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中醫養生知識(集錦15篇)

中醫養生知識(集錦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養生知識1

進去秋季,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到早晚的天氣很涼,溫差的`變化提示我們要及時的增加衣物,以免受涼而引起腹瀉。在秋季腹瀉患者的增多,提示我們要注意對自身的保養,除了在飲食和保暖外注意,另外如果患上腹瀉,我們可以通過,艾灸的治療方法對患者有很好的作用。

中醫養生知識(集錦15篇)

灸療就是用艾炷、艾條等材料置於人體的一定部位,藉助高溫對特定穴位產生影響,用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保健方法。具有補氣溫陽、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腹瀉、水腫、痛經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較好。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爲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裏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溼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裏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於寒溼型腹瀉。

灸法4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裏、陽陵泉穴。

配穴:裏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樑門穴胃脘脹者加內關穴發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採用燈火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爲1個療程。本法用於急性腹瀉。

灸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爲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裏、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其他穴位採用艾炷無瘢痕直接灸法,先將穴位處塗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麥粒大小的艾炷,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熱痛不可耐受時,更換艾炷,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

中醫養生知識2

一、起居

1、養成早睡晚起的起居習慣。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深度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從養生學的角度上來講,冬季適當地增長深度睡眠時間有幫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存,讓人體達到"陰平陽祕,精力乃治"的康健狀態。深度睡眠時應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冷風的進入境內襲擊,從而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切記不要矇頭睡,應開小窗通風。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內和煦,預防寒冷風進入境內襲擊,特別是注重腳的保暖;但是忌暴暖、過度的烘烤。外出時應注重手、足、頭面部位的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二、疾病預防

1、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冬季氣溫變化莫測,溫差較大或氣溫過低,空氣乾燥,是感冒多發季節。如果因着涼,導致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就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塞、口乾咽燥、咳嗽、發燒、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別是小兒、老年人、體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發作。

2、冬天比較冷,氣管、血管不同水平上痙攣,供氧量就會減少,血流量緩慢,血壓升高,從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大家要予以重視。特別是老年人應該注重保暖,防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和呼吸道傳染。以上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冬季養生小常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三、食物

1、冬季養生應以食物養生爲輔。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食物。傳統的養生學中將食物分爲溫熱、寒涼、平性三大類。由於冬季氣候寒冷,所以人們爲了禦寒保暖,應多吃一些具有溫熱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棗、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蔥、生薑、大蒜等。

2、多吃一些潤肺,滋陰,補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類等食品,例如西紅柿、柑桔、梨、葡萄、蘿蔔、大棗、芝麻、銀耳、蓮子、蜂蜜、紅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效,增長抗病能力。

四、精神

1、冬季精神養生。應以寧靜爲本,保養精力。在冬季應該制止各種不良情緒的滋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恬淡寧靜的狀態,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祕而不宣,使心神平靜自如,讓自身的心田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2、心理調節。因爲氣候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注重心理上的調適,正確的把握本身,學會自行解脫,自我放鬆。可採取與伴侶交流、多參加戶外活動及體裁活動等體式格局,來進行自我調理。

五、運動

1、冬季運動是很有必要的,冬天裏運動自身消耗大,出汗少,運動者能更加適應出汗過程,增加運動強度。冬天氣溫低,空氣相對潔淨,呼吸道舒適,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更能自然地加大運動量,加速熱量的消耗。

1、冬季運動鍛鍊,應注意保暖防凍。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鍊。鍛鍊完以後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後,宜立即用柔軟、乾燥的浴巾迅速擦乾全身,擦紅皮膚,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運動注意事項

1、要在安全的強度下運動

所謂安全的運動強度,就是既不過強也不過弱。那衡量的標準該如何定呢?最簡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測定,以控制自己的運動強度。運動時心率達到以下適宜心率標準而又沒有出現明顯不適,那麼這個運動的強度就是合適的安全的強度。

最大心率:220—年齡。

運動的適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60%-85%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進行鍛鍊,效果較好。

如一個20歲的年輕人,他運動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他運動的適宜心率是200×60%=120次/分(最多不能超過170次/分)。剛恢復鍛鍊時應從較小心率水平開始,如無不適再逐漸增加到適宜心率的較高水平。

2、要有合理的運動時間

對於年輕人和一般人羣而言,晨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晨運並非最佳時間。

因爲在早晨,人們的血壓及心率往往呈現逐漸升高加快的過程,血液的黏稠度也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故此不太適合有上述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羣進行鍛鍊。而傍晚,則是一天之中最佳的運動時間。

經過白天的適應,傍晚運動時發生危險的機率大大降低,運動更爲有效、安全。

至於每個人運動時間的長短則應以年齡、運動強度、運動目的等作爲參數加以考慮。一般說來,每天少於5分鐘的鍛鍊沒有意義,大於一小時的運動對於中老年人或非體育愛好者則過量,平均一天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比較適合。

至於運動的頻率,較普遍認爲:一週運動一次,運動量不夠,不可取;一週運動七次,容易過於疲勞且難以堅持,並不推薦;如能大約隔天運動一次,一週鍛鍊3次以上(最少3次)則效果更好。

3、冬季健身選有氧運動

冬季運動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這是因爲冬季氣候寒冷,爆發性的無氧運動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年輕人可以選擇跑步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鍛鍊的時間應該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鐘。

中年人可選擇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中年人身體狀況一般都處於下降趨勢,不要因爲忙於工作就放棄健身,否則冬天就是一個“藏病”的季節。

4、冬季運動不宜過早

冬季鍛鍊最好不要過早,健康專家建議,冬季晨練適宜在日出後進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時機則在14時至19時之間,此時,人體自身溫度較高,體力較充沛,容易進入運動狀態,不易損傷,對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於缺乏激情而堅持不下來,這多是因爲缺乏日照導致的情緒紊亂的原因。因此,健身者儘量多參加戶外運動,尤其是在陽光充足的時候。

5、運動前熱身很重要

在室外鍛鍊,首先要做好充分熱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肌肉和韌帶也較緊,可通過慢跑、徒手操和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後,再進行較大強度的運動。

同時,熱身時間應延長,最好控制在15~25分鐘。另外鍛鍊間隙要適當縮短,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冷空氣中。如果間隙過久,體溫下降,易使肌肉從興奮狀態疲憊下來,粘滯性增大,再進行下組練習時容易受傷。

中醫養生知識3

中醫有一個有意思的養生防病方法就是冬病夏治。即在夏季陽氣最旺時進行治療,促使體內陽氣旺盛祛除體內陳寒。使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關節炎、胃病等寒病在冬季減輕或不發作。

中醫養生還教導人們要春捂秋凍。本文作者進一步從氣象角度闡明瞭何以同是過渡季節,同是氣溫多變,而春要捂秋要凍的環境原因。

原來,這是因爲春秋季節中氣溫變化方向是相反的(春季升溫,秋季降溫)。由於我國冬冷而夏熱,春秋季節升降溫特急,使得室內氣溫變化因房屋熱惰性而遠遠落後於室外。室內外溫差因而達到了顯著的程度。這樣,春季中外出歸來,從室外(特別是暖熱的'陽光下)走進室內,如果不添衣春捂,時間一長,特別是老弱病人就會受涼生病。秋季情況相反,因室內暖,進屋後宜少穿衣,即凍。

實際上,我國古代深宅大院內夏季中還可保持相當大的室內外溫差。從高溫下走進陰涼的室內,也很易得病。古代稱爲陰暑。從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而煩心症狀看,還是很難受的。而這種病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一般不會發生,因爲室內外溫差大的情況,在自然情況下只有我國纔有。由此可以說,因我國特殊氣候而形成的中醫和養生文化大大豐富了中醫的內涵,而我國中醫中藥的理論和實踐也爲世界醫藥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醫養生知識4

中醫養生健康生活小知識

1.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嗎?吃飯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現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早上這頓飯,等於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營養早餐必須具備四樣東西:穀類、豆漿、雞蛋或肉,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兩種以下的早餐,就屬於低質量早餐。現在我們中國人20%不吃早餐,50%-60%不會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菸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種習慣,第一號不好的習慣就是抽菸。一生吸菸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煙,少活11分鐘。我爲什麼比較年輕,比較健康,我一輩子沒抽過煙。誰在我面前抽菸,對不起,請你到外頭抽,你可以自殺,你不能殺人。大清早一起牀就抽菸,尤其危害大。抽菸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3.一天吃東西有規律

每天兩個水果

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過25克

每天四兩米飯或四個饅頭

每天五種優質高蛋白,肉、蛋、奶、魚、豆,但有量規定,一兩肉,一個雞蛋,牛奶半斤,豆腐一塊或者一碗豆漿、豆腐腦,肉、蛋、魚30克不要超過一兩

六杯水或者六克鹽

現在講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因爲水就是人的.生命。現在很多人不會喝水,渴了才喝。錯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八杯茶行嗎?茶不行,八杯咖啡呢?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濃茶。千萬記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病死的,是氣死的

人哪能不生氣?人是感情動物,喜怒憂思悲恐驚。高興就要笑,不高興就要哭,生起氣來還要罵兩句呢,這是人感情豐富的表現。假如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個人就不健康。一個人感情很豐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你千萬記住:第一個不要過度,第二個過度了但是不要長時間,很快就調整過來,這纔是健康的。《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很多人說老實話,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當不了官,氣死了;提不了教授,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年人爲很小的事,氣死了。所以說人“不能不生氣,但一定要會生氣,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記住情緒是人們生氣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這些常識你不可不知,並且還要把它們貫徹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要你做到了,那麼保持健康,延長壽命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中醫養生知識5

經絡二字相信大家一定很是陌生,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呼,經絡貫穿身體的每一部分,溝通身體上上下下的器官,調節體內的新陳代謝,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一詞首見於《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

1、經:經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幹線,是主幹,主要的通路;《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

2、絡:絡是經絡系統中細密繁多,錯綜聯絡的分支;《說文》:“絡,絮也,言其細密繁多。

清《醫門法律明絡脈之法絡脈論》說道:“十二經脈,前賢論之詳矣,而絡脈則未之及,亦缺典也。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自內而生出者,愈多則愈細小。

《靈樞刺節真邪》:“此必有橫絡。或指較小的絡脈。意爲:絡脈也稱橫絡 。

《針經指南》:“絡有一十五,有橫絡三百餘,有絲絡一萬八千,有孫絡不知其紀。

《靈樞脈度》:“經脈爲裏,支而橫者爲絡。意指經脈的位置較深,而從經脈橫行別出位置較淺的分支則稱爲絡脈。

浮絡:浮絡是絡脈中浮行於淺表部位的分支。在全身絡脈中,浮行於淺表部位的稱爲“浮絡,它分佈在皮膚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

孫絡:從別絡分出最細小的分支稱爲“孫絡,它的作用同浮絡一樣輸布氣血,濡養全身。

經與絡相互貫穿,交叉穿插,共同構成人體經絡系統,完成體內氣血的運行,溝通的作用,將四肢百骸、五官九竅、五臟六腑、皮肉筋脈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稱經絡。

經脈的位置:深而不見; 絡脈的位置:淺而常見;

經脈的形態:粗大 ; 絡脈的形態: 細小;

經脈的循行:直行(除帶脈); 絡脈的循行:縱橫交錯;

經脈的數量:主幹 較少; 絡脈的數量: 分支較多;

經脈:十二正經、奇經八脈; 絡脈:十五別絡浮絡孫絡;

淺而常見的體表皮部絡脈:體表皮膚所顯現的深淺、大小紋理(橫紋或斜紋);曾經有一位河北定州的中醫師寫的書,把淺而可見的絡脈說成是皮表的毛細血管,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和認識,河北省衛生廳的一位領導以及網絡上的幾個中醫人士還爲其寫了序。

人體體表佈滿了縱橫交錯的浮絡、孫絡、孫孫絡,起着充盈皮部氣血和調整皮膚毛孔開合的作用,向內傳導外界風、寒、暑、溼、燥、熱以及外力的擊打、衝撞等侵襲的信息。

人體體表的皮膚外層分佈了人體內所有經脈向外伸展的橫絡,就像在一塊土地上把幾種植物種植在了一起,各種植物數不清的根交合在一起,各自吸收着養分供養各自所屬的植物軀幹和枝葉一樣;人體內的十二經和胰臟經脈等奇經八脈延伸到體表的細小絡脈,隨時將體外以及體表的各種信息向內傳導到經脈以及五臟六腑等組織器官;所以,當人體受到外界的各種傷害時,首先受傷的是守衛在體表的細小絡脈,造成經絡受病,繼而影響氣血運行,甚而隨經內傳,造成臟腑等器官受病。

經絡的實質:千百年來,人們總想找到經絡的實質,西醫想通過手術解剖找到經絡,找不到經絡就不承認經絡的存在,方舟子等人士找不到經絡的所在就說中醫是僞科學,實際上,經絡是人體內外的一種特殊的通路系統,是附着在人體各個組織器官上的無線網絡,和人體內的氣一樣,如何摸得到呢?就像現代人們使用的手機等無線網絡系統一樣,相隔萬里的兩部手機可以通過無線網絡互相聯繫通話,可是,這個無線網絡誰又摸得到呢?

經絡以人體內外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爲載體,附着於各個大小組織器官之上;經絡和氣體一樣是無形的物質,也可以說是一種經絡之氣,是人體內外的一個無線的網絡系統。

人體內的氣以血液作爲載體,助推血液運行;經絡之氣,附着在筋脈之上,氣血行於內,經脈行於外,維護調節氣血的運行;所以,經絡之氣分佈、附着在人體內外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排泄腸道、輸尿管道、生殖系統等器官、氣血、水液、津液、脂肪、肌肉、骨膜、骨髓、關節、毛髮、爪甲以及腦、頸、肩、臂、肘、腕、指、耳、眼、鼻、喉、脣、口、舌、牙齒、牙齦等等各個部位,起着內通外聯、感應傳導信息,調節體內各部分功能的重要作用。

我們從“阿是穴或阿是穴區來說一下:阿是穴或阿是穴區的不定時、無準確位置的.出現,正是體表絡脈受到傷害,影響某局部氣血運行或造成氣血瘀滯的一種“痛則不通,不通則痛的表現;所以,以疼爲俞,以疼爲穴的治療方法,就是運用外力的物理作用產生的寒熱等效應,激活絡脈,恢復氣血的運行,使氣血暢通,通則疼痛消失,這個部位的阿是穴區(疼痛區)也就不在了。

五絕指針療法以輕盈的點打指法觸及和彈動在皮毛之上,就可消除周身上下所出現的各種疼痛等症狀,正是運用經穴區理論對體表的浮絡、孫絡進行微弱的刺激,激活疏通絡脈,恢復氣血的運行;以點打、點壓、點揉、點擦、點振五種基本指法觸及、彈動皮、血、筋、骨、肉五體部位的經脈和絡脈,通過經絡內傳外聯的關係,內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就可消除體內外各種疾病;多年的臨牀實踐已經證明,通過輕盈的指法在人體體表產生的物理效應,通過絡脈內傳經脈,力達五臟六腑,就可治療諸多世界性疑難病症;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結石症的成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也證明了經絡就在人體內外,附着在各個組織器官之上,形成了遍佈周身的無線網絡。

經絡療法可以有病治病,沒有病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中醫經絡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理論,按照中醫穴位和中醫經絡的功效主治,採取鍼灸、按摩、足療等方式進行引導,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治病的效果,使患者恢復身體陰陽和諧的狀態。

中醫經絡養生療法與普通的療法區別於:第一,從手法上,普通的洗腳、按摩治療只能到達皮、脈、肉,而經絡療法則可在此基礎上深入到達筋、骨層;第二,從療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達到放鬆效果,而經絡療法則可達到醫療效果,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中醫養生知識6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體力勞動者的飲食搭配,體力勞動者是一個特殊而龐大的羣體,所以要有特殊的飲食調理需求。

體力勞動者消耗的體力較爲多,因此每天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才能夠適應每天消耗的能量和物質代謝的頻率。體力勞動者的體內代謝旺盛,需氧量比平常人要多,能量也會比平常人消耗得快。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體力勞動者的飲食搭配

體力勞動者每天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這些元素對體力勞動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體內的熱量主要來源於身體攝入的食物,因此要有充足的穀類食物和適量的植物油以外還要大量的食用較多的米飯,使身體產生更多的熱量,爲身體提供更多的熱量。此外還需要注重蛋白質的攝入,因爲蛋白質是勞動者最爲重要的營養成分,可以通過食用魚類、雞肉、豆類、雞蛋,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都是比較豐富的。

在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要適量的吃用大豆及豆製品,因爲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是肉類的兩倍或者以上,並且更好的被人體吸收,大豆中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比較齊全,尤其是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成分要比其他的作物多得多,因此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除此以外,大豆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可以有效的.預防因爲膽固醇升高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

在炎炎夏日在外勞動的時候,應該注意給身體補充水分和礦物質,必要的時候可以喝一些淡鹽水,這樣可以減慢身體汗水的揮發,有可以沖淡胃液的產生而降低食慾。

同時還要按時就餐,定時定量,以免飽一餐餓一餐,避免過飽或者過餓的進行勞動,這樣會對胃部增加負擔從而引發胃病的發生,體力勞動者應該更加註重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中醫養生知識7

一、中醫食療養生方法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最爲活躍的時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發”,特別要注意起居勞作、精神調攝,關鍵是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萌生的特點,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能像春天的氣候那樣舒展暢達、生機勃發。春天氣溫適中,溼度也適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能“春眠不覺曉”。在春季,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飯半小時後應適當小憩,一般以半小時或四十分鐘爲宜;房間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堅持鍛鍊身體,根據自己年齡、體質,選擇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適當的鍛鍊項目。春季養生祕決在注意保持體內的陽氣。中醫認爲,養陽重在養肝。春季保肝十分重要,飲食做到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飲酒。平時調理好情緒,每天保持有個好心情。春季飲食,要點是以平補爲原則。早春仍有冬日餘寒,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香菜、生薑、蔥等。晚春暴熱襲人,易引起體內鬱熱而生肝火,致體內津液外泄,可適當配些清解裏熱、滋養肝臟、潤肝明目的食物,如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萵筍、茄子、黃瓜、蘑菇等。在春季上市的新鮮水果,大多味酸,因不宜春日多食。若需解裏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乾果柿餅之類爲好。

【夏季】暑氣傷身 適度運動食清淡 重在清心夏季應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爲主,具有清熱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西紅柿等。夏季西瓜、西紅柿多食,可生津止渴。老人應少吃油膩食物,體弱者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中醫認爲,通過飲食調配,既可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導致的營養損失,又能有效避免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還益於調節體溫、消除疲勞。夏季睡眠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規律。《黃帝內經》中說:“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意指夏季要早點起牀,以順應陽氣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多陽光,但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適當運動。

【秋季】舊病易發,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諸節氣,其中的秋分爲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秋季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天氣以溼氣並重爲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被稱爲“多事之秋”。秋分之後,由於雨水漸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發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中醫認爲,人體的生理活動要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因此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此外,秋季要注意順應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建議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藥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冬季】寒氣襲人 斂陰護陽活氣血 重在補腎從立冬開始,經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冬季 “寒”, 寒氣襲人,是氣候變化的特點。人體新陳代謝變緩,雖說可以保存體力,但也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爲最高,此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中醫認爲,“冬者,天地閉藏”,即是說冬季萬物閉藏,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種動植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因此,冬季養生應注重斂陰護陽:儘量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堅持適當鍛鍊,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鍛鍊後要及時擦乾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極易通過人體背部侵入而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其應注意避寒就暖。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進補要順應自然,注意養陽。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冬季要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提高機體的耐寒力。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蔘酒一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將牛肉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可益氣止渴、滋養脾胃。

二、中醫食療養生藥膳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心火常表現爲五心煩熱、咽乾、口燥、口舌生瘡等症。中醫有心在地爲火之說故稱。

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爲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爲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桅子可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因氣候驟然變化,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從而引發肺火亢奮,這在老年羣體中是比較多見的。

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豬肝含有豐富的鐵、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在炎熱的夏天吃豬肝可以去肺火。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對於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之爲胃火。在春節期間,很多人攝入甜膩、高熱量的食物較多,易引致胃火。

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爲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祕、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爲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綠豆含有豐富營養元素,有增進食慾、降血脂、降低膽固等作用,夏日喝綠豆粥可以去胃火,但身體虛寒者不要多食。

四)、喝梨水去肝火

中醫上的肝燥火旺,是屬人體內臟氣血調節出了問題,飲食和睡眠不合理會令肝臟工作過勞,形成肝臟充血及下腔靜脈受壓,結果肝火上升。

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經常吃梨,可保護肝臟,緩解肝硬化,幫助消化,健脾滋陰。喝梨水更可以去肝火。

五)、吃豬腰去腎火

腎臟一般不言火旺,一般都是因虛而導致火旺,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相火旺動。另外,體內毒素太多,而且無法排出體外,淤積在體內,也會影響腎臟功能。

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痠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豬腰有補腎、強身的功效,吃豬腰可以去腎火,但不宜長吃,因爲它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極高。

三、中醫食療養生吃什麼效果好

1、核桃松仁粟米羹

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取適量高湯,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燉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經典的滋補食品,它們富含維生素E和鋅,有利於滋潤皮膚、延緩皮膚衰老。此外,它們中蛋白質、礦物質、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十分豐富,是美容、美髮的佳品。核桃和松仁都是亞麻酸的上好來源,這正是最近風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刺激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玉米本身富含維生素E,也是專家推崇的美膚食品。

功效:美容又健胸。

2、黨蔘紅棗燉排骨

將黨蔘洗淨切成3釐米的節備用;紅棗洗淨去核備用;排骨洗淨剁成約4釐米的段備用;將姜、蔥洗乾淨,姜拍鬆,蔥切段備用;之後將排骨、黨蔘、紅棗、姜、蔥、料酒一起放入燉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先大火燒開後改文火燉熟,最後加入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成。

功效:具有補氣活血、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四、中醫食療養生食譜

1、銀耳豬肝湯

把銀耳放入溫水中泡發,然後去蒂根並將其撕成片狀備用;豬肝洗淨、切成薄片備用;小白菜洗淨,切成約5釐米長的段備用;薑切片、蔥切段備用;把豬肝放在碗內,加入適量的生粉、鹽、醬油,打入雞蛋拌勻待用;沙鍋加熱,放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姜、蔥爆香,之後加入大約300毫升水,燒開後加入銀耳、豬肝,煮10分鐘即成。

功效:具有補肝明目、潤肺養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2、山藥青筍炒雞肝

準備山藥、青筍、雞肝、鹽、味精、高湯、澱粉。首先將山藥、青筍去皮、洗淨,切成條。雞肝用清水洗淨,切成片。再將山藥、青筍、雞肝等原料分別用沸水焯一下。最後,在鍋內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適量的高湯,調味後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數下,勾芡後即可食用。

山藥是中醫推崇的補虛佳品,具有健脾益腎、補精益氣的作用。雞肝富含鐵、鋅、銅、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等,不僅有利於雌激素的合成,還是補血的首選食品。青筍則是富含膳食纖維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調養氣血、改善皮膚的滋潤感和色澤的作用。

中醫養生知識8

1、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2、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爲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5、是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爲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6、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7、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爲“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8、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牀前適當懶牀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9、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11、及時增減衣服。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12、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爲最佳。

中醫養生知識9

一:宜保暖防犯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溼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人體特別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頸部、背部和腳。一是注意頸部的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續咳嗽而且不易治癒,其實是因爲穿開領服裝暴露了頸部,寒冷空氣刺激造成的,改換高領服裝並加個圍巾後症狀會有所改善。二是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爲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二:宜適當鍛鍊,少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爲本,宜少泄津液。故冬應“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過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這樣“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疾病。冬季養生宜適當活動筋骨,堅持室外鍛鍊,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機體抗寒能力。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以微微出汗爲度,不宜大汗。大汗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老年人冬季洗澡過頻,也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三:宜足飲水

有些人可能認爲,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需要喝太多水。這種認識其實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於20xx~3000毫升

幫助

四:宜適時進補

我國多處地方都流傳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可見飲食療養非常重要。冬季養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進補。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因地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切忌不顧實際情況,全家上下齊進補。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疲乏、講話聲音低微、動則出虛汗,這大多屬於氣虛,可選服人蔘、黨蔘、五味子、黃芪、白朮等益氣藥物。

冬令進補時,爲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理脾胃功能。

五:宜調養精神

《黃帝內經》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祕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冬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要“早臥遲起”。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冬季養神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六:宜通風換氣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溼度調節。應習慣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白天要開啓門窗,讓空氣對外流,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中醫養生知識10

1、中醫春季如何養生

1.1、藥膳爲先

俗語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所以春季不防自制一些養生藥膳。藥膳一般宜採用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條達的藥物,配合相應的食物來調製,在選用藥物時應避免大辛大熱之品而過於生散,也要避免寒涼太過。春季養生藥膳常用的藥物有:首烏、白芍、枸杞、川芎、人蔘、黃芪等。

1.2、藥補增益

春天陽氣升發,正是推陳出新的時期;溫暖多風,正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傳播之時,故外感熱病較多。藥補,是針對人體已明顯出現氣、血、陰、陽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補已不能糾正其虧損時,則應在中醫指導下,施以甘平的補藥,以平調陰陽,祛病健身。春季可吃點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補藥,以防止外感熱病的發生。

2、中醫春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什麼

2.1、首先,第一個方面是禦寒防風莫忽視。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着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2.2、第二個方面是飲食調養是關鍵。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爲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3、中醫推薦春季養生重在哪方面

3.1、養胃

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吟鹼等物質豐富的豬肉湯、雞湯、魚湯、牛肉湯及菠菜、豆類、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氣體導致腹脹,增加胃腸負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採用上述蜂蜜療法。

3.2、養陰

陰虛者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宜在春天發作,飲食上可採用蜂蜜療法,將蜂蜜隔水蒸熟於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開後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調勻後飲用。

3.3、養氣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春季陽氣升發,人體之陽氣亦隨之而升發,爲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可常食用蔥、荽、豉、棗、芪等,還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3.4、養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易頭痛、眩暈,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說“春氣者諸病在頭”的.原因。其飲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

中醫春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1、在春季的時候,因爲告別了寒冬,氣溫也開始逐步的回暖了,但是早晚的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建議女性朋友首先不要圖漂亮而穿的過於單薄,否則就容易導致關節炎以及多種婦科疾病的發生。

2、另外,在春季的時候要注意日常飲食應當要儘量的多元化,這樣纔可以保證身體得到了豐富而充足的營養素供給,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建議女性朋友可以在春季的時候選擇其平補、清補、柔補的飲食原則來進補。

3、最後,在春季空氣中的水分就開始增多了,這時期溼氣就比較重,所以建議女性朋友要保證居室及辦公室內的通風透氣,在天氣好的時候,要多曬曬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覺的時候要保持室內乾燥透氣。

4、最後,建議女性朋友在春季的時候應當要儘量避免食入過多的酸性的食物。比如:海魚、蝦、螃蟹等。多食用甘溫補脾的食物,如山藥、春筍、菠菜等。

中醫如何預防春季疾病

1、莫急脫衣

“立春”一過,有些人認爲春天到了,於是就急急忙忙地脫下冬裝,俏美起來,殊不知這對人體保健沒有一點好處。很可能使人體防禦功能進一步被摧毀,導致流感、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2、除塵通風

居室緊閉一冬,會有不少灰塵積聚,早春除塵通風,能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

3、飲食壯陽

中醫養生理論認爲“當春之時,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老弱者要注意春季進補,可多吃些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雞、鴨、瘦肉、蛋類、新鮮蔬菜、水果、野菜,不但能健脾壯陽,也利於消化。

4、活動鍛鍊

室外鍛鍊,能吸收到更多新鮮氧氣,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腦的興奮度,使肌體更迅速更準確地調節好體溫,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病毒;陽光中的紫外線還能使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轉化爲維生素D,促進肌體對食物中鈣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防治皮膚癌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的作用。

中醫養生知識11

我國古代醫聖孫思邈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想人不幹,常灸足三裏!古語也有說:針之不到,藥之不及,必灸之! ,也有說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來!由此可見鍼灸的作用是非常的大!

一、爲什麼艾灸

艾炙治療子宮肌瘤及囊腫的奇效 首先我們要明白爲什麼會長這個東西,其實就是虛和瘀的問題,虛了,什麼虛,氣血虛了,久了就瘀了,虛瘀夾雜,或者是氣滯血瘀寒濁溼熱瘀阻,這叫瘀,瘀久了也必虛。子宮肌瘤,閉經其實就是虛和瘀,虛,無生化之源,瘀,堵住了,血出不來,長期的血瘀導致廢血排不出來,附在子宮內膜壁上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子宮肌瘤。

女性很容易因寒涼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通,可以迅速補充人之陽氣,使之氣血充足,以氣帶血,以血養氣、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小於三公分的子宮肌瘤其實就是血塊,泥灸敷於神闕,關元,氣海,中極,子宮,卵巢,效果見於月經無血塊,顏色不深, 無痛經現象,

二、艾灸的好轉反應

1、經絡出現竄感也叫做得氣,會有一種酥酥的感覺,這表明情況在好轉了。

2、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卵巢功能效果顯著,打通任脈。

3、做艾炙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着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就像是練氣功一樣。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4、做完艾炙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之後,人的心情就會變得更加舒暢,心情得到了放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情況。

6、夏天要出大汗爲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爲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

7、寒感,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8、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涌泉。經絡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1、如果腹部或後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2、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13、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14、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後纔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15、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16、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臺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17、痠痛、疲勞、嗜睡(白天愛睏):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腎臟部位有痠痛感,(腰痠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20、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婦科炎症或腸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後下部瘙癢、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月經不調,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22、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痠痛:痛風、月內風,體內有風溼,幾次後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體內溼氣重,艾爲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溼去寒。 24、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經提前或推後:愛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經3個月之內爲調整期,月經可以提前或推後。

26、出水泡,出紅診是體內的溼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27、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溼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調、四補、五養的特色藥灸,秉承了黃帝內經的養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調養爲出發點,讓衆多人擁有了健康和美麗。

中醫灸法五大養生奇效

中醫灸法歷史悠久,養生和治病的效果都極好。

1.改善免疫功能

根據統計局發佈的“20xx年死亡原因統計調查結果來看,死亡原因按順序依次爲癌(第一位),腦血管疾病(第二位),心臟疾病(第三位),糖尿病(第四位),慢性支氣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第五位)。這五大原因所致的死亡人數佔全體死亡人數的57.3%,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疲勞綜合徵。這種現象說明免疫功能減弱對健康的危害很大。

長時間持續做無極保養灸,可以改善全身的免疫功能,疲勞感也會消失。筆者在臨牀上把無極保養灸作爲防治以上五大原因所致疾病的基本處方。

例如,做無極保養灸可以治療高血壓和預防中風;對於糖尿病患者,可在無極保養灸的基礎上加灸左肝俞、右脾俞、地機穴。

2.改善體質

無極保養灸對慢性泄瀉、皮膚病、哮喘等疾病,可以通過改善體質而達到治療目的。臨牀上這類患者堅持做無極保養灸,可以改善症狀,治癒的例子也有很多。

例如,對於慢性支氣管哮喘患者,可以在無極保養灸的基礎上加灸肩井、靈臺、心俞、膈俞、腎俞穴;對於皮癬患者,在無極保養灸的基礎上加灸肩井、肩髃、肝俞、腎俞、大腸俞、大巨、隱白、血海、築賓穴,效果更佳。

3.調節情志

神經症是心理情感功能障礙引起的精神和身體的反應。要查明這類疾病的病因和制訂正確的治療方案,對於現代醫學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所用的藥物副作用大,人體易產生耐藥性。

根據筆者的經驗,只要堅持施灸,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進行3個月以上的無極保養灸,在查明病因之前就能治癒的例子有很多。

經典處方:在無極保養灸的基礎上,加灸天柱、心俞、肝俞、腎俞、神門穴,堅持施灸效果會很好。

4.改善排便習慣

通過動物實驗,不斷有學者發表關於“灸對腸管運動有影響的研究結果。雖然尚未清楚其原理,但至少能說明施灸可以改善排便習慣。持續做無極保養灸,經常能見到便祕或泄瀉改善的例子。

對於泄瀉患者,治療時用無極保養灸加樑丘、左樑門、水分穴;對於便祕患者,在無極保養灸的基礎上,加灸肓俞、大腸俞、腎俞穴,效果很好。

5.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維持人體生命的能量來源主要是食物,做無極保養灸後,胃口好了,進食後消化能力提高了,可以順利將養分運送到各臟器,隨之生成人體需要的.各種荷爾蒙和血液,良好的血液是形成良好肌肉的基礎,同時也是形成良好血管的基礎。

良好的血液和血管可以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即使某種衝擊較大而使血壓升高,若血管柔韌性好則不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因此,無極保養灸對預防中風有效。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原理進行治療。不用說預防中風了,就是發生了腦出血,也可以用無極保養灸加腎俞穴持續治療,效果很好。

艾灸養生的注意事項

艾灸是是屬於醫外治物理療法,有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潤澤膚色,散發健康神采的作用。因爲在艾灸時要點燃艾條,所以也有傷到皮膚的危險。爲了達到更好的補益作用,就得了解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2.注意防火

現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3.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裏,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中醫養生知識12

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妙方,立春以後,陽氣開始升發,所以春季養生保健一定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中醫專家提示,從以下四個方面去調養養生。

一、禦寒防風莫忽視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着減衣服。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二、飲食調養是關鍵

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爲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

三、鍛鍊運動很重要

春季養生保健運動鍛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於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祕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爲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恆爲主要。

四、精神調養很有益

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

【春季應該多吃甜味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等】。

少吃寒涼食物

寒涼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特別是生冷的東西如冰淇淋、冷飲等,否則,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帶來一系列不適。

少吃油膩刺激食物

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應轉變爲清溫平淡。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爲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多吃甜

中醫認爲,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 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等。

多喝水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平時多喝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 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

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若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升發,疏散淤滯。

多吃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 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春季應該少吃酸味食物、寒涼食物、油膩刺激性食物等。

少吃酸

春爲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爲,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

少吃油膩刺激食物: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應轉變爲清溫平淡。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爲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中醫養生知識13

養生對於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爲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的話,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很糟糕,所以我們可以多去了解一下養生知識,比如我們可以瞭解一下秋季中醫養生知識。如果我們很好的瞭解到了秋季中醫養生知識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讓自己在秋季的時候健健康康的。

生活當中的秋季中醫養生知識是有很多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瞭解不到什麼。比如我們在秋季的時候,是需要以養肺爲要來進行養生纔可以的。如果要養肺的話,我們不妨吃一些具有清泄肺熱的中藥,比如白茅根,無花果粉,蘆根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潤肺,也就是要潤肺生津,防肺燥傷陰的話,我們可以通過服用沙蔘,玉竹,百合等等中藥來達到養生的目的。或者是給自己服用具有補益肺氣,扶正祛邪等等作用的中藥,比如太子參,黃芪,山藥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幫助我們在秋季的時候可以防胃炎上延。或者在秋季的時候,幫助自己養脾胃,就是通過在秋季保暖,吃那些甘潤的食物,通過適當的運動來防止秋季發胖等等養生知識來幫助自己在秋季養生。

除此之外,因爲秋季的時候,周圍的`環境都是很乾燥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服用一些防秋燥而護肝的食物或者是中藥等等,來起到滋腎、潤肺的作用。不過我們最好是在吃這些有好用的中藥之上,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情,那麼那些治療效果會更加的好。

有了上面的秋季中醫養生知識,我們就可以讓自己過一過健健康康的秋季了。其實除了上面的這些秋季中醫養生知識之外,生活當中還是有很多小知識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找不到秋季中醫養生知識來了解。

中醫養生知識14

保暖:在冬季養生小常識中,保暖是保證健康的關鍵。首先,要講究穿衣,適時增加衣服,注意全身保暖其次,要注意雙腳的保暖,因爲寒從腳底生,外界的寒冷大多從穴位豐富的雙腳侵入人體,保暖好雙腳十分重要。

節慾:冬與腎水相應。腎藏精,爲封藏之本。腎精關係着人的生命中生長、發育及生殖的全過程。腎主骨生髓,通於腦,關係人的大腦功能。冬日養生要順應自然,最重要的是藏,即藏精。對腎精的保藏主要是節慾,減少房事,避免過度的房事。另外,適宜的氣功導引法可以補腎藏精,不妨多多練習。

多曬太陽:冬日裏陽氣內斂,外在的陽氣不旺。多曬太陽是調攝七情、克服不良情緒的自然療法。太陽可以驅散陰霾,沐浴在溫暖的陽光裏,心情自然會明亮起來,不良情緒隨之消除。在冬天裏尋求一種安靜的精神狀態,可以保精怡神。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證明,多曬太陽可以促使鈣質吸收,從而強壯骨質,也是藏精的'不二法門。

早眠晚起:根據冬日要藏的養生要點,起居方面最宜居處密室,溫暖衾服,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早眠晚起,一可以避免多跟外界接觸,從而避免外寒的侵襲二可以保精,這種作息方式,減少了大量的活動,也就減少了大量的消耗,加上飲食調攝,居住、服飾也都保養得法,正好適應冬季要藏的要求。

不宜勤洗澡:陽氣內斂之時,若加湯火所逼,肯定會出大汗。中醫認爲汗爲心之液,屬於人體內的陰液,不能隨意損傷。過多或過度的出汗,容易損傷陰液,不符合冬季藏的養生要點而且陽氣會隨陰液發泄耗散,從而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骨肉疏薄,易於傷動,多感外疾。

中醫養生知識15

1、田怡金銀花采用無公害的種植方式,保證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學肥料,確保無農藥殘留,通過精挑細選的品質,挑選最佳未開的成熟花蕾採用傳統工藝製成,保證每一根都是上品。採用無二次污染的加工和嚴格的QS生產流程,確保品相好看,天然又健康。富含綠原酸,抗菌消炎不上火,被醫藥界稱爲“純天然植物抗生素”。喝了田怡金銀花,消炎去火勝涼茶。

2、金銀花粉經低溫粉碎加工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富含綠原酸和木犀草乾等有效成分,有清熱解毒、性涼解表之功效,能涼血、消炎、祛痘、養顏之作用。有助於改善咽喉炎、口腔炎和牙齦炎等症狀。

3、田怡玫瑰花選用重花瓣玫瑰鮮花爲原料,經低溫加工精製而成,玫瑰花渾身是寶,素有“金花”之稱。以玫瑰花蕾或初開花入藥,具有理氣、解鬱、活血、調經、歸肝、通經等功效,其藥用價值在我國諸多醫藥典籍中均有記載,田怡玫瑰花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保健產品。

正在陸續研發的產品還有:金銀花、綠茶、防流感茶、八寶養生茶、玫瑰紅茶、菊花普洱和金銀花含片等。

江陰山水江南藥用植物園以種植金銀花爲主,多種中藥材爲輔的農業企業,秉着以綠色、環保、自然、健康的理念,發展特色農產品,我們以科學發展、安全生態、誠信至上和高標準、高品質,綠色無公害的理念,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化,延伸產業鏈,結合中醫治未病的文化理念,開展特膳養生,中醫特色療法。

爲達到生物利用度的最大化,我們研發的產品還有:金銀花浴包,足浴包、香包、香袋、藥枕等系列產品;用金銀花和板藍根等其他藥用植物組成的中藥配方餵養的.雞鴨鵝,經天然放養,不吃含添加劑的飼料,既健康又營養,雞鴨鵝肉質鮮美,雞蛋、鴨蛋均爲藥膳蛋,營養成分比一般草雞蛋更爲豐富。目前開發的香包香袋和藥枕均根據中醫的聞香療法制作而成。

香包、香袋和藥枕:

香包療法和藥枕療法均屬中醫“聞香治病”的外治法範疇,可免除患者長期服藥之苦。“聞香療法”即中草藥粉的有效成分通過布包緩慢散發香氣,通過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膚對藥物的吸收,經過肺的氣血交換進入人體內,既可以起到疏通氣血、調節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代謝、聞香治病的作用,又可達到宣肺、疏風、散熱、健體和防止感冒發生的目的。通過中藥聞香療法,嗅其藥物宣散之氣,增強呼吸道的抗病毒作用,真正發揮中藥的氣和味的作用。這種療法既綠色環保健康,又可防病治病,真正達到中醫治未病的目的。目前已開發的香包袋有:防流感中草藥物香包香袋(可懸掛在小孩身上,也可作成人手機掛件、鑰匙掛件、手包掛件、汽車掛件等)、薰衣草香包(可促進睡眠)、玫瑰薄荷香包(可放置衣物、抽屜內)各種防病治病功能性系列的藥枕也在陸續開發中。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