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來源:星女圈    閱讀: 6.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許多人都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認爲中國古代人都長的很高,然而古代的衡量身高的方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下面瞭解一下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1

尺是中國古代的長度單位之一。它在原始社會可能就出現了,古文獻有“布指爲寸,布掌爲尺,舒肘爲丈”的記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域,其長度都是各不相同的。

據《史記》記載,孔子身高九尺二寸,如果以現在1尺約等於33.3釐米計算,孔子身高超過了3米,這怎麼可能。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身高9尺,張飛身高8尺,劉備身高7尺5寸,按現在的尺換算,他們的身高都大大超過了姚明的身高,這說明,古代的一尺要短於現在的一尺。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最早的傳世尺子出現於出現於商朝,它以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爲1商尺,約合今16~17釐米,那麼1丈是10尺,一個成年男子身高約1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1931年河南洛陽東周古墓出土的銅尺與“商鞅量尺”互爲佐證,可知一尺長約23釐米左右。秦代沿襲周尺,1尺也在23釐米左右。西漢尺現今出土了 8支,實測長度在23到23.6釐米之間,平均每尺長23.2釐米,略大於周尺。流傳至今的東漢尺比較多,僅出土的就有40多支,實測長度均在23到24釐米之間,平均長23.4釐米,比西漢的尺子長了0..2釐米。

南北朝留存的尺子較少。根據唐朝李淳風《十五等尺》的.記載,南朝每尺約在24.5~25釐米之間,南朝後期則增長至30釐米以上;北朝尺子較長,後魏前尺27.8釐米、中尺28釐米、後尺29.9釐米不等。可見南北朝時期,尺子比漢代有了明顯的增長。

隋朝沿襲了南朝後期的尺子長度,尺長在30釐米左右。唐朝保留至今的各種尺子有近50支。主要有刻花尺和撥鏤牙尺,前者多爲民間日常用尺,後者則是朝廷在中和節之時饋贈給大臣和各國使臣的禮品,製造工藝精湛,色彩豔麗。

撥鏤牙尺今日本藏有 6支。唐尺長度多在29~30釐米之間。宋代沿襲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每尺長約31.6釐米。宋代沿襲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主要用來徵收布帛之用,故又稱爲三司布帛尺,每尺長約31.6釐米。

唐撥鏤牙尺

明代尺子據朱載堉《律呂精義》記載,明尺分爲三種:即鈔尺(裁衣尺),長34釐米;曲尺(營造尺),長32釐米;寶源局銅尺(量地尺),長32.6釐米。傳世的嘉靖牙尺,尺長32釐米,應該是明朝官定的標準尺度。清代的營造尺長32釐米。國家博物館所藏“康熙御製”銘殘牙尺,與紫金山天文臺銅景表尺上的清營造尺長度完全一致。清代的裁衣尺長 35.55釐米,這比現在的尺子要長,這應該是個特例。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清牙雕裁衣尺,正面等分10寸,背面刻山水、人物、樹木、屋宇,刻工極精。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第2張
  

同時代的這些尺子從使用的材質來看,漢代以前,商朝以象牙尺和骨尺爲最早,主要是銅製。漢以後銅質尺明顯減少,多被骨、木質尺及鐵尺代替,這期間尺的形制單一,不飾各種花紋,但比前代更多地注意到了分、寸刻線分度的準確。尺子逐漸迴歸實用本質。隋唐以後官尺基本採用銅製,而民間所用尺子則多用木質和鐵質。

從上述材質的變化可以看出,漢代以前,尺子的實用性不明顯,更多的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東漢之後尺子逐漸變成了測量工具,隨着經濟的發展,尺子使用量的增加,人們不再追求他的精美,而在乎他的使用成本和使用的方便。

從這個表中可以明顯發現,從商朝到明清到今天,尺子是不斷變長的,尤其從三國到南北朝後期,變化的幅度加大,而隋朝至今,變化幅度又變小了。這又是爲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做了以下大膽的推斷。

我國的社會經濟是不斷髮展的,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量的不斷增加,尺子也隨着變長了,比如原先一個織工一天只能織5尺布,而隨着技術和工具的進步一天能織6尺,那麼多織的1尺,就導致了尺子的變長。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封建統治者出於剝削人民的需要。不斷變長的尺子,說明了統治者對人民的盤剝是不斷加重的,這好比地主小鬥放租,大斗收租。生產效率提高的部分被統治者剝奪了。(封建時代,交布帛也是地租的一部分)

從三國到南北朝後期,尺子的迅速變長,是因爲這一時期處於亂世,當權者爲了豢養一隻強大的武裝力量,肯定會加重剝削老百姓。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2

許多人都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認爲中國古代人都長的很高。一方面是在古代影視作品中,都是身材挺拔的演員們在表演,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古代流傳至今的俗稱,比如“七尺男兒”。每當古人要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肯定就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可見古人有很多人的身高都達到了這個標準。

表面上看沒什麼,但我們仔細一算,才發現問題大了去了。

如果真按照古代男子平均“七尺男兒”來計算,一米等於三尺,那豈不是說中國古代男子都是身高兩米三的大高個子嗎?比小巨人姚明的身高還要高,堪比巨人社會了。現在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才1米67,退化也太嚴重了吧。

實際上,許多人都已經明白了這裏的誤區所在,我們不妨再跟不瞭解的人解釋一下。以米爲基本單位的計量手段來自西方,在中國兩千多年以來,人們都用尺來作爲度量衡之一,現在的一尺相當於三分之一米,但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可不是如此。按照考古證據發現,一尺等於三分之一米,在清朝時期纔出現,而此前基本是年代越早,一尺的長度就越短。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一尺的長度約相當於0.23米,所謂“七尺男兒”的說法,最早應該出自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也就是說,這是秦漢時期流傳下來的。這麼算下來的話,當時所謂的“七尺男兒”,約相當於現在的`1.61米。1.61米算啥高個子?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古人就比現代人矮。考古證據發現,在秦漢時期,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爲1.69米,唐朝時期男子平均身高約爲1.67米,明清時期也差不多是1.67米,和現代人差不多。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孩子一個比一個高,但想要中國的平均身高再上一個臺階,恐怕還要等上二三十年纔可以。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第3張
  

造成我們對古代人身高誤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些文學作品上的描述了。

比如對孔子的體型描寫是“身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就算按照當時的標準,孔子的身高也超過了兩米,再加上這腰圍,活脫脫一個日本相撲選手。很明顯,這其中有誇大的成分。對中國古人升高最集中的一次描寫,還要數《三國演義》了。

在三國演義中,名將的身高一個比一個高,比如我們熟悉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這些人一個比一個高。除了美化的因素外,其實說白了,這就相當於中國男子籃球隊的身高一樣,並不能代表中國的平均身高。

在中國古代,能當將軍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力氣大,能騎射,揮舞各種重型兵器,高個子的人自然佔據優勢。在古代,一個一米八九的人不用有多麼高超的武藝,單憑這身板當個百夫長一點問題都沒有。

在中國古代以農耕爲主的社會中,老百姓難得吃上一次肉,在沒有充足蛋白質的情況下,想要長高個是很困難的。跟他們相比,我們幸福太多了。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3

古代的“七尺男兒”相當於現代的1.617米身高。

這裏的身高是按照漢尺來計算,1漢尺=0.231米,因而得出七尺的高度。但古代的尺因各個朝代都不同,所以不同時期要按當朝尺碼分別計算。比如:商朝時,1尺=16.95釐米;漢代時,1尺=23.1釐米;宋元時期,1尺=31.2釐米;而到了現代,1尺約等於33釐米。

古代的七尺男兒在現代有多高 第4張
  

來源:

古代常說七尺男兒,可以指二十歲的'男子,但‘七尺’本身還是尺寸的意思,而這句則是指身高已長成成年男子之意,即所謂的男子漢大丈夫

“七尺男兒”最早出自戰國時期,趙國的荀況《荀子·勸學》:“口耳之間,則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如今,我國的社會經濟是不斷髮展的,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量的不斷增加,尺子也隨着變長了,比如原先一個織工一天只能織5尺布,而隨着技術和工具的進步一天能織6尺,那麼多織的1尺,就導致了尺子的變長。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