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一催就成被動廢不如主動出擊找回掌控感

一催就成被動廢不如主動出擊找回掌控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來已經設了鬧鐘,但我媽一催我,我就更想賴牀。”

一催就成被動廢不如主動出擊找回掌控感

“計劃好了要鍛鍊,同學一問我,今天你怎麼還不去,心裏反而有點動力不足了。”

“我能提前完成任務,有時還能把別人的活兒給做了。但是領導一旦催我,完了,我只想休假。”

本來願意主動做一些事情,但由於別人的催促而“一催就慢,一點就炸”。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毛病,“被動廢人羣”,說的就是你。

前段時間,“被動廢”成了熱詞,微博博主“語文指揮中心”爲其下定義:“本來很主動且願意幹的事情,一旦被催促,就會立馬出現從身體到心靈全方位的抗拒。學習、婚姻乃至生活各方面的事,別人可以提醒,但請勿催促。催促會將主觀意願上的美好變爲被動意義上的承擔,對於被動廢人羣而言,一催就慢,一點就炸。”

有網友說,這個詞適用於“我媽叫我起牀、不要一直玩手機、多出去走走”等家庭場景。英語系大四學生周貝對此感同身受,每年過年回姥姥或奶奶家,作爲小輩的她總要負責擺桌子洗碗,幫廚打下手。周貝一點都不反感做家務,但讓她難以忍受的是,明明她願意主動收拾,可每次飯前飯後,媽媽卻總會幾次三番督促她。

“我知道這是我的任務,到時候一定會去幹,但不要每次都催促提醒,把我當小孩,這樣我反而會逆反不想做。”

在學習和工作中,“被動廢”人羣常常即使不想做某件事,也不得不做,網友調侃道:“導師催論文,前一秒還是被動廢,後一秒爬起來繼續。”中文系大二學生林越則表示“扎心”:“‘被動廢’這個詞一針見血地描述了我的學習。”學中文的她喜歡文學,愛看小說,但當某本小說成爲導師佈置的讀書札記作業,並在DDL前被催促,她會瞬間陷入“被動廢”的狀態。“當它變成了作業,我會不想看它。”“被動廢”的結果往往是以敷衍的態度完成作業,既浪費時間,也毫無收穫。

已經工作的畢子琪有相同的體驗。剛入職創業類獵頭公司10個月,常常在項目推進方面被領導催促。“我自己會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但是leader有時會直接催問我:怎麼還沒有出成果?何時完成?聽到這些話,我瞬間喪失鬥志,心情和效率極速下降”。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輔導員黃利老師表示,“被動廢”實際上是個人自主權的問題。“人是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如果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在掌控之內,就會很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和一切井然有序能夠給人帶來新生力量,會感覺生活飽滿而幸福。而不確定性就是失控,‘被動廢’是因爲那件事情不是由自己推動,就像你是汽車的主駕駛,但是副駕駛給你踩下了剎車,那輛車並非由自己操控,因此就會失去掌控感,喪失積極性。”

公衆號“簡單心理”指出,當人們主動要求做一件事時,是充滿期待和成就感的,執行規劃能夠帶來自我實現的快感,但被別人催促時,主觀能動便會變成客觀被動,自我滿足感消失,出現抗拒的心態。因此,在與“被動廢”人羣交流時,與其用催促的語氣讓其產生牴觸情緒,不如換種形式,提出更真誠的邀約。

有同學爲此很苦惱,因爲被催促而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該怎麼辦?

“這涉及社會功能適應性。人生活在社會上需要承擔責任,每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既有權利又有義務,作爲學生,應該承擔作爲學生未來爲社會做輸出服務的責任,需要完成學業。”黃利老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不應該因爲不開心就不做這件事。在工作崗位上,也有很多你不擅長、不喜歡但不得不做的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狀態,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換個角度積極去完成。”

畢子琪笑言:“我發現避免‘被動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老闆催你之前,提前把你的計劃和進展都告訴他。與其被催促,不如主動出擊,‘堵住’他的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