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權力的爭奪。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1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重要原因是權力的爭奪。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想要謀害李世民。六月四日,李世民率衆人在玄武門殺了李建成、李元吉。

經過: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建成身死,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於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爲太子和齊王報仇。

張公謹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進入。雲麾將軍敬君弘掌管着宿衛軍,駐紮在玄武門。他挺身而起,準備出戰,與他親近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變化,等到兵力彙集起來,結成陣列再出戰,也爲時不晚。”

敬君弘不聽從,便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着向敵陣衝去,結果全部戰死。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爲恐懼。

此時,尉遲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則逃入終南山中。馮立殺死敬君弘後,對部下說:“這也可以略微報答太子殿下了。”於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
  

李世民爲什麼殺兄弟?

皇位之爭,李世民戰功高,手下謀事戰將雲集,而李淵依照傳統思想立長子爲立太子,將來傳位與太子。李世民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當然不服,一爲自保,二爲爭皇位,三與手下戰將利益一致,當然手下人支持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反之,李世民可能性命不保,手下人,即使不被誅殺,也沒有封侯的希望。

既然要廢掉太子,只有斬草除根,才能讓社會穩定。否則,例如魏徵不會一心一意地爲李世民工作,必然想着恢復太子的地位。

再看,宋朝趙匡胤死於弟弟趙匡義手裏,趙匡義可是真正的卑鄙,沒有戰功,跟着哥哥吃香的喝辣的,最後殺了哥哥,將所有的一切竊爲己有,無得無義的小人趙匡義當了皇帝,整個宋朝全是小人當道,腐敗無能,忠臣遭殺。岳飛死的多怨?這樣一個小跟班,因爲是親弟弟,殺了大哥,不光沒罪,還能當皇帝。

那當皇帝的還能不防着自己的兄弟?誰仁慈,誰就會被殺。趙匡胤就是個例子。皇子再多,只是爲了相互爭鬥,最後勝利的就是最有能力的。

再看明朝,朱棣也是不服朱允炆,搶了皇帝。尋找張三丰和鄭和下西洋,都是奉密詔尋找朱允炆。據說是找到了,朱允炆已經出家做了和尚,並保證不再出世。朱棣放過了朱允炆。

皇太極也是搶的皇位。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更適合做皇帝的!他倆爲證明自己更英明,都很開明而且用心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倆都很有能力。他別是李世民更勝一籌。

自然法則,優勝劣汰!成王敗寇!

李世民殺兄弒父的原因是什麼?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李世民這麼做,是被逼無奈。

李淵從來就沒想過換太子。李淵很清楚廢長立幼的弊端,更瞭解一旦廢掉了李建成,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後,李建成必死無疑。所以,在雙方進行鬥爭的時候,李淵作爲裁判,卻開始明顯地拉偏架,開始幫助李建成聯絡傳統的關隴世家,並且將京城的一部分兵權,都交給了李建成。

當時的李世民,面對老爹這種拉偏架的行爲,同樣無奈。李世民固然戰功顯貴,但他的基礎,卻是在軍中,而且多半是在底層。李世民如果振臂一呼,完全可以拉起一支大軍徹底反叛。但在朝堂鬥爭當中,當李淵明顯拉偏架的時候,李世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了。

而面對李世民的`進攻,李建成也沒有束手待斃,而是主動進攻。一方面,在朝堂上下廣植黨羽,增強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面,開始玩一些小手段,希望能夠從肉體上直接消滅李世民。鬥爭到了這個地步,真的就只剩下你死我活的選擇了。

李世民玄武門事變詳細介紹:

歷史上真實的玄武門事變當中,李世民扮演的角色,固然不算光彩。但實際上,李世民當時發動這場政變,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被逼無奈。李世民從來都不是那種殺人狂魔,就連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其實也都是被逼無奈罷了。

李世民爲何殺死自己的兄弟?

這是皇權相爭的結果,在中國古代,相這種父殺子,子弒父,兄弟相殘的事很多。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就是這個道理。

李世民是李淵的次子,李淵之所以能起義建唐,最後稱帝,一多半就是李世民的建議和功勞。並且一多半的地盤都是李世民打出來的。按照這種情況,本來應該立李世民爲太子的。

可是那時採用的是立子以嫡以長。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第李世民是一個母親,但是李世民是次子,以這種情況下,最後還是立了李建成爲太子。

但是李建成在軍功方面大大的不及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也不如李世民。並且李淵因爲李世民的功勞,爲了安慰平息李世民,又封李世民在天策上將軍。並且有開府的權利。手下不僅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軍,還有一批學士謀士。

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架空太子李建成的趨勢。李建成感覺到李世民威脅到了一起的地位。

於是李建成就和李世民有了矛盾,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矛盾越來越大,並且李建成有有李元吉的支持和挑唆。他們兄弟三人間的矛盾很假厲害。

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爲了自己地位,開始陷害打擊李世民。

李世民之所以極力建立李淵起義,其實他心裏的理想很遠大,政治抱負也很大,權利的慾望也不低。

當看到李建成李元吉兩人的處處緊逼,爲了自保。同時要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必須有權力,於是就開始反擊。

最終在玄武門發生政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殺了,此次史稱玄武門之變,李淵無奈,最後禪位於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爲帝,是爲唐太宗。

李世民做了皇帝,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終於可以大展拳腳,經過自己的治理,發奮圖強,國力強盛,政治開明,在他治理的時代,被後世稱爲貞觀之治。

而李世民本人爲被周圍的蕃國尊稱爲天可汗。這也算是實現了他心中的理想抱負了。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2

李靖和李世民的關係

一,才能出衆

李靖堪稱大唐第一軍事家,是大唐的“名將之祖”,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軍神”。因此像是征伐東突厥這樣的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大戰,除李靖之外也沒有其他人更適合擔任總指揮。可以說李靖如此大才,李世民不用也不可能的。

二,與李世民的關係

李靖早年忠於隋朝,曾經給李淵製造了不少麻煩。攻克長安之後,李淵本來要殺了李靖,幸虧李世民求情才保住了李靖的性命。

李靖又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任職,輝煌的軍事生涯也由此開啓。直到後來李靖被調到四川負責長江流域的作戰,才與李世民分開。

因此李靖雖然算是離開了秦王府“自立門戶”,在“玄武門之變”中也保持中立。

但是李靖與李世民以及秦王府的人脈之間還是存在聯繫的,而李靖的弟弟李客師則全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靖雖然在行動上保持中立,但感情上還是傾向李世民的。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 第2張
  

三,“見死不救”的作用

武德的太子之爭中,李建成的優勢是禮法和合法的`太子身份,李世民的優勢則是憑藉軍功形成影響和勢力。相比較而言,李建成方面更需要爭取一位能與李世民相抗衡的軍方大人物的支持,從而抵消李世民的軍功勢力。

李建成

當時能與李世民軍功相抗衡的軍方大人物,主要就是李孝恭和李靖這兩位平定江南半壁江山的大功臣。而李孝恭和李靖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全都保持中立,拒絕爲李建成提供支持,這在客觀上幫助李世民保持了自己的優勢。

四,李世民身份的改變

無論李靖到底是出於哪種原因在太子之爭和“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但是從唐朝皇帝和社稷朝廷的角度講,李靖保持中立而沒有捲入皇子奪嫡之爭的行爲都是一種恪守臣道、不失大節的表現,這也是歷朝歷代帝王都非常看重的。

秦王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太子的時候,對於李靖這種保持中立、“見死不救”的行爲肯定是有所不滿的。

但是當了皇帝之後,李世民反而更需要像李靖這種不涉黨爭的“純臣”。在某種意義上,李世民對李靖的敬重和信任可能還要超過某些原秦王府的部下。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3

李世民的哪個兒子繼承皇位

李世民之所以傳位給李治,一般的觀點是,這是李世民爲了保全他的兩個嫡子李承乾及李泰。李世民認爲,避免他們互相殘殺的最後辦法,是誰也不傳,傳給不爭皇位的李治。

這個觀點,好像是說李治撿到了一個大便宜似的。那麼,李世民傳位給李治,算不算李治撿到一個大便宜呢?

《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的原話是這樣的:“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爲後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

這段話至少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李治不爭皇位,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好。二是李治會保護兄弟們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有能力保護。

這顯然是在表揚李治,認爲他不只是是品德最好,而且能力也不差。傳位給李治,並非無奈之舉,而是最佳選擇。

李世民殺兄弟的真正原因 第3張
  

李治比李泰和李承乾品德好在哪裏

第一,李治不爭奪皇位,沒有私心雜念

李承乾爭奪過皇位,而且李承乾爭位還是在當太子的時候,而且李承乾還是想發動政變把李世民趕下臺。

李泰也爭位。他仗着受李世民的寵愛,在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拉攏朝臣,形成自己的勢力,對李承乾構成威脅。在李承乾被廢黜太子之位後,他除了讓自己集團的'朝臣幫自己說好話外,還極力討李世民的歡心。對李世民說,如果他得到皇位,將來一定會殺掉自己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李泰這樣說,既是表明自己對兄弟很和善,又避免李世民把皇位直接傳給李治。可以說,李泰的機心十分深重。

第二,李治對父母很孝道

李承乾想把李世民趕下臺,自然是不孝至極。李泰對李世民陽奉陰違,自然也是不孝的表現。而李治做了很多孝道的事,比如李世民出征時,他就擔心得哭。比如李世民生了大毒瘡,李治親口去吸膿血。比如他母親長孫皇后去世後,他哭得控制不住。在忠孝立國的古代社會,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李治對兄弟們很友善

與之相反的是,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之間冷酷無情。在很早的時候,李世民就問過李治這個問題,李治就表明了他的態度。李世民最後高興地表揚他說:“行此,足以事父兄,爲臣子矣。”爲臣子,就是說他能處理好兄弟關係。

第四,李治沒有惡習

李承乾養小白臉,李泰培養自己勢力,都是惡習,李治沒有。

能力

很多人覺得李治的能力很弱,但其實,李治的能力並不比李泰和李承乾差。在三個兒子中,李承乾小時候行事很正,長大後就偏了。李泰的能力無疑是最強的。不過李泰心術不正,能力強,反而成了他的弱點。而李治,李世民在立他爲太子後,不管是讓他參與國政,還是獨立處理國政,都發現他非常出色,這也讓李世民從此再沒有猶豫過。所以,不能說李治的能力差。

事實上,李世民也沒有看走眼。李治在上臺當皇帝后,做了好幾件漂亮的事情:

一是蕭規曹隨,繼續沿襲“貞觀之治”好的政策,開創了“永徽之治”。

二是調整了李世民一些不恰當的政策。比如“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三是處理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控制朝政的問題。

四是掃除邊患,把唐朝疆域變成整個唐朝時期的最大。五是實現了李世民的願望,確實對兄弟們非常好。

所以,李世民選擇李治,並非是無奈,而是最恰當的選擇。

至於最後李治把朝政交給武則天來處理,其實也並沒有錯。因爲武則天原本就是一個能力卓著的人。至於最後武則天因此奪了李治的江山,那是後話,而且也不是李世民和李治能夠預料到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