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

來源:星女圈    閱讀: 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 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冰絲帶,能容納12000名觀衆。其中高區的4000多個臨時看臺,也爲賽後做了預留,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下面是相關內容。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1

冰絲帶的祕密

去年聖誕節,北京冬奧會的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完工並且驗收通過,在短短的時間內,先後完成了“精耕細作”、“拔地而起”、“編織天幕”和“絲帶飛舞”的標杆性創舉。在冬奧會期間,這裏將誕生14塊金牌。

相較於國家速滑館這一“大名”,它的暱稱冰絲帶似乎更令人親近。據國家速滑館的總設計師鄭方介紹,冰絲帶這一夢幻的名字,是由3360塊玻璃共同拼成的。外牆曲面由高到低盤旋而成的22條“冰絲帶”,就像是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動時所留下的一圈圈風馳電掣的軌跡。而“22”這個數字又代表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年份。

關於這一設計理念,鄭方表示:“我預想的冰絲帶表面是輕盈、透明的,所以彎曲的玻璃幕牆是冰和速度理念的一個主要載體。”

據鄭方介紹,冰絲帶雙曲面馬鞍形的天幕,不僅是全世界體育館中最大的單層正交雙向索網結構,緊湊動感的造型,綠色節能的同時還保證了觀衆看臺的需要。

在輕盈剔透的冰絲帶內部,平整地鋪陳着一塊約1.2萬平方米的冰面,這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它不是常規的兩塊標準的冰球場地,而是內場可以全部做成冰面。場地分成5個製冰的單元,其中大道速滑比賽是其中最重要的單元,在這個單元的內部還有一個300米的訓練道,和另外三個單元,根據日常運營需要來製冰。”

在鄭方看來,整塊冰的設計,提供的未來可能性是無限的。“小朋友們去後海或者昆明湖,都有非常巨大的冰面,很多人可以一起滑冰。國家速滑館這麼大的空間,也爲賽後的多功能活動,比如文藝演出、企業活動、品牌活動等,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富有想象空間的一個地點。”

這裏不僅極富想象力,同時還是一塊頗具創造力的舞臺。據鄭方介紹,“國家速滑館是目前爲止,世界範圍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最大規模的一個人工冰面系統。關於二氧化碳系統,我特地問過北京冬奧會的製冰師馬克。馬克認爲,使用二氧化碳系統,不僅可以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也提供了更精確的控制冰面的機會。”

鄭方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大道速滑的冰通常來說是在零下8.5度左右,國家速滑館採用的製冰系統可以非常精確地來調節溫度,從而更精確地控制冰的表面硬度。”而這,恰也是冰絲帶之所以被稱作智慧場館的體現。

此外,國家速滑館在設計上還融入了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將場館製冰產生的餘熱用於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一年可節省180萬度電。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

爲什麼要修建冰絲帶

事實上,國家速滑館不僅是2022年冬奧會的C位場館,還是本屆冬奧會市區內唯一的新建冰上競賽場館。

據鄭方介紹,2008年奧運會的遺產場館大部分都是多功能體育館,體育場地都是以體操場地、冰球場地、籃球場地爲主。大道速滑需要400米的冰道,是室內需要最大比賽場地的奧運項目,而現有的體育館,則沒有如此大的尺寸。

早些時候,速滑是在室外比賽的。相較於室外,室內不再受自然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制約,提升運動安全係數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道速滑比賽運動員越來越快的記錄。鄭方坦言,國家速滑館是一個爲大道速滑比賽而生的冰上專業項目的場館。“每一屆新的冬奧會,如果城市裏面原來沒有這麼大尺度的速滑館,都需要新建。咱們北京也一樣,沒有這麼大規模的室內空間來安排400米冰道,所以成爲北京賽區唯一一個新建的冰上競賽場地。”

冰絲帶開闊的空間,爲賽後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鄭方解釋道:“冰絲帶爲賽後進行了三個重要方面的預留,一個是比賽大廳,它爲賽後的活動預留了非常充分的條件。舉個例子,屋頂接近2萬平方米,分成5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可以吊掛1個30噸的鬥屏(懸掛在場館中的巨大屏幕,方便場內每個人擡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屏上播放的內容)。在這麼大的空間裏面,無論是在中心,或者在其他4個不同的部位,都可以搭建演出的舞臺。”

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冰絲帶,能容納12000名觀衆。其中高區的4000多個臨時看臺,也爲賽後做了預留,“觀衆看臺包括比較低的預製混凝土永久看臺,還有高區的臨時看臺,根據賽後運營的需要,可以拆除高區的臨時看臺。在拆除之後的空間裏面,能夠容納標準的冰場間,就像水立方17000個座位,在賽後變成了6000個永久座位一樣,爲賽後提供了豐富的運營空間的潛力。”

賽事期間有大量的競賽管理、媒體,以及工作人員的空間,冰絲帶把這些全部做成統一的、通用的空間。通過臨時隔斷來滿足冬奧會賽時的管理、辦公需要。賽後,這些空間都可以轉變成爲市民服務的體育培訓。

在衆人眼中,國家速滑館是一幢兼具“黑科技”與藝術美的奧運場館,但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還是會迴歸至建築本身。

在鄭方看來,設計速滑館還帶來非常大的認知上的提升——大道至簡。“當建築和我們使用的人交流,它會呈現一個單純的狀態,給人最直接的體驗。我們不希望建築複雜和不能理解,因爲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多麼先進的技術系統或者是結構設備體系,它跟建築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最終是爲提升我們每一個人在建築裏的體驗。”

單純、有力,直指人心,這或許就是冰絲帶的有趣之處。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2

作爲冬奧會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於2020年12月建成完工,爲世界貢獻了由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製造組成的奧運場館建設“中國方案”,特別是近1.2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采用二氧化碳製冰的速度滑冰場館,在綠色、環保、可持續方面爲奧運會樹立了新標杆。

國家速滑館是一個關於“速度”的設計,建築方案在概念上強調速度的軌跡,冰刀在冰面上留下的一圈圈痕跡記錄了速度、力量與美,這成爲了設計創意的起點。象徵2022年的22根“絲帶”與晶瑩剔透的曲面玻璃的立面設計詮釋了這一創意:冰的堅硬、 深邃和絲綢的柔滑完美結合,形成材料質感的奇妙碰撞,“冰絲帶”的名字應運而生。

“冰絲帶”速滑館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與鳥巢、水立方交相輝映,成就夏季、冬季兩個奧運的傳奇。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 第2張

速滑館東側約600米,是森林公園的主峯“仰山”,受人工堆土所限,山高僅48米,卻是北京中軸線從城市通往自然的北端點,取“高山仰止”之意,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速滑館建築體量巨大,但不應該與仰山爭鋒,因此冰場自地面下沉一層,使建築高度遠低於仰山山脈。速滑館建築平面爲完整的橢圓形,長軸南北向,平行於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強化城市中軸的象徵意義。

國家速滑館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建設過程中通過49對承重索和30對穩定索編織成長跨198米,短跨124米的索網狀屋面,再鋪設1080塊4平方米×4平方米單元屋面板組裝而成。速滑館建設團隊將這張索網稱爲“天幕”,其就像一個巨大的網球拍面“繃”在了場館的上方。這一創新研發大大節約了屋頂的用鋼量。

速滑館的外幕牆由3360塊玻璃拼接而成,幾乎沒有一塊是完全一樣的。

國家速滑館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爲映襯,冰上畫痕形成立面的“冰絲帶”。設計自內而外,從臨時看臺和副廳的轉換形成賽時、賽後同等豐富的空間效果,採用了超大跨索網結構、高集成工藝幕牆、低輻射膜結構頂棚等技術,爲“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奧盛會提供了超越技術本身的意義。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3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別稱早已家喻戶曉,場館外牆那22道形如絲帶的玻璃裝飾條,令其成爲北京冬奧的標誌性建築。“冰絲帶”不僅外觀造型別致精美,還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絲國”是中國漢代時別稱之一,“冰絲帶”之名,可謂串聯古今。

與“冰絲帶”相呼應,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搖身一變,“冰立方”由此而生。即將成爲雙奧場館的“冰立方”,是世界上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

作爲國家游泳中心的“鄰居”,國家體育館也是“冰家族”的一員。今年8月,國家體育館面向全球徵集暱稱,最終“冰之帆”脫穎而出。站在奧林匹克塔上瞭望,國家體育館猶如一艘巨型帆船。面向北京冬奧會,這艘帆船再次起航。

在五棵松體育館東南側,新建的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奪人眼球。這裏彷彿被無數片飄落的雪花包裹,“冰菱花”的暱稱由此而來。

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 第3張

與“冰菱花”相隔不遠的首鋼滑雪大跳臺,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臺。作爲北京賽區首個完工的新建比賽場館,被稱作“水晶鞋”的它早已成爲網紅打卡地。後來它又有了一個更寫意的新名字——“雪飛天”。

在延慶賽區,“雪游龍”和“雪飛燕”之名,均傳承古代傳說。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以中華文化圖騰“龍”爲創意,整條賽道宛如游龍盤踞山間。“飛燕”被視爲吉祥之鳥,從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山頂平臺出發,一眼望去就像燕子展翅欲飛,因此“雪飛燕”也承載着吉祥之意。

在張家口賽區,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形象“如意”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令人歎爲觀止。不同於往屆冬奧會跳臺滑雪賽道依山就勢堆土成型,“雪如意”賽道架設在山谷之內,在降低昂貴防風設施使用量的同時,還能於起點處遠眺明長城遺蹟。

“雪如意”頂部,連接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等多個奧運場館的高架人行通道,被形象喚作“冰玉環”。“雪如意”牽手“冰玉環”,將中國之美傳向世界。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