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心理學是研究行爲和心理活動的學科。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下面一起來看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1

心理學的定義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爲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 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爲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人工智能,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

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爲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爲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爲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爲。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在希臘語裏是靈魂的意思,後來變成英文psyche。

心理學的性質

從心理現象的發生的主題上看,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從心理現象產生的器官上看,人腦固有的自然屬性是在人的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下變化和發展的,其技能也是自然與社會的同一;

從心理現象的內容上看,人所反映的客觀現實是社會存在和自然現實的同一;從心理現象的形式上看,人的心理是社會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這一科學命題本身就蘊含了自然和社會的統一。

前蘇聯科學分類學家凱達洛夫院士把心理學定位於他們所繪製的“科學三角形”的中心,而三角形的三個頂角分別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後來,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凱達洛夫對科學三角形做了補充。

他在自然科學和哲學之間 更接近於自然科學、加了一個數學,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 更接近於自然科學、加了一個技術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共同構成了人文科學,數學和哲學共同構成了思維科學。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第2張

因此,心理學是在思維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合點上形成的一門具有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從心理學在整個科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與它們的關係來看,它與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着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繫。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2

最實用的五種心理學現象

一、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來源於著名的霍桑實驗。所謂“霍桑效應”,是指那些一旦意識到別人正在觀察自己後,會產生改變行爲的傾向,做出與平常不一樣的舉動,屬於心理學中的一種效應。

“霍桑效應”也就是所謂的“宣泄效應”。那麼,霍桑效應如何而來?

上個世紀20-30年代,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有着完善的保障制度,但是工人們在工作時狀態很差,生產水平低下。

爲此,工廠負責人讓心理學家來進行指導,隨後,心理學家給出方案:讓負責人、工廠上級盡力與每個員工交流與溝通,傾聽每一個員工的想法,瞭解員工對工廠不滿的地方。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第3張

在經過工廠負責人和上級領導與員工談話溝通後,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因爲員工受到格外的關注,自我價值感提升,績效便得以提高。

霍桑實驗顛覆了傳統的管理學認知,證明工人並不僅受工資的刺激,還會受到工作中人際關係的影響。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他人的關注會改變我們對自己價值的態度,我們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的行爲也會在他人的關注下變得更好。

霍桑效應也可廣泛用於教學中,當老師對一個學生有足夠的關注度時,學生會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發揮出更多的潛力來。

同時,它也告訴我們,情感的宣泄有利於釋放我們工作中的壓力,在我們遇到煩惱時,最好與朋友交流,排解自己內心的不快,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二、增減效應

我們經常會在商城中看到節日打折促銷的活動,但是,這個折扣是真的存在嗎?不少商城巧妙的'利用了增減效應。

假如一件商品50元,商城將定價提高到120元,然後向大衆宣傳打九折,不少人會爭先恐後的購買,但其實,活動期間還不如平時原價購買划算。

在人際交往中,亦存在增減效應。人們偏愛那些表現得更喜歡自己的人,而不喜歡那些看起來不喜歡自己的人。

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利用增減效應:父母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不妨先說一些孩子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的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

在職場中,上司對員工可以先提及他所存在的問題,然後再肯定對方的其他表現,給予相應支持,這樣員工更容易接受。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第4張

三、旁觀者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尼和達利提出了旁觀者效應,旁觀者效應又稱責任分散效應。

當發生一件緊急情況時,如果身邊有許多人同時在場,我們的個體責任感會被大幅度削弱;而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場時,這個人的責任感會更強,認爲這是屬於自己的個體責任,也會更大概率的去幫助他人。

旁觀者效應啓示我們:在遇到危機時,不要將責任拋給一羣人。

例如,所住的房間有人進行入室搶劫,吼“着火了”比“搶劫了”更有用;在路上突發疾病需要求助時,最好選定一個人求救,比如“那個穿黃色衣服的女孩,救救我”;在光天化日下碰到劫持,最好損害附近人的重要財物,讓自己得以停留。

四、貼標籤效應

貼標籤效應是指,當一個人被貼上相應的標籤時,爲了使自己與所貼標籤更加符合,他便會做出與標籤內容相符的事情。

例如,我們告訴一個孩子“你是聰明的”,這個孩子會更加努力學習,考出高分成績來證明自己是聰明的;如果你告訴朋友“你真是個善解人意的人”,你的朋友會在此後更加留意,自己是否足夠在意他人的感受,從而變成善解人意的人。

關於貼標籤效應,最著名的是在二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不得不讓監獄裏的犯人們上戰場。

在上戰場前,犯人們被要求寫一封信給自己最親的人,信中必須陳述自己是如何改過自新、現在的自己表現有多好,在戰場上也會英勇善戰。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第5張

果然,在戰場上,他們一點也不遜色於正規軍,這是因爲他們受到了貼標籤效應的極大影響。

這個心理學效應,爲我們教育孩子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途徑:我們應該多使用積極正向的肯定,肯定孩子的價值和意義,要經常鼓勵孩子“你很聰明,你真的很棒”、“你一定可以做到”等等,而不要使用“你真笨”、“我看你永遠都學不會”此類的消極語言。

不要小看心理暗示的作用,它能夠對我們的潛意識產生極大的影響。暗示作用深埋於潛意識中,潛移默化後,我們就會肯定這件事的真實性。

合理利用貼標籤效應,可以激發我們的潛力。

五、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當人們接受了一個微小的要求後,有人再提出一個稍大的要求,這時他對這個要求的接受程度可能會變高。

就像登門檻似的,一步步爬上高處。一般情況下,面對很難的要求時,我們更傾向於拒絕。

但是,在完成了一個小的要求後,我們便覺得沒有那麼困難了,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也就變高了。

登門檻效應也常常應用於生活中。在跑步時,如果最開始目標定在5公里,你會覺得難以完成。

但是,如果你將五公里分開來,先跑一公里,你會覺得很容易接受。跑完一公里後,再跑一公里……這樣五公里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就跑完。

如果你想找人幫忙,不妨先提出一個小要求。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3

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爲古代人們認爲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着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爲心靈。

19世紀末,心理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纔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爲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1、心理過程 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第6張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 individu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爲:

心理學標準分數名詞解釋 第7張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於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

關係的意識。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爲記憶現象,後者爲元記憶 meta memory、現象。

無意識 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爲例,有時我們並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着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裏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後者是內隱記憶。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