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膚 > 護膚養顏 > 十大養生方法

十大養生方法

來源:星女圈    閱讀: 9.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大養生方法,現代人非常重視自我保健,並提出了許多養生保健措施。其實,古代人的養生意識並不比現代人淡薄,他們也不斷探求養生之道,下面分享十大養生方法,快來看看吧

十大養生方法1

1、起牀後排便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生活習慣應該符合大自然規律。早晨5至7時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盛的時候,要養成早起排便的習慣。如果不能早起,大腸就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濁功能,毒素會停留在體內而引發便祕、痤瘡等疾病。上午7至9時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吃早餐也是最易消化。一頓優質的早餐可以讓人思考敏銳,反應靈活,提高記憶力和工作效率,且不容易發胖。

2、多吃穀物

《內經》早就指出“五穀爲養,五菜爲充,五畜爲益,五果爲助”的膳食結構。穀類是滋養身體的主要食物,肉類是補益身體的食物,蔬菜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食物,水果是營養素補充的輔助食物。

注意各類食物的相互配合,不能相互取代。有些人爲了減肥不吃肉及穀類而以蔬果取代,會使營養失去平衡,因而損傷脾胃、肝腎功能。

3、根據體質吃藥膳

不同的食療適合不同的體質,不可濫補。如陰虛體質,就用滋陰食物(海蔘、鴨肉、鮑魚、西紅柿、甘蔗、芹菜、梨、菠菜等)與中藥(北沙蔘、玉竹、西洋參、麥冬、黃精、百合、玉竹、石斛、山藥、地黃等)作爲食療。

如果用溫熱的食療(如十全大補雞湯),就會加重陰虛,反而降低免疫力而出現咽痛、口瘡等。但有外感傷風咳嗽,皮膚化膿者不可進補。

十大養生方法

4、每天運動30分鐘

運動最好的時間是上午,可增長體內的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運動要視個人的體質、年齡而定,不可過量;宜選擇運動量較小或適中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預防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抑鬱症等疾病。

5、戒菸酒

抽一根菸會產生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其中四十幾種會致癌。戒除吸菸,不僅對自己健康有利,也是對家人愛的表現。過量飲酒則易引起酒精性肝病等。

6、掌握好室內溫度

居住環境需要空氣流通,使用空調時,將空調溫度控制在26攝氏度即可,環保節能的同時,對身體機能的.調節也有好處。

呆在空調房中,身體不要直接對着風口長時間吹,老年人和有關節疾病的人最好穿長褲,或者帶上護膝。

7、經常靜坐

長時期的壓力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緊張的狀態,以致耗傷精氣,損害心神,早衰多病。所以保持暢達樂觀的心情,爭取時間寧心靜坐,使大腦得以充分休息。當情緒不佳時,可對親朋好友傾吐苦悶,或參加社區活動,使不良情緒釋放,緩解心理壓力。

8、培養愛好

在工作、學習之餘,應積極培養一些愛好,如聽音樂、澆花養魚、繪畫練字等,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多與大自然親近,可減輕壓力。

9、早晚梳頭

中國曆代養生家都把梳頭護髮健腦的養生方法,看作是長壽的重要措施。勤梳頭可疏通血脈,有助於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協調功能,也有利於降低高血壓、預防脫髮、腦血管疾病如失智症、中風、帕金森症等。

10、睡前泡腳及按揉穴位

泡腳又稱足浴,可在水中加上一些藥物(薑汁、米酒、醋、艾葉等),能對一些疾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方式。泡腳的容器、水量、水溫、時間等都有要求。一般只用熱水保健泡腳可選擇電子足浴盆。如果用藥物泡腳,則以木桶爲佳。

十大養生方法2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爲,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爲“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十大養生方法 第2張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飲食要以“五穀爲養,五果爲助,無蓄爲益,五菜爲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益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佈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它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皇帝內經》經脈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古代養生家認爲,疏通經絡可作爲攝生的重要措施,最簡便的方法是經常刺激、按摩、鍼灸人體的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裏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病,足三裏穴則對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疾病有效。

固精養生

古人認爲,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性慾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性慾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爲,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減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會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溼、熱、痰濁,冒犯六淫、疫癘(傳染病),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對人體健康均可視爲“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壽。

十大養生方法3

1、叩齒法

每天清晨醒後,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有助於堅固牙齒。

【解讀】 中醫有個健齒功法叫做“叩天鍾”,也就是叩齒,是古代盛行的一種養生術,民間還有諺語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堅持叩齒,能暢通經絡、強腎固精,不僅能強健牙齒,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減少皺紋的產生,延緩衰老。

2、閉口調息法

經常閉口調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勻、和緩。

【解讀】 中醫認爲,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而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爲主,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類經·攝生類》也曾記載:“善養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

十大養生方法 第3張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等唾液滿口時,分數次嚥下,有助於消化。

【解讀】 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曾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這裏所說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現代醫學發現,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過氧化物酶等,還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緩衰老、減肥等多種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熱雙手,再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可反覆10餘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爲度。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解讀】 搓面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清代醫學家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記載:“晨起擦面,非徒爲光澤也,和氣血而昇陽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還可治療面神經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黃褐斑、面部神經痛等病症。長期堅持可延緩顏面衰老,推遲老年斑的產生。

5、梳頭

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梳理頭部,每次50-100下,有助於疏通氣血,清醒頭腦。

【解讀】 頭正中爲督脈,兩旁分別爲膀胱經和膽經,左右相加,共5條經脈,所以中醫又將這套保健養生功法叫做“拿五經”。中醫認爲,頭爲“諸陽之匯”,梳頭“拿五經”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每天梳頭3-5次,每次3-5分鐘,可使人的面容紅潤,精神煥發,還能防治失眠、眩暈、心悸、中風等症。

6、運目法

將眼球順時針轉動10次,再逆時針轉動10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讀】 這個方法不僅有明目的功效,還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稱翳狀贅肉,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嚴重者可影響視力。從現代解剖學角度看,“運目除眼翳”的本質相當於眼睛通過自我主動按摩,起到暢通眼內氣血,改善神經營養,以達到消除睫狀肌緊張痙攣及消除初期翳狀贅肉的目的。

7、凝耳法

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可使頭腦清醒。

【解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以耳養生”的記載,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圍穴位衆多,如耳尖、翳風、頭竅陰等,掩耳的同時可按摩這些穴位,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反覆低頭、仰頭,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頓感精神爽快。

8、提氣法

吸氣時,稍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

【解讀】 該方法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提肛運動”,相當於中醫的“撮穀道”,穀道即肛門,撮即提。肛門處於人體督脈上,督脈爲“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進行提肛運動,不但可以升提中氣,強壯臟腑,還有助於肛腸保健。提肛運動幾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方法極爲簡便,一提一鬆即爲一次,若每日堅持做2-3遍,每次5-10分鐘,必獲良效。

9、摩腹法

飯後用手掌在臍周的腹部順時針按摩30次左右,可幫助消化,消除腹脹。

【解讀】 每天下午1-3點順時針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爲此時段小腸經經氣最旺。中醫認爲,腹部爲“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按摩肚腹,能協調脾胃,調和五臟六腑氣血運行,促進肚腹血液循環,有提神、補氣、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溫熱、舒適感爲佳;如治療食積、腹脹、便祕等,可適當增加次數和力量,以腹部腸鳴、排氣排便爲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有強腰固腎的作用。

【解讀】 足心有一養生保健要穴——涌泉穴,中醫認爲,涌泉穴直通腎經,腳心的涌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康,防止早衰,並能舒肝明目,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咯血、鼻塞、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