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二十四節氣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對人們的生活也有重要影響,爲了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也是傳統文化常識的一個常考點,以下分享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1

一、產生的原因及歷史進程

(一)產生原因

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四季的變化,一年有十二個月,每隔15天一個節氣,一年一共有二十四個節氣。

(二)歷史進程

二十四節氣起源黃河流域,開始於西周,至春秋戰國基本定型,最後完成於西漢。就現有文獻來看,完整意義上的“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在漢代道家經典《淮南子》中。就曆法而言,西漢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最早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通過審議,把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二十四節氣內容和民謠

(一)二十四節氣內容

“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民謠

一般考試中會考試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問題,利用民謠比較快速有效記住它們的順序。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

三、每個節氣的內涵及分類

(一)節氣內涵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雨水:降水量逐漸增多了。驚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春分: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清明: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穀雨: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立夏:是夏天的開始。小滿: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沒有成熟,相當乳熟後期,叫小滿。芒種:“芒種”“忙着種”,正是散播播種的時候。夏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白晝最長。

小暑: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國大部分地區爲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立秋:秋天開始之意。處暑:處暑的“處”是指“出”,“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白露: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的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秋分:日光直射赤道,形成晝夜等長。寒露: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霜降: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立冬:冬季來臨。

小雪: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

冬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小寒: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寒: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

(二)節氣分類

表示四季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表示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反應物候現象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2

一、二十四節氣由來

(一)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中國古人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爲24等份,每一等份爲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

(二)歷史由來

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西漢劉安編撰的《淮南子》一書中。

漢武帝時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地位。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三、節氣與曆法

二十四節氣又分爲十二節與十二氣(中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每月分爲兩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

閏月:中國農曆將只有節、沒有氣的月份,置爲上個月的閏月。有節無氣,即農曆的閏月。

地支紀月:中氣以前的部分以閏月上個月的地支爲準,以後的部分以閏月下個月的地支爲準。

四、二十四節氣釋義

(一)季節劃分

1、四立:“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爲春夏秋冬季節的開始。

2、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春回大地,是時序的開端。古時須舉行聲勢浩大的迎春儀式,把春天和司農的句芒神接回來。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 第2張

3立夏: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4立秋: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着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分爲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5立冬: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立冬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爲蜃。”

(二)太陽高度

1、二分:“分”者,“半”也。一般理解爲平分晝夜,晝夜等長。春分、秋分爲晝夜等長。

2、二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夏至時分,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冬至時分,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但盛極必衰,陰氣也從這一天開始滋長,一些喜陰的生物出現了,而陽性的生物卻漸漸衰退。夏至分爲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

(三)氣溫變化

1、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炎熱的開始。“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處暑”是秋天的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夏日炎熱天的終止。

2、露:“白露”指秋天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地面水汽結露。“寒露”指露水已寒,天氣由涼爽轉爲寒冷的過度。

3、霜:“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天氣已經漸冷,開始結霜。

4、寒:“小寒”是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往往是三九、四九時分。

(四)降水變化

1、雨:“雨水”是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寓意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

2、雪:“小雪”指氣溫到零度以下,開始降雪;“大雪”指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更大了。

(五)物候變化

1、自然物候:“驚蟄”的意思是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長鶯飛,柳暗花明。

2、農作物:“小滿”指夏熟作物開始飽滿,但未成熟;“芒種”表明有芒作物成熟結種了。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3

一、“二十四節氣”核心考點總結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訂於曆法。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提出,出自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淮南子》,這是第一次完整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並說明了確定方法。

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並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爲24等份,每一等份爲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由於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纔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都表示着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二十四節氣常識考點 第3張

二、經典考點再現

1、下列關於二十四節氣說法錯誤的是( )

A、雨水、穀雨反映降水現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節變化

C、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

D、小滿、芒種與農作物成熟和收成相關

【中公解析】B。

二十四節氣分爲三類,第一類是反映季節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表明季節,劃分一年爲四季的。

第二類是反映太陽高度變化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第三類是反映候特徵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氣溫變化和熱量狀況,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爲霜。

第四類是反映物候現象: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驚蟄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清明反映氣候溫暖,天氣清和明朗。故本題答案選B。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