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

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孩子的教育問題應當受到重視,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要學會挖掘孩子的興趣所在,下面跟大家分享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

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

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1

當孩子說害怕,你無意識的反應是什麼?“不要怕”,“沒事的”,“這有什麼好怕的”,“男子漢大丈夫,這也怕”,“要勇敢”,“膽小鬼,長大了怎麼辦啊”,“沒出息”......

以上所有的這些反應都是來自於無意識的頭腦,不是傳遞出害怕是不好的,就是在否定孩子的真實感受,甚至有些反應是在嘲笑孩子,令本來就害怕的孩子更無助。

你也許想說,孩子害怕事情都是很微不足道的,我們不知道的是在孩子的世界裏,沒有小事情。

一顆糖,他就能傷心好久,一句話,他就能大哭一頓,孩子的世界裏,都是大事情,一件你看起來覺得不需要怕的小事情,在孩子那,害怕的程度可能遠超過我們所想的。

如果孩子不被允許表達他的感受,關於感受而產生的情緒能量就會被壓抑下來。

未被表達的感受哪裏去了?

未被表達的感受會衍生成情緒,而情緒其實就是隱藏在我們之內的能量。

當我們生氣時,憤怒的能量在釋放,當我們哭泣時悲傷的能量釋放,當我們開心時,喜悅的能量在流動,當我們害怕時,恐懼的能量也在流動。

自然界裏,有很多動物會通過抖動身體來釋放恐懼的能量,比方說兔子或是小鹿等等,當遇到危險逃跑後,確定安全後,它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抖動身體,將那股恐懼的能量通過抖動,釋放出去。

但是人沒有這個功能,我們沒有學會,或許是因爲我們能表達,所以,通過表達,通過說我害怕,我們能釋放這樣的能量。

遺憾的是,我們通常的反應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都是在告訴孩子害怕是不好的,於是,表達害怕的通道被堵上,恐懼在我們的身體裏儲存了起來。

我的一個朋友總是擔心自己身體出現問題,在一次我們很深入的聊天中,她層層深入,那個害怕的核心居然是來自於小時候老家的一片竹林,在小時候她對那片竹林的入口極其的恐懼。

我的女兒,在4歲左右時經歷了一次嚴重嘔吐,當時的我什麼都不懂,想當然地壓抑了她對這個事情的感受,以至於直到現在,她都非常害怕嘔吐的感受。

那些生活中的不安和焦慮,追根溯源會發現原來源自於童年事情一件“很小”的事情,來自於那些未被表達的沮喪、緊張和害怕。

只是我們爲了生存下來,把這些深深地壓抑到潛意識中去,而潛意識對人生的影響卻高達95%-99%。

當孩子說害怕時,如何迴應?

完型心理學裏講到,接觸被中斷就會形成傷口,所以完型治療的原理,就是恢復接觸,完成未完成事件。

所謂療愈創傷,簡單來說就是回到當初的場景去,恢復接觸,表達當時的感受,讓能量完成它的旅程,而不是卡在那。

如果父母們知道怎麼做,那麼孩子不用等到長大後來接受療愈。

如果不想孩子儲存這樣的能量,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否定,並且幫忙孩子表達出來。有時孩子需要一遍遍的表達來釋放這樣的能量。

最近的幾件事情讓我對此有所觸動,妹妹的孩子經歷了一連串的驚嚇,打針、近距離的超大鞭炮聲、大哥哥的鬼臉。在這期間家人不斷地去允許她表達,也幫她表達,“嗯,你很害怕,你不喜歡。”

幾天後她跟我說,滿格害怕哥哥,哥哥放鞭炮(當時並沒有人在放鞭炮)。我回應,嗯,你不喜歡哥哥放鞭炮,你害怕。她接着說,哥哥已經不在這裏了,哥哥走了。那一刻我知道,她通過不斷的表達,已經沒有那麼害怕了。

元宵節晚上,到處是超大聲的騙炮聲,妹妹甚至還因此報警,但是除了在一開始聽到時,孩子被嚇了一跳,她居然不害怕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了,該幹嘛幹嘛,不受影響了。

這幾天她拿着繪本,一遍遍要我給她講米菲兔兔打針的故事,剛開始我講時,她要走遠一點點,不斷地聽後,她自己開始翻來看了。

西安的一位媽媽,面對孩子因嘔吐而害怕吃東西的時候,不斷同理孩子,結果是孩子慢慢地從恐懼中走出來開始吃東西。

所以,情緒不是洪水猛獸,情緒是在被壓抑後纔會成爲洪水猛獸,不要因爲我們對負向的情緒充滿了評判和投射,而壓抑了孩子的表達,允許和同理孩子的情緒流動,是我們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當孩子說我害怕媽媽該怎麼辦2

物質恐懼:

在生活中,兒童往往會覺得某些事物令他們害怕,於是不敢面對這些事物,甚至提到它們的名字也令兒童十分恐懼。這種恐懼可以分爲3個類別:

1、對自然界某種事物的恐懼:如懼怕黑夜,懼怕雷電,懼怕貓,狗等動物。

2、對社會某些因素的恐懼:如害怕和陌生人交談,害怕上學或考試,害怕警察等。

3、對事實上不存在的事物的恐懼:如害怕所謂的鬼神或怪物等。

心理恐懼:

1、它是人在危境下的本能反應;

2、它是人在感到有被傷害或威脅之可能但又無能爲力之時的必要反應;

3、給人們帶來被傷害或被威脅的感覺,可能是現實中的事物,但也可能使人們自己想象出來的事物。

孩子爲何會害怕?

1、恐懼是本能

害怕或恐懼是一個人的本能。面對未知的事物,人們會產生恐懼、擔憂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年齡小,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知識經驗有限,想象力豐富。他們喜歡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進行誇張式的想象。

比如,如缺乏對地球運轉規律的認識,有些孩子會莫名的害怕黑夜,因爲不瞭解雷電產生的原理,雷聲會讓他們以爲是怪物使的招數。他們按照自己的想象來解釋未知的世界,由此產生了害怕與恐懼。

2、缺乏安全感

有些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缺乏安全感。依戀,一般被定義爲嬰兒和其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

兩歲半以前是孩子和父母間建立依戀關係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是寶貝大腦情緒系統發展的主要時段。孩子對父母依戀關係的產生是其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社會技能的起源。建立了親密而溫暖的依戀關係的孩子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與挫折。

3、受過強烈刺激

孩子自身經歷的影響。如果孩子在幼時受到過某種強烈的刺激,會在他們腦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以後碰到類似的事物,也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應。如一個孩子曾被狗咬過,他下次看到狗就會非常害怕,甚至演變爲害怕所有的小動物。

4、家長的影響

有些家長自己某些方面的恐懼沒有克服,會導致孩子對該事物也產生恐懼。如母親害怕蛇,看到蛇後產生恐懼反應,孩子以後見到蛇也會大叫大喊。孩子容易受他人恐懼情緒的感染,即使自己原本對這件事物沒有恐懼,也會慢慢受其影響而害怕該事物。

克服兒童恐懼心理的方法

孩子產生對某種事物的恐怖感,這一點並不可怕。只要家長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克服或改善兒童的恐懼心理。

1、系統脫敏法

這是克服兒童恐懼感的最爲簡捷有效的方法。該方法是讓兒童有步驟有計劃地接近那個讓他感到害怕的事物,從而逐步打消他的恐懼感。例如:某個孩子非常害怕狗,一看到狗,甚至別人一提到狗,他就感到很害怕。脫敏療法就是讓他逐步地接近狗,先讓他看狗的照片或視頻,然後讓他看被關進籠子的狗,最後讓他親身靠近狗,甚至抱抱狗。這樣,他就會慢慢地消除對狗的恐懼。

2、科學教育法

3、注意轉移法

父母可以用玩具,笑話等一些讓兒童心理愉悅的東西來轉移兒童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他們不再感到懼怕。

4、主動適應法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問題的過程。首先,父母要告訴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會對新的環境或問題而感到困惑。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新的技能來適應新情形。如到了新學校就要學會交新的朋友,到一定年齡就要自己上學放學,而不要總讓家長接送。

5、榜樣示範法

家長教師都是孩子的榜樣,有教育引導孩子的職責。一方面,平時生活中不能用恐嚇來代替教導,動輒用“鬼神”,猛獸等詞語來嚇唬孩子,只會給他幼小心靈帶來陰影;另一方面,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勇氣與意志,遠離恐懼怯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