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一定數量的蔬菜,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字。

2、幼兒用完整的語句回答(如:這是青菜)。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各式蔬菜(胡蘿蔔,捲心菜,青菜,冬瓜,番茄,黃瓜,絲瓜等)

2、早晨來園時各區角零星擺放着許多蔬菜,且本月主題活動爲"好吃的東西"

活動過程:

1、指導語:小朋友,今天我們的房間裏有許多蔬菜寶寶,我們去把他們找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好不好?"幼兒在各處尋找出蔬菜後一起圍坐一圈。

2、指導語:小朋友們這些寶寶都叫什麼名字啊?

先讓幼兒自己報出蔬菜的名字,如果有不認識的蔬菜,老師可以根據它的特徵告訴菜名。如,這個蔬菜寶寶穿着橘黃的衣服,梳着綠辮子,它叫胡蘿蔔。

3、由教師說出蔬菜特徵。幼兒回答是什麼蔬菜之後取蔬菜交給老師,並大聲報出菜名,如,有個蔬菜寶寶十分害羞,它說我穿綠色連衣裙,我的身材很苗條,但我的皮膚不好,長滿了小豆豆……它是誰呀?由幼兒根據特徵找出黃瓜後,大聲說出"這是黃瓜!"注意:在遊戲過程中,老師是挨個讓幼兒去找蔬菜而不是一擁而上。

教學反思:

通過主題活動中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都積極地動腦、動手,在與同伴和老師的交流中,各種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從而認識了各種蔬菜,瞭解了蔬菜的營養,產生了愛吃蔬菜的情感。在逛蔬菜超市的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濃,一邊看,一邊高興地談論,在直觀的觀察,動手摸、玩的過程中獲得了知識和經驗,加強了情感體驗,但是由於活動場所過小,幼兒有些擁擠,影響了觀察和交流的效果,活動場所再大些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使用“轉紙不轉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樹葉的形狀。

2、嘗試合理使用紙張,避免剪碎紙,做到不浪費紙張。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各色卡紙、大小不同的襯紙、編好的“柳枝”、剪刀、樹葉圖片。

活動過程:

活動開始,我爲了豐富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觀察了八張不同葉形、樹葉不同排列方式的圖片,請幼兒用身體表現出樹葉的形狀,然後逐一示範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襯紙上畫出了不同的樹枝,其中一組爲編織的柳枝,供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襯紙和剪紙的顏色。爲實現目標,我特別提醒幼兒合理使用剪紙,儘量不出現廢紙。幼兒在剪紙過程中,也能儘量做到這一點。

在近半小時後,全部幼兒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並展示。

教學反思:

1、從活動開始,到幼兒真正拿起剪刀開始剪,用了近15分鐘的時間,顯然這段時間過長了。但總怕幼兒的前期經驗不夠豐富,總擔心獨立剪紙時會遇到困難,總想做到事無鉅細,加上幼兒自由選擇用紙的時間,居然就用了那麼長的時間。

2、幼兒在剪紙粘貼時,我注意到兩個幼兒的作品和襯紙的顏色相同了,幾乎看不到樹葉。

我並沒有及時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環節,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同時提升幼兒的經驗,但巡視一圈過後,兩名幼兒均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主動作出了調整。在分享環節我請這兩名幼兒介紹了這一小舉動,目的在於爲其他幼兒提供借鑑。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請幼兒嘗試合理利用紙張,努力做到不浪費紙,沒想到真的有許多幼兒能夠做到。這足以證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兒的能力。

4、能力比較強的幼兒,不僅能夠運用“轉紙不轉剪”的技法,而且已經能夠剪出比較複雜的掌形樹葉,而能力若的幼兒,僅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紙表現樹葉。能力差別比較大,這需要今後的活動按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分組組織或在同一活動中分層指導了。

問題改進策略:

1、反思開始部分時間過長的原因,其中最該取消的環節就是教師示範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導幼兒剪紙方法,但這樣似乎禁錮了孩子們的思維,也剝奪了他們自由探索的權利。

2、活動中過於注重幼兒剪出真實的樹葉,但其實幼兒的良好剪紙常規和興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強調與現實的相像。

3、在豐富幼兒經驗時,觀察的所有樹葉均爲正面的樹葉,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樹葉,甚至直接到戶外觀察,然後再表現,這樣也許幼兒的作品會更生動。

小百科: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主題由來:在近兩週的時間裏,每當老師與幼兒一起進行音樂活動後,就會有許多的幼兒,爭強着來到鋼琴前,用自己的小手快速的觸摸着琴鍵,在多數幼兒自由的敲擊後,使之發出很難聽的聲音。緊接着,我們班上了一節音樂活動《身體的聲音》之後,多數幼兒就在班上探究起聲音來,一會兒敲敲這兒,一會兒碰碰哪兒,有的幼兒還說:“快聽,這個聲音好聽!”……看着孩子們對聲音這麼感興趣,我就決定與孩子們一起來研究聲音。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域遊戲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 在遊戲 中,讓幼兒懂得通過敲擊、拍打、撞擊等方法,可發 出聲音。

2 讓幼兒知道噪音聽起來很不舒服,我們要遠離噪音或不發出噪音。

3 通過實驗,讓幼兒懂得不同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4 培養幼兒傾聽的好習慣。

幼兒的問題:

1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

2什麼是噪音?

3 爲什麼音樂好聽?噪音不好聽?

老師提示幼兒的問題:

1聲音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

2我們爲什麼不能長時間聽噪音?

3 我們怎樣減少噪音?

1 可以把能發出好聽和不好聽聲音的物體畫下來貼在牆上,讓幼兒知道什麼聲音好聽,什麼聲音不好聽,不好聽的聲音應少聽或不聽。

2 請幼兒自己把人們聽噪音後的感受和聽好聽聲音的感受畫下來,貼在牆上,提示幼兒不發出噪音。

1 科學區:增添生活中常見的可以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如:易拉罐、鐵釘、海綿、區別針、紙、塑料盒、筆、珠子、石子、各種豆子等,讓幼兒在實驗中瞭解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 音樂區:豐富樂器,如:洋琴、響板、木魚、手鈴、鈴鼓、撞鐘、三角鐵、鼓、錄音機等等。讓幼兒用錄音機錄下幼兒唱歌的聲音或各種樂器的聲音,瞭解聲音的不同。

1 與幼兒一起蒐集有關聲音的資料,帶到幼兒與小朋友共同分享。

2 在生活中,提示幼兒不發出噪音或遠離噪音,減少噪音對幼兒的傷害。

3 可以與幼兒一起探究聲音的奧祕,然後把自己的發現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1生活中的一切常見的物品或物體,均可嘗試。

2音樂老師。

3可以在社會上尋找噪音:如:汽車、施工的工地、紡織車間等等,幼兒不便去的地方可以用錄音機錄下來。

活動網絡圖

主要活動:

1 聲音在哪裏

2 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

3 自制響筒

4 聽覺遊戲

5 猜猜我是誰

活動一:聲音在哪兒裏

活動目標:1、在遊戲中,讓幼兒懂得通過敲擊、拍打、撞擊等,可以使物體發出聲音。

2、讓幼兒知道噪音聽起來很不舒服,我們要遠離噪音或不發出噪音。

活動形式:集體與小組相結合

活動準備:1、紙盒、易拉罐、螺絲、杯子、筆等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2、錄音機、空磁帶。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在探索中,讓幼兒懂得通過敲擊、拍打、撞擊等動作,可以使物品或物體發出聲音。

一是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二是幼兒互相學習發出聲音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

讓幼兒知道噪音聽起來很不舒服,我們要遠離噪音或不發出噪音。

一、師:老師這裏有許多好玩的東西,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他們發出聲音?(幼兒分組尋找聲音)

幼:幼兒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一會兒用紙盒敲敲桌子,一會兒把釘子放在杯子裏等等,方法很多。

二、師: 請幼兒互相說一說,你找到聲音了嗎?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並請幼兒表演一下。

幼:幼兒積極地到前面演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如:拍打紙盒、敲桌子、搖晃裝有豆子的杯子、吹紙等等。

三、師:請幼兒聽錄音。(內容是幼兒在尋找聲音時,整個活動室的聲音。)請幼兒說一說,聽到這種聲音後有什麼感覺?好聽嗎?爲什麼?

幼:許多幼兒都說,這種聲音很難聽,太吵了。還有許多幼兒說,我們不發出這樣的聲音了。

這個環節對幼兒來說很重要,一個是培養了幼兒探索的興趣,二是爲幼兒探索聲音積累了很重要的經驗,這也是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爲幼兒下一步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這種幼兒展示探索的過程,對幼兒的發展很重要,它可以幫助幼兒樹立對自己的自信心,同時又可以激發幼兒繼續研究的興趣。

這節活動的錄音緊緊圍繞着活動目標,符合幼兒活動的需要,讓幼兒很快就明白了要遠離或不能發出噪音的原因,爲很好的完成目標埋下了伏筆。

活動二: 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

活動目標:1、讓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別人會很喜歡聽。

2、小朋友的嘴也可以發出噪音,是不好聽的。

活動形式:集體

活動準備:錄音機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先以正確的形式引入,給幼兒樹立正確的觀念。

讓幼兒自己找出不好聽的聲音,及時幫助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的改正。

讓幼兒自覺的發出好聽的聲音。

一、師:歡迎小朋友到前面表演節目。然後,請幼兒說一說,喜歡這些節目嗎?爲什麼?什麼聲音好聽?

幼:小朋友的歌很好聽。

輕輕說話好聽……

二、師:給幼兒放錄音,主要是幼兒發出的不好聽的聲音。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不喜歡聽什麼聲音?爲什麼?

幼:大聲說話太吵了。

拉椅子的聲音不好聽……

三、 師:請幼兒想辦法,怎樣才能發出自己喜歡聽的聲音呢?

通過表演,開闊了幼兒的思維,使幼兒說出了許多好聽的聲音,爲下一步活動奠定了基礎。

把幼兒平時發出的噪音錄下來,幼兒很好的認識到自己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很吵,是不對的,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提醒,幫助幼兒及時的改正。

讓幼兒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可以提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三:自制響筒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初步瞭解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2、通過實驗瞭解不同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準備:大米、小米、紅豆、蠶豆等,易拉罐若干,膠條等等。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通過傾聽,感知不同的物品發出來的聲音是不一樣,並根據的自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聲音的不同的假設,爲即將實驗的結果進行推斷。

通過自己動手,尋找聲音的不同的原因,提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幼兒自己找出物體發音的道理。

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

一、師:教師出示自己製作的響筒,請幼兒聽是什麼聲音?這幾個響筒的聲音一樣嗎?想一想爲什麼?

幼:幼兒分組進行探索。

自己動手發現其中的祕密。

二、師:請幼兒自己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製作響筒,聽一聽,聲音一樣嗎?

幼:自己動手探索、製作。

三、請幼兒互相玩小朋友製作的響筒。提出問題:你在晃動響筒的.時候,你的手有什麼感覺?

四、師:還有什麼物體的聲音是不同的?小朋友可以繼續的研究。

對於幼兒提出的想法,我並沒有立刻下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會感到孤獨,和朋友在一起就會開心。

2.嘗試主動交流,感受積極主動交往的意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看圖講述故事。

難點:在故事中感受積極主動交往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PPT。

經驗準備:知道什麼是孤獨。

活動過程:

(一)什麼是孤獨

1.幼兒有序欣賞PPT《我不願意孤獨》,教師完整講述。

2.引導幼兒再次閱讀PPT1-4頁,理解孤獨的含義。

3.戴眼鏡的男孩說,什麼時候會覺得孤獨?(沒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沒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說話)

4.小男孩喜歡孤獨嗎?你從哪裏看出來他不高興?

5.根據幼兒的討論,教師總結:孤獨時沒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就像一隻風箏,只有自己空蕩蕩地飄在天上。

(二)怎樣才能不孤獨

1.引導幼兒再次欣賞PPT第5-7頁,小男孩不喜歡孤獨,他想出哪些辦法?他是怎麼做的?

2.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戴眼鏡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嗎?他和朋友玩什麼?(找朋友一起說話;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盪鞦韆、坐蹺蹺板,戴眼鏡的男孩也過去一起玩)

3.根據幼兒討論和畫面呈現的情景,教師總結:如果你不喜歡孤獨,那就主動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說說話,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會孤獨。

(三)我們不孤獨

1.如果你看到孤獨的朋友,會主動去和他拉手嗎?

2.教師扮演“孤獨的孩子”,幼兒主動來拉老師的手,說說話,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獨的孩子”從傷心到高興,最後大家擁抱在一起說:“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師總結:孤獨會讓人難過,我們要讓每一個人小朋友都不孤獨,不難過。

4.再次完整閱讀《我不願意孤獨》。

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動反思:

《我不願意孤獨》,是講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來到新的班級,面對新的環境,沒有小朋友一起玩,沒有朋友和自己說話,覺的自己很孤獨,孤獨就像是天上的風箏,只有自己一個人玩。他不喜歡孤獨,於是就決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獲得了快樂,贏得了朋友。

老師的情緒很重要,不要急,還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態度,不要急於求成。我想,以後如果孩子在一個課堂中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不要強壓,還是要在事後再設計一個能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從中彌補。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教學反思大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對談話活動感興趣,樂意與同伴,教師交流。

2、會使用短句"XX有……。"

3、能安靜聽別人。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家中有什麼,豐富幼兒相關的詞語,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不娃娃一個。

環境準備:娃娃家材料配套:親子手冊《語言。我家有…。。》

活動過程:

1、出示布娃娃,以遊戲口吻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布娃娃要請我們到他家去做客,我們看看娃娃家裏有什麼。

2、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娃娃家裏有………自由交談:娃娃家好漂亮啊,我們來看看、說說娃娃家裏有些什麼。

個別提問:娃娃家裏有什麼?

引導幼兒嘗試用短句"娃娃家有……。"來表達。

:娃娃家有桌子、有椅子、娃娃家有牀,有櫃子;娃娃家有玩具、有書,還有美麗的花……。

3、引導幼兒與同伴交談,講述"我家有……。"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家裏有些什麼:娃娃家有這麼多東西,小朋友的家裏有什麼呢?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談,用:"我家有……。"的短句來表達。

4、集中談話,擴展。

引導個別幼兒向全體幼兒說說"我家有……。"。

鼓勵說話的幼兒大膽表達,要求其他幼兒安靜聽夥伴。

拓展話題: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中講述:"我們活動室裏有……。"

引:小朋友說說:我們班上有什麼?

小朋友認真觀察,愛動腦筋,發現家裏和活動室裏有很多的東西,我們還學會了用好聽的句子來說,大膽地和小夥伴說,,和老師說。老師希望小朋友繼續找找、看看、說說幼兒園裏有什麼、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們開展了“蔬果舞會”的主題活動。隨着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誰把葡萄和西紅柿放進了金魚缸裏,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與議論。經瞭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金魚餵食,結果發現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們生成了這一活動。

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準備:

每張桌上放有蘋果、香蕉、葡萄、西紅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師:這裏有許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來看呀!

孩子們饒有興趣地指點着,議論着。有的描述着它們的形狀,有的回味着它們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們的重量……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把它們放到水裏會怎麼樣?蘋果放到水裏會怎麼樣呢?葡萄、西紅柿、土豆呢?

孩子們爭論起來,有的說會沉到水底,有的說會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說會在水的中間。

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請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可以使用蔬果小圖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在實驗操作前,考慮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師準備了直觀形象的記錄卡和蔬果圖片。不作任何提示,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爲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師: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裏到底會怎麼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裏試一試。

孩子們把它們一一放進水裏,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然後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證記錄。教師則巡迴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並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

三、講一講,議一議。

師: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我發現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師: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

師:你們有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幼:爲什麼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葡萄卻沉下去了呢?

師:這個問題要留給小朋友們去動動腦筋,找找答案。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那就是怎麼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葡萄浮到水面來?

(孩子們在玩耍中獲得了蔬果沉浮的經驗,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更引發了進一步探索沉浮現象的興趣。事實上,這一活動僅僅是一個系列探究活動的開端,以後的活動可以根據幼兒探索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進行延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

2、喜歡聽故事,學說簡單句。

3、初步學習良好的生活禮儀。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紙偶(小豬、小豬媽媽、小豬爸爸、小豬哥哥、小豬姐姐等)、夾心麪包模型一個。

2、準備教育掛圖《語言.文學活動.小豬媽媽的夾心麪包》、學習包《語言.講述活動.小豬媽媽的夾心麪包》。

活動過程:

1、出示夾心麪包,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

“星期天,小豬媽媽做了個又香又軟的夾心麪包……”引導幼兒觀察夾心麪包的結構

2、結合教育掛圖,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以提問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問:“故事中有誰?”“小豬媽媽在分什麼?”“它們分別說了什麼?”

3、讓幼兒說出故事中有哪些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並重點練習

4、重述故事,提醒幼兒注意與禮貌用語有關的句子,引導幼兒說好與禮貌用語有關的句子

5、利用指偶進行故事表演:教師扮演豬媽媽,分發夾心麪包。鼓勵幼兒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其他角色,說出故事中有關禮貌的句子。感受使用和接受禮貌用語帶來的快樂

6、教師小結,引導幼兒懂得在要求別人幫助,接受禮物或不小心傷害別人的時候應正確使用禮貌哪些用語

7、活動結束:組織幼兒到小豬家做客

各領域滲透:

語言區:引導幼兒閱讀學習包《語言.講述活動.小豬媽媽的夾心麪包》

表演區:提供指偶、夾心麪包模型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間進修故事表演

生活中滲透: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啓發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