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多多陪伴孩子,下面跟大家分享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1

我們常常習慣於用成人的標準和眼光來看待兒童,把兒童的行爲和感情用“好”“壞”來區分,使兒童常常因爲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責怪。如:兒童可能喜歡某種活動,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屜裏的東西等,總免不了被成人說成是頑皮、胡鬧。由於兒童不可能知道怎樣做成人才認爲是多的,又由於依賴成人,就非常想要討成人的歡喜,這樣,兒童就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爲感到沒有把握而喜歡看成人的臉色行事。其實兒童看待自己的錯誤比我們心裏想的要嚴重得多,因而兒童在我們成人責怪他的時候常常忍受着內疚的沉重負擔。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

策略之一: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正當的理由

平平是個圓臉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帶好幾樣玩具去幼兒園,經常和朋友互換玩具玩,甚至還常常掉了一兩個玩具。咪咪也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時候她從來也不帶玩具到幼兒園來,也不愛與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師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嘗試着鼓勵她帶玩具到幼兒園去,但她說什麼也不願意,逼得急了,她就邊哭邊喊:“他們要搶我的玩具呀!”

爲什麼有的兒童可以和別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兒童從不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別人一起玩呢?我們如果按成人的規範來判斷,會認爲前者大方、慷慨,而後者自私、不友好,於是我們很可能會向後者提出要求,要他“試一試和別人一起玩”,或告訴他“和別人一起玩是很開心的”等等,如果這孩子還是不願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但轉眼又我行我素,我們很可能對這孩子產生了偏見,並不知不覺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更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我們要解決的不是表面問題,而是行爲的實質問題:願意和別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兒童是有安全感的,容易與人友好相處,他不怕吃虧,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權利;而不願意拿出東西和別人一起玩的兒童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並不是自私或不友好,而是對自己應付別人的能力沒有信心,這樣的兒童在面臨新情況或困難時,常常會退縮、反抗、甚至攻擊別人。那麼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變行爲,而是先充分地給予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建立自信心,那麼上述情況就迎刃而解了。

策略之二:讓孩子有爲自己的事作決定的機會

傑傑從幼兒園回家後在看動畫片,外婆燒好了飯菜,叫道:“傑傑,吃飯啦。”傑傑先是不理不睬,外婆又叫道:“傑傑,快來呀,飯菜要冷掉了。”傑傑頭也不回地說:“不要吃飯,我要看動畫片。”外婆對一旁的外公使了個眼色,外公乘傑傑不注意,悄悄將電視頻道轉換了,立即換來了傑傑的大哭大叫,外婆好說歹說都聽不進,最後以外公狠狠打了傑傑兩下屁股才把傑傑“打到了”飯桌旁,但是傑傑是含着眼淚吃飯的,這頓飯一家人都吃得沒有味道……

很多家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有時成人還爲了省“麻煩”而索性將飯菜端到電視機前讓孩子一邊看電視,成人一邊餵飯。不論是強迫孩子“按時進餐”,還是遷就孩子“邊看邊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也許我們可以在要求孩子吃飯時,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自己爲自己拿主意,例如:孩子可以在“看完正看到一半的動畫片,馬上來吃飯”與“再看兩分鐘就來吃飯,然後在吃完飯後還能看一個動畫片或做一件孩子喜歡的事”兩者之間選一個方案,這樣,孩子自己做出了選擇和決定,執行起來會比較樂意。

我們必須承認,“幼兒正在逐漸成長爲一個獨立的人,他有堅持自己主張的內驅力,並以此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他有時不按照成人的囑咐行事以顯示自己的獨立性;他正在試探怎樣才能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一個自己有權的人。”兒童需要感到自己有可能安全地堅持自己的主張,正如他必須發現自己有可能在約束和限制中生活一樣,兒童接受哪種限制,對於他怎樣學會堅持自己的主張和怎樣限制自己的行爲,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策略之三:孩子有生氣和惱火的權利

揚揚見一些小朋友在下棋,就擠了進去。一會兒,只見另一個孩子捂着鼻子哭着跑過來:“揚揚打我,我的鼻子給他打疼了。”揚揚爸爸跑過去把揚揚一把拉出來,質問道:“你幹嗎打人家?你這小鬼昏頭啦?把別人打傷了怎麼辦?啊?!”揚揚憋紅着臉聲辯:“那他幹嗎不讓我看吶?”“不讓你看就可以打人啦?我看你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去,趕快向人家道歉。”“我幹嗎要道歉,是他先不讓我看的。”揚揚還是一臉倔強,爸爸氣惱地伸手就在揚揚的頭上打了一下,這下,揚揚也咧開嘴哭上了,一邊哭一邊還在叫:“是他先不讓我看嘛,是他先不讓我看嘛……”還向爸爸揮着小拳頭。

這時,揚揚媽媽來了,把揚揚拉到一邊,遞給他幾張紙巾擦乾眼淚,並對另外那個孩子說:“讓我先跟揚揚聊聊,好嗎?”那孩子跑開了,媽媽把揚揚抱在懷裏:“好了,先冷靜一下,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那你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讓我知道你爲什麼生氣好嗎?”揚揚在媽媽的懷裏漸漸冷靜下來。原來揚揚在看別人下棋的時候,高聲地在那兒指手畫腳,另一個孩子想將揚揚趕走,於是用力推搡揚揚,揚揚伸手擋隔,正好撞在那孩子的鼻子上。於是,媽媽對揚揚說:“我知道你生氣的原因了,別人不讓你看下棋讓你很生氣,但是你大聲地說話也會打攪別人,我覺得如果看別人下棋的時候能比較安靜,應該會受歡迎的,你說呢?”揚揚點頭了,媽媽又繼續說:“我還覺得如果你想繼續去看棋,那麼應該向被你撞疼鼻子的人道歉,也許別人還是會歡迎你的。”揚揚又點了頭:“好吧,我試試吧。”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兒童的感情與行爲方式都是有原因的,應認識到即使兒童打人或用其他動作表達情感都是正常現象。在制止他的不受歡迎的動作時,先不要責備或羞辱他,試着向他說明我們理解和接受他的情感,再用積極的方式向他提出建議,幫助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感情,我們期待他改變行爲,培養他的自尊和自信,並讓他感覺到成人是相信他的,這樣做纔是真正的尊重兒童。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2

雙寶小的時候,我最討厭他們吵架,一吵架音量就會越來越大聲,他們不爽到極限的時候還會用生命尖叫嘶吼+爆哭,每次遇到這種情形我全身每根神經都緊繃到要斷裂,真的可以感覺到自己頭頂在冒煙,拳頭都硬了。更糟糕的是先生是一個情緒很容易達到沸點的人,雙寶一生氣大概過五秒他也會暴怒,先生開始大聲雙寶就嚇到或是覺得委屈因此哭更大聲,然後整個空間變成一個壓力鍋,瞬間原子彈要爆炸的感覺。我夾在中間每次都要在雙寶快要惹毛先生前安撫他們,還要很緊張地觀察先生的情緒反應,有時候真的覺得他媽我爲什麼要這麼累,怎麼就沒有人在乎我的感受。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 第2張

以前雙寶生氣的時候,我都會說:‘你生什麼氣?有什麼好生氣的!’,或是說:‘可以這樣嗎?! 你現在是什麼態度!’,如果情況越演越烈他們開始尖叫大哭,我會離開現場,走到自己的房間把房門鎖起來躺在牀上,深呼吸讓每一根繃緊的神經放鬆下來,雙寶發現暴怒現場沒有觀衆在看的時候反而會慢慢冷靜下來,過幾分鐘就自己去玩玩具,或是跑來敲我的門,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所以我發現離開事發現場是一種方法,讓孩子冷靜下來,主要是也讓我自己冷靜下來,不然真的會想把他們過肩摔。前一陣子雙寶生氣的時候有了新招,會故意不哭出來,發出一種低吼的聲音,配上扭曲的表情,還加上搥自己的大腿,每次我看了腦子都浮現:‘是在演哪一齣?!’,這戲比他們大哭更讓我覺得煩,我寧可他哭出來也不要聽到那種持續低吼的魔音穿腦,真的全身每根毛都豎起來。

最近幾次弟弟遇到生氣委屈的時候,他會憋着不哭,一直哽咽然後眼淚開始掉,我突然驚覺,會不會是因爲以前我跟他們說:‘你生什麼氣? 有什麼好生氣的!’,先生也會說:‘哭什麼哭!不準哭!!’,所以他只能壓抑自己。我想到自己曾經有一次在車上跟先生吵架,氣到我全身發抖,最後忍不住開始尖叫大哭然後下車,這算是我人生最抓狂的一次了。也想到先生有一次用拳頭打破門。我們大人生氣的時候都會大聲、甩門、丟東西,爲什麼小孩就不能生氣呢? 爸媽如果連孩子的'情緒都要控制,那不如養個機器人。

經過這樣的反思,現在雙寶生氣的時候,我會先叫先生不要大聲,然後我會很冷靜地跟他們說:‘你是不是因爲剛剛的事情覺得很不公平很不爽,所以現在超級生氣’,然後我就會帶他們到他們的房間,跟他們說:‘來,你現在來丟枕頭,有多生氣就丟多大力’,或是我也會讓他們丟絨毛娃娃,把娃娃大力丟到牆上。一開始他們會很狐疑,覺得真的可以嗎? 我跟他們說:‘你可以把氣出在枕頭或是娃娃上面,生氣的時候不要憋着,一定要發泄出來,不然會生病。但是我們不可以把氣出在別人身上,也不可以打人,你現在生氣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丟枕頭、丟娃娃或是撕紙,等到你不氣了爲止’。幾次下來,雙寶生氣的時候會在房間大力丟娃娃,怒氣差不多發泄完的時候,自己就會一邊丟一邊笑,力道也越來越小,我就知道,他們的怒氣發完了。

在學校的時候雙寶難免會和同學起衝突,有時候會動手打同學,或是氣到發狂,老師會跟我說這樣的情形,我其實很苦鬧,因爲在學校總不能讓他們丟枕頭丟娃娃,所以我在網上買了一個軟軟小小的可以捏的黃色小雞,上學的時候讓雙寶放在褲子口袋,叮嚀他們沒事的時候不能拿出來玩,只有生氣的時候可以一邊深呼吸一邊捏小雞,把怒氣出在小雞身上。我也把這件事先跟老師說,老師很貼心地願意配合,也說會幫我們觀察有沒有效,目前看起來都還OK。

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理由 第3張

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有時候真的會遇到一把火的情形,但因爲我們是大人,經過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知道如何消化和轉移這樣的情緒,像我自己就是通過看電視、聽音樂、追劇,或是自己躲起來哭一哭我就不氣了。但孩子現在正是在探索情緒的階段,如果我們一直要他們壓抑怒氣,沒有發泄出口,壓抑久了心理和生理都會生病,有一天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傷害自己也可能傷害別人,就像前一陣子有些新聞,和老婆吵架就拿刀跑去路上捅人一樣。孩子也是人,絕對有生氣的權利,他們生氣的時候父母更需要冷靜,我發現我越冷靜,雙寶的怒氣越快消,如果我跟着他們一起怒氣爆表,大家反而會一起爆炸。孩子生氣的時候,父母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在旁邊陪着孩子,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到應對這樣情緒的出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