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學的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關於教學的隨筆1

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僅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寫出來與大家探討,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的。記得我小時候在語文課堂上時不時思想就跑別處去了,或睏乏了。但是,如果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其效果卻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學處的心理,這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畢竟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美術的興趣好比學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 、設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人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趕海>這一課,在朗讀第一段及最後一段的歌詞部分時,讓學生改讀爲唱,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插入表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雪兒>這一課的最後兩段的時候,有意識的把"我"對雪兒的呵護,雪兒終於可以展翅飛翔時的樣子等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課後,同學們還不停的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表演來表演去.可見,課堂的內容已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關於教學的隨筆2

《問銀河》是一首散文詩歌,描寫了少年兒童在天氣晴朗的夜晚,仰望銀河所引發的許多絢麗的遐想,反映了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志向。文中語言流暢,童趣性強,琅琅上口,還配有精美的插圖,能幫助學生讀懂課文,進入詩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讀與說結合的學法,讓學生讀出對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再發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師:現在,小朋友的腦子裏一定有很多問題要問銀河,你們能學着小作者的樣子問一問嗎?

生:銀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裏有威風的龍蝦嗎?有兩隻大鉗的螃蟹嗎?

生:銀河呀,在你一望無邊的河面上是不是開滿了美麗的荷花嗎?小蜻蜓在上面玩耍嗎?

師:哎呀,這麼美麗的銀河如果真有這些活潑的小動物的話那一定更加迷人。

生:銀河呀,在你的河底也有潛水艇嗎?

生:銀河呀,在你無邊無際的河面上也有快速行駛的快艇嗎?也有快樂的鳥兒在上空自由地飛呢?

……

師:小朋友都是一位聰明的詩人。看來大家對宇宙充滿了好奇,現在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掌握了科學知識,就去探索宇宙的奧祕,好嗎?

生(齊生):好。

通過讓學生學做一回小詩人,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關於教學的隨筆3

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托爾斯泰以前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巧設懸念誘興趣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在教《緒言》一節時可向學生展示體育科學的發展歷史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宏偉藍圖,介紹體育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禮貌的重大關係,使學生體驗“處處有體育”的真情實感,與此同時巧妙地配合體育訓練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歎------疑問”中感受體育世界的神祕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嚮往學習體育,增強對體育學科的興趣。另外,在每節課的導入時,也能夠聯繫實際設計一些與知識有關,並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現象的問題或者實驗,作爲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爲什麼”,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二、誘導探究激興趣誘導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潛力及創新精神,是體育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務必思考到學生透過多種途徑(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節就應在教師的啓發誘導下,以思維爲主線,視聽並舉,深思結合,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激發探究體育知識的興趣。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討釋疑增興趣學生透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怎樣去做,受到了什麼啓發都會反饋出來,甚至爭論不休。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成功的喜樂。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

總之,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優化體育訓練,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用心開展體育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用心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爲“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潛力。

關於教學的隨筆4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爲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關於教學的隨筆5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教師積極地教,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積極地學,也就是能主動地參與和適應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是學生真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當今,還有一些相當一部分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把語文課堂變成講堂,把知識嚼爛了一口一口地餵給學生,佔據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變成被動的“活機器”,更有基者,過早地向學生呈現結論,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生沒有了思考的餘地,只好生吞活剝地記住結論,無法提高學習能力,哪還有當主人的地位呢?那麼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周玉仁教授說得好:“給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與“要知道葡萄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的道理一樣,要學生學會學習,就要讓他們親自去探索。爲此,教師要爲學生探索知識創造條件,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探討的空間並創設必要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內在動機。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會學、樂、學、善學,成爲學習的主人。

關於教學的隨筆6

《一株紫丁香》很美的課題,很美的詩歌。詩是這樣的:

踮起腳尖兒,

走進安靜的小院,

我們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師窗前。

老師,老師,

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伸進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師——

綠葉在風裏沙沙,

那是我們給您唱歌,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師——

滿樹盛開的花兒,

那是我們的笑臉,

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師,休息吧,

讓花香飄進您的夢裏,

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

文章以兒童的口吻,淺顯的文字,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文章雖然是從兒童的角度寫,但教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爲工作而疲倦,時時把學生掛牽、夜深了,

還在寫教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不知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否體會呢?

上課了,我深情的範讀了課文,讓孩子們說說你的感受。蘭林蕙說:我很感動。我問:爲什麼?蘭林蕙說:老師工作很辛苦,這是老師對我們的愛。我心裏暗暗高興,還有嗎?毛麗雲說:我覺得很感人。老師夜深了還在工作。還有嗎?半晌,沒有孩子回答。我說,剛纔,兩位同學回答的很好。但是,在這篇課文中還有一種美好的情感。現在不能體會,等到課文學好後,你們一定能體會。

接下來,我引導孩子細讀課文。第一節,我用動作表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踮”,爲什麼要踮腳走路感受孩子的細心。第2、3、4節我先請學生自己讀通讀順,然後質疑,理解“做伴”“疲倦”“掛牽”,深入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學生對老師的感恩。第5節,我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會做一個怎樣又香又甜的夢?學生回答“老師的夢裏會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師會夢見自己班的學生個個考100分。老師會夢見學生個個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這是我連忙反問:這些美夢會實現嗎?孩子們大聲回答,會的!蘭林蕙的回答更讓我激動。老師會夢見學生一起送一首歌給她,每個學生會送一束紫丁香給她。這時,我猛然想起教師節,那個甜蜜的早晨,我們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給我,蘭林蕙還送了一束野花。我說,謝謝你,蘭林蕙,真是個有心的孩子。

那麼,就讓林老師成爲課文中這個幸福的老師,那課文中的孩子會是——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孩子們開心的大叫出來。一起來讀課文。於是,在孩子們認真的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動了。

最後,我再問:現在,你們體會到課前老師的提問,這種美好的感情了嗎?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嗎?全班學生都大聲說,不是。小杰激動的說,這是一種美好的師生情,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我們班也是這樣的。我滿意地笑了。

本節課的成功在於我並沒有違背孩子的情感發展曲線,當孩子沒有象預設時

同時體會師生互融的情感時,我不急於一時,等到學完課文後,再次感受,學生回答得很棒。欣賞這句話“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了無痕跡。”雖然不能如此高明,希望能與他貼但近。

關於教學的隨筆7

語文實踐性很強,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小語課文文質兼美,內涵豐富,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覺得結合具體文本精心設計一些學生體驗性活動,讓其參與合作,交流學習,教學效果更好,下面就此略談幾點做法:

一、回憶往事,重新體驗。

小語文本中有不少細節令人動情,比如“淚水”、“掌聲”、“讚歎”,甚至富有哲理的“話語”等等,就此可引導學生對親身經歷的回憶,讓學生重新體驗,與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同樣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和《愛之鏈》“女店主不禁潸然淚下”時,教者可扣緊這兒的“淚水”巧妙地設計:“同學們,你流過淚嗎?先回想一下,再說說你當時流淚的情形,想想爲什麼事流淚,那時你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學生進一步明白了“淚水”有悲歡離合之分,也有酸甜苦辣之分,而文中這兩處的“淚水”卻不同尋常,兩者同樣具有感激之情,不同的是前者悲憤,後者欣慰。再如《鞋匠的兒子》中“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了讚歎的掌聲”,《裝滿昆蟲的衣袋》中“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詹天佑》中“許多到中國來的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以及《輪椅上的霍金》中“心靈震顫之餘,掌聲雷動”,《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等文本,同樣是讓學生重新體驗的優質資源。教者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課堂表演,身臨其境。

小語文本中還有許多鮮活資源,如“對話”、連續的“動作”等等,教者可加工整理改編成劇本或直接使用,而後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並配合適的音樂,學生不僅身臨其境,而且在演出提升了認識和感悟。比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中埃斯內爾和學生爲肖邦送行時的“叮囑”和“送禮”的細節,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道具“銀盃和泥土”,然後組織學生自選角色,組內搭檔,全班交流演出,學生在深情的表演中體驗着依依不捨的濃濃師生情誼和愛國熱情。

又如學習《負荊請罪》時,教者讓每個小組每個組員,有感情地讀通全文,揣摩“廉頗、藺相如、韓勃”三人物的不同個性和心理,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課後排練,課上匯演。學生演出時入情入境,用自己的聲態、體態、神態、動態再現當時“藺相如寬容大度、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國家爲重的大人風度,廉頗狹小的嫉妒心胸、知錯就改的形象,以及門客韓勃疑惑不解、若有所悟的神情”。

再如學習《船長》一文中簡短有力的對話,可讓小組在表演朗讀中體驗“險情危急”,搶險刻不容緩,從而領會飽經風霜的船長:遇難不慌,機智果斷;忠於職守,履行人道,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精神。還可以根據古詩《示兒》和《冬夜讀書示子聿》的文本,改編成小劇本後,讓小組每個學生都演一演,詩人的心思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對於小語課文中的一個微笑,一個姿勢,一聲安慰等文本,都不容忽視,都值得教者借題發揮。

三、走進社會,釋放真情。

課堂是學生語文實踐的小舞臺,社會則是學生實踐的大舞臺。課堂鍛鍊則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階梯,向人間釋放真情的源泉和動力。學完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負荊請罪》《最後的姿勢》《船長》《愛之鏈》後,學生的心靈深受優秀人物的薰陶,懂得了人生最偉大的價值應當“熱愛國家,珍愛生命,關愛他人,同情弱者”。於是組織全班學生討論:“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社區,我們的社會,誰是弱者,誰最需要幫助,我們應當怎樣及時給予無私的幫助?”同學們暢所欲言。接着教者就佈置學生按照各自的方法,可以個人也可以以小組爲單位走進我們所生活的社區,看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你說的那種對象,真心誠意地持續關心下去,你一定會感到無限快樂。讓我們把愛灑向人間,讓真情盛放社會,學生在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中,自然會達到很高的精神世界。

其實,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大到每篇文章,小到每個標點符號,都值得我們每一位國文老師反覆研讀、仔細推敲,這都是生成“體驗活動”的上好資源。

關於教學的隨筆8

臺灣作家黃武雄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父親的腳後跟”,講的是在他小時候,父親常帶着他進城,每次都是緊盯着父親的“腳後跟”,纔不會迷路。有一回,過橋的時候,父親可能急着趕路,沒有等他,於是,雖然已經走了二、三十趟的路,他竟然一點也不認識,只能待在原地,哭着等家裏人來接,直到午夜。

上週幼兒園進行六一團體操彩排,發現有很多班級都是老師在一邊指揮,便提醒老師們,如果表演當天是孩子單獨表演,那麼平時練習時就要學着放手。可是,今天下午再次彩排時,發現仍有不少班級老師在前面充當指揮。有些班級的孩子其實已經能自己表演,可是老師仍不放心,必須自己在前面領着,心裏才安逸。有些班級的孩子卻是真的不能離了老師,他們不懂得聽音樂,不懂得記動作,只是看着前面指揮的老師,一旦老師停止了指揮,孩子便不知所措。這些孩子和當年看着父親“腳後跟”進城的黃武雄先生一樣,老師從不教他們認路,也從不告訴他們有什麼竅門可以很快地找到回家的路,只是一遍一遍地讓孩子充當機器人,機械地模仿,重複,無數遍之後,一旦老師不在,他們仍然變成一無所知。

就像我們老師做晨操一樣,每天舒舒老師在前面領時,我們只是跟着做,有一回,舒舒老師沒來,我們便開始回憶動作,這以後也就慢慢地記住了動作。

當我們領孩子上路時,要告訴孩子們去哪裏?沿途有哪些標記可以幫助我們記住回家的路?在教孩子練習團體操時,如果能告訴孩子我們的團體操分哪幾部分,每一部分的音樂和動作有什麼特點,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提示幫助他們進行記憶。比如,某班在排練團體操時,把每個動作編成有趣的提示,左右搖擺就說是“小鴨子”,雙手並掌在胸前,就說是“照鏡子”,這樣,把每個動作都形象地冠以名稱,孩子們記憶起來就變得容易多了。

在團體操表演時,音樂的熟悉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用節奏圖譜幫助幼兒瞭解樂曲的結構,並分段欣賞,這樣,孩子們在音樂變化時,就會自覺地進行動作轉換,不用老師一次又一次吹哨子、喊口令了。

對於一些節奏不明顯的音樂,或是不容易整齊的音樂,可以在團體操中增加 口號 ,讓孩子們發出聲音,這樣,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帶動其他孩子,達到動作整齊的目的。

總之,我們要教給孩子方法,而不是追求簡單的動作模仿,要讓孩子一個人也能認出回家的路,不要只記得老師的“腳後跟”。

關於教學的隨筆9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投入狀態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無論你設計教學再精心(原則上不現實的,常態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完美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有許多的問題。準備再全面,只要學生主體性學習不動起來,你的教學就是空。分析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元的。早期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對學語文沒有正確的認識,便沒有對語文學習正確的態度。

其實語文學習是富有魅力的。無關的幾個字、詞組合到一起去,就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展現多彩的畫面、演繹精彩的故事。從一年級起作爲每個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此爲目標。善於挖掘教材中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重點,以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爲保障,積極引導學生品讀精彩語言(包括字詞句段),滲透文化教育、品德修養教育以及能力方法訓練。注重實施賞識教育,從點滴處學習閃光處入手,放大學生語文學習細微的優秀做法,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看似枯燥的讀書生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功利的教學成績思考,更多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爲根本。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多一些學生學習體驗機會,多爲學生提供與課文對話交流的空間,少一些機械式分析講解,少一些嚴格按照教案教學的刻板,讓學生更多經歷語言學習的過程,體驗語言實踐的快樂所帶來自身成長的快樂。

總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願望,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真正徜徉於書海,沉醉於語言,此謂語文教學之大幸也,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肩上神聖的歷史使命。

關於教學的隨筆10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鑑於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爲主的作品稱之爲“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爲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於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4)可以藉助板書、板畫或示範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爲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瞭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爲: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局部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並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3)爲節省時間,有些示範可以在課前先製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爲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初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爲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啓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啓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啓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爲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爲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初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爲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啓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啓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啓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爲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啓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後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3)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五)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繫並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蹟、建築物體、自然風景、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

關於教學的隨筆11

在我接觸教學之前,我對教學觀念的定位是,只要老師在上課時把備好的教案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就算完成任務了。記得我那時候上小學時,老師都是到點上課,到點放學,就像是課程只是老師的任務,完成就好。但這並不意味他能夠把備課的內容傳授給我們,讓我們掌握。

直到一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想法。上大學一年級期間,我兩個學期都去幼兒園當體育老師的助理,那時候我受益良多,幼兒園的老師能夠把學生像對待自己兒子那樣,用愛去教育他們,用愛去感化他們。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天性都很頑皮,但那時我看到的是,面對老師的上課他們都是服服帖帖的,我也因此特意去請教過幼兒教師其中的原由,老師只給了我一句話:用愛教學。

如果有人問我愛是什麼,我答不上來,有時候愛是虛擬的,沒有具體的事物能夠表明,但是我們卻能感受的到。

經過這幾天的支教,我知道就算再頑皮的孩子,如果能用愛去感化他們,他們也會變得很乖很聽話。我是上武術課的,他們剛開始都不接受武術課,因爲之前他們上過武術課了,武術對他們已經不新鮮了。但經過我的開導和感化他們大多數還是接受了武術,並且學的很認真。所以說,用愛教學是教師的必備基礎,也是必備技能。

用愛教學,我們刻不容緩!

關於教學的隨筆12

從事美術教學也有一段時間了,開始我按照舊教材進行授課,所上的課學生也都喜歡,課堂進行的也較爲順利。不過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可自從進行課改後,美術課進行模塊教學,教材內容涉及面非常的廣泛,這爲我們教師留有極大的空間卻也無形中增加了難度。以美育促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同時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我積極投入新課改之中,也上了一些受同學歡迎的內容。在上新教材時,我發現有的模塊學生特別喜歡,可是有模塊學生就不那麼感興趣了。特別是學校進行新的課改實施小組教學後,學生面對面,四個人一組這種現象更爲明顯。在美術課堂中,總是有點說不出的感覺,課堂上學生也不是非常積極主動的學習,參與過程中學生也缺乏相應的靈活性,思維不是很活躍,課堂反而有點沉悶,不能夠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是我很是鬧心的地方,別的科目都轟轟烈烈進行課改而成果顯著,而自己的美術課毫無起色。總覺得自己辛苦的備課和上課沒能得學生的喜愛和重視而悶悶不樂。我心想一定要找一個好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不能拖學校改革的後腿。恰好準備進行設計應用這一教學模塊。我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現狀,上好這一模塊的每一堂課。

怎樣選好教學內容,這是我首先要解決好的關鍵問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在課堂上徵詢了學生的意見。讓同學們寫出了對這一教學模塊中希望學習的內容和想法。整理後,大概歸納出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能夠有新意,讓學生上課有興趣、有動力,願意去學;二、課堂綜合性要強,不要侷限於美術方面,可嘗試加入其他元素、知識,讓課堂變得有趣味性;三、課堂準備的材料最好是少花錢或者不要花錢;四、符合小組學習的要求,能夠讓學生共同協作,集體完成。學生提出的建議還真讓我有點爲難,看是簡單的四大方面,其實要求不低!但是我想,這是以往上這一類課程失敗的原因所在。要是從學生角度考慮,想想能夠在緊張而繁忙的文化課中,解放出來,得到片刻的放鬆,又有所收穫,這何嘗不是現在學生希望得到的。因此,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上好這節課。雖然,據計劃上這一模塊的內容還有半月有餘!可是我想,做好充分的準備,必定能有所改觀吧。我有這個信心,希望能夠獲得成功。

那幾天裏,我就如何進行選題,可謂是煞費苦心。提出了很多方案,但也都一一否定,比如剪紙、泥塑、彩繪、陶藝等等,這些有的也是我往年我選過或者上過的,可是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當然,和學生提出的建議不無關係。真要符合他們的要求,不花錢,有綜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還真讓我犯難。真想就此放棄,選一個好上的教學內容,比如繪畫,以及美術書法。可是當我想起自己在課堂上徵詢學生意見時學生喜悅的心情和眼睛中流露興奮的神色時,我動搖了,還是再試試吧!要超越自己,不走以前的老路,不能因爲有困難而躲避!想想頭段時間學習的人民的好教師張莉莉,不畏困難、不怕犧牲,全力以赴爲學生,我能因爲這點困難而退縮嗎?不!我告誡自己。我也相信,一定有好的解決方案!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正巧!那天晚上在家看了央視的一道科普欄目——《原來如此》。在人們習以爲常、熟視無睹的生活中,發現問題,通過質疑、假設、實驗、求證,給予科學的探究。我突然靈光一現,我爲何不借鑑這一方式,引入我的美術工藝課堂呢?有了大的方向,我將考慮着怎樣進行更細緻的內容設定,更適合這種教學模塊。能讓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有所收穫。一次,在洗碗時,看到水上漂浮的油花,變化出不同的形態,甚是好看。不禁想起小時候玩的肥皂泡上變化的色彩,還有喜歡看到水中油花。嗯?有了,記得大學課本上有過一副吸附的圖片,可是我一直沒有嘗試過,我何不在這一內容上多下功夫呢?

手邊沒有相關資料,我上網查詢,這方面也只是隻言片語,也沒得多少參考價值。看來得自己動手嘗試,要不怎麼給學生上課呢。說幹就幹,我忙接了一盆水,滴幾滴墨汁看看效果,可是墨汁並不是我期待的那樣飄在水面,而是直接下沉。試驗幾次,也不得要領。想起小時玩的一個讓硬幣飄在水上的遊戲,要想成功,必須要讓水靜止,而且硬幣上面必須不能沾水。由此也想起一幅幅畫面,唯美而又詩意:河塘浮蓮、鵝浮綠水、小船盪漾、還有在水面上快捷而輕盈遊動的水黽。這些動靜結合的畫面給我很大的啓發,水錶面的浮力和張力應該是解決這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這一問題,我又進行了多次不同的嘗試,最終有了直觀的感受,圓形器皿最好。這也爲我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了解決的方案。接下來我嘗試了不同的物質混合,如白糖、食鹽、洗潔精、甘油等進行嘗試,尋求最好的方法,以便在課堂上達到最好的效果。看着水面上墨跡形成的不同造型,它們往往自然流暢、渾然天成。有奇石怪木之意味,具巧奪天工之神奇。每一變化,總有新意,也讓人浮想聯翩,從而又有新的發現,這種水墨真可謂藝術與珍玩的巧妙結合!以此爲教學內容,鍛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在合適不過了。當然了,要成爲設計工藝課程,還得在設計上下功夫,這種只停留在水中的藝術肯定是不行的,要想法用紙等物吸而附之在紙面進行設計才行。我在家裏找了不同類型的紙進行一一試驗,最後得出了結論:紙質較厚且吸水性強的效果最佳。比如,速寫紙,水彩紙,宣紙等,而較薄吸水不好的紙形往往不清晰,模模糊糊。我想課堂學生們一定能夠找到他們最爲合適的紙張,要讓他們進行自己的嘗試,尋求最好的材質。在體驗中尋求最終的結果,我想,這種方法也是可行的。最後就是進行構思,二次創作以及裁剪,也就是再次的設計。當然這相對來說,綜合能力以及美學修對學生還是有比較高的要求的。不過這也正是課堂的點睛之處,讓學生髮揮想像,從而激發學生的濃厚的興趣。當然對於其中的一些操作技巧,還有一些相關的構圖美學方面的知識,也是這節課探討的知識點,只是在體驗中感知,而不是一種枯燥的說教。有了這些大的構思和框架,再加之我親身嘗試和探討。我相信,這堂課能上好,也必然上好!雖然可圈可點的地方較多,但是它能夠促使學生有學習的動機,求知的慾望,和不斷嘗試的動力,我想這也夠了。當然,我也希望能達到《美術課程標準》中的基本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我想,這些還得只課堂後驗證。

“水墨吸附”這一教學的實施具體分爲四個階段:一是材料準備、範畫欣賞階段;二是放墨成型、造型練習階段;三是把握時機,讀圖定型階段;四是適度造型、展示作業階段。

在教學中進行分組合作小組教學形式,運用用啓發式教學爲主,大的方面爲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答工,得出結論。

(一)材料準備、範畫欣賞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分爲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準備工具,要求學生明確本節課所學技法所用的工具及材料,並且對多種材料要進行分類。具體說來,主要工具分爲墨汁、水、紙等。輔助工具主要有毛筆、滴管、細吹管、扇子、等。第二步展示課前所制範畫,從畫面特徵上引導學生,使學生對這種暢快淋漓、流暢自然的形象所感染,急切想了解其製作技法,以及這些工具的用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學生的激情被允分的調動起來,課堂順利進入第二階段。

(二)放墨造型、嘗試練習段段

“放墨成形”階段是“水墨吸附”的核心階段,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本環節教學中,針對學生特徵及興趣愛好,對教學方法給予充分的考慮。通過設疑、嘗試、歸納等。使學生掌握本節教學學習重點以及水墨吸附技法和操作的要點。首先要使墨汁浮於水面,這是後面操作的關鍵。分爲兩個步驟:

針對墨汁於水中擴散或下沉兩種現象給以演示,引導學生行嘗試,要求學生從改變水的表面性能給以解決。經過啓發,學生多次嘗試瞭解了墨汁浮於水面是因水的表面張力的緣故,而牽引力受容器材質及形狀影響。就這一問題,不同小組得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案。有的學生爲讓水面張力增大,用廢舊的報紙對水面接觸而實現。有的則從墨汁性能方面做文章,嘗試用碳素墨水,繪畫墨水以及中性筆的筆水,也有了收穫。有的同學認爲必須保證水的靜態……在這裏我不僅爲學生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感到驚歎。通過認識的昇華,學生們迅速掌握了滴墨的技巧,他們驚奇於墨汁滴於水面所形成的圓暈。一些急不可待的學生已經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對墨跡進行牽引變形。

我抓住時機,進行必要的指點並要求學生用合適的工具進行造型。學生們大膽嘗試各種技法並且充分享受墨跡在水面流動所形成的各種美麗紋樣的樂趣,在這期間,我看到有些學生除了用準備好的工具以外,還即興用自己的髮卡,指甲進行製作。他們有的破墨在滴在破的方法,從而形成年輪般的圓環;有的屏氣凝神,用筆尖牽引;還有的用書本,手不斷的扇動;性急的男生乾脆搖桌子來晃動圖形,引得同組同學的責備。我認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巡查中,也看到一些學生由於心浮氣燥氣燥屢次失敗,但是不斷的去嘗試,毫不氣餒。更看到好多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用身邊能有的的物質進行嘗試,比如洗潔精,眼藥水、牛奶。我心裏不禁啞然學生的求知慾還真高呀!不過想想自己以前的嘗試,也是,面對感興趣的事物,一定要探尋最終的結果,現在網絡上的好多遊戲不也是這樣嗎,他們抓住了人們的普遍心理。我也是,我在想最起碼這堂課是這樣。這時候我聽到一片驚呼聲,尋聲而去,看到四個腦袋正頂在一起,邊做邊嘆息着。原來他們用酒精進行嘗試,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見他們輕輕的滴墨汁到水上,墨汁迅速擴散而成橢圓形,然後,會慢慢縮小,此時用筆帽沾一些酒精,輕輕地接觸到墨暈面的中心,由於受酒精的推力,墨暈如爆炸般的向外擴散,又迅速的回縮,形成各異的圖案,像花朵,像煙火,像開屏的孔雀……我爲學生的這一發現而感到高興,說實話,在這之前,我也進行了多種物質的試驗,但沒有進行酒的試驗。看來在準備的在充分也有疏忽的時候,這時候我才真正理解什麼是學無止境了,探索是無窮盡的,這也給我了一個啓發;這以後備課之中,要儘可能的細心,要周到而不能大而化之,更不可草草了事、模棱兩可。我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知識。我在想,這種情景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是不可能遇到的。那時的我是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主導者,大多數時候是我在講,學生在聽。像現在這種互動的學習,是從未用過的了。在巡查指導中,適時鼓勵學生和肯定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進一步發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探索慾望。使學生爭取成功,要求學生允分發揮個性。膽大心細的捉墨跡的瞬間造型。教學在不斷的互動中順利進,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創造過程的樂趣。課堂教學氣氛推向了高潮,興奮、喜悅、驚歎、鼓勵在學生中傳遞。課堂成了美麗圖案的世界,世界墨跡流淌的海洋。我由衷的高興,這不就是我要的課堂效果嗎?

(三)把握時機,讀圖定型階

讀圖定型階是本節課程的第三階段,也是學生如何用以前所學知識,從變化各異機理中尋求美感,進行定格的過程。主要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觀察,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把握吸吸附畫面的墨色變化。線條的剛柔點線面構成等要素。尋求最美的瞬間將流動的藝術凝固於紙上,形成紙面藝術。這是這一課程的關鍵,選取圖案的好壞,直接影響着下一步的裁剪構圖和二次創作,顯得格外重要。這一過程中,我提出:準,狠,穩,輕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嘗試不同紙特性,在此過程中,他們積極的運用不同紙張進行嘗試。並且在討論中得到了正如我所料的結論:吸水性較好的紙,大多成功,而較薄,吸水性差的紙更易於失敗。在技巧上,要求抓住機會,尋求自己感興趣,喜歡的圖案進行吸附。在在這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生審美不同對美的把握有多麼不同,有的學生不能很好把握需要的最美的瞬間,從而失去最好的機會;而也有的這太過於心急,往往敗得一塌糊塗;當然也有小心謹慎一舉成功的。這也給我了一個啓示,面對事情要膽大而心細,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拖泥帶水,學生不也是很好的例子嗎?在教學中,對於心急的我則要求放慢,對於猶豫不定的則鼓勵適時出擊。另外,我要求學生積極和本組同學討論法,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取視覺信息,並且攝入大腦進行重組。尋求最美瞬間。同時還讓他們感受怎樣的情景下才是最美的,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的感受力。

(四)適度造型、裁剪、展示作業階段

“適度造型”是水黑吸附的最後一道程序。由於水墨吸附足偶然成形,有的形象並非在人們的預料之中。我們可以適當處理,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藝術加工,可是這抽象痕跡形化。其更具欣賞性、趣味性、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要思維敏捷,頭腦冷靜。因爲對形象處理不好則會“畫蛇添足”,破壞整個吸附畫面的效果。首先,啓發學生求墨跡造型的閃光點。要求學生拋開固有觀念。充分發揮吸墨成型的獨特性,以紙面形象爲學向,引導學生進行誇張省略做出最佳的裁剪構圖。其次,要充分考慮其畫面風格,選擇合適的方法行添加,使其渾然一體。比如對於有的畫面要求學生用毛筆沾淡墨進行勾勒;有的則直接用較濃的墨滴成以增加隨意性。最後,還要使學生明白後期製作要少而精,起到點睛作用,且不可過分強求,而使吸附失去趣味。通過對學生的講授及點撥,他們大都能夠積極實踐,大膽創造。如有的學生談出自己對吸附畫面點線面變化分佈的看法,則可以使其從構成角度進行考慮,剪裁注意對比與均衡的炎感有的同學對整個圖案的氣勢較爲在意,則可引導從水、雲等自然現象進行想象。有的則以自由型爲主,動物造型花卉形狀方面給以審視通過這種引導大部分學生能夠從自己的作品中找到較爲理想的形象,從而使審美意識得到提高。使學生改變思維模式。從平常所見到的具象---抽象,轉爲抽象——具象。這種逆向思維對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意義深遠。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爲他們的作業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還有的學生爲其製作了精美的畫邊。配以美妙的詩文。學生們創作激情高漲,妙趣橫生、富有意味的吸附畫面不斷出現。隨後,他們進行了作業講評,學生們互相評議,欣賞自己創造的精美的畫面,喜悅之情於言表。我在想,這節課不管學生學的什麼,最起碼他們這狂熱的學習激情和這種勇於探索的求知慾望,已經深深地感染和打動了我。這節課,雖然依然有很多可點可圈之處,不是非常的成熟,但是卻讓我記憶深刻!

課雖然結束,但學生們的興趣未減,他們積極探索、不斷實踐,又提出了紙遮法、塗蠟法等技法。製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吸附圖案設計作品。這些作品已經初步的體現出學生的審美情趣,有了一定的思想。我有時也在想,其實知識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可能學完的,老師更是如此。就像吸附水墨這堂課,其意義並非使學生掌握吸附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一種思維習慣及學習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也正因爲這樣,在後面的課程設計中,我選了更多學生樂於接受的課程,如植物、糧食顆粒粘貼畫、紙藝等綜合性設計課程。也有着不錯的效果。當然,我也在享受着這種新的挑戰並快樂着。正如古人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無止境,奮鬥不已。我想,對於上課,也是如此。

關於教學的隨筆13

怎樣使學生更有效的改正錯誤呢,我想用糾錯本最好,我把所有的錯題都工整地抄到了本子上,漸漸的,錯題就集了滿滿一大本。

別嫌這樣的每天積累很煩,但真做了,好處可不少啊。把自己做錯過的題一題題抄在本子上,平時多看看,以後再遇到相似的類型,思考起來的速度就會快很多,效率也會很高的。而因爲積累的題目多了,各種題型都被包括在其中,複習時或者要找題目做練習,就不必再翻其他練習捲了,直接翻翻糾錯本就行了。如果碰到像社政那樣的開卷考,那就更好了,考試時難免會犯糊塗,有了這糾錯本,翻看起來就更方便快捷,還可以剩下時間來多檢查幾遍呢。

雖然這糾錯本好處不少,可你也別覺得做這糾錯本很容易,其實,這糾錯本也講究方法技巧呢。首先,要把糾錯本上的題目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當然,糾錯本也並非都記自己的錯題,也可以把那些容易錯,自己僥倖做對了或者沒有弄懂的題目記下來,當然如果你對這道題很有信心了,那也大可不必浪費時間抄上去了,只要多去鞏固就可以了。而反之,那些你錯了的題目,你是懂的,只是因爲粗心或者一時疏忽而做錯,也不用抄上去了,只要在做題時更加認真仔細就行了。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抄錯題目,不然可就功虧一簣了。知道糾錯本的不易了吧?

不過,也別把糾錯本當成累贅,想的太複雜,每天利用空餘時間把錯題記下來,效果可真的不錯呢。真正做了,也花不了你多少時間,而且又順帶複習了一遍,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爲什麼不試試呢?今天你花功夫做了,說不定明天就有收穫了哦!

關於教學的隨筆1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多次的聽推門課、示範課、研討課,給我的感受很深。作爲一名主抓教學的領導,我們在落實課標精神的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似乎不是很受重視。其實不僅在低年級,而且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都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說,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 。

現在多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幾何圖形的解題能力,這是對的,無可非議的。但是用什麼手段來實現教學要求呢?不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教師講得過多,越到高年級,學生說話的機會越少,到了畢業班,只能是教師“滿堂灌”了。課堂裏,教師講,學生聽,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 動”變成了“單相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同時,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在課堂裏做練習,放學後有時還得參加“基礎班”、“補課班”或“智力班”等,無非也是完成各種練習。畢業班可能還要加碼,參加課外的“提高班”,回家還要完成大量作業,象這種不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卻“堤內損失,堤外補”,練習題不加選擇,進行“題海戰術”,學生對數學課只能 望而生畏!

這種現象一定要改變,從學校內部來說,一定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認爲數學課的教學方法也要改革,除了採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學及實驗動手等手段外,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說 的訓練,通過說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氣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說話 訓練好處很多,主要歸納爲以下兩點: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確規定,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 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 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學習。

在小學階段,由於年齡特點,學生學習數學概念 、性質、法則是個難點。在平時測驗、考試中錯誤率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電教演示或實際事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概念、性質、法則含義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多講,理解其意。我們要防止死記硬背,但並不是說不記不背,對有些概念、公式,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學以至用。又通過設計的各種練習,學生便會切實掌握這部分基礎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加強說的訓練,這對學生的思維培養的作用是很大的。

關於教學的隨筆15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思考更多的就是如何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所學知識,但是我們深知學生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我在五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把打好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初步交際能力作爲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大量形式多樣的合作學習,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滿足學生個體內部的需要。我在英語教學中着重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開展合作學習。

一、課堂中合作學習,各盡其材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基礎差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就顯得消沉,於是爲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採用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分角色朗讀、相互討論,這樣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能力較長時間地處於高漲、積極的狀態之中。同時,在四人小組活動中,學生間互相幫助,學習主動靈活,基礎好的帶基礎差的一同進步,基礎差的學生也有更多大膽練習的機會。在學習對話和故事時,個別小組竟派出了基礎薄弱的同學進行表演,而他們的表演也博得同學們的讚許。而且很多小組能充分體現集體智慧的力量,能聯繫自己已有的語言知識,把原來的對話進行創造性地加工,使對話內容豐富多彩。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優越性。

二、課後合作複習,共同進步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得知,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爲了使用,僅僅一節課四十分鐘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學生能及時消化當天所學的新內容,就要讓學生在課後及時複習操練。從一年級開始,我成立了一對一的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學習差的同學,經過四年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英語積極主動,易於合作,學生的聽說能力大大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合作意識也大大增強了。

因此,我認爲合作學習不僅能滿足全體學生學習的個體內部的需要,而且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