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

來源:星女圈    閱讀: 6.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社會意識的提升,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成爲家長關注的焦點,那麼你知道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嗎,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1

一、想象力豐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像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

二、容易受父母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爲極端的愛,這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髮展有着不良影響。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

學齡前兒童學習特點:

1、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爲其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使孩子們通過直接體驗和遊戲的形式進行學習,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2、又如,根據學齡前兒童情感不穩定的特點,家長和幼兒教師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堅定的態度,引導兒童進行大量的社會學習和實踐。

3、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變化是飛速的,並且是有規律的。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運用適當的方法,爲孩子的發展作好相應的準備。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2

父母應知道,兒童的認識能力具有哪些特點:

1、從感覺和知覺來看,三、四歲的兒童還不能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觀察,他們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歡觀察具。體的、突出的、鮮明的東西。只有到了五、六歲的時候,才逐漸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預定的任務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進行感知和觀察活動。

2、學前兒童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有人曾經作過這樣的實驗:帶小班和大班的幼兒到動物園去觀察“狼和狐狸”。老師先向幼兒提出了觀察任務,要他們注意狼和狐狸在外形上有那些區別。剛到動物園的時候,由於周圍有許多吸引孩子興趣的動物,許多孩子立刻把注意集中到喜歡嘻戲的猴子身上,無意中忘掉了觀察“狼和狐狸”的任務。雖經老師重複提出要求,小班兒童仍不理會,不願離開猴籠,大班兒童在老師的引導下,比較能夠控制自己,有意地把注意轉移到觀察“狼和狐狸”身上,繼續執行原定的觀察任務。

3、學前兒童的記憶帶有很大的直觀形象性和無意性。凡是與兒童生活有直接聯繫的、印象鮮明、能引起兒童興趣的具體事物,他們就容易記住。如兒童過生日,過“六·一”節等。單純以記憶作爲一種專門的有目的的活動,他們就感到有困難,特別是小班兒童的困難更大。例如,要小班兒童複述《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多數兒童都感到記不住,講不出來。這是因爲老師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兒童不能有意地集中聽,有的在玩手巾,有的在牽衣角或是看別的東西。心理學研究說明,凡是要記住什麼事情,必需先要注意那個事情。記憶是永遠離不開注意的。小班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隨意集中,當然就記不住所聽的故事。中班和大班的兒童情況就不同了。他們能逐步地做到有意地記。例如老師在講“披着羊皮的狼”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就聽得很認真,基本上能夠把故事的內容和情節複述出來。學前兒童的機械記憶比較強,而意義記憶則比較差。例如,三、四歲的兒童能背誦毛主席詩詞五、六首,五、六歲的兒童能背誦唐詩十多首。儘管他們對這些詩詞的內容和意義還不理解,但是,只要通過多次練習就能記得住。如要他講出這些詩詞的內容和意義那就感到困難了。

4、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是:無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佔主要地位,創造想象正在發展。學前兒童的無意想象表現在主題多變化。例如小班兒童在繪畫時,一會兒畫一個人,一會兒又畫一匹馬,在小馬上偶爾加上一些陰影線條,就可能變成蝴蝶了。小班兒童的想象有時與現實分不清,如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時,扮演“貓”的小朋友常常把扮演“老鼠”的小朋友的手咬出血了。這個階段兒童的想象還具有特殊的誇大性。他們喜歡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和情節。例如一個幼兒畫一頭奶牛,他把牛的奶頭畫得比牛頭還要大。這時幼兒的想象並不指向於一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過程本身爲滿足。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想象的,有意性才逐漸增加,並能服從一定的目的.。例如大班兒童玩“開汽車”的遊戲時,他們的想象是圍繞主題進行的。先是用凳子、椅子等搭成“汽車”,駕駛室在前頭,車廂在後頭,然後分配角色,有的當司機,有的當售票員,有的當乘客等等,這些想象都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 第2張

學前兒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創造想象纔開始發展。小班兒童的再造想象基本上是模仿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動作,如切菜、做飯等。大班兒童想象的創造性有了顯著的增加,他們能把過去接觸過的事物在大腦裏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來,例如在複述童話故事的時候,不是一句一句地重複,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想象來補充和豐富故事的某些情節。

5、學前兒童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性。具體形象是對擺在他們面前的,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的具體事物才能進行思維。例如在遊戲中玩玩具時,做作業觀察圖片時,他們才能進行思維。幼兒初期這個特點體現得更爲明顯。隨着兒童知識範圍的擴大,經驗的增多,語言的發展,中、大班兒童也能進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夠掌握一些實物的概念和數的概念,並能用概念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推理。例如說:“黃昏是天快黑了,傍晚也是天快黑了,所以黃昏也就是傍晚”。這是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

兒童初步邏輯思維的一個突出表現是他們喜歡提問題。四五歲的兒童特別好問“爲什麼樹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太陽爲什麼發光發熱”、“星星怎麼晚上纔看得見”、“河裏的水爲什麼不停地流”等等,真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兒童能提出這些問題,是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發生了認識的興趣,是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具體表現。正確地回答兒童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

6、學前兒童語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首先是口頭語言有了蓬蓬勃勃的發展。兒童是從語言的實際運用中,從語言的習慣上逐漸學會掌握一定的語法結構的。三歲左右的兒童能使用簡單句與周圍的人進行交談。四歲的兒童除使用簡單句以外,還可使用複合句。五、六歲的兒童不僅使用複合句的數量增加,複合句的結構也變得更復雜,聯合句、主從複合句的各種類型都有出現。兒童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快發展起來。但學前初期的語言還帶有很大的情境性,說話缺乏條理,東一句西一句,要用許多手勢和表情來幫助,離不開具體的情境。在正確的教育下,連貫語言在大班兒童中才逐漸取得支配地位。控個學前階段兒童口頭語言的發展就是由情景性向連貫性逐步過渡的。

學前期兒童的內部言語開始產生。內部言語是一種無聲的、簡單的、壓縮的言語。它是在對話言語,也就是外部言語的基礎上產生的,它與抽象邏輯思維,與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爲有更多的聯繫。所以內部言語的產生,是兒童言語發展到高級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

學前兒童還能初步掌握一些書面語言。對四、五歲的兒童可以開始進行漢語拼音和識字教學。有的兒童經過四個多月的訓練,學會了漢語拼音,能讀、會寫一百多個獨體字和二十幾個合體字,能背誦十幾首唐詩,會做20以內的加減法。不少事例說明,大班兒童完全有可能掌握初步的書面語言。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3

兒童學習慾望、學習能力最強的一個階段,應該是學齡前。很多複雜的事物,它們能夠將其分辨的清清楚楚,不管是大的椅子還是小的桌子,孩子都不會搞混淆;最難以把握的語言,也能夠非常嫺熟地加以運用,除了不會書寫之外,語言中那非常細膩的情感,都能拿捏的非常到位,在表達思維方面一點也不比成人遜色。

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徵:

一、是採取整體感知的方式來加以學習。

一個物品進入到了孩子的視野,引發了他的好奇,他會採取多種方式來了解這一物品的屬性,用手觸摸,感受它的溫度和柔軟程度;用眼睛觀察,瞭解它的色澤並進行比較;用牙齒去咬,品味它的味道和硬度;把它拿在手裏,體會他的重量和質感;將它推送出去或者扔到地方,觀察它和其他物體相互作用時的表現……孩子不厭其煩地用多種感官一次次進行探索和嘗試,直到全面瞭解了該物品各方面的屬性。孩子語言的學習更是如此,他非常注意聆聽自己所處的環境裏發出的各種聲音,並加以辨認,跟他有長時間接觸的父母以及其他親人的聲音自然也是最先熟悉的。在聆聽的過程中,一直不斷努力地嘗試說話,從呀呀學語開始到能夠比較清晰地發出“爸”“媽”的單音,再到能夠講出最簡單的句子來,他在說話的時候,也在聆聽周邊人們對他發出的聲音的反饋,成人表現出來的欣喜、讚揚、鼓勵等話語會給孩子極大的鼓舞,讓他明白在類似的情境中說出這樣的話語是得體的。慢慢地,他感受到的經驗越來越多,語言的表達也越來越豐富。

二、是憑藉圖像來開展想象,嘗試認識世界。

學齡前的兒童,他們整個人就像一隻眼睛,把周圍世界中所發生的各種事情,都變成一幅幅的圖像記錄下來,逐漸形成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他所看到的一切,他所感受到的各種事物,都會被他如實地記錄下來。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憤怒的父親,那麼孩子的血液中就會流淌着易怒的細胞,他生長的環境是怎樣的,他就會認爲這個世界是怎樣的,成人在孩子面前的表現方式,決定了孩子一生是否健康,以及他的發展趨向。繪本在學齡前兒童的學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繪本可以給孩子提供“圖畫講述的故事”,可以給家長提供“文字講述的故事”,當家長和孩子開展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又可以引申出“文字和圖畫結合所產生的新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學習慾望就在這其中逐漸建立起來了。

瞭解兒童的上述兩個認知特徵,對我們的教育、對引導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

兒童進入學校學習,對他們來說將面臨極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來自兒子特有的認知特徵與學校倡導的學習方式之間的巨大差異。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 第3張

如前所述,學齡前的兒童主要採用整體感知的方式來認識世界,但孩子一走進學校,其思維方式就有了很大的變化,要從綜合的、整體感知的認知方式轉變爲分析的、分科學習的方式。還是拿語言學習爲例,孩子們學習母語,採取的是整體感知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再去學習基本的筆畫和標點符號,瞭解漢字的間架結構。而英語的學習正好相反,主要採用分析的方法,首先從單個的字母開始,再到基本的句式、語法等。除卻英語學習缺乏應用場景等因素,先入爲主的母語學習方式,也會給後續的英語學習帶來不少的困難。如果我們理解這些,在孩子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儘量採取整體感知的方式,他們的學習或許就會自然、便捷很多。

進入學校的孩子,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突然從以圖像爲主的直觀學習轉向以文字和符號爲主的抽象學習。對於兒童來說,那些抽象的文字和符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他們關心的是什麼樣的圖像進入了自己的腦海之中。每個孩子都擁有一種品質,即一種藝術感,一種創造性地理想和想象圖像的能力,教師所應該做的工作,不是直接把文字和符號教給孩子,而是要給他們創造一個藉助圖像想象的時空,讓他們逐漸從圖像向抽象的符號加以過渡。

我們都知道,古人正是通過畫畫的方式來記住特定的事物的。過去的象形文字,實質上就是一種圖畫,是通過幾千年的逐漸演變,才演化到我們今天簡化字這種抽象的符號。文字演變的歷史與孩子學習的歷史是非常相似的,要讓孩子學習文字,也要從圖畫開始。就拿“口”這個字來說吧,就可以讓孩子對着鏡子看自己的笑臉,然後將嘴巴

學前兒童的認知特徵 第4張

的模樣畫出來,然後再讓孩子瞭解從甲骨文到現在嘴巴模樣的演變,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口”這個字了。學習英語也是如此,讓孩子先不要念出Mouth整個單詞,而是試着發出“M”這個音,同時照着鏡子看看自己嘴巴的樣子,並用簡筆畫將嘴巴畫出來,學生對這個嘴巴單詞的理解就會深刻很多。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