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來源:星女圈    閱讀: 4.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冬奧會期間在賽事報道、賽事轉播、現場導覽等環節,人工智能、高清顯示、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將提升觀賽體驗。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1

北京冬奧會召開在即,“科技辦奧”亮點紛呈。1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冬奧場景內先後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信息工程與軟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在這些技術中,已確定賽時應用70餘項。

場館建設是辦好冬奧的重點,場館裏有哪些“黑科技”值得關注?針對此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建集團總經理裴宏偉進行了專訪。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國家速滑館:運營一年約節約200萬度電

裴宏偉介紹,北京城建集團在冬殘奧會中參與一項開閉幕式改造場館工程建設,新建兩項比賽場館、三項生活服務場館、四項訓練場館、五項配套工程,總建築面積達80萬平方米,總合同額超100億元,成爲承建冬奧工程數量最多、建造難度最大、涉及專業最廣的“雙奧之企”。

城建集團負責新建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作爲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標誌性建築,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人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冰絲帶”的完美弧線背後,凝結了科技創新的“中國智慧”。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3360塊曲面玻璃拼裝而成的天壇輪廓曲面玻璃幕牆系統,攻克了175mm小直徑“冰絲帶”彎弧玻璃加工、幕牆索柔性體系結構變形、立面造型複雜等一系列難題,織就出打造出象徵速滑運動員高速滑動的最美“冰絲帶”造型;世界首創柔性索網上單元鋁板屋面施工技術,實現了屋面加工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爲屋面工程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

此外,國家速滑館的永久看臺爲弧形清水混凝土看臺在國內首次實現大面積弧形清水混凝土看臺預製,實現了通道轉角部完美弧線清水效果。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自主研發實現了國產高釩密閉索在國內國家級大型場館中的首次大規模應用,填補了國內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冰絲帶”1.2萬平方米冰面製冰系統採用環保型CO2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CO2速度滑冰場。這也是目前最環保的製冰技術,能夠實現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在冷凝熱回收系統下,製冰過程產生的冷凝熱可以進行回收利用,按年運營約能節約200萬度電,碳排量接近於零。”裴宏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2張

俯瞰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高山滑雪中心:原土剝離後收集再覆蓋

高山滑雪項目是雪場上速度最快的項目之一,被譽爲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位於延慶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地依託小海陀山天然地理優勢,擁有800米落差,3000米坡面長度,建設有7條雪道。

高落差、長坡面,也意味着工程建設難度大。小海陀山頂海拔2198米,車輛只能開到海拔900多米的山腰上,雪道地形複雜、坡度陡,面臨各種難題:挖方時產生大量土石方,坡道太陡,會順着山體往下“溜”。

科技力量再次凸顯。“我們首次採用測繪無人機實施大範圍山地地形測繪,生成三維數字地形模型並優化設計方案、調整雪道形態,將原挖方20.4萬立方米優減少到10.7萬立方米左右,優化後挖方量減少60%,同時大量減少了樹木砍伐和植被修復,保護了原有生態環境。”裴宏偉表示。

同時,爲解決陡坡運輸難題,從人背馬馱、遙控履帶車到直升機吊裝,建工集團還獨創了一套長距離、無動力的溜槽運輸系統,在挖掘機無法作業的地方,讓碎石土等物料坐着“滑梯”自動下降,節省工期6個月。

科技參與的同時,“綠色辦奧”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設中實施了生態修復工程,修復面積佔全部賽區的二分之一。

其中,建設團隊開創性提出了全範圍表土剝離與利用方案,也就是將賽區建築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設完工後全部原土覆蓋。對地面以下15—20釐米厚的腐殖土,也進行剝離儲存,造雪工程完畢後再回鋪,從而有效保存了土壤內的種子。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3張

冬奧村:裝配技術避免大建大拆

在非競賽場館,科技也已融入生活。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南部,目前由20棟公寓樓、1個運行區和1個廣場區組成。冬奧會期間將啓用18棟棟公寓樓,冬殘奧會期間啓用西區9棟公寓樓。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在賽後,冬季奧運村將改造爲北京市人才公租房。

“裝配式建築技術”在冬奧村發揮了大作用。在充分調研現有裝配式建築體系的基礎上,建設團隊研究開發了鋼框架——裝配式防屈曲鋼板剪力牆結構體系,實現了工程地上主體結構全部爲預製裝配構件,利用防屈曲鋼板牆技術提升建築的抗震性能,通過大開間的平面佈置使室內空間靈活可拓展,滿足了賽時與賽後兩個階段建築功能轉換的需求,避免了轉換過程中的大量拆改。

此外,裴宏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冬季奧運村在建設過程中優化完善了弱電智能化系統。“根據住戶的生活習慣,可以實現智能燈光及遮陽控制、新風空調聯動、溫溼度及空氣質量智能調節等,在創造舒適居住環境的同時,達到綠色節能的目的。”

33萬平方米的北京冬奧村已經萬事俱備。北京商報記者此前從市國資委瞭解到,冬奧村通過10個體系112項標準實現智慧控制和運行,採用多級水質淨化裝置,過濾微生物及餘氯,高效去除水中微生物、農殘、重金屬等;每個居室、電梯間及入戶大堂等公共空間都配備有新風系統,並在國標基礎上提升30%,實現真正意義上“會呼吸”的居所。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4張

在更寒冷的延慶山地新聞中心,工程建設過程中則使用了各類超低能耗工程技術。“高效的外保溫層比傳統建築的更厚,就好比在冬天穿了更厚的保溫衣,它可以降低室內能耗。被動房外窗的傳熱係數更小,隔熱性能更好。此外,建築採用了無熱橋設計,可以降低室內外的冷熱傳導,實現降低能耗的作用。新風熱回收裝置的效率大於等於75%,還有高效的氣密性,這些都能夠降低室內能耗。”裴宏偉向記者解釋稱。

同時,山地新聞中心光伏板與採光天窗一體化設計、施工,使二者完美貼合形成一個整體。不僅合理利用了空間資源同時也利用了自然資源,年發電量預計達到15.3萬度,完美詮釋了“山裏場館、生態冬奧”的綠色辦奧理念。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2

1月7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新聞發佈會。市科委介紹,北京冬奧會賽時將應用70多項新技術。其中,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可實現場館內空氣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賽後,這些“黑科技”還將應用於交通物流、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等領域。

截至目前,北京冬奧會場景先後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適用智慧、綠色、防疫等60多個應用場景。其中,冬奧會賽時將應用70多項技術。在疫情防控方面,新技術應用涉及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病原體檢測等環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王建新說:

王建新:我們研發了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可實現場館內空氣的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檢測靈敏度比傳統檢測手段提高了3倍。同時,在國家速滑館、冰立方等場館進行了相關測試。此外,我們還研發了基於開源芯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多體徵感知設備,現已在多個場館完成測試。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5張

冬奧場館防疫提示/來自網絡

冬奧會期間,在賽事報道、賽事轉播、現場導覽等環節,人工智能、高清顯示、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將提升觀賽體驗。王建新介紹:

王建新:研發國內首臺套5G+8K轉播車並投入使用,將爲公衆提供優質的非現場觀賽服務。以“悟道2.0”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爲底層核心技術,研發數字人手語播報系統,方便殘障人士收看賽事報道。雲轉播技術方案已在測試賽中多次驗證,賽時將爲OBS製作“子彈時間”,並服務北京冬奧新聞發佈會視頻服務系統等。此外,我們還研發了基於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冬奧虛擬導覽系統,實現場景展示、 VR導覽等服務功能,爲運動員、觀衆等帶來全新體驗。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6張

國家速滑館/來自網絡

冬奧會後,各項科技成果還將應用於交通物流、城市管理、政務服務、體育運動、產業升級五大領域。

王建新:比如面向交通物流,推動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落地,構建智慧出行體系,推廣應用自動駕駛乘用車、無人物流車,構建智慧出行和智能服務體系。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7張

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城市副中心上線/來自網絡

發佈會上,市經信局介紹,2021年前三季度,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41.7%,現價增速17.6%。去年,本市建成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開放1000公里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累計測試里程超過300萬公里;開通5G基站5.64萬個,實現五環內室外連續覆蓋,萬人基站數全國第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磊表示:

王磊:到2025年,數字技術要全方位地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要增加到50%左右,進入到國際先進的數字經濟的行列。到2030年,北京建設成爲全球數字經濟的標杆城市。針對一些基礎性、關鍵性綜合性的環境領域,率先實施六大標杆工程,包括數字城市空間操作系統、城市超級算力中心、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跨體系數字醫療示範中心和數字化社區。2022年,率先建成一批標誌性的設施、系統、機構等,同時繼續謀劃一批新的標杆工程。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3

科學技術將在北京冬奧會賽時爲賽事報道、疫情防控、賽會安全等提供支撐。截至目前,北京在冬奧場景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適用智慧、綠色、安全、防疫等60多個細分場景。在這些技術中,已確定賽時應用70餘項。

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王建新在7日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的。

北京冬奧會是展現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的重要平臺。王建新提到,在冬奧場景先後測試和使用的200多項技術涉及信息工程與軟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適用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目前已確定賽時應用70餘項。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8張

北京冬奧會將在賽事報道、賽事轉播、現場導覽等場景應用人工智能、高清顯示、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助力民衆觀賽體驗提升。國內首臺5G+8K轉播車現已投用,將提供優質的非現場觀賽服務;數字人手語播報系統可方便殘障人士收看賽事報道;雲轉播技術方案將在賽時爲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製作“子彈時間”,並服務北京冬奧新聞發佈會視頻服務系統;基於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冬奧虛擬導覽系統具備場景展示、VR導覽等服務功能,爲運動員、觀衆等帶來全新體驗。

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的四個辦奧理念之一。王建新介紹,北京在場館建設、場館運行、交通物流等方面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助力冬奧會更加綠色低碳。 數字孿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使國家速滑館在建設中節省主體結構工期2個月、鋼材近3000噸;在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建成的環境精準控制平臺,形成場館“能源總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

北京冬奧將因“科技辦奧”而更加精彩 第9張

科學防疫是辦好冬奧會的重要前提。在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病原體檢測等環節,多項技術成果全力保障賽事安全。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可實現場館內空氣的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檢測靈敏度比傳統檢測手段提高3倍。此外,以區塊鏈技術爲核心的冬奧食品安全保障平臺,實現了冬奧會食品可追溯。

王建新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持續推進科技冬奧成果落地應用,並推進科技冬奧成果在後奧運時代城市建設新場景中廣泛應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