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

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爲家長絕對不能忽視,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以下是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方法。

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1

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

也許很多心急的父母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時常看別人家的孩子學這學那,於是回家以後也很認真地在自家孩子身上“操練”起來,但孩子的進步總與父母的期望有所差距,這段差距有時甚至會導致父母對孩子的IQ、EQ產生質疑……

雖然諸多教育專家均提出早期教育關鍵期理論,以及各年齡階段的能力評量,但筆者還是要提醒各位“照書養”的父母們,在吸收科學、客觀的教育養分之餘,更要根據孩子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所以當孩子身上發生問題時,父母都應先檢討自身原因和環境條件的不足,與孩子一起獲得成長和提升的機會。

其次,請你將目光放得遠一些,讓孩子快樂成長,按需要學習,而不要在年幼孩子的發展關鍵期,犯了超齡教育的謬誤,否則,孩子的成長磅秤很可能就會“超重”“超壓”了。

超載:運動、健康先過磅

當孩子0—1歲時,父母往往比較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以及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以下是父母可能會犯的過度表現。

表現一:一味地要求孩子長胖。生個“胖小子”是很多父母的願望,尤其老人家更喜歡看到白白胖胖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營養不良,認爲健康的小嬰兒就必須擁有像藕段一樣的小手臂,但是這樣的傳統觀念,也會導致“填鴨式”的錯誤餵養。

正確觀念是:只要堅持適當餵養,並且孩子的成長速度正常,“身材”苗條些反而會使孩子的動作發展迅速,過胖兒則往往行動遲緩。

表現二:對孩子的生理反應過於緊張。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不會說話,因此只要稍有“反常”,父母就會大驚小怪。一位兒科醫師舉例說,曾有家長打電話向她緊急求援,說家裏六個月大的孩子一天大便6次;後來經過進一步瞭解才知道,原來家長見孩子愛吃桃子,便在一天中喂孩子吃了4顆桃子,可見,這樣的排便異常完全是由於家長的錯誤餵養所引起。

正確觀念是:雖然小嬰兒不會用語言表達身體的不適,但他的排便、臉色和哭聲等表現,都可以幫助家長觀察掌握身體狀況,因此,新手媽媽們可以多多吸收現代的養育知識,以避免緊張與忙亂。 網上有許多非常好的線上交流平臺,媽媽們可以在網上向專家們諮詢各類教養問題。

表現三:過早關注孩子的動作發展。孩子的發展自有其規律,但也有個別差異,有的孩子起步早,有的孩子走路晚,這其中的早晚差異也受限於孩子的生理髮展。如果家長過分要求孩子像動作發展較快的孩子那樣“七坐八爬”,便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骨骼發育不良。

正確觀念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趴和爬,因爲出生的季節不同,在學習爬行時會由於衣服穿得過多而受到阻礙。孩子並非父母滿足虛榮心的一個工具,而無意義的比較只會讓父母失去正確的教養方向。

超載:對語言智能要求過高

當孩子一歲半時,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便成爲父母所關注的焦點,爸爸媽媽們經常將孩子的聽、說能力,當作孩子“聰明”與否的依據;也因此,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會說話”,便成爲年幼孩子父母的典型過度表現。

在筆者所接觸的孩子當中,一歲半孩子的家長最常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孩子怎麼還不開口,是不是語言發展遲緩?”事實上,語言發展遲緩必須有一定的評量標準,而且孩子不肯開口,可能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例如遺傳因素、語言環境創設條件等等,不見得是語言發展遲緩。

正確觀念是:孩子可以接受第二種語言,但必須是在孩子已能聽懂母語的前提下;否則,過於嘈雜的語言環境會使孩子的語言邏輯混亂,令他失去模仿的興趣。孩子的語言智能提升,受制於成人的語言能力水準,倘若成人說話時語速較慢、發音清晰、咬字標準,孩子的語言發展就會較爲順利。

超載:認知、人際壓力超載

當孩子2—3歲時,父母的要求會相對提高,其關注點則往往體現在孩子的學習與人際交往方面。在這個階段,父母可能會有的過度表現。

表現一:急切地將孩子送入幼稚園。

2—3歲的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期”,所以適時地爲孩子做入園的充分準備,有其必要性;即使在將孩子送進幼稚園後,仍要隨時觀察,以便隨機進行教育。在筆者小女身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案例:因爲幾位好友的孩子們,都在2歲時就被送入了託兒所,所以筆者也趕着讓2歲的孩子入園,可是入園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她每天上幼稚園前仍要哭鬧一陣,而且每隔一週就要發一次支氣管炎回家休養;最後迫不得已,乾脆就退了學,結果孩子在家健康、快樂地成長了一年,沒有上過一次醫院。一年後,她看到社區裏的小朋友個個都去了幼稚園,就主動要求上幼稚園,入園後狀況一直良好。可見,拔苗助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弊無益。

正確觀念是:在入園準備中,孩子的心理建設同樣重要;但心理建設並不是人云亦云的教育,而是個性化教育,爸爸媽媽們應在家庭教育中注入此項要素。3歲的孩子已具有社會需求,人際智能的提升速度也相當快速,因此,一些托幼機構只招收3—6歲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

表現二:爲孩子增加各類學習負擔。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孩子的學習與智力提升,往往單指認字、計算、畫畫等方面,但這其實是對孩子興趣培養和掌握學習方法的`一大殺手,也不符合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家長只有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基礎上,用遊戲的手段提升孩子的多元智能,纔是最好的教育。

正確觀念是:如果你一直認爲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便應先從學習時間的長短開始調整,4歲左右的孩子最適宜10分鐘一堂課的學習。學齡前孩子的唯一學習手段,就是遊戲。

學前教育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它並非單指對孩子某方面技能的訓練或單純的認知輔導,所以父母自身的優良品格,也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換言之,聰明爸媽們雖不用着急,卻也不能倦怠,必須把握好手裏的那杆稱,在真摯、溫馨的親子時間裏,發揮出最佳的教育潛能。

別讓年幼孩子學習超載2

  別讓孩子“過勞肥”

過勞肥是近年常被提及的現象,說的是由於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凌晨才睡覺,工作越繁忙反而越容易變胖。是什麼導致了職場人士過勞肥?調查顯示,“長時間坐着工作,缺乏運動”排在原因的首位,其次是“工作繁忙,飲食不規律”,第三是“每天都很累,沒精力和時間運動”。

用這些原因來解釋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肥胖,似乎也很貼切。通過對全國31個省(區、市)6680所中小學、近20萬名四、八年級學生現場測試,以及對6000餘名中小學校長、3萬餘名體育教師開展的問卷調查,教育部發布了《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育與健康監測結果報告》。該報告顯示,我國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髮育整體較好,但身體形態正常比例較2015年略有下降,其中學生低體重比率略有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

數據在其他調查中也有反映。據我國第四次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全國6—17歲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在10年時間裏增長了2倍,達到5300萬。爲此,近期,中國婦女兒童肥胖控制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兒童肥胖篩查共識,指導家長和醫務人員對肥胖兒童進行篩查和治療。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衆對肥胖有着高度的敏感和警惕,但很多人認爲孩子有點胖不算大問題,“到躥個兒的時候自然就瘦了”“胖嘟嘟的多可愛”。其實,青少年肥胖有着比成人肥胖更大的危害。青少年肥胖不僅影響身體發育,給各器官帶來沉重負擔,過早出現三高問題,更嚴重的是對青少年的心理髮育造成影響,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影響孩子正常社交。

缺乏體育鍛煉且每天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是很多青少年肥胖的成因。研究顯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肥胖發病率會顯著上升;學業壓力和其他心理問題會影響食慾,有些孩子往往會以多食、暴食來舒緩壓力。同時,因爲課業負擔重,缺少課後自由支配時間,而學校本應安排的體育課被擠佔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使孩子更缺少運動的機會,長此以往便失去了運動的能力與愛好。這與成人的“過勞肥”何其相似。

曾有機構根據2016年中國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健身情況公佈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兒童所需的日常體育鍛煉容量,遠沒有達到能維持身體體質健康的水平,同時體測評分與在校年級數成反比關係,隨着年級上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不斷下降。

改變這種情況,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減少課業負擔、重視體育鍛煉是外因,更主要的動力在於家長、孩子要轉變觀念。在傳統認知中,四肢發達是與頭腦簡單相對應的,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學習是值得投入時間的,但遊戲、鍛鍊、參與體育運動是浪費時間,具體到運動項目,游泳、跆拳道等技能類的項目往往更受家長青睞。但事實上,體育鍛煉的不僅是身體素質,也是抗挫能力,更是性格培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何談漫漫人生中的學習與工作。願家長從學業競爭的一池一城中走出來,爲孩子創造更多的運動機會,別讓孩子“過勞肥”。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