,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重大的節日。

隨即開始了禮尚往來的循環活動。大年正月初二起,嫁出的姑娘(包括外甥、晚輩親戚等)要給孃家行拜年禮,禮品多爲花饃、點心等。過了正月初五日,孃家人要給外甥送燈籠。

俗諺“外甥打燈籠照舅”,意思是:外甥打的燈籠好壞,就知道舅家的貴賤了。清明節,嫁出的女兒,外出的家族成員,要給祖先送燒紙錢、祭祖。“麥梢黃,女看娘,卸了撥枷,娘看冤家。”

就是說小麥快成熟的時節,新出嫁的女兒要拜望孃家人,表示關心孃家夏收的準備情況。等待夏收後,孃家老人看望嫁出的女兒家的收穫情況。

端陽節,女兒要給孃家送糉子、油糕、綠豆糕。中秋節,女兒要給孃家送月餅。重陽節,孃家要給女兒家送花糕或“曲聯”。這樣一來一往,年復一年,循環不已,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制度。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二、理想性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包含着人民的迫切希望,寄託美好的生活理想和宗旨。沒有理想和宗旨的節日是不會存在的.。如春節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大節日,每年農曆正月,正是農閒季節,人們在一年辛苦勞動之後,要休整生息,總結經驗。所以人們把春節活動作爲慶祝豐收、展示成績、交流信息的日子。

正月期間是“立春”的氣節,這個時候天氣慢慢地暖和起來了,適宜舉辦大型的娛樂活動。元宵節是春節的繼續,以展示花燈爲主,追求前途光明、生活幸福。

清明節的理想和宗旨,主要是“慎終追遠”,悼念先祖。端午節的理想和宗旨是健康身體,祛邪避疾。開始以吃角黍、插艾葉、飲雄黃酒、戴香包爲主要活動。重陽節主要是提倡遠遊、登高、開闊視野爲目的。主要活動是登高望遠、插茱萸、喝酒等。在農村有“追九”的習俗,即向女兒家送“花糕”、送“曲聯”。通過送“花糕”、“曲聯”等活動,增進親戚思想感情。

三、時代性

節日風俗的形成,有一定的環境背景,體現了時代性特徵。如元宵節看花燈的風俗,形成於漢代。《初學記》記載說:“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唐以後這種風俗更盛行了,並且被寫進文藝作品中。據五代王仁裕撰寫的《開元天寶遺事·百枝燈樹》說:“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

根據歷史記載,花燈節的興起,只能是人們進入文明的時代,至少是封建社會初期纔有條件興起,那時人們的文化生活比較發達,物質比較豐富,纔有較好的藝術欣賞能力。燈節發展經歷了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反映了時代的進步,文化科學知識的提高。

初期的花燈,只限於手工操作,採用植物油、動物油,以多種材料做成。隨着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高質紙的出現:花燈也逐步追隨時代前進,花燈的工藝製作水平已提高到高級階段。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第2張

自從電器業迅猛發展,元宵節的花燈也以電光裝置,大放異彩了。初期的花燈,只限手提,固定燈臺,而現代的燈會,多以電器科學裝飾,大改過去的“靜態”,現在燈會多以“動態”爲主。節日的花燈,也隨着時代的進步,走向更高級的形式。

四、民族性

原始人因居住的地域、水土環境、謀生方式不同,逐步分化爲各個民族。在各個民族中都有自己的民族節日,以及和節日相適應的風俗習慣。這種節日風俗,有着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如蒙古族很喜歡過“大年”和“小年”兩個節日,他們把春節叫做“查幹薩日”(白色的新年)。

居住在農業區和城市工礦的蒙古族,過“大年”和漢族相仿,牧民卻不同,在臘月十五以前,要清掃蒙古包內外,並且開始“調馬”,做新蒙古袍、蒙古靴,購置毯子、奶桶、鍋盆等。

蒙古族年三十日晚上,也有“守歲”的風俗。但他們和漢族不同,是在當天晚上全家老少席地圍坐在矮桌旁,桌上擺滿一盤盤香噴噴的肉食、奶食品,以及糖果、香菸、美酒等。矮桌上放一張大紙,用蒙文寫上祖先的名字。深夜開始飲酒進餐,兒女們給長輩們敬酒祝願。

藏族過年別具風格,他們在藏年的初一,男女老少見面,都要互說:“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洛薩爾桑”(新年好)。新年裏,孩子燃放花炮,大家喝青稞酒,通宵達旦。節日期間,民間還普遍舉行角力、投擲、拔河、跑馬、射箭等比賽活動。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2

中國作爲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大國,傳統節日也以其繁多、悠久、形式多樣著稱,節日的產生原因也複雜多樣,縱觀上下五千年,中國的傳統節日發展呈現出由少到多、由簡到繁、慶祝人員由小部分到全體、慶祝範圍由小到大、慶祝地域由局部到全國的發展趨勢。

中國現存的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又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擡頭又稱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第3張
  

中國最早的節日當屬春節又稱過年,具體起源時間記載不詳應是起源於上古時代,是一種人民對冬季過去春天來臨美好的`慶祝,春節的時間在各朝代並不相同。夏朝定在正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曆》,恢復了夏曆即農曆,以正月爲歲首。

中國最年輕的最晚的節日當屬重陽節,九在易經中稱爲陽數,雙九所以稱爲重陽,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爲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據記載,正式將農曆九月九日列爲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適年間(780年-785年)。

中國的傳統節日慶祝方式、內容由簡到繁不斷豐富。如春節祭祀竈神起源於上古的拜火習俗;大掃除起源於堯舜的掃塵;相互拜年不晚於秦漢、壓歲錢起源於漢代,當時屬於一種裝飾、象徵的錢,取的是壓邪迎祥的象徵意義;吃餃子、貼春聯起源於東漢;爆竹、門神則盛行於唐朝。

端午節剛開始是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而發展來的划龍舟、到後來又增加了祭祀屈原增加的食糉子。月餅雖然誕生比較早,但是真正和中秋節產生聯繫的還是要到宋代,最早的記述見於宋代大詩蘇軾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第4張
  

中國傳統節日一直有着慶祝範圍由小到大的趨勢。很多節日最先都是由皇宮流傳到民間,由中原向四方擴散的趨勢。如春節中的門神就相傳由唐太宗李世民時候的皇宮興起,後來才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3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古老,節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來,千古不變,儘管伴隨着王朝的更迭、時代的轉換,但是節日的時間始終不變。

由於起源久遠,很多節日起源的具體時間和原因都很難說清楚,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大特點。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傳統歲時節日在民衆的時間分類中,被區分爲人、鬼、神三類。

人節有春節、端午、中秋,重在人倫活動。

鬼節有清明節、中元節、十月一,爲追懷亡靈。

神節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重在祭祀天神。

我國的傳統節日根據節日的類型又可分爲農事節日、祭祀節日、慶賀節日、娛樂節日等。

我國傳統節日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還體現在節日的時間上,每月的朔望日多爲節日,像正月初一爲春節,正月十五爲元宵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 第5張

月日數字重複的`日子常被確定爲節日,如正月初一的春節,二月二的春龍節,三月三的上巳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六月六的姑姑節,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陽節等。

傳統節日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體體現在:清明節是中國人掃墓祭祖的日子;端午節源於屈原投江的傳說,有濃重的愛國主義色彩;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賞月吃月餅的形式,把中華傳統民族的真善美髮揮到了極致;元宵節和重陽節則充分體現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