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又到了每年可以放假的節日---端午佳節。一提到端午節,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很多的詞語,屈原、放假、糉子、踏青、龍舟等等。下面分享糉子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

糉子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1

吃糉子的由來

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節日的傳統,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早在西晉時期中的《風土記》就記載着“仲夏端五,方伯協極。

享用角黍,龜鱗順德。”,這句話中的角黍就是糉子的意思,方伯是地方長官的泛稱,鬼鱗是龜殼上的文字、代指祭祀文字,意思就是說在端午節時候,地方長官要帶着大家吃糉子,以祭祀祖先和神靈。所以端午節吃糉子的最早原因就是祭祀神靈和祖先。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

吃糉子也寓意着祛災

在端午節吃糉子在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因爲民間習俗,同時也是因爲其吉祥的寓意。通常端午節吃糉子寓意着祈福、求子、祛災等等。糉子的諧音是中,寓意着功名得中,是事業有成的祝願,所以有着祈福的寓意;其中糉子中有一種叫做九子糉,人們相互贈送九子糉就是爲了求子;最後糉子本身就有着祭祀神明、驅邪祛災的意思。

糉子種類多

在端午節吃糉子成爲了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由於地域的差異,吃糉子的口味也不同。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糉子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2

祭奠屈原

關於屈原的傳說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爲大家稱讚的。

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政治家。但當時中華大地上戰亂紛爭,屈原曾向楚懷王進諫,但沒有被楚凡楚懷王接納,反而被楚懷王流放到了汨羅江一帶。

後來在秦國的殺神白起攻破楚國的都城後,楚國滅亡,得知這一消息的屈原傷心欲絕,抱着一塊石頭投入汨羅江,而屈原死的那天正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屈原的愛國精神被楚國的百姓所敬佩,大家紛紛拿着食物投到江中,想讓魚兒吃飽之後就不會破壞屈原大夫的屍體,也有一位老伯伯拿來了一罈雄黃酒,想迷暈汨羅江中的`魚蝦。

到後來這種習俗就流傳了下來,每到農曆五月初五,大家紛紛拿起食物投入到汨羅江中,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就變成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 第2張

祭奠伍子胥

伍子胥是比屈原還要早200年的吳國大夫,當時吳國剛剛打敗勾踐,勾踐正在吳國臥薪嚐膽,而吳國的大王出差被勾踐的表象所疑惑,並沒有看出他真正的意圖,也就放過了越國。伍子胥識破勾踐的計謀後,曾經勸阻夫纔要殺掉勾踐,徹底滅亡越國,但出差並不聽勸阻,他不相信勾踐會有這樣的能力。

後來夫差着急入主中原,所以派兵攻打齊國,將整個越國的軍隊都帶了出去。伍子胥再次含淚勸誡,希望夫差能暫時放棄進攻齊國的計劃,而是先滅掉勾踐的越國。

夫差再次不聽勸阻,着急進攻齊國,後來夫差更是聽信小人讒言,誤會伍子胥聯合齊國想要滅掉吳國,於是下令送上一把寶劍,讓伍子胥自殺。

伍子胥收到夫差送來的寶劍,悲憤難忍,囑咐下人在他死後將他的眼睛掛在東門之上,他要看着越國的軍隊滅掉吳國。夫差聽到這個言論後,勃然大怒,令人將伍子胥的屍體投入到河中,而這一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

九年後,吳國被越國的軍隊攻破,吳國滅亡。這時人們纔想起當時伍子胥的話,纔想到伍子胥當時的深謀遠慮,也才領略到伍子胥身上的愛國精神。於是人們紛紛來到伍子胥被投屍投入的河中,扔下食物來表達對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也被人們稱爲濤神。

祛邪避疫

還有一種傳說是關於祛邪避疫。據說早在伍子胥之前,人們就已經有了過端午節的習俗。古人在五月採摘蘭草盛行,認爲用蘭草的湯沐浴可以解除毒,也有一種習俗是在五月初五掛菖蒲和艾葉,喝雄黃酒來驅鬼。

糉子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3

端午節習俗

1、糉子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飲食文化盛行的大國,各個節日有都有相對應的食物,而糉子就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糉子有鹹甜之分,鹹糉子會在江米中加入臘肉、蛋黃,而甜糉子則會加入蜜棗、葡萄乾、

但不論是哪種口味,大體上來說,鹹口味的糉子在南方比較盛行,而甜口味的糉子則在北方比較盛行。

2、掛五彩繩

最開始五彩繩就是用不同顏色的繩繫到手腕上,來祈求身體健康,去除疾病。到了現在,五彩繩已經變得不單單是五個顏色,也增加了其他鮮豔的顏色編織而成,也會在繩子上面掛上福袋或者平安結、小珠子等其他的掛飾。

糉子有關的風俗中的寓意的看法屈原 第3張

3、賽龍舟、踏青

每到端午節,人們會早早的起牀去踏青,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山上草木茂盛,百花齊放的季節,採下幾棵艾蒿掛在門外。踏青之後的早飯大多是糉子或者茶葉蛋。

而享用過一頓簡單卻又意義非凡的早飯後,大家會來到河邊來觀看賽龍舟,隨着圍觀羣衆們陣陣的喊聲、加油聲,端午節的喜慶氣氛瞬間被點燃。

端午節不同的習俗下的寓意

不同的習俗代表着我國古代先人的不同願望,以及不同內涵。掛菖蒲、喝雄黃酒人們更多的是希望祈求福壽延綿,祈求身體健康,去除邪祟;

而燒紙錢、賽龍舟、祭奠屈原,則是爲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及農業上的豐收;

掛香囊、吃糉子則是現代的人們對端午節的詮釋。每到端午佳節,家人老人們會包好糉子等待兒女吃團圓飯,父母則會將自己的小兒女盛裝打扮並掛上五彩繩,這種行爲更多的代表的是在繁忙的社會裏,家人對於團員的期盼。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